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2年夏天,接到中央有关部门的通知。让我率团于该年12月赴香港演出。  相似文献   

2.
梅红香岛蓄须明志———我父梅兰芳1922和1938-1942在香港〔上〕□梅绍武值此香港回归祖国的盛大节日之际,不禁使我想起父亲生前曾四次赴港(1922、1928、1938-1942年)演出的盛况以及他在抗战时期拒不向敌伪妥协而移居香港、息影艺坛、度...  相似文献   

3.
《钟山风雨》2013,(6):31-31
1979年5月,红线女领衔的广东粤剧团一行60人赴香港、澳门演出。这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第一个出境公演的商业性演出团体。此次演出不仅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还获得30多万港元的演出报酬,在文艺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事后,承办单位中国对外演出公司写了一份简报。  相似文献   

4.
邓善熙 《纵横》2009,(7):34-36
1922年10月15日(农历壬戌年八月廿五日)至11月22日,梅兰芳先生应香港太平戏院邀请,首次率领独自组建的承华社剧团140余人赴港,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演出。梅兰芳在香港的演出轰动一时,前往太平戏院的观众无数,这件事也成为当时香港各大报章报道的热点。当时香港的著名华文报纸,如《华字报》、《大光报》、《循环日报》等都用了较大篇幅报道。  相似文献   

5.
1953年11月,我接到中央有关部门通知,让我率团赴朝鲜慰问。赴朝前,我在北京又一次演出了《宇宙锋》。演出结束后,后台突然响起一阵爽朗的笑声,传来浓厚的湘音:“我晓得她会演得这么好的嘛!原来是贺老总来了。  相似文献   

6.
特殊的演出     
1953年11月,我接到中央有关部门通知,让我率团赴朝鲜慰问.赴朝前,我在北京又一次演出了《宇宙锋》.演出结束后,后台突然响起一阵爽朗的笑声,传来浓厚的湘音:“我晓得她会演得这么好的嘛!”原来是贺老总来了,他唇上留着浓重的黑须,穿着一套中山服,兴致勃勃地对我说:“你唱得好啊!到朝鲜去唱给战士们听,他们一定会很高兴的!”  相似文献   

7.
少年时代我到鲁艺赴绥德演出团学习的美好回忆荆蓝1943年末,当时我作为绥德县师范的学生,被学校派到鲁艺赴绥德演出团来学习,要我重点学习音乐。在鲁艺文工团同志们住的院子里,我见到了团长张庚同志,他面孔和蔼而平易近人地问了我的姓名、年龄与学习重点并表示欢...  相似文献   

8.
香港掠影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香港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看着电视上香港同胞与内地同胞共同欢庆的场面,看着亲人相隔百年之后的再次拥抱,我感到无比振奋,我近70岁的生命也似乎有了一个新的开端,希望在有生之年能为我的国家多做一些事。目睹香港今日的辉煌,过去几十年中3次赴港的所见所闻自然而然地涌现出来。 我第一次到香港是1964年。那时我30多岁,还是全国青联中央委员。应日本社会青年同盟之邀,中国青联代表团一行5人  相似文献   

9.
尴尬特首     
《南方人物周刊》2012,(7):14-14
曾荫权大概这辈子都不会再听费玉清了。这位香港特首上周赴澳门度假时,为了能亲眼见到偶像演出,带老婆坐上了某赌场春茗晚会的主席桌。可能是自知不妥,他在席上坐立不安;当看到有记者拍照时,  相似文献   

10.
1997年6月下旬至11月下旬,我曾应邀赴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做访问研究,有幸同630万港人一起亲眼见证并共同欢庆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性时刻的来临。 一、阴差阳错得机遇 我是于1997年6月26日赴香港的。选择在回归大典举行的前夕抵港,并不是我有什么先见之明。我虽是学历史出身,但  相似文献   

