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李鸿章是对晚清两淮盐政改革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性人物.在两江总督任上,他毅然选择大商人而放弃小商人,以捐输票本、循环转运和招商联保的方式确保税源;在湖广总督任内,出于地方利益的考虑,他又坚决维护原来力图加以改变的"川盐济楚"局面.由此可见,利益才是李鸿章施政决策的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2.
清代两淮盐务在其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两淮盐务改革剔除积弊,振兴盐业,为历代改革家所推崇。清代两淮地区的盐政体制经历了从清初的纲盐制到道光年间的票盐制,继而发展成循环转运制的历程。本文通过探究法论述清道光、咸丰年间的两次盐法改革的过程与关系,以期廓清清代票盐法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3.
祁寯藻是晚清道咸时期重要的大臣之一,在咸丰朝主管户部事务,为缓解财政危机,致力于盐政改革与实践。祁寯藻多次参与处理盐政人事问题,试图整顿盐政系统,为其推进盐政改革打下了基础。为缓解财政压力,祁寯藻大力推进盐政改革,推行留商改票、捐免充商、官运官销等改革措施,增加了盐课。祁寯藻有浓厚的民本思想,在盐政改革中试图便民利商,保证盐价稳定,减免灾贫地区盐课。祁寯藻改革盐务措施得到咸丰帝支持,短时间内取得预期效果,一定程度上改良了盐政,缓解了清廷的财政危机。  相似文献   

4.
<正>晚清时期,由于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两淮盐务自身的管理漏洞以及南京—镇江河段的河道变迁,从而导致仪征淮盐总栈重新选址和内部整顿。时任两江总督曾国藩在综合此前数任官员的两淮盐务治理经验,重新整合盐法、设立盐务章程、改建淮盐总栈,最终淮盐总栈移到仪征东南的十二圩普新洲,改“瓜洲淮盐总栈”为“仪征淮盐总栈”。本文将晚清时期淮盐总栈的选址问题和南京—镇江河段的河道变迁相联系,希冀通过对研究区域进行历史脉络的梳理,探求晚清时期区域环境变化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魏明  陈立果 《收藏家》2008,(3):71-74
湘军著名将领曾国藩是晚清的“中兴名臣”,他不仅在军事上显赫一时.而且在书法上颇有建树。曾纪泽是晚清的外交大臣,他在致力于西学研究和推广的同时还潜心于书法,并留下众多优秀的书法作品。长沙市博物馆珍藏有曾氏父子多件书法佳作,我们经过鉴赏作了初浅的考析,不妥之处,敬请专家学者指正。  相似文献   

6.
曾国藩是晚清一个颇具争议的悲剧性人物,阶级与时代的影响、传统与近代的争夺,造成了曾国藩的历史双层性格。他既是传道求仁的"理学家",又是杀人如麻的"剃头匠";他有保国保皇的政治忠诚,但迫于局势又不得不师夷西方;"自强御辱"的理想可以激励他成就内政方面的伟业,但天津教案中"力保和局"的现实却不能帮助他逃脱民族纠纷的大劫。曾国藩的矛盾思想和心态是那个政治与民族文化心理都很滞后的时代的产物。他的悲剧,是晚清士大夫阶层中有识之士的群体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7.
黄遵宪晚年思想三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遵宪晚年思想三题左鹏军黄遵宪晚年思想中的三个问题,即他对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态度,他对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曾国藩的评价,他在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两种政治思想之间的选择,对研究黄遵宪其人,尤其是他的思想相当重要。学界对此也进行了一些探讨并取得了相应的结论,比...  相似文献   

8.
《收藏家》2020,(8)
正曾国藩(1811~1872)是晚清时期颇具影响的政治家和文人。他字涤生,号伯涵,湖南湘乡人,道光十八年(1838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兵部侍郎、大学士,加太子太傅,著有《曾文正公全集》。关于他的政绩及其在学术、文学上的成就,已有不少学者对其展开深入研究,但对于颇具收藏与观赏价值的曾国藩肖像画,则较少有人关注。笔者在从事明清肖像画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有多本相似度较高的曾国藩画像,遂引发了我的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9.
清咸丰十年(1860年),曾国藩刚被任命为两江总督,此时正是与太平军殊死搏斗的关键时刻,但他仍不忘一项重要工作,那就是选拔优秀县官。众所周知,在曾国藩的亲自培养和推荐下,产生了一大批高级官僚,他们一度都成了封疆大吏,影响了整个晚清历史。然而在曾国藩看来,重建基层州县官吏梯队,重塑风清气正的为政环境,比简单推荐几个大员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章立凡 《炎黄春秋》2004,(4):70-70,72
袁世凯自小站练兵起家,创建北洋新式陆军,是继晚清名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的后起之秀。在顽固派看来,他是一个新派人物,并不值得信任。  相似文献   

