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百年潮》1999,(4)
黄一龙同志《写党史不应文过饰非》一文在本刊发表后,我们收到和听到了一些读者的不同反应。下面这封来信代表一种意见,特予发表,并愿以此与黄一龙同志共勉。  相似文献   

2.
黎辛同志的文章发表后,徐庆全同志提出了辩正与补充。对此,黎辛同志再次撰文,作出说明。这表现了本刊作者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本刊将其转给徐庆全同志。徐庆全同志阅后,写出三点补充说明。我们在此一并予以发表,以表示编辑部对作者、读者之间同志式交换意见的赞成与支持。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本刊曾于1989年第6期发表了胡绣枫同志所写《我的姐姐关露同志》一文,介绍了关露同志的生平,现刊出商务印书馆原党委副书记陈锋同志此文,供读者更具体地了解关露同志“文革”前后特别是“文革”中铁骨铮铮的共产党人的表现,谨对其革命的一生致以敬意。...  相似文献   

4.
本刊自去年九月号发表了万繩南同志的“论隋煬帝”之后,引起了广大读者的热烈辩论,先后收到稿件甚多,其中对对万繩南同志意见表示支持者仅是少数的、个别的;绝大多数同志对万同志的意见都抱着相反的态度,我们按照收到来稿次序先后,在本刊去年十二月号和本年一月号发表了两篇,到现在万同志还没有进行反驳,而来稿意见的论点又大致是相同的。为了节省读者的宝贵时间和节省篇幅起见,我们仅从来稿中选辑一些意见发表,说明大家对隋煬帝评介问题的般看法,其余恕不一一发表。意见可以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理论观点方面的,—部分是关于论点方面的。  相似文献   

5.
《文艺报》1982年第六期“讨论会”栏中,在目录上以加黑体的方式醒目地发表了孙冶方的《也评〈天云山传奇〉》一文,编者还特意在孙文前加了“编者按”:“本刊第四期发表袁康、晓文同志的《一部违反真实的影片——评〈天云山传奇〉》以来,受到了读者、观众和文艺界同志的广泛注意,许多同志寄来了稿件,积极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6.
本刊一九七八年第一期发表了两篇文章,一篇是傅孙同志的,一篇是延陵同志的。两篇都谈到“孔丘杀少正卯”的问题。细心的读者发现两篇文章的论点不一致:一篇说历史上真有这回事,一篇说很可能没有  相似文献   

7.
自本刊总第22期发表《刘亚楼发火与吴法宪挨剋》以来,曾任刘亚楼秘书的高春山、赵琼二同志,两次来信,数次来电话,说此文“严重失真”,希望本刊据实澄清。本刊编辑部就此除多次打电话给作者谷雨同志外,还将高、赵二同志来信的复印件寄送作者。作者亦两次来信给编辑部。本着对读者负责的精神,现将两方来信和本刊意见摘要发表,以利于沟通编者、作者和读者的思想,同心协力把刊物办得更好。高春山、赵琼认为《刘亚楼发火与吴法宪挨剋》一文严重失真高、赵二同志来信主要指出四点与事实不符。来信说:(一)文章说“有一年,刘亚楼将军奉…  相似文献   

8.
1993年《追求》杂志第二期发表了《许世友蒙难记》一文,上海、北京的报刊间相转载,引起了读者的注意。当年参与处理此事的莫文骅将军对此文提出了不同意见,并将他为此写的文章交本刊发表。我们认为本着实事求是和对历史负责的精神,对若干历史事件和人物,提出新的史实和看法,有助于读者全面、深入和正确地了解历史,有利于弄清历史真实情况,求得共识,这对于解放思想和团结同志是有益处的。我们欢迎作者、读者经常提供这方面的稿件。  相似文献   

9.
《沧桑》2002,(4)
《赵宗复及其战友和学生们》在本刊发表后,深受欢迎。有些读者希望更多地了解宗复同志的革命事迹。本文是作者根据当事人生前回忆写的纪实文学,介绍了抗日战争前赵宗复同赵中枢从事情报活动的部分情况。  相似文献   

10.
这是萧克同志1971年冬在江西永修云山国务院农林部“五七”干校写的一篇读书笔记。原文写于作者所存1960年人民出版社《列宁选集》第四卷第591─599页眉批上。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辰75周年,又是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一文发表的75周年,我们特请萧克同志将他这篇文字核校后,在本刊发表,想来定能给读者以教益。  相似文献   

