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江 《文物世界》2012,(2):35-40
龙山石窟(图一)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元代道教石窟群,位于今山西太原西南20公里处,《永乐大典·太原府志》、《(成化)山西通志》、《(嘉靖)太原县志》、《(万历)太原府志》、《(顺治)太原府志》、《(康熙)山西通志》、《古今图书集成》、《(乾隆)太原府志》、《(道光)太原县志》等明清文献均有所记载。以上文献,除《永乐大典》外,均将龙山石窟主体的修建年代系于元贞元初(1295年)。但是石窟保存有五处时间明确的题记,覆盖的时间范围为:1234-1239年;三通有关龙山石窟修造主持者宋德方的元代碑铭^[1]则将此事系于1234-1236年间;日本学者常盘大定在《山西龙山石窟概说》中将其系于1234-1244年间,陈少丰认为建于1234-1239年间^[2]。  相似文献   

2.
汉轩 《收藏家》2005,(5):76-76
这是一幅与王翠《康熙南巡图》可以相提并论的一幅清宫细绢画卷,此宫中细绢,是典型康熙、雍正时期内廷宫绢,与清代画院的巨作《康熙南巡图》的内廷宫绢一样,此图为清宫旧藏,在《国宝流失录》中记载,此图被末代皇帝携带出紫禁城后存放在恭亲王的北府里,1924年又经郑孝胥之手卖给日本人(日本正金银行),被日本人装裱在二人通屏的屏风上,  相似文献   

3.
文章指出《永乐大典》中收录的《潮州城图》应称为《潮州路城图》。此图应绘制于元代,约在元贞元年至延四年(1295-1317年)年间,而且极有可能出自元代《三阳图志》。文章对“《潮州城图》是以宋代志书中的图为底图绘制的”观点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4.
有关国家图书馆藏康熙《定边县志》的纂修时间和古今行政归属,以往各家方志著录多有疏误。本文考证康熙《定边县志》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或稍后,是志古今归属分别是明清时期云南楚雄府定边县和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文章对各种方志目录有关该志的不准确说法,进行初步考辨和订正。  相似文献   

5.
康熙《皇舆全览图》系清初官方主导实测的经纬度地图,对清代直至民国初期地图的绘制产生深远影响。对其数字化可为自然、人文要素变迁研究提供这一时间断面具有相对准确位置的地理数据,这对自然要素的变迁研究尤为重要。以图中广东地区为例,采用不同的地图配准方法,结合历史文献,分析《乾隆十三排图》对康熙《皇舆全览图》的继承与发展,并与之前有关广西的数字化研究作比较。研究发现《乾隆十三排图》以康熙《皇舆全览图》为基础,使用相同的坐标系,但是两个地区坐标系的偏移程度不同,主要与地理配准方式有关;图面内容的承继也有差异,这与清初对两个地区开发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宋登科记考》《宋代登科总录》二书都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吕蒙正榜进士中列举了“萧仲舒”和“温仲舒”二人,其根据似为明人朱希召的《宋历科状元录》一书。萧仲舒是宋代《春秋》名家萧楚之父,但其时代更晚,绝无可能是太平兴国二年进士。综合宋人的诸多相关记载可知,《宋历科状元录》所说的“萧仲舒”其实就是“温仲舒”,“萧仲舒”实为“温恭肃仲舒”在传抄过程中产生的讹误,太平兴国二年进士中事实上只有“温仲舒”而没有“萧仲舒”。  相似文献   

7.
扬州的刻书印刷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有据可考的唐、宋以至元、明各朝代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到清代.随着盐商的崛起,经济的繁荣,扬州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城市之一。其间,与经济和社会相联系的书籍刻印业异军突起.迅猛发展,轰动朝野的《全唐诗》、《佩文韵府》和《全唐文》三部古籍巨著分别于康熙、嘉庆年间在扬州刊刻而成。笔者以最近出版的《清官扬州御档选编》中有关奏折为线索,  相似文献   

