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4年,10万精锐日军在衡阳将1.7万名中国军队团团包围。危急时刻,国民党虎将方先觉率部奋起反击,与敌人血战47昼夜。令人震惊的是,面对日军飞机昼夜不停的轰炸及5倍于己的强敌进攻,方先觉竟创造了击毙日军4.8万人、伤敌2.3万人的战争奇迹。  相似文献   

2.
2007年是中国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在这场持续8年的抗战中,国共双方涌现了大批抗日英雄,国民党高级将领方先觉是其中之一。2005年是方先觉100周年诞辰,中国台  相似文献   

3.
一九四四年日本军国主义从关东军中抽调其精锐部队第三师团向我国西南部大举进攻。10月攻打衡阳,国民党守军军长方先觉降敌。衡阳沦陷,日军挥师南下,长驱直入。当时国民党军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所部,虽在残败之余,尚有相当力量,蒋介石的统帅部想要他率领部队退入广西,在已构筑有相当工事的黄沙河(广西与湖南两省接址处)一带扼守,配合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部拼力进行会战,即住柳会战,以阻遏日军继续西进。张发奎当时掌握约三个军以上的兵力。而薛岳一向认为战场情况瞬息万变,不能由遥远的重庆来控制指挥,对蒋介石统帅部的作…  相似文献   

4.
衡阳之役与当时中国的政治走向有着直接关系。为此,方先觉作为是役主将,其投敌与否也就不是孤立的个人行为。事件发生后,蒋介石裁决该案的着眼点始终不在问题本身。重庆统帅部很快掌握方先觉降敌的证据,但被蒋断然否决。当方氏投敌案与政治发生牵扯时,问题本身被异化了,这种异化的产生及其过程,相当典型地体现了民国政治某些诡秘的运行规则。方先觉一案长期以来所以真假难辨,原因也在于此。  相似文献   

5.
论长衡会战第二阶段战役——从长衡会战结束时间的角度考察柯育芳长衡会战的结束时间,国内外学术界均以1944年8月8日衡阳沦陷为准。而笔者以为,8月8日衡阳沦陷只是中国第十军方先觉部保卫衡阳城战斗结束,还不能表明整个长衡会战已经结束。长衡会战至少可划分为...  相似文献   

6.
1944年8月7日,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军坚守衡阳的最后一天。上午9时,日军如潮水般冲进了城里。中午,第十军军长方先觉在地下室的指挥部召集各师长开会,并口授电文,向蒋介石发出了"最后一电":"日军今日由北城突入以后,即在城内展开巷战,我官兵伤亡殆尽,刻再已无兵可资堵击,职等誓以一死以报效党国,勉尽军人天职,决不辜负钧座培育之至意。此电恐为最后一电,来生再见。"电文交众将领一一传阅后分别署上自己的名字,后由发报员拍发出去……衡阳保卫战如此悲壮,令读者震撼!  相似文献   

7.
1940年11月底,黄桥战役后会师于苏北的八路军、新四军,向驻守在淮安、宝应间的国民党军和地方保安部队发起作战行动,史称"曹甸战役"。该战役是抗战期间中共军队主动攻击国民党军队的一次较大规模的作战。1939年6月后,中共认为国民党投降的危险迫近,而投降的直接准备就是反共。这个看法一直持续到曹甸战役的发生。"克服投降危险"就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为自己规定的核心任务。对于国民党"投降"的危险性与严重性的判断,是中共发起主动进攻合理性的依据。曹甸战役就是在反对可能的日蒋联合剿共的极严重危险下所产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华宣恩 《炎黄春秋》2003,(12):42-43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震惊世人的长沙大火令国人难忘,作为亲历并参与这一惨案的当事人之一,我将所见所闻记录于后,供今后历史研究者参考。焦土抗战、坚壁清野乃抗战策略之一,也反映了中国人破釜沉舟、死里求生的决心。然而1938年长沙被烧成一片废墟,依我之见,却并非为焦土抗战而牺牲,内中原因无法全面分析,但国民党官僚阶层的腐败、内讧则暴露无遗。幸而,湖南人厚道而坚强,遭此剧变虽有怨言,为顾全大局,反而化悲痛为力量,配合国家军队与敌人作殊死战斗。此后,湖北三次大会战,衡阳47天保卫战都留下壮烈史迹,当时率领民众守城的乃湖南人方先觉师…  相似文献   

9.
汪朝光 《史学月刊》2005,1(3):61-71
抗战结束前夕,中日双方的军事较量与日本在大局不利时“和平”解决中国问题之企图以及中国内部国共双方着眼于战后之角力相交织,展现出国共日三方互动关系之错综复杂的图景。日军已无法改变其所处之总体被动状况;国民党在局部战场的作战表现有了改观,同时力图遏制中共的扩张;中共向南方敌后发展的军事战略和推动民主联合政府运动的政治战略取得了相当成效。就国共日三方互动关系而言,国共合作对日,国方重正规军事,但因实力所限未有重大进展,中共重敌后蚕食,因广大空间而如鱼得水;日本对国民党的军事压力与政治诱惑并举,同时亦不放弃利用国共矛盾以渔利。日本投降后,国民党虽在战后接收中得到了投降日军的合作与支持,但并未能实现其遏制中共扩张之企图;中共有了较之以往更为有利的态势与国民党争夺中国的主导权,并以其正确的战略战术而成为这场战争最大的赢家;最先发动这场战争的日本则成了最大的输家,以其无条件投降而结束了多年侵华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邓海春 《中华遗产》2015,(1):154-159
1944年8月8日,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日子。这一天,遭受日军密集兵力围攻的抗战要津——衡阳终因城破而投降。此前,衡阳守军在与敌人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坚守孤城48天,其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国人的斗志。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不得已而投降,使这件事情显得分外悲壮和悲怆。对此,国内主流舆论给予了很大的理解。《大公报》甚至连续发表社论...  相似文献   

