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家》2014,(2):91-95
<正>自从宋元以后,随着文人画成为画坛的主流,画家描绘的题材也基本上以自然景物为主。于是,山水、花鸟画发展很快,而人物画进展甚微。本世纪初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美术萌发,以人物为题材的作品逐渐增多,同时,西方写实画法引入中国,特别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艺术院校开设人体素描课,更促进了人物画的发展。从50年代后期,走出艺术院校大门的不少毕业生都在人物方面取得了成就,如王盛烈、刘文西、方增先、杨之光、李震坚等。他们是继徐悲鸿、蒋兆和之后的又一代人物画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磁州窑瓷器中的儿童纹饰为研究对象,论述了宋金时期婴戏题材盛行的经济、文化背景,婴戏纹装饰的主要内容与特征,对元代以后磁州窑婴戏纹的演变做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3.
论魏晋南北朝画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画赞”,又名“图赞”、“像赞”,是伴随着以画为赞的绘画观念,在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以图画内容为题材,以赞美为主的诗歌形式。其特点是:以四言为主,言辞简洁,以陈述、说明、议论和生动形象的描绘为主而兼有抒情。画赞的出现,是文学与绘画融通的产物,是中国绘画融诗、书、画为一体之特点的肇端,对唐以后的咏画诗、论画诗及画赞创作有积极的影响。从画赞可以看出绘画题材的转变及其时代特点,因而画赞具有重要的绘画史料价值。另外,画赞序还有一定的绘画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4.
常青 《文博》2015,(3):19-27,2,113
陕西省麟游县青莲山寺摩崖造像共有十六龛,可以分为三期:其下层五龛雕造于唐太宗贞观年间,上层四龛补凿于贞观晚期至唐玄宗(712-756年在位)执政之前,而其余各龛为北宋补凿。在题材上,青莲山寺摩崖不仅有一般的佛与菩萨组合,还有显明的佛传题材。K3与K13很可能表现的是西土传法祖师像。K8的炽盛光佛也是唐以后流行的题材,宋代补凿的K4表现入宋以后流行的水月观音像。从供养人像来看,这处摩崖造像的主要捐资者是女佛教信徒。各期龛像均表现出了浓重的民间地方风格。  相似文献   

5.
孟聪 《满族研究》2005,(2):122-124
满族的摇车具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特点,形成于原始渔猎经济时期,在满族定居进行农业生产以后,成为每一个家庭必不可少的日常育儿工具。随之,产生了大量以摇车为题材的满族民谣。本采集数首以飨读。  相似文献   

6.
李良 《四川文物》2002,(2):49-55
石窟及经变相是佛教化的产物,也是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份。而四川石窟形制与中原、北方早期石窟寺一脉相承,唐以后的变相题材受其影响。洞窟形制的类型多样性,丰富了佛教石窟艺术宝库,经变相的雕刻表述了对佛教理想境界的向往,并且每个石窟都以佛界为主体,自成一个世界,隐藏着教化的历史,蕴含着神秘哲理。虽然四川石窟寺遗存不多(以摩崖龛为主),但唐以来的经变相无论是题材、数量在全国仍占优势,摩崖龛像的大量遗存,突显了蜀地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作为十二生肖之首的老鼠,在民俗学中亦为"仓鼠有余粮"的吉物,寓意有鼠则代表生活富足,象征着吉祥富裕与生命繁衍,而绝非是那种让人深恶痛绝、人人喊打的动物。不过古代画家中画鼠的并不多见,仅有元代的葛淑英以画松鼠知名。但在晚清的虚谷以后,以鼠入画的画家才慢慢渐多,直至现代的齐白石、于非誾、王雪涛等大家,皆画过老鼠或松鼠题材作品。  相似文献   

8.
《收藏家》2017,(6)
<正>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逐渐成为中国文化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而作为在中国成长起来的陶瓷艺术,特别是在东汉晚期创烧成功的瓷器中,有没有佛教的内容呢?有的话,佛教的内容是什么样的状况呢?在中国古陶瓷中佛教题材的内容自然是在佛教进入中国以后才有可能出现在陶瓷上,但陶瓷上的佛教题材、特别是佛教造像的内容并没有与佛教传入中国而同时出现,而  相似文献   

9.
1992年12月19日,笔者与现任临安博物馆研究员的倪亚清一同调查了宝石山摩崖造像。本文根据所得资料就摩崖造像的年代与题材进行了剖析,认为其间最早的龛像造于10世纪的吴越国时期,在以后的宋、元、明时代陆续补凿,而最为集中雕刻的年代是宋元时期,下限为明代。其题材大部分属于汉传佛教造像,仅元代第5龛表现为藏传风格。在九处摩崖题刻中,一处属藏传内容,也刻于元代。其他题刻多造于元代至明代。  相似文献   