8.
《康熙御书碑》(图一)原为朱裴墓遗物,现藏于山西省闻喜县博物馆,此碑立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碑长116厘米,宽42厘米,厚14厘米。该碑四周阴线刻云龙嵌珠,碑文分诗、志两部分,左部为康熙御书中唐诗人常建的《三日寻李九庄》诗文,行书7行,每行4字。  相似文献   

9.
宋蔡居厚所撰《诗史》,散佚已久。郭绍虞先生辑其佚文125则,都为一编,收入《宋诗话辑佚》下册,颇便学者。惟笔路蓝缕,艰难实多,千虑一失,势所不免。本文试就其间部分条目的错误(主要是句读、标点符号、代拟标题等方面的错误)及疏漏(主要是佚文见于宋代典籍可收而失收、佚文出处有宋代典籍可引而不知、佚文中有错误可校而未能辨别等),予以补正。  相似文献   

10.
杨振华 《古今谈》2006,(4):55-59
沈约(公元441-513年),南朝文学家。历仕宋、齐、梁三朝。官至尚书令。他与谢胱等人开创了“永明体”。著有《宋书》、《四声谱》等。但纵观沈约一生,许多的人生风雨都没有把他击倒,最后让他的生命走向寂灭的是三件小事。  相似文献   

11.
与汉代铸钱相关的遗物中,铸钱夹砂陶背范出土数量最多,是由泥质面层与夹砂背层组成。为了揭示铸钱夹砂陶背范的制作工艺并探讨陶范多次使用的可能性及夹砂层的作用,对陕西西安窝头寨汉代铸钱遗址出土的铸钱夹砂陶背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泥质面层采用细泥料制作,其作用是保证所铸造的金属钱币具有优良的表面质量;夹砂背层是在制范泥料中掺杂了较多的肉眼可见的砂砾,其作用是提高陶范的机械性能,减小陶范受热后的变形,有利于它与金属范合范铸钱。铸钱夹砂陶背范的制作过程是:先制作夹砂层,然后在夹砂层上制作细泥层,在细泥层上印制钱币的背郭型腔,与金属范组成铸型铸造钱币。证实夹砂层可以重复使用,当泥质面层损坏后可以除掉表面的细泥层或直接在原型腔面上另加一层细泥重新制作背郭型腔,再次进行钱币的铸造,夹砂层可以一直使用到被损坏为止,从而极大地提高了铸钱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海昏侯墓椁室木材及随葬漆木器木材种类,进而分析其用材特点,分别对木材取样进行种属鉴定。鉴定结果表明:海昏侯墓椁木为樟科(Lauraceae)桢楠属(Phoebe)桢楠(Phoebe zhennan),椁室木门为柏科(Cupressaceae)柏木属(Cupressus)柏木(Cupressus funebris),比较文献资料,推测汉代椁室常用木材即为楠,反映了汉代椁木用材的专门化;受检的随葬漆木器材种均为樟科,包含檫木属(Sassafras)檫木(Sassafras tzumu)、黄肉楠属(Actinodaphne)、琼楠属(Beilschmiedia)等,反映出随葬漆木器用材具有地域性,可能均为本地生产。  相似文献   

13.
王强 《东南文化》2004,(1):82-83
继承传统而又张扬个性,深八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痴迷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终使石涛成为一代大师。  相似文献   

