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日,莫斯科航空航天展展出了最新的T-50型第四代战斗机,并且高调进行了飞行表演。无奈由于发动机出现故障,T-50的飞行表演只能草草收场,幸亏并未酿成重大航空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2.
普京曾经说过:"政治的艺术就是在必要与可能之间找到黄金分割点。"自从9月份俄罗斯进入新选举周期以来,普京就又在政治黄金分割点上从容地走步,转身间潇洒地留给世人一个个惊叹号:解散弗拉德科夫政府、任命祖布科夫出任总理、领导"统一俄罗斯"党参加国家杜马竞选、支持梅德韦杰夫为总统候选人、对于梅德韦杰夫请求自己在总统大选后出任总理的提议暂不表态,等等。  相似文献   

3.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我不信。“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既然你能从那条路上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我不想让你走弯路。”“但是我喜欢,而且我不怕。”母亲心疼地看我好久,然后叹口气:“好吧,你这个倔强的孩子,那条路很难走,一路小心。”  相似文献   

4.
建宏 《成都文物》2006,(3):61-61
创建于1776年的俄罗斯大剧院,是欧洲历史最悠久的剧院之一,拥有一流的芭蕾舞团、歌剧团、交响乐团和合唱团,培养出了众多享誉世界的指挥家、舞蹈家和歌唱家,更为俄罗斯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一无所有的时候,我心态平和,而有了很多钱以后,似乎就开始迷失"寒冷的冬日除了"博客教父"的称谓外,方兴东还是互联网实验室和义乌全球网的创始人。在经济危机的风浪席卷而来的时候,方兴东最先感觉到了冬的严寒。先是博客网裁员,而后是出现欠薪事件。  相似文献   

6.
颜廷 《史学集刊》2008,(3):105-113
近代英国两大统治集团贵族与中等阶级在宪政观念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18世纪至19世纪早期贵族坚持对政治民主特权化的理解和独占权;19世纪30年代后贵族转变宪政观念,承认了中等阶级对民主的共享权,但坚持对民主的特权性解释,而中等阶级也继承了这一点;1865年后中等阶级破除了对民主的狭隘理解,在观念上转变了对社会下层宪政能力和潜质的认识,承认了社会下层的宪政权利.由此,近代英国主流社会对民主权利的解释经历了从狭义的特权性理解到普适性理解的转变过程.正是由于主流社会,尤其是中等阶级在宪政观念上的积极转型,使英国在维多利亚时代中期奠定了现代民主政治基础,同时也塑造了近代英国社会的阶级妥协局面.  相似文献   

7.
毛维舫 《旅游纵览》2009,(10):32-35
俄罗斯是世界上最早开展阅兵式的国家之一,莫斯科红场也因为雄壮的阅兵式而名扬天下。苏联解体后,红场阅兵一度中断。近年来,俄罗斯恢复了红场阅兵,随着经济复苏,红场阅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8.
正(一)我的求学过程,也是视野不断开阔的过程。从小学到大学,每升一次学,也意味着离家又更远了。1974年,我出生在广西的一个小山村,父亲是小学老师,对我和弟弟的教育十分重视。20世纪80年代初,免费的义务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行,农村孩子没有经历学前教育阶段,入学年龄也普遍较晚,多数8岁、9  相似文献   

9.
宪政之我见     
近一段时间以来,报刊上登载了数篇批评宪政的文章。这在过去百年历史上并不多见。自清末变法立宪以来,除了极权年代之外,走向宪政基本是国人的底线共识。批评宪政的声音一出,不仅遇到了连绵不断的反驳,而且引起了知识界对宪政诸问题的论争,尤其是"社宪派"("社会主义宪政派")与"普宪派"("泛宪派")之间的论战。这种争论,一方面凸  相似文献   

10.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我不信。"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既然你能从那条路上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我不想让你走弯路。  相似文献   

