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乐”字的本义自东汉许慎至今已有很多人作过探讨,结论多样,但多不可取。本文结合甲骨文、金文及文献材料认为“乐”之本义当为“栎”。  相似文献   

2.
东汉“校官之碑”和元代“释文碑”在溧水的流传经过吴大林南宋绍兴中,溧水尉喻仲远(字居中)在固城湖滨发现了一块东汉灵帝光和四年(181)所刻的“校官之碑”(简称“校官碑”)。当时高淳尚未建县,固城湖一带属溧水县,所以喻县尉派民扶将校官碑连同碑座一起运至...  相似文献   

3.
郝金红 《文史月刊》2011,(12):59-59
东汉才子王粲文才出众,被后人誉为“七子之冠冕”,就是“建安七子”中的领袖级人物的意思。  相似文献   

4.
因文献资料与考古资料的记载不同,自南宋时起,关羽的爵位就有“汉寿亭候” 与“寿亭候”的争论,至今还有人主“寿亭侯”之说。结合文献资料,通过对考古资料进行辨伪后 得出,建安五年,曹操表奏汉献帝封关羽的爵位确为“汉寿亭候”;作为关羽的食邑地,“汉寿”是 东汉顺帝阳嘉三年由西汉之索县更名而来,地在今湖南常德市东北。  相似文献   

5.
东汉“市”考略王凯旋“市”,是集中反映商品交换和商业经济面貌的场所。故此,各代政府在正史文献中都将其作为一个重要方面载入。同时,市也集中反映了政治经济领域所发生的一些重大变化。本文拟对东汉“市”的诸多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以求有助于认识理解东汉商业...  相似文献   

6.
东汉尹珍北上中原拜经学大师许慎为师,学成归教南域,在南中首先传播许氏之学。莫友芝称尹氏之学为“毋敛学”,自称为其传薪人,与其友郑珍等共同弘扬“毋敛学”,成绩斐然,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也谈“围谷”、“堂光”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也谈“围谷”、“堂光”之道郭荣章东汉建和二年(公元148年),镌于陕西汉中褒谷古石门隧道西壁的《故司隶校尉健为杨君颂》摩崖,世称《石门颂》,是我国著名的汉代石刻,系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中的精品之一。1967年至1970年...  相似文献   

8.
“汤禹”构词试释黄灵庚《离骚》:“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东汉)王逸注说:“言殷汤、夏禹、周之文王,受命之君皆天敬贤,论议道德,无有过差,故能获夫神人之助,子孙蒙其福佑也。”又:“汤禹严而求合兮,挚咎繇而能调。”王逸注说:“言汤禹至圣,犹敬...  相似文献   

9.
《湖南文史》2013,(12):47-47
在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盛世仅出现过三次,即汉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开元盛世及清康雍乾盛世。除了这三大盛世,还有过几个小规模的盛世或治世,比如东汉的“光武中兴”、隋代的“开皇之治”、明代的“仁宣之治”。  相似文献   

10.
一、“瓯语”概说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也是民俗语言的组成部分。方言在现代语言学中分为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本文所讲的方言专指地域方言,或称地方话。《礼记·王制》云:“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东汉王充《论衡·自纪篇》说:“经传之文,圣贤之语,古今言殊,四方谈异也。”可见,在我国,汉语方言及地域文化差异,古已有之。  相似文献   

11.
起自平民的东汉光武帝刘秀,在西汉末年纷扰繁复的局势中迅速翦灭群雄,平定天下,建立东汉王朝并成就“中兴”之业,足令后人追慕称颂。作为南征北战的指挥者和治国理政的统治者,刘秀运用“善下”策略,“推诚接士”,细致入微地关爱下属,推心置腹地信任下属,褒惩有度地扬抑下属,能容人过地宽宥下属,入情入理地调解下属,从而使下属人尽其才。虽然囿于统治阶级的本性,刘秀善待下属之举,终极目的在于“笼驭”他们。但不可否认的是,“善下”确为刘秀带来了“英俊云集”,以及下属的信任和忠心,并由此而成就伟业。  相似文献   

12.
两汉时期,关于容量十斗的概念有两种明确的表示方法。第一种是“十斗为一石”,见于西汉末年刘向的《说苑》;第二种是“十斗为斛”,见于东汉班固的《汉书·律历志》。第二种说法因为《汉书》的关系,被历代学者征引得最为广泛。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学者将《汉书》所言的量制视为秦汉通行之准  相似文献   

