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耀辰 《人文地理》1988,3(2):26-28
随着人类自身潜力的开发,利用资源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新资源越来越多地进入文明社会的物质循环圈,由此,在客观上形成了发展问题。制造业、服务业的出现,是农业基础部门进化的结果,同时,发展也涉及有关空间关系的相应变化,尤其是城市化。  相似文献   

2.
辛让平 《攀登》2011,30(2):59-61
人类必须文明地对待自然,应坚持平等对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两个原则。平等对待的原则是为了保护自然万物的生存权利;和谐相处的原则是为了确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坚持这两条原则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人类总结经验教训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周燕平 《风景名胜》2021,(5):0173-0173
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有了提高。绿色建筑是指在一定社会时期内,建筑施工时最大程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类提供健康、适用、舒适的使用空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如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建设对能源的需求量持续增长,出现资源过度开采、能源紧张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对此,只有贯彻落实绿色建筑理念,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才能有效缓解环境污染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草原的记忆     
《西藏人文地理》2008,(3):26-39
历史从没像今天这样丰富地进入人类的视野,人类也从没像今天一样用心并且谦逊地,将包括自然、气候、人类义化等多元形态的历史经验,反照进现实。相比于城市、农业两大文明形态,草原文明的脆弱性正在全面加剧,危机已经潜伏并显现在构成草原的每一个自然和人文层面。在草原步步退缩进纸质或电子记忆的当下,留住那些鲜活着的、有机可存的家园中的一切,就是草原的证明。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是建立在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基础上,并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一种新的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既是生态文明观的立足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生态文明的建设体现了人们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是人类与自然之间建立的一种和谐、文明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同存共荣的自然观,将极大地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钱刚 《神州》2012,(30):44-4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能源的节约越来越重视,同时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在这种大背景下,建筑外墙保温技术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如何将保温效果达到最好,并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成为了研究人员关心的热点话题,对此,本文研究建筑外墙保温施工技术与能源使用效率提高措施,为有关工作开辟思路。  相似文献   

7.
《世界遗产》2013,(4):120-120
7月21日至22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荔波分论坛”在贵州省荔波县举行,来自中国、英国、美国、俄罗斯、蒙古、埃及、乌干达和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世界遗产保护专家参与了论坛。论坛主题为“发展中国家世界遗产保护的挑战和探索”,通过围绕“全球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动态与生态文明建设概述”、“发展中国家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动态与生态建设实践”、“中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全球对比分析”、“中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议题的深入探讨。论坛同时起草公布了《荔波宣言》,以助推发展中国家乃至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穷物理     
<正>人手进化新发现纽约石溪大学的Sergio Almécija和研究团队在《自然-通讯》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与黑猩猩等和人类最后共同祖先的手相比,现代人类的手的比例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现代人手掌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很早以前形成的,并不是石器制造背景下因为选择性压力造成的结果。研究者对人类、现存猿类和猿类化石的手以及包括始祖地猿和南方古猿在内的人类祖先的手掌化石  相似文献   

9.
于娟娟 《风景名胜》2021,(5):0100-0100
二十一世纪后,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但过多地追求城市化发展,引发一系列“城市病”,比如,环境病。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导致城市承载力降低,在高强度的城市承载下,发生空气污染及水资源枯竭、噪声污染等问题。同时会引发经济病。随着城市经济快速增长,钢筋混凝土及矿石能源等过度开采,粗放型的开采方式导致我国能源不断枯竭,经济发展水平随之受到影响。最后是社会病。我国城市及乡村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导致人际关系较为冷漠,居民缺乏安全感,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对此,党的十八大会议上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方案。  相似文献   