11.
思源 《炎黄春秋》2010,(5):79-8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非拉许多国家相继独立。它们都面临着选择何种政治制度立国的问题。例如,中国选择了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制度;而印度选择的是宪政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12.
《风景名胜》2011,(9):160-160
喀山位于喀赞河与伏尔加河的交汇处,是俄罗斯少数民族自治共和国——鞑靼斯坦共和国的首府,因其历史文化遗产与莫斯科、圣彼得堡并列为俄罗斯仅有的三个"A"级历史文化城市。在鞑靼语中,"喀山"的意思就是"大锅",因当时这座城堡的形状如同一个倒扣着的大锅而得名。这里的大锅,也确实酝酿着不少美食,秋季水草丰美,牛羊也到了最肥美的时...  相似文献   

13.
一名接受过西方政治学法学教育的知识分子,抱有对中国的宪政梦想,却在1949年后的政治运动中,整过别人,也挨过整,晚年终怀有切肤之痛,宪政梦不悔  相似文献   

14.
我本人是搞经济学的,是什么东西使我关注宪政、宪法、民主?主要是基于我对市场经济的理解。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基础,第一是自由,第二是私有产权,第三是企业家精神。在过去几十年改革之后,我发现经济自由仍然会受到政府的任意干涉,私有产权根本没有得到有效保护,企业家精神仍然受到压制和扭曲。特别是重庆事件之后,我觉得,如果中国不进行真正的政治体制改革,不实行宪政民主,靠单兵突进的经济改革无法走下去,不可能建立起真正市场经济。这就是我关心的问题。新一届领导人上任后,我对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包含着某些宪政因素,但与宪政的要求相去甚远。19世纪末叶的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主要任务不是从事国家建设,而是驱逐外国势力和推翻封建帝制,为建立新国家扫清障碍,由此决定了主要服务于当前革命运动的民权主义不可能遵循宪政的逻辑。不过民权主义中关于未来中国政治制度的目标设定,仍具有相当的宪政意义。  相似文献   

16.
独立革命迫使赢得独立的美国人考虑如何建立新的国家,如何建立一种既能保证人民的自由权利,又能保证国家的生存和繁荣的新的政治制度。联邦宪法的制定和运行更是一个崭新的尝试。妥协精神作为一种政治美德,更深深扎根于美国宪政文化的土壤之中。  相似文献   

17.
1946年的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宪政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幕。在国内外各种因素的促成下,包括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在内的国内各派政治力量进行政治协商,达成了宪政共识,为中国设计了一套宪政制度。即:改组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府,在中国通过一部民主的宪法,建立一个两院国会制、责任内阁制和省自治制度的宪政国家。本文对此进行一个大致的勾勒。  相似文献   

18.
宪政审查的世界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改革应该如何为自己设定目标?我以为改革的目标应该是构建一个健康、文明的社会秩序。而文明的社会秩序如何构建?中国近代以来一百多年历史实践的经验,以及世界各国的历史经验,都证明一个结论:要构建文明秩序,只有接受宪政民主,舍此别无良途。因此,深化改革,需从推进宪政着手。而推进宪政,根据中国现实情况,可以走出的一步是建立宪法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9.
正立宪的两种姿态民国初年,湖湘文化里又出了两位杰出人物。一位是军人不党的蔡锷,一位是积极建党扩党的宋教仁。蔡锷不光那么说,还真就那么做了,放弃了自己的统一共和党。宋教仁合并六党组成国民党,统一共和党也在其中,蔡锷便宣称脱党。于天下滔滔皆为政党之时,而言军人不党,也算是君子讲气节,军人有风骨了。同样,宋教仁要建的党,亦是从未有过的党,没有一副铁面皮,加上几根硬骨头,也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20.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1755--1804)是美国建国初期的著名政治家。他在长年的政治活动中,发表了大量的论文,阐述自己的建国原则和理论,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宪政思想体系。中央集权的混合型政体观、强化总统权力的分权制衡原则以及从宽解释宪法的隐含权理论,构成了其宪政思想的基本内容。本文拟对汉密尔顿宪政思想的主要方面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