11.
《中国钱币》第一、二期中,刊有关于货币理论史的文章。这反映了该刊的题材广泛,可以适应更多读者的需要。读过这些文章以后,有一些看法,现在写出来就教于作者和读者。第一期刊登了朱晓黄同志的《中国最早的货币理论》。这是抄袭之作,抄自陈绍闻、叶世昌主编的《中国经济思想简史》上册第50—51页。虽然这是补白性的短文,但作为署名文章发表应该说是不恰当的。第二期刊登了乔晓金同志的《明代钞币初探》和李侠同志的《两汉时期的货币理  相似文献   

12.
拙文《陈独秀字号笔名化名考释》在《民国档案》1986年第4期发表以后,吴稚甫同志在该刊1989年第4期、1991年第3期先后发表了《陈独秀笔名补遗》和《(陈独秀字号笔名化名考释)质疑》两篇文章(上述三篇文章分别简称《考释》、《补遗》、《质疑》)。对吴同志如此关注陈独秀研究,我深表敬意。同时也想发表点粗浅的意见,以求教于吴同志。《补遗》一文的第一句话,是引证的《考释》最后一句话。原话是“根据以上的统计,陈独秀一生便用过三十七个名字,已查考清楚的有三十五个”。而《补遗》在引用这句原文时,却添加了个“共”字,说他“一生共使用过三十七个名字”,这显然不是我的本意。我写作《考释》的用意,一是向读者介绍我认为已经查考清楚的名字;二是请读者“修正、补  相似文献   

13.
1953年2月10日,《太原日报》在办了十七个月又十天后,宣告停刊。当时,正值1953年的春节前夕,许多同志怀着惜别的心情,告别报社,回家乡过年。那种依恋、那种心绪,充满淡淡的哀愁,因为大家太热爱这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事业了。但是,为了顾全大局,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当时的中共太原市委,按照省委决定,毅然把这份办得有声有色的报纸停下来了。2月10日,报纸发表了《敬向读者告别》的社论;就伍星源(刘江同志笔名)为贯彻婚姻法而发端的大讨论,正方兴未艾之际,不得不发表了匆忙的讨论总结文章;这一日发表了我在组长黎军同志指导下编发的一版《春节演唱材料》。总之,一项事业暂时结束了。  相似文献   

14.
闻亮 《百年潮》2001,(1):54-57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读者通过不同途径,对于本刊2000年第7期发表的《丁玲历史问题结论的一波三折》一文提出了批评。中国丁玲研究会的一些学者还为此召开了一次座谈会。这些批评意见是中肯的,使我们感到了读者对本刊的关心,也使我们看到了工作的某些不足。本刊记者最近就有关丁玲生平的几个问题采访了陈明同志。  相似文献   

15.
《文物》1979,(1)
贵刊1978年第6期"读者、作者、编者"栏发表了褚谨翔同志关于王就(晋卿)生卒年的补充,说王就卒于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以后。据西安大雁塔石门框上"元祐占癸酉驸马都尉王詵再游"的题名,癸  相似文献   

16.
李灿 《文物》1981,(12)
关于曹操宗族墓及砖铭问题,我们陆续收到一些探讨文章。因限于篇幅,这里只刊登田昌五、李灿两同志辩驳文章的摘要以及殷涤非同志的一则补正。曹操宗族墓砖铭的全部拓片,《文物资料丛刊》第2辑已揭载,读者如有兴趣请去研究,有关探讨文章本刊不拟继续发表。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新四军东进、黄桥决战60周年,陈丕显同志曾说: “当时在南通,季方是最有威望的。这个人德行很好。他赞成我们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他以国民党战地党政委员会指导员的名义到南通来,召集苏四区党政军联席会议,成立了苏四区游击总指挥部,他任总指挥,陶勇同志在他后面来的。没有季方,就得靠打,才能统一通如海启。有了他,那些杂牌部队收编过来了。” 现整理发表季方同志的有关遗作,以志纪念,兼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周易》是长沙马王堆帛书的一项重要内容。帛书《周易》有经有传。经的部分,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已于一九八四年春发表,得到学术界重视,出现了一系列有关论作;传的部分,迄今尚未公布,但有些学者先后作过介绍,使读者能知其涯略。介绍帛书《易传》较详的,当推于豪亮同志一九七六年写的一篇遗稿,还有周世荣同志  相似文献   

19.
《百年潮》2001,(10)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的实际。”“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理所在。”教条主义给中国革命究竟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本期发表的杨尚昆同志的《在中央苏区》一文,可以说是一份生动的教材。读者从中可以看到,教  相似文献   

20.
关于农民战争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振羽同志是我党早期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关于农民战争问题的讨论》一文,是他蒙冤身陷囹圄之时,在没有任何参考书的极端困难条件下,写在废报纸上的读报随笔。本刊特予发表,以纪念吕老,并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