10.
在省文化厅的领导下,由重庆自然博物馆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组成的川东地区洞穴考察工作队,于1985年9月至11月在巫山、巫溪、万县、武陵、涪陵等县考察试掘了五个化石点,(图一)共发现40多种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其中包括更新世早、中、晚三个不同时代的动物化石。巫山和万县两个化石点的化石比较重要,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11.
《贵阳文史》2013,(4):14-15
生态,源于古希腊语,指一切的生存活动与环境之间互生、共生的环环相扣。逐渐的,"生态"被用来定义美好的事物,比如那些健康的、美的、和谐的……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主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达成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人类文明大体上经历了上百万年的原始义明、几千年的农业文明以及几百年的工业文明阶段。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生活,以人类征服自然、向自然索取为主要特征,以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的增长为基础。工业文明用300年的时间,证明了高代价、高耗能、高污染为主要特点的工业文明在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物质满足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破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人类开始对自己的生存空间、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进行反思。世界需要一场变革来摆脱目前的生存困境,人类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12.
志选 《福建史志》2004,(4):11-18
一、文明的开端与早期开发。(一)古代闽越族。远古时代,居住福建的原始人类属于海洋蒙古利亚人种。根据三明万寿岩灵峰洞发现的距今18万年的旧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和漳州、清流、三明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牙齿化石、人工石铺地面等,证明福建早在18万年前已有人类活动,创造出远古文明。当时的原始人类,  相似文献   

13.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探讨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爽 《黑龙江史志》2011,(20):53+60-53,60
<正>档案工作深深植根于人类社会生活,与人类社会发展同步,并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越来越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当前档案信息化管理面临的几个问题电子信息化技术的飞越发展给档案信息化管理带来新的机遇,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档案管理信息化仍然存在大量未解决的难题。1.面临创新与安全的挑战。原有档案管理制度的核心一是为了快速查询、应用,二是为了确保档案安全。档案管理系统向深层应用发展时,会出现与  相似文献   

14.
汪泉玉 《神州》2012,(28):229-229
生态文明是人类正在建立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它与自然和谐相处、互动发展的道德伦理,是一种依靠自然、利用自然而又保护自然的文明形态。贵州省在发展生态文明和生态现代化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在加快生态文明和生态现代化建设,还应强调政治文明的构建,并且政治文明与生态文明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5.
陈胜前  罗虎 《考古》2012,(4):7-13,109
华龙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丰富的动物骨骼化石、加工使用痕迹清晰的骨器和百余件石制品。其石制品组合具有旧石器时代晚期工业的特征。动物骨骼化石上同时发现了动物啃咬与人工切割的痕迹,推断该遗址的动物骨骼被人类利用,但人类可能是利用动物残余的食腐者,而非这些动物的狩猎者。  相似文献   

16.
正《广西田东么会洞早更新世遗址》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博物馆编著,科学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发行。该书为16开精装本,正文共170页,约28.4万字,文后附有彩色图版19页。定价180元。本书对广西田东布兵盆地么会洞遗址新发现的早更新世人类化石、古猿化石(新种)、巨猿化石、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以及时代可能稍晚的石制品进行了综合研究。么会洞遗址所提供的层位清楚、时代可靠和特征明显的化石证据,将对早期人类的起源与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家》2015,(11)
随着化石能源的日渐衰竭,以及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关于新能源发电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多。本文介绍了几种主要的新能源发电在我国的的现状、前景以及其主要特点,结合电网规划的主要内容,介绍了新能源发电接入对电网规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昊 《风景名胜》2021,(5):0015-0015,0019
随着经济与时代的发展,建筑行业在施工过程中已经越来越多地开始考虑环境保护的问题,并且,环境保护与节约能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园林工程施工中对于节能型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周围的自然环境与能源环境。同时,对于节能型技术的应用也是在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本文旨在探讨园林工程施工中如何对节能型技术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春丽 《沧桑》2011,(4):78-80
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给人们敲响了保护环境的警钟,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建设现代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显得越来越迫切。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主要体现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的经典论述中。本文通过对这些经典论述的诠释,解读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所蕴含的生态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20.
杨君 《神州》2012,(2):172-172
人类的文明是因为有了文字才开始文明,然而促使人类进一步文明却是艺术的产生。婴儿从出生到没有学会使用文字以前,表达思想情感往往是通过简单的线条、图形来传播情感方式,这种表达方式就是所谓的涂鸦期。涂鸦过程也是人类发展的过程,这对人类的手、脑、眼的协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一种智能活动,通过涂鸦造型性意识与绘画的训练逐渐开启人类的智慧。逐步使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记忆、思维、情感得到改善使其能领悟到自然与生命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