11.
1988年下半年,台湾当局开放大陆同胞赴台探亲。我以探望年逾八旬且行动困难的父亲为由,申请赴台;次年7月办妥一切手续,8月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往来港澳通行证》,经香港抵达台湾。赴台之前,我在高校从事中国现代历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20多年,知道台湾50年代成功地进行过土地改革,从根本上稳定了台湾局势,并对台湾经济起飞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但对其了解不多、不具体,并存在许多疑问,因而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这样,抵台之后,我便利用和亲人团聚、畅叙情谊之余,赴有关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12.
香港著名作曲家兼指挥家郭迪扬先生历十二年心血完成的一部音乐巨作——民族交响曲《郑和下西洋》,并曾指挥香港中乐团于1991年6月7、8日在香港文化中心音乐厅演出,2002年4月20日在台湾台。北中山堂中正厅演出,2003年11月28日在马来西业槟城大会堂演出,预定2005年4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演出,为祝贺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致庆,这是谱写郑和下西洋的史诗之作。  相似文献   

13.
徐学 《环球人物》2020,(10):107-109
2014年,为纪念赴港任教40年,余光中发表了《吐露港上中大人》一文,回忆他在港中大的十年,文中特地提到作家小思,也就是卢玮銮教授,说她为人踏实低调,深爱香港,“她简直就是香港的良心,香港文学史的记忆”。我读后也想起小思,和她接触不多,但深深记得她的温暖。  相似文献   

14.
信息播报     
叶金生主席率团赴港澳考察10月9~13日,市政协主席叶金生率团赴香港、澳门考察。考察期间,叶金生主席一行先后在香港、澳门与武汉市港区政协委员、香港汉港联谊会会员及武汉市澳区  相似文献   

15.
1986年6月,张友渔同志任香港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倾注了大量心血。谁能想到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受中共地下党派遣赴香港搞统战工作,与妻子韩幽桐曾在那里有过一段揪人心魄的危险经历。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6月6日,武汉市政协主席胡曙光率市政协赴港澳访问团专程来看望了我,向我颁发了武汉市优秀政协委员的荣誉证书,我格外高兴。我从1986年开始在武汉投资,先后组建了武汉金源米业有限公司、金源世界房屋建筑开发有限公司、源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昌隆米业有限公司等多家实业,累计在汉投资达1.6亿元。1984年10月,我们几位香港企业家在  相似文献   

17.
李金发,1900年11月21日生于广东省梅县梅南区罗田径上村。本名李金发,又名李淑良,字遇安,笔名弹丸、华林、兰帝、肩阔等。李金发六岁就学私塾,15岁考入梅县县立高等小学,1916年考入梅县梅州中学,1917年赴香港谭卫芝英学校就读,次年转入香港罗马书院;1919年夏,与同乡林凤眠一道赴上海,进入留法预备班;秋,与王若飞、李立三、张道藩、林凤眠等67位青年组成第六批赴法勤工俭学学生,乘英国货轮赴法国留学。  相似文献   

18.
梅绍武 《百年潮》2003,(3):63-65
《天女散花》中梅兰芳饰天女英国汉学家施高德教授(A.C.Scott)1956年曾由香港来京考察中国戏剧并访问我的父亲梅兰芳。父亲在北京国际俱乐部接待了他,跟他交谈了两个多小时。施高德当时是研究中日两国戏剧的专家,已发表《中国古典戏剧》和《日本歌舞伎》两部著作。他返回香港后,在1959年又由香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部英文专著《梨园魁首梅兰芳》,这大概是西方人士所写的第一部梅兰芳传,全书132页,内容尚属详实。最近我从书架上取下他当年赠送的这本书,重读一遍,发现其中记载了父亲当年访美演出时的不少情况,对我很有启发。其中有些事我未曾在拙作《我的父亲梅兰芳》(1984)第  相似文献   

19.
古老而神秘的香港——香港随笔之一○秦志军在选举产生香港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的日子里,我随大陆记者团赴港。我们下榻的君悦酒店紧傍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在亲眼目睹董建华以压倒多数选票取胜的盛况后,我们一行数人即兴高采烈地去游览长洲、大浪湾、蒲苔岛。一些几何形...  相似文献   

20.
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陈寅恪(1890-1969)在抗日战争期间曾一度任教于香港大学.1941年冬,香港沦陷.陈寅恪打算赴英国接受剑桥大学之聘请,同时医治目疾,结果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进占香港、九龙,陈寅恪不得不困居九龙半年.这期间陈寅恪的生活是十分艰苦的,日军占领香港后,他典衣卖物,可以说到了“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境地,只能靠朋友接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