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宋莉 《丝绸之路》2010,(20):11-13
佛龛是了解佛教石窟艺术的重要因素,对佛龛形式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石窟中国化的过程,也可以作为洞窟断代的依据。笔者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莫高窟佛龛的形式作了全面梳理,以资研究者借鉴。  相似文献   

2.
2000年在栖霞寺千佛岩窟区61号佛龛门楣上寻访到纪年题名石刻,此次发现提供了开凿于齐梁间的千佛岩石窟的准确竣工年代,纠正了过去石窟竣工于梁天监十年的说法,并为鉴定同类时代的佛龛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杂技艺术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而在它成为一种表演艺术之前,作为群众娱乐活动的原始杂技,已在民间流传了万千年。值得庆幸的是,在研究中国杂技的历史时,我们可以从史籍、文学作品、出土文物中得到丰富的材料,以了解历代艺人是如何以艰辛卓绝的精神,创造了这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在此,我之所以要写这篇文章,主要是让人们认识到,当代的中国杂技,正是历史的中国杂技民族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盛唐时期,敦煌法华造像在敦煌法华信仰与法华思想的影响下,正处于从题材到布局的全方位探索创新时期.第46窟的佛教造像正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产物.第46窟充分采用了塑、绘结合的艺术手法,其中的佛教造像主要集中在法华龛、七佛龛及涅槃龛三大佛龛之内.从法华信仰以及修法实践的角度来看,礼拜七佛可以看作法华修法实践的一种"前行"方便,而了解大乘涅槃思想有助于深入领会《法华经》所说的诸法实相.本文认为,第46窟三个佛龛造像的布局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是精心设计的结果,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总体上呈现出比较浓郁的法华思想.  相似文献   

5.
王丹 《文物世界》2009,(5):75-77
石质文物在整个文化遗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数量庞大,范围广泛,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石质文物是以天然岩石为材料的历史遗物,与其他天然材料相比,岩石具有耐久性好,对环境变化不敏感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麦积山石窟始凿于后秦,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多个朝代、1600多年的不断营建重修,留下今日这座恢弘壮丽、奇峻险幽、千姿百态、神秘莫测的人间奇迹。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如同中华民族所经历的沧桑变化一样,有过辉煌与繁荣,也有过衰落与破败。时至明清以降,她随着中国封建帝国的衰落,也步入冷落时期,孤寂深山中,几乎不被外界所知。  相似文献   

7.
刘复兴 《丝绸之路》2014,(10):43-45
从南北朝开始,天水一直是陇右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这里寺院林立、石窟遍布,是佛教东渐关中的最后一站。尤其在唐朝中期,“开元三大士”把密宗传到长安,成为佛教八大宗派之一。天水市博物馆馆藏的十一面镏金铜观音造像,用实物证明了在唐朝初期,密教十一面观音信仰在天水一带的盛行,代表了特定的时代背景下陇右百姓的精神诉求和大唐帝国的政治需求。  相似文献   

8.
<正>一"直捣黄龙"的来历及研究现状据《宋史·岳飞传》记载,绍兴十年(1140年)夏岳飞北伐,在连战连捷之际,发出"直捣黄龙"的豪言,表达了其"直抵黄龙府,灭了金邦,迎回二圣"的雄心壮志。其原文是:"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  相似文献   

9.
1957年,在疏浚西湖时挖出了一块雕刻有文字的南宋锡板,相当罕见。鉴于此雕版的特殊性,作者认为它不太可能用于印刷或拓印,结合佛教密宗在中国尤其是两宋时期的发展,此版极有可能是一块放置在密宗“念诵社会”中,用于念诵经文的“真言牌”。  相似文献   

10.
“渤海咸和四年铭佛龛”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唐长安佛寺考》是研究唐长安佛教寺院的一篇力作,该文考定唐长安城及其近郊佛教寺院共有200多所,此论在学界颇有影响。然而,该文所列唐长安佛寺中,重复、错讹现象较多。本文利用佛教典籍和历史文献等相关史料,辨析订正其舛误20余则。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佛教典籍、历史文献、碑石、方志等相关资料,在孙昌武先生《唐长安佛寺考》一文的基础上,新增补唐长安及其近郊佛寺28所,并对某些佛寺的建置沿革问题进行了订正。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将唐代佛教汉文文献中所见唐北部、西部疆域变化的有限资料,结合正史记载进行了诠释。认为唐前期北部、西部疆域大幅伸张与收缩,各方政治、军事力量的消长贯穿始终。唐朝是以政治归属来判定版图所至,即以政治控制为依据,政治势力所及地区即为唐版图。今天考察中国古代王朝疆域不能脱离特定的历史背景,应该遵循古代疆域观念予以判定,唯有如此才能对唐朝疆域的形成与变化给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地处海上交通要道的泉州历来受到海外文化影响,亦包括印度文化及密教的渗透;13世纪伊斯兰世界对印度的入侵使大量密教僧人外逃,与这一时期中印海上交通频繁相对应,对泉州的影响也更为明显。泉州传统建筑遗迹中,有大量受到密教的影响,除在造像、梵文种子图及开元寺大殿等木构建筑中有所体现外,更多表现在宋元时期的石建筑中,如宝箧印塔、多宝塔、石经幢等;其时间段集中在宋元时期,且随着时间推移呈现出影响更浓厚、遗迹数量更多的趋势;这一趋势表现出与泉州海外交通发展渐趋繁荣的同步性。本文通过较系统的现场调研,以宋元泉州石造多宝塔为例,对这一进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揭示。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淇县西岗村王长安,收集到750多块明代文字砖。征得其同意,笔者将他所收集的部分明代长城文字砖整理介绍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记载的细致考证,认为原为南海郡附郭县的番禺县在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年)曾被省并,武则天长安三年(703年)又在广州重置番禺县,但唐代新的番禺县治已南迁至今广州海珠区珠江南岸一带,故而已不是广州的附郭县,并指出唐代广州地区行政建置的相关调整,大致是为了适应广州城以南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尤其是江南洲的经济开发与行政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汉画像石所见周礼遗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文献资料,具体考释了汉代画像石中的"孔子见老子"、"胡汉战争"、"投壶"等画像,认为这些画像所反映的献挚礼、献俘礼、投壶礼皆为周代遗俗.  相似文献   

18.
刘复兴 《西夏研究》2020,(2):99-103
《罗璋墓志》记述了信仰摩尼教的西域胡人后裔罗氏家族在安史之乱后的斥胡风潮中,为了争取生存空间在河北藩镇迁徙流转的情况,一方面通过归宗中原长沙罗氏来掩盖其胡人身份,另一方面通过执着坚守三代"同名"来体现其家族对"拂多诞"这一摩尼教教职身份和地位的认同及强调。《罗璋墓志》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居住于河北三镇的胡人艰难生存的处境和不断汉化的事实,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唐代园林别业考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李浩先生所著《唐代园林别业考论》一书的基础上,从唐宋笔记小说。两《唐书》中新辑录出唐人所营构的园林别业11处,在确定了其业主和地点的同时,研究了各园林别业的选建环境和内部景物建构的大致情况,对全面深入地了解唐代园林别业的类型、特点及地理分布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中国佛教史学是一个复杂的融合体。它既有佛教因子的影响,也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痕迹,如易学、玄学、史学、理学等思潮对中国佛教史学形成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本文即在佛教与中土文化融合的大视野下,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着重阐释中国宋代佛教史家如何将中土传统文化融入到佛教史学视野中,从而成为中国佛教史学一个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