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建瓯城关也称芝城.她是一座具有1800多年灿烂历史的文化古城。在芝城东北向有一条文化古街——磨房前。从宋到明,磨房前一带曾叫作紫霞洲街。历史上紫霞洲街人烟云集、商贸繁盛.千百年来.这里蕴育着积淀深厚的文化遗存。“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集理学之大成的著名思想家朱熹就曾在这里留下了诸多轶事、佳话。  相似文献   

2.
江山-浦城之仙霞古道是唐代以来京(城)福(州)重要的一段大名官道,是“海上丝绸之路”内延伸的重要陆上运输线。仙霞古道因战事而开辟,是军事要地,又是繁盛的商业运输之道。千年仙霞古道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古迹,是历史的见证,还留下了奇特的自然景观。对仙霞古道的研究、探索、发掘其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景观之价值,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仙霞探古     
巍峨雄深的仙霞岭绵延数百里.从浦城县东北入境,横亘在闽、浙之间。仙霞有六岭.居浙江江山的有窑岭、茶岭、小竿岭,属福建浦城的有大竿岭、枫岭、梨岭,都是巍峰垒叠。“闽之有仙霞,犹粤之有梅岭也。”“千盘难度鸟.万岭欲藏天”(清.袁枚)的仙霞岭在仙霞古道未通之前.成为中原大地与福建交通往来的屏障.阻碍了中原文化的辐射.  相似文献   

4.
谒岳王墓袁枚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才觉重西湖。“人以地传,地以人名”。著名人物与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地方的关系,正如袁枚《谒岳王墓》所说“江山也要伟人扶”那样,是一种互相成就、相得益彰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古都金陵,是一方山水城林,兼备山川形胜之妙:她是一座历史名城,萦绕着沧桑兴衰之感;她是一方文化重镇。无处不流淌着古今文人墨客的遐想情思。南京是“水文化”与“山文化”的复合体.是“北文化”和“南文化”的汇合点。  相似文献   

6.
在南社创立酝酿过程中.后来成为南社创始者、骨干和一般成员的“南社人物”.他们在承袭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对西方政治制度、学术文化思潮非常崇拜向往,竭力从西方学术文化中为反清革命和文化创造吸取力量和营养。这是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汇之一景.也是南社人物文化性格的一个特征。本文对此试作管窥。  相似文献   

7.
北庙会历经千年发展渐成繁盛之势,寺庙遍及乡村城镇,“凡城乡有庙宇处无不有会”。近代社会变革带动了风俗文化的变迁。庙会作为民间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继承传统形式的前提下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以地方史料为基础,分析了近代东北庙会文化的演变并指出:庙会由原来宗教、商业、娱乐并重的情况,转变为商业特色日益增强而宗教观念日趋淡薄。  相似文献   

8.
老舍小说中人物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雄平 《满族研究》2006,(2):112-116
老舍小说中的众多人物根据其鲜明的文化身份,大致可分为“老派人物”、“理想人物”、“新派人物”三大类。他们的身份虽不同,但悲剧性的命运却十分相似,其悲剧主要是由他们各自所负载的文化与时代、历史的不谐调所造成的。三类人物分别属于“被旧文化管辖而死的悲剧”、“反抗旧文化而死的悲剧”、“受劣质文化浸染而死的悲剧”。这些文化悲剧虽不悲壮激烈,却也深沉凝重,令人警醒反思。  相似文献   

9.
邹汉明 《古今谈》2009,(3):74-77,79
澉浦吴氏世家 海盐澉浦于唐开元五年(717)设镇。南宋以后已经极为繁盛。澉浦是海防要塞,又是古代有名的对外通商港口,经济的发展,加上附近风光旖旎的南北湖名胜,让澈浦曾有“小杭州”之称。出生于1900年的吴侠虎先生,就是这个小镇上家喻户晓的人物。  相似文献   

10.
人物卷是新志书中最吸引入的一个部分。人物因其所蕴含的文化魅力.成为一地地域文化中的亮点。通过了解入志人物的精神风貌,激发读者热爱家乡的自豪感和建设家乡的积极性。并以乡情为纽带。更好地争取外力建设本地。这就是新方志人物卷“名人效应”的体现。作者还讨论了续志人物传编纂应解决的一些问题:定位要准确,写法要生动,入志人物的选择层面要拓展。客观对待“生不立传”。  相似文献   

