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秋亭  陈庆文 《攀登》2014,33(5):21-24
探索真理、实现价值一直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是理论创新的动力。真理性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相符合的哲学范畴,价值性是指客体对主体的价值和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理性为价值性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实现其价值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性为其真理性提供方向和动力。  相似文献   

2.
试论市场经济与人生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生价值观是人生的核心,是人生中各种行为的深层导向,它支配着人生中的各种选择,因此,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导向,应该是思想宣传和引导的一个核心内容,在当前,认真研究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生价值。这对于人生价值的项利实现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人生价值的内涵和特点为了认识和把握人生价值,首先要弄清人生价值的内涵和特点。所谓价值关系,就是主体与客体的双边关系,就是客体(世界)对主体(人)的意义的关系:所谓价值,就是客体(及其属性和功能)对主体人需要的满足(以及…  相似文献   

3.
乔军 《攀登》1996,(Z1)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必须有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法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法制建设必须与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同步发展,没有健全的法制,就没有完善的、成功的市场经济。因此高度重视法制建设是伴随市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就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关于建立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问题做一些探索,以求教于法学界与经济界的同仁。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市场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法制经经,这是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后,法学界、经济学界、许多改革实践者乃至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共识。但对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的内涵,为什么说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等问题有不同的理解,有待于在理论和实践中形成共识。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是指市场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规则、政府行为等方面都以法律形式来全面规范,即一切经济活动法制化。笔者认为对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的理解,既要从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内在要求来分析,也要从市场经济必须依赖于法律调整、规范和保障的意义来理解,还要从法律能否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意义来理解。并从国内外市场经济法制建设史来论证才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4.
《沧桑》2013,(4):236-236
徐萍在《黑龙江史志》2013年第2期上发表文章指出,修志违法行为是指在修志过程中,违反现行法律规定,给修志工作造成影响和损害,有过错的(行政)行为。修志法律行为属于行政行为,它的主体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即各级地方志办公室;客体是修志行为。  相似文献   

5.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体运行质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质量,通常是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顾名思义,主体运行质量,就是指各类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运行状况的优劣程度。主体运行质量的内容与范围是全方位的,提高主体运行质量必须从资产组织、财产支配、经营决策、社会责任、激励与约束等方面全面推进.一、资产组织质量良好优质的资产组织形式,是企业主体高效运行的一个基本前提,也是主体运行质量的首要内容。我国传统的资产组织澎式是国家所有制,国家不仅牢牢…  相似文献   

6.
武晓华 《神州》2012,(16):212-212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欣赏客体与主体发生一种审美关系。一方面,客体对人的审美感知和体验、审美能力和需要的本质特性的制约。另一方面,由于客体具有审美价值,主体对其感知与体验必定表现为评价性客体在主体心理中的地位和认可程度,都具有主体的评价标准和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7.
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知本质是认知主体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借助于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能动地建构起对客体的认识。数学建构教学观体现为:主体性;主导性;问题性和适应性等。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编导作用,为学生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导学设计;应充分暴露思维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建构主义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自1987年正式出现于国际数学教育会议以来,为大多数数学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可以说,它成为继"大众数学"、"问题解决"之后人  相似文献   

8.
“群众”概念在近现代经历了从否定性涵义到肯定性涵义的转换,同时近现代历史客观上也显示了“群众”作为集体的力量和作为社会历史创造者的能量,但其间也凸显出对于“群众”的双重态度和矛盾心态;从另一层面而言,在历史文本和叙述中呈现出来的“群众”概念基本上是一个对象性、客体性概念。这些因素形成了近现代群众观念的内在张力。考察汉语语境中“群众”概念的源流,分析形成群众心理和群众意识的社会基础,认识其历史与现实问题,对当代社会确立公民主体性意识,避免西方现代“无(非)主体性”大众社会问题,促进现代“群众”承担社会主体性义务、责任和使命,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关键问题在于“群众”及其意象从对象(客体)性境遇,到“群众”或“人民”自身的社会历史主体意识及相应社会责任、义务自觉认同的转折。  相似文献   