13.
正冯异(?-34年),字公孙,颍川郡父城(今河南省宝丰县东)人,东汉开国名将,云台28将之一。冯异原为新莽政权颍川郡掾,后归顺刘秀,刘秀称帝后,冯异被封为征西大将军、阳夏侯,追随刘秀征河北,破赤眉,定关中,平陇右,为东汉王朝的建立和东汉初国家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冯异功勋卓著,却从不矜功自伐,"大树将军"的美誉千古流传。一、颍川郡掾,降刘秀奉献五城冯异自幼勤苦好学,手不释卷,博览群  相似文献   

14.
“凉州三明”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凉州三明”论陈勇东汉安帝永初年间,西北“羌患”骤然升级,帝国则开始对羌人大规模用兵。迄于桓灵之际,“羌患”始告弭平。“羌患”的蔓延,一方面造成了东汉国力的衰竭,另一方面却孕育出凉州的强劲武力。皇甫规、张奂、段(案:规字威明,奂字然明,字纪明,时...  相似文献   

15.
所谓“人文”精神,是指在有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思考中对人的主体地位、人的存在价值与世俗欲求的肯定和尊重。因社会背景之异,中西“人文”精神存在较大的岐异。在儒学典籍中,“人文”一词深寓着道德教化的内涵。而在西方,人文主义则缘起“人文学科”,而  相似文献   

16.
长宁县飞泉乡“七个洞”东汉纪年画象崖墓群M1—M7所在的墓外山崖峭壁上,除了铭刻着“延光”、“熹平”等东汉纪年文字外,还有一大批内容丰富的石刻画。在这些石刻画中,既有人物、动物形象,也有建筑、马车、树木、花纹等图案,其间杂着两种奇特的符号,作形(有的将符号中间的小圆圈刻  相似文献   

17.
东汉时钱币的铸造和通行都有严格规定,因而通行的五铢钱一般都很规范。魏晋则不然,充斥于市的除古钱外就是地方或民间铸品,其特点是大小、形制各不相同。目前墓葬或窖藏中经常能见到一种铢字缺金字偏旁的“五朱”,应该不是东汉时钱币。凡出土这种钱的墓葬或窖藏也必在东汉以后,这对考古上的分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以往所谓“雷台汉墓”就出有小型的“五朱”,故此墓的年代不可能为东汉,而应为西晋。  相似文献   

18.
泉水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惠予和恩赐。泉水纯属大自然之造化。东汉文字学大师许慎《说文解字》云:“,水源也,象水流出成川。”状“泉”为“”,似水由山洞流出,描绘得多么形象与生动!泉水命名又是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由于泉水从不同形状的地表流出,具有千奇百怪的音容象貌,又因所过地表物质成分多种多样,呈现纷繁复杂的性质,人们总是结合自己的社会实践、思想体验,通过缜密的想象和联想,运用最优美最贴切的词语来给泉水命名。那些经过深思熟虑得出的泉名,读之令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激动不已。我国泉水命名丰富多彩,饱含深…  相似文献   

19.
王符字节信,东汉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生卒年不可考,但据《后汉书·王符传》称:“自和、安之后,世务游宦,当涂者更相荐引,而符独耿介不同于俗,以此遂不得升进。”又谓:“与马融、窦章、张衡、崔瑗等友善”。以上诸君皆一时名士,当和、安、顺诸朝,则王符一生活动的盛期约在东汉中期。  相似文献   

20.
自汉之后,学者对《考工记》“匠人营国”一节文字的含义颇多歧见与争议。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东汉经学家郑司农辑录、郑玄注释的严重错误所导致。汉武帝时少府考工官依据西周遗文编选而成的《考工记》,约在两汉之交散佚。郑司农把《考工记》佚文及不属于《考工记》的“营国”佚文合并增入《周礼》后,“营国”制度受到郑玄等历代学者的错误解读。“营国”的对象不是郑玄所指的周王城,而是指西周时代的诸侯大国。“國”字是西周中期分封制度定型时创制并用作诸侯国专称的。“建国”的含义等同于“封国”,“营国”即指在分封的诸侯国内进行城郭、食邑等营造活动。城“方九里、旁三门”的含义不是指方形城的边长九里、每边三门,而是指城墙的周长九里、城门三张。“九里之城”与“百里之国”“三里之宫”结合,构成西周时期诸侯大国地域、都城、宫殿三层次的礼制格局和尺度。西周王城的周长为“方十二里”。“营国”制度不是传统认识上的周王城规划,而是西周王朝为诸侯大国制定的国土空间规划,可称之为“周诸侯国规划模式”。这种规划模式的思想与原则,能够反映西周时代中国国土空间规划设计所达到的科学与艺术高度。东汉之后,已经异化的“营国”思想,对北魏洛阳、隋唐长安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