11.
196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判决中共老党员潘汉年在第二次国共和谈期间“秘密投降国民党”,“充当国民党特务”……此事究竟如何,其中自有奥秘。  相似文献   

12.
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抗日战争纪念网主办的"第一届抗日战争军事史暨湖南抗战学术讨论会"于2017年11月4—5日在湖南衡阳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地的70余位抗战研究专家、青年学者、志愿者、抗战老兵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章百家、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王奇生、原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刘晓、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巡视员夏远生、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贺培育、方先觉将军之子方  相似文献   

13.
中国青年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招募知识青年所组成的一支部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来华参战,各部队急需大批翻译人员,加之这时国民党湘桂战役紧急,衡阳失守,重庆震动,国民党为缓和舆论压力。决定发起一个知识青年从军运动。1944年8月27日,  相似文献   

14.
方先觉传略     
刘思祥 《江淮文史》2002,(1):153-168
台湾五指山“国军示范公墓”的方先觉墓碑上,刻有墓主生前嘱咐的16个字:“国民革命军前第十军战士方先觉之墓”,留给人们许多猜想与品味。  相似文献   

15.
一一九四六年,我进入贵州大学读书。校长张廷休(C、C、派、国民党中央委员)和中统、军统学生以及肯年军联谊会的骨干分子严密地控制着学校。当时,校内还没有建立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只有个别共产党员和进步学生分散地进行一些活动。张廷休曾以此吹嘘说:“贵州是国民党的圣地,贵州大学则是圣地中的圣地”。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发动内战。在国民党统治区内,实行法西斯独裁专政,  相似文献   

16.
国共两党抗战胜利后围绕对日受降权问题的斗争,成为国共军事冲突的直接导火索。美国从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从一开始就站在国民党一边,拒绝承认中共作为战胜者一方接受日本投降的正当权利。尽管声称不卷入中国内战,可杜鲁门政府以协助受降为名,通过派遣海军陆战队在华北登陆、大规模空运海运国民党军队、继续实行租借法等一系列举措,增强国民党的军事实力,帮助国民党夺取战场优势。美国的所作所为,已经远远超出受降的需要,形成了对国共内战事实上的军事介入。在对受降权据理力争的同时,中共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灵活调整对美政策,政治上发动宣传攻势批评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军事上则保持了适度的克制和忍耐,使以斗争为主、斗争与合作兼而有之成为这一时期中共对美关系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7.
1945年6月湘西会战结束后,我作为新六军第十四师少校作战科长,被派往昆明美军参谋指挥学校受训。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军长廖耀湘急电召我归队。我于17日返回芷江后,即被派往副军长舒适存的前进指挥所,亲身经历了接待今井武夫前来洽降,及南京受降的全过程。南京受降缘何启用新六军 由于日本投降的消息来得太快,国民党方面颇感准备不足,一  相似文献   

18.
我是1944年9月在重庆由张君劢和章伯钧介绍,参加中国民主同盟的。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国民党在美国政府支持下,加紧发动内战,破坏广大人民刚刚获得的和平。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在重庆和南京与国民党进行了多次谈判,中心内容是要求国民党废除一党专政,成立联合政府,让人民过上和平民主的新生活。民盟等“第三方面”力量,也为争取和平作了不懈的努力。但是国民党始终顽固地坚持反动立场,一方面对解放区大举进攻,一方面对民主党派大加迫害。我从1946年初调到民盟中央机关工作后,便亲身经历了国共及第三方面人士在重…  相似文献   

19.
1943年,冀中区党委社会部──冀中公安局派我到敌占区做地下情报工作。先到了敌占区北平。1944年-1945年在国民党后方地区西安,做了一年的记者工作。日本投降后,在胡宗南办的训练班受训一月后,被派回北平,因而,我就成了从国民党大后方派回来的“国民党人员”了。 在北平,我在国民党中央社北平分社、《北方日报》任编辑、记者和沈阳《东北日报》驻北平特派员。1948年,我到傅作义机关报纸《平明日报》任军政要闻记者。围城期间我随城防司令楚溪春视察了城防、环城马路和新修的天坛机场,还深入了解了“反共专家”张…  相似文献   

20.
正1949年5月3日近午时分,江西弋阳城外信江北岸。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十三军的先头部队,正在部署向对岸国民党六十八军八十一师的攻击,忽然发现敌人阵地上飘起很奇怪的旗帜。旗帜的底色是白色,中心是一颗大大的红星,大约有十几面,向着解放军阵地不停地摇动。渡江战役打响后,解军大军摧枯拉朽,势如破竹,国民党军起义投降不计其数。所以解放军立刻派出代表,在信江桥头与国民党军接触。国民党军代表是两位将军,六十八军中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