11.
陈桑  徐鹤苹 《福建史志》2001,(3):17-18,27
地方志是一方之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的信息载体,记录一地的历史沿革、文化渊源和时代的伟大变革。李铁映同志说:“志书是中华文化最重要载体之一”。“是中华民族世代奋斗、兴衰、荣辱的史诗画卷”。方志编纂质量.是一地文化品位的缩影。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修志工作也要跟上时代步伐,为一地文化品位的提高作出贡献。本文仅就方志编纂与城市文化品位的问题提出几点肤浅的看法,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2.
尹利芳 《神州》2013,(4):72-72
波澜壮阔的场面、叱咤风云的人物、扑朔迷离的事件、璀璨夺目的文化……这一切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历史。历史是一幅有血有肉、丰富感人的画卷,是一部有抑有扬、激励人心的乐章。历史教育无论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还是对合格人才的培养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教育的前提是激发历史学习兴趣,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孔子也曾经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担负起历史教师应负的历史责任。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3.
宋代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个奇特的时期,在战乱、纷争不断的版图上,两宋内部政治统一,出现了经济繁荣的局面。农业、手工业、国内商业、对外贸易都有了长足发展,尤其是文化更是繁盛一时。史学大家陈寅恪曾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变,造极于赵宋之世。”  相似文献   

14.
地方志的编纂向被称为官职、官责,其官方色彩是毋庸置疑的,因而从文化角度看,强调国计国策,重视庙堂文化的记载,也就不难理解。但是,“国以民为本”,注意民生民本,强调民间文化,亦应占据一席之地。当代地方志工作者强调“为国修志,传承文明”.实质上就反映了人们对庙堂文化的重视:而在社会剧变之际,庙堂文化和民间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冲突,较之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深刻、更尖锐,更值得我们予以科学的关注.适当强调方志著述的民间视角。更是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5.
锦绣江山     
江山,这个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令无数骚客竞风流的大气磅礴之词,被江山市这个浙赣闽三省交界的宁谧小城用作了名字。或许,这个荟萃着历史深邃与山河锦绣的名字,便足以勾起“为江山停留”的冲动。徐霞客曾于1620年、1628年和1630年三过江山,留下了许多关于江郎山、仙霞古道、廿八都、浮盖山等地矶珠文字。不为指点江山,只为激扬行者那漂泊的心灵。当我们成为江山的匆匆过客后,却颇如才尽的江郎面对美景无法下笔,只得改编了一句诗:“你来.或者不来,江山都在那里,万古锦绣”。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2月28日.成都市地方志办公室召开“历史文化传承与书香成都”主题专家座谈会.围绕贯彻落实中共成都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和市委书记黄新初重要讲话精神,建设“中西部最具影响力、全国一流和国际知名的文化之都”目标,邀请专家学者共商大计。依托成都“方志之源”文化禀赋优势.专家学者们对怎样通过建设“典籍成都”、“书香...  相似文献   

17.
一座城市的外观是一座城市最直观的文化符号,毋庸置疑。扬州的景物秀丽精致.作为扬州旅游招牌——瘦西湖的“瘦”字.就足以表达这个城市清秀雅致、玲珑婉约的神韵。扬州无山.但扬州小金山平地起风流.自成维扬一园林的微观呈现。  相似文献   

18.
岭南文化和珠江文化概念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文化是有地区差异的。这恰如已故复旦大学教授谭其骧先生在研究了中国文化的时代差异和地区差异后指出:“中国文化有地区性,不能不问地区笼统地谈论中国文化”。①而文化与学术又是不可分割的,后者有地域差异,即有学派之分也早为人所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一部先民寻找最佳定居地的迁徙史一脉相承。宝墩、三星堆、金沙村,古蜀文明的三部曲。“十二桥文化”,是继“三星堆文化”后,古蜀文明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高峰。完成了从“野蛮”到“文明”的历史过渡。“三星堆文明”处于亚北方期,气候极端干旱,伴以突发性洪水。繁盛时期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商,大致反映柏灌、鱼凫两个王朝的历史与文明。  相似文献   

20.
“香巴拉”是最有代表性的西藏历史文化现象之一。早期的”香巴拉国”概念泛指“隐藏起来的人间净土或佛国”。与西方政治学中的理想国与乌托邦观念(理想中的完美社会制度)不同.也与汉族古代文化中的”洞天福地”观念(感官得到超凡体验的神仙之境)有所区别的是,“香巴拉”是一个可以就在现实世界中寻找到的虚幻的地点.但是这个地点随着人们的目的、意志与解释的不同而游移不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