14.
澳门萧春源珍秦斋藏秦有铭青铜器有簋、鼎、盘、盉、(?)、壶、权及多件兵器。其铭文涉及秦的政治、军事、历史、文化,极为重要。本文选取其中10件铜器铭文进行考释,认为:十四年口平匽氏戟作于秦惠文王后元十四年(前311年),器主即四川青川县出土木牍所见的“内史匽”,时任上郡守;二十一年相邦冉戈作于昭襄王二十一年(前286年);三十年诏事戈时代有昭襄王三十年(前277年)及始皇三十年(前217年)两种可能性,而以前者的可能性为大;三十二年相邦冉戈作于昭襄王三十二年(前275年),该戈内上套一件鸟柲冒(帽),应是赵惠文王二十三年(前276年)赵国器物,秦人缴获后继续使用,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藏同铭乌柲冒原称鸠杖首,不确;元年上郡假守暨戈作于庄襄王元年(前249年),暨即与白起同时之秦名将王龁;口年相邦吕不韦戈作于秦王政元年至六年间;三件“少府”弋铭文, 则讨论秦宫庭机构少府的职能;咸阳壶铭文讨论了秦的度量衡制度、器物命名及编号习惯。  相似文献   

15.
2009年7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配合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M98号唐代墓葬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唐代玉佩饰一组。因条件所限,现场清理困难,为此在现场采用了石膏包封护提取法,将其转运回实验室进行微型发掘。根据组玉佩的保存状况,结合以往微型发掘的相关经验,对其进行逐层清理。通过和考古学者讨论,查阅有关唐代组玉佩方面的资料,圆满完成了组玉佩的复原工作。同时对组玉佩各个组件材质进行显微镜观察、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能谱(SEM-EDS)科学分析,确定组玉佩金属挂钩为鎏金青铜质地;玉佩为透闪石质软玉;料珠为铅玻璃。但由于风化严重,淡绿色的玻璃表面被碳酸铅完全覆盖,目前整体呈白色;两端的坠为方解石。  相似文献   

16.
考古出土实物研究表明,商周青铜器铭文制作,通常是先雕刻正阴字铭文模,然后翻制反阳字铭文活块泥芯,镶嵌于主体泥芯合适位置组成复合泥芯,最后在浇铸青铜器时一并铸成于器物内壁上。复制具有151字铭文的西周晚期青铜颂鼎,整体采用失蜡铸造工艺,铭文制作借鉴商周青铜器陶范铸造的相关工艺,多次翻制制作一块铭文蜡片,嵌入模具型腔后翻制整体硅橡胶泥芯,获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构筑美苏中大三角关系是尼克松政府的重大外交决策,它开始于1969年.在中苏边界冲突发生后,美国政府围绕第63号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进行了详细研讨,全面评估中苏分歧对美国对外政策及世界格局的影响.经过多次讨论,美国政府内部基本达成共识,即构筑美苏中三角关系是最有利于美国的政策选项,要以灵活的态度处理三边关系,但不允许发生会导致核战争或世界力量对比出现重大改变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皖北乡土因素在淮系集团的发展和崛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皖北贫困、动荡的社会局面、错综复杂的三缘关系和刚劲剽悍的民风推动了淮系集团在军事方面的崛起,而落后的文化教育水平则限制了淮系集团在政治方面的发展.乡土因素成为淮系集团呈现军强政弱特点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用探针型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技术测定元-明年代的香港青釉瓷、元-明年代的广东青釉瓷、宋-元年代的福建青釉瓷样品的化学组成,用胎式、釉式和主成分分区的方法,研究了香港样品主要来源于广东青瓷窑场的制品,部分来源于福建青釉瓷产品。它们同属于南方青釉瓷系列,但是其胎质成分与浙江龙泉的正宗青釉瓷不同。然而,釉式的组成分布显示,香港、广东青瓷釉与龙泉青瓷釉的化学成分有部分的重叠,表明前两处的仿龙泉青瓷釉在外观上与正宗的产品有相似的质素。  相似文献   

20.
邓丁三 《收藏家》2012,(7):71-72
其一,“金玉音”琴,小仲尼式,长116厘米,腹内镌刻“大唐开元五年(717年)雷文制”,“大元至治二年(1322年)施牧州修”。琴背刻“金玉音”,“施牧州跋”,“道光戊子(1828年)一六道人重修”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