11.
明代的盐法是从宋元时期的盐法继承而来的,在国家专卖制度下组织了灶户制度,随着明初钞法的破坏,以及社会经济的变化,明代的盐法经历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如允许余盐和正盐一样可以公开进入国家的专卖体系;明中叶以后又出现了纳银开中制度等。所有的这些变化并不仅仅是盐法自身的变化,它也引起了与明代盐法变化密切相关的商人的地位与命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波臣派是明末曾鲸创立的肖像画派别,在明末、清初画坛影响深远。曾鲸弟子众多,再传弟子更是遍布于当时画坛。本文对波臣派创始人曾鲸的生平、艺术及其影响作了简要的论述,并对波臣派画家体系的构成进行了简单地梳理,以期对波臣派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2019年,随州枣树林曾国贵族墓地M190出土的曾公(田求)编钟与同墓地出土曾侯與编钟、嬭加编钟铭文可以互相印证,内容非常重要。本文对该编钟铭文进行释读和初步的注释,考订出编钟年代在公元前646年。文章指出曾国的爵称为侯,但是因为曾公(田求)重新得到了周王室的册命,取得了"公"的爵命。文章还利用铭文资料重新探讨了曾国疆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湖北广水巷子口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巷子口遗址是随枣走廊东南部一处重要的东周时期遗址。西周初年,周王朝在汉水的江北地区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分封,形成许多小方国,汉阳诸姬文化在这里才得以兴起和发展。巷子口遗址出土的鬲、盆、豆等与随州擂鼓墩1号墓、2号墓和庙台子遗址、叶家湾遗址、梅鹤子塆遗址以及枣阳周台遗址所出土的同类器特点相同,陶鬲与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周台遗址和广水黑洞湾春秋早期的陶鬲有一定的继承关系,而与汉水以西的襄樊真武山和其他楚文化遗址有较大的差别,因此,我们认为巷子口遗址应是曾国的一处村落遗址。巷子口遗址的发掘,揭示出随枣走廊东周时期曾国的文化面貌,对研究曾国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广西桂平博物馆藏东汉铜甑对于研究广西地区青铜器冶铸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器物长期保存于潮湿环境中,矿化严重、保存状况较差,亟须保护修复。本研究应用X射线影像观察、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模拟实验验证等方法研究了器物的铸造工艺、合金成分以及锈蚀产物成分。结果表明该器物为整体铸造成形,器物铸造时使用了轮制技术、刮板造型工艺以及铸后刻纹的工艺,箅部范块制作过程是用器身模翻制器身范后脱模,将器身模的圈足部分切下,然后在圈足泥模上刻出箅部型腔。在此基础上,遵循最低限度干预原则,力求将传统的文物修复手段与现代修复理念相结合,通过除锈、修补等保护修复措施后,不但提高了器物的整体稳定性,而且达到了可以展陈,发掘文物潜在价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金代解盐使司银铤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娟 《中原文物》2006,(2):64-68
本文中的两笏金代解盐银铤,均出土河南省西峡县。经考证,与陕西临潼出土的两笏金代“解盐使司”银铤,出自同一铸地,是金代盐商向解盐使司购买钞引的入纳银铤。它不仅记录了明确的铸造时间、地点和重量,而且对金朝的盐池管理机构、金银铺号、榷货盐司的官吏等方面的记载详尽,为研究金代的盐课税制、金银行会制度、客商制度、白银在当时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及流通中所设置的管理机构、流通方式等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7.
清初迁海给沿海尤其是盐场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的破坏,但具体影响的范围、程度和方式,却不能仅就官方文献和展界后的赋役情况轻下定论。通过广东归德等盐场及相关宗族在迁海前后的活动情况,我们发现,迁海并没有给盐场宗族主要成员造成太大的影响,相反,官方文献"盐课缺征"、"丁绝田荒"的记载,实际上是盐场家族有意识地利用迁界机遇和制度漏洞,逃避灶课、隐匿盐田,借恢复祖先祭祀之机抢占民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曾子作为一代儒学大师,身后留下著作并传诸于世.西汉戴德将<曾子>书整理成至少十篇后编入<大戴礼记>;刘向将<曾子>书整理为"十八篇",并记入<别录>,亦即<汉书·艺文志>著录的"<曾子>十八篇"."<曾子>十八篇"至迟在南朝、隋之际就亡佚了.保存在<大戴礼记>中的"曾子十篇"具有非常宝贵的学术价值,是曾子研究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9.
湖北随州市叶家山西周墓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叶家山西周墓地共发现墓葬65座和马坑1座。出土铜器、陶器、原始瓷器和玉器等遗物700余件套,其中部分铜器上有"曾"、"侯"、"曾侯"和"曾侯谏"等铭文。据器物形制和铜器铭文,该墓地是西周早期曾侯的家族墓地。这对研究汉东西周早期曾鄂、曾楚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