10.
国画大师齐白石的艺术生涯长达70年,一般分为三个时期。四五十岁为早期,六七十岁为中期,八九十岁为晚期,尤以中期以后成就最高。他的绘画题材十分广泛,擅长红花墨叶的浓色花卉及纯水墨绘成的小动物。画家始终以一颗童心去观察和感受生活,因而创造了自己天真烂漫的...  相似文献   

11.
明清之际时事剧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云龙 《沧桑》2008,(4):228-229
明清之际的时事剧是明清之际特有的产物,它将时事题材融入戏剧这一艺术样式中,对之进行分类可以更好进行研究。现存的时事剧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以反阉斗争为题材的时事剧;第二类以农民起义和市民运动为题材的时事剧;第三类以清军入侵等民族矛盾为题材的时事剧。  相似文献   

12.
钱传兵 《东南文化》2002,(12):56-63
中国古人常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女性之美。有关女性的题材,中国历代均有大量以女性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品留存于世。尤其是在中国的仕女画一域,很多画家皆以此而闻名。  相似文献   

13.
耕织图,就是以农事耕作与丝棉纺织等为题材的绘画图像,中国古代曾创作了一系列呈体系化的耕织图像。耕织图的创作,具有多方面的目的与意义,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即是体现王朝的"正统性",而这在南宋、蒙元、清三个朝代又体现得最为明显。之所以如此,与南宋以后"华夷之辨""严华夷之防"的正统观有着直接关系。耕织图与正统性的关联,深刻体现出中国传统政治的象征性面向。  相似文献   

14.
黄永厚其人     
永玉飘逸,任什么题材到他手里,都举重若轻;永厚峭刻,任什么题材到他手里,都举轻若重。“你哥哥的画好,你的画也好。你哥哥的名气比你大,以后还要大。你也会有名气,但不会很大。”  相似文献   

15.
黄永厚其人     
陈四益 《文史博览》2006,(10):36-37
永玉飘逸,任什么题材到他手里,都举重若轻;永厚峭刻,任什么题材到他手里,都举轻若重。 “你哥哥的画好,你的画也好。你哥哥的名气比你大,以后还要大。你也会有名气,但不会很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徐子明 《丝绸之路》2012,(10):70-72
古建筑壁画即泥水画是由宫廷壁画发展演变而来的,是宫廷画师自两宋时期壁画衰退以后的“营生活计”。罗定有过千处的古建筑将泥水画作为建筑的附饰部分.其艺术水平在晚清至中华民国中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本文以罗定古建筑泥水画为例,对古建筑泥水画的表现手法、题材内容及其艺术价值等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赤峰宝山辽墓的壁画中,有两幅带有榜题的壁画分别被定名为“颂经图”和“寄锦图”。作者曾撰文指出颂经图就是唐代流行的“杨贵妃教鹦鹉图”,现考寄锦图也是以晋唐以后民间广泛传诵的又一故事题材,即“苏若兰织锦迴文图”为蓝本绘成。  相似文献   

18.
四川石窟、摩崖造像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良 《四川文物》2001,(4):49-55
四川佛教艺术发展的兴盛时期是中晚唐、五代、两宋时代.早期四川石窟、摩崖造像受北方、中原影响很大,密教的传入,密宗的流行为四川石窟造像注入了新的活力.晚唐以后,四川石窟、摩崖造像以民族化、世俗化、地方化的特色,自成一体,弥足了很多密宗造像题材,是中国石窟、摩崖造像中的奇葩.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的绘画题材中十分注重哲学思想的表达,其中尤以山水为著。从展子虔李思训的隋唐到民国最后一批文人画家的题材中,积累了一些成熟的绘画题材与表现形式,其中各种皴法已经成为山水画的程式内容,但是绘画题材却很少有专著谈论。这里写点自己见过的画作及印刷品。先粗略写个大纲,他日仔细说明,总结如下:一、以自然为主题追求自然物象之外所蕴涵的诗意,主要以外界尊重写实的基础上,加入人对大自然雄伟的认知,大多以气势撼人的  相似文献   

20.
玉器上的兔题材作品可归纳为单体玉器和兔纹玉器两类,前者主要见于商周时期的片雕玉器和隋唐以后的圆雕作品,后者包括兔纹饰和宋明时期图画般效果的兔纹玉器。最早的兔纹玉器为嵌饰和佩饰,自隋代以后出现书镇、耳饰等功能。在审视这些兔纹玉器时,有必要把它们置于历史的长河中,并与其它类型的工艺品相关联,从而能比较完整地去认识这类玉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