9.
林亚芬 《神州》2013,(3):80-80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把学习建立在学生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基础上,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的地位,而"问题探究"教学法则把学习建立在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基础上,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这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0.
罗薇薇 《神州》2014,(18):133-133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培养学生主体性作用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培养以培养职业为本位,能力为基础,就业为导向的高级社会应用型人才为教育目标。高职学生既是学校教育的对象,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及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主体性意识日益增强,日渐成为体现学生自我价值与先进性的内在需求和增强学生党团意识、坚定理想信念的关键。过去的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使得学生倾向于采取被动接  相似文献   

11.
周卓 《沧桑》2011,(2):217+219-217,219
信息化时代,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主体的感知能力、认识效率,扩大了认识客体的范围,增强了主体的创新能力;借助信息技术,人们扩展了交往领域、提高了交往速率、实现了交往的平等与自由;在生产实践中,提高了主体的生产实践能力,实现了主体性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辛华 《神州》2012,(16):332-333
一、“主体性”概念及其在教育中的适用所谓主体性就是人作为主体的规定性。其本质内涵包括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超越性)。自主性意味着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不为不受他控制的外部力量或原因左右,  相似文献   

13.
杨永志 《神州》2013,(21):136-136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欣赏客体与主体发生一种审美关系。一方面,客体对人的审美感知和体验、审美能力和需要的本质特性的制约。另一方面,由于客体具有审美价值,主体对其感知与体验必定表现为评价性;客体在主体心理中的地位和认可程度,都具有主体的评价标准和情感态度。虽说评价本身不能创造价值,但审美价值必须经过评价才能被认识和掌握。逐渐使主体的评价标准与客体的审美价值相吻合,以达到欣赏教学的目的。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张胜全 《沧桑》2008,(4):86-87
犯罪客体是指刑法规定的、行为构成犯罪必然侵害的合法权益。犯罪直接客体具有法定性、必然性、直接性和具体性特征。主要客体与次要客体的划分,主要取决于立法者的价值取向,应根据某一犯罪所属类罪的同类客体的内容来确定。犯罪客体对于犯罪的分类、结果加重犯的构成以及犯罪未遂的认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兰喜阳 《攀登》2001,20(6):39-40
本站在关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如何更好地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分析了党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环境性特征、客体性特征以及主体性特征。提出了把握世界政党和民众利益关系的发展态势、加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及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等三大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6.
论历史认识中的客体范畴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历史研究是史家主体的一种能动的认识活动,从研究对象的选择,到历史结论的形成,全部认识过程中都渗透着主体的能动性。因此,历史认识论研究的重点,必然要指向历史认识中的主体性问题。然而,造成历史认识区别于一般认识活动的根本原因,却似乎不在于主体方面,而在于历史认识中客体的特殊性。所以,要真正理解历史知识的性质,仅仅注重于主体性的探讨是十分不够的,必须对客体范畴亦展开认真的研究。而目前  相似文献   

17.
刘浥晨  王宁 《区域治理》2022,(9):130-133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基于我国的国情发展,为着力破解当下我国农村治理困境,引领"三农工作"改革,而做出的一项重大决定.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具体内容作为研究背景,阐述了研究意义.从乡村振兴和基层有效治理入手,将基层治理的主要问题划分为主体性和客体性两部分,主体性方面是从基层治理的三大主体展开论述的,即基层政权组织、...  相似文献   

18.
刘国洲 《攀登》2000,(1):6-10
价值分析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分析客观事物的基本方法。改革开放20年来,邓小平以辩证法大师的睿智,拥熟地运用这一方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使中国一扫干年沉疗,在世纪之交终于走上了全面复兴的康庄大道。毫无疑问,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理论中的价值分析方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人民群众:价值分析的主体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部事物的关系中产生的”①。价值作为表征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哲学范畴,指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的统一,即客体属性对主体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和效用。从…  相似文献   

19.
关于在民族地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思考何晓芳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明确了市场经济在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主体地位,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同以往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产生的各项...  相似文献   

20.
赵德兴 《攀登》2000,19(2):6-10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渴望加快发展的青海各族人民,无疑是一次历史性机遇。“抓住机遇”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统一实践活动。这一活动既以客观条件为基础,也以主体性的发挥为前提。因此,主体自身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前提,需要不断加强。西部大开发是在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转型这样一个社会历史背景下进行的。本文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主体建设不仅要从思想观念、精神状态、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着手,还应突出时代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