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驿运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交通建设战前多偏重于东南沿海,华中华北各省区,西南西北因限于财力,进行较缓。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正面战场的失利,沿海港口与东南地区铁路相继被日军封锁和占领,后方一切军公商运,大多由公路承担。然因公路窳败,汽车、油料及配件等进口困难,很难完成战时运输使命。为弥补公路运输不足,加强运输效率起见,国民政府决定在全国恢复驿运旧制,发动人力兽力运输。因而古老的运输方式,在抗战这特殊时期,又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驿运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古代传统的运输方式,"肇始于周汉,唐继之,至清代而制度大备"。主要功能为传递公文军令、接待使臣官员、运送军需物资等,是采用多种民间运输工具组成的多环节运输方式,使用车、马、船等工具,一站接一站、一段接一段交接进行,在官办运输系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近代以来,随着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运输工具的引入和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古老的驿运方式因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而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落后的交通现状与抗战对运输需求的矛盾突出。国民政府为摆脱交通面临的困境,实施"战时驿运"制度。在甘肃、陕西、青海、新疆设立中央驿运干线与地方支线,充分运用民间运力,担负军公商运输。战时西北驿运由此发轫,有力地弥补了近代西北现代交通运输能力的不足,为及时补给前方军公物资和调剂后方民用必需品做出重要贡献。但实行过程中,驿运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征雇运力困难、经费捉襟见肘以及运价、力价与物价背离等问题,各驿运机构举步维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驿运的效能。对战时西北驿运的研究,可窥探在抗战的特定环境中传统与现代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相互补充与调适,以及政府与民众在驿运运行机制中的行为选择,认识到传统运输力量在现代战争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的驿运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的驿运事业陈红民19世纪中叶以后,传统的中国经济逐步向近代化转型,到本世纪30年代,旧有制度渐次被淘汰更新,近代经济模式初具。然而,在抗日战争时期,极端的经济困难,迫使中国人不得不对某些旧制加以恢复和改造,以苦撑抗战局面,其中包括实行田赋...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进入第二年,在武汉、广州相继失陷以后,沿海航运和主要铁路线已被敌侵占,汽车运输又因为新车补充和汽油来源的困难,面临日益削弱的危机.在此情况下,如何寻求新的运输力以加强交通运输的问题,越来越紧迫地突出在战略议程上.为此,国内经济学界和国民党统治阶层中某些有识之士,及时提出了发展驿运、即仿效古代驿站制组织人兽力运输的建议.这个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抗战初期,著名诗人臧克家(1905—2004年)投笔从戎,以诗人兼军人身份参加抗战,在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任长官部秘书、战时文化工作团团长等职。抗战时期,安徽属第五战区管辖,臧克家以司令长官部秘书身份,结伴作家姚雪垠,"徒步大别山,一双脚穿越鄂豫皖三省,辗转往返几千里,  相似文献   

7.
黄昊  武菁 《安徽史学》2012,(3):103-113
抗战初期,新桂系参考广西经验对安徽县政进行了初步改革。1940年起,新桂系安徽省府推行国民政府新县制,内容包括行政机构调整、民意机关创建、国民兵团编整、干训体系完善等诸多方面。改革所带来的基层政权人员与机构的正规化及对地方自治的有限试验,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国安徽政治现代化,并为安徽省府进行社会动员、坚持敌后持久抗战产生了积极影响。但由于各种不利因素制约,改革最终未能摆脱近代中国官治吞噬自治的政治窠臼。  相似文献   

8.
杨立红  朱正业 《民国档案》2006,2(4):133-137
抗战爆发以来,大部分公路、铁路及新式运输工具毁于兵燹。为维持战时交通,古老的驿运一度复兴。在时局动荡、资金短缺的困难条件下,淮河流域安徽段的各驿运站多方努力,广泛动员、组织民众力量,并采取种种措施,大力推动驿运工作的开展。驿运作为战时的应急措施,基本保障了军需民用物资的流通,为支援抗战、推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日伪对安徽的经济掠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战时期日伪对安徽的经济掠夺唐锡强日本帝国主义于1937年11月侵占安徽后,不到半年时间,安徽沿江、沿淮和津浦、宁芜、淮南三条铁路沿线的城镇相继沦陷。敌人占领这些地区后最初建立的敌伪政权是以维持会或自治会的形式出现的。南京伪维新政府组成后,北洋军阀倪...  相似文献   

10.
安徽在抗战时期发行过多套流通纸币,现将淮南、江淮、淮北三个银行发行的纸币介绍如下:(一)淮南银行:(1)、淮南银行壹角券,票面浅蓝色,票面上部印有横式“淮南银行”四字。票面左侧印票额“壹角”,票面右侧印有水车篷图案,在车篷图案上部印有编号、票正中印有红色“样票”两字。面额下边方印有“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年号。  相似文献   

11.
于宁 《民国档案》2017,(2):129-137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新疆迅速成为转运苏联援华物资的主要孔道之一,其在抗战中的战略地位凸显。为配合盟国军援及中央物资外援的顺利进行,驿运在新疆得到复兴和发展。新疆驿运伴随着时局的变化,虽经历多次机构变迁,却仍能创造可观的绩效。通过对新疆驿运在战时曲折发展历程的研究,折射出新疆地方政府与中央的互动博弈,有助于加深对新疆抗战史和战时交通运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吴元康 《安徽史学》2016,(5):156-160
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安徽省政府编辑出版《安徽省战时损失概况》一书。该书认为,战时安徽存在宿县等15个完全沦陷县份。种种史料表明,此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3.
黄伟 《江淮文史》2022,(6):64-73
<正>民国时期的合肥张氏四姐妹世人皆知,但却鲜有人知晓她们有6个极具才华的弟弟,大弟张宗和更是其中翘楚。张宗和从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也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自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他曾在苏州乐益女中教书。1939年2月,张宗和在昆明与孙凤竹结婚,自此他先后在宣威乡村师范、昭通国立师范学院、云南大学等校任教。  相似文献   

14.
我曾去过平遥古城,第一眼就被那长长的古城墙所吸引,完全可以用“震撼”二字形容。而此刻,来到河北省怀来县鸡鸣驿,我又一次面对着这样雄伟、静默的古城墙,当时的那种感觉再次冲击我的思维。之前,总认为驿站只是一所馆驿,供人休息、吃饭,形如现在的旅馆之类,可真正来到鸡鸣驿,我却更愿意把它叫作“城”,而不是驿站。  相似文献   

15.
沈世培 《安徽史学》2011,(3):110-118
抗战期间,日军为了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在华中等占领区实行经济统制政策,设立洋行,以便掠夺资源和倾销洋货。在安徽沦陷区,广设洋行,排斥华商,垄断贸易,对居民和商店实行"配售",倾销日货;指定日本大商行负责所有军粮等采购,形成上下层级分明的洋行购买组织,垄断商业。其商业垄断经营形式多样,危害很大,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及沦陷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相似文献   

16.
蔡小军 《安徽钱币》2005,(4):40-41,51
1938年底起,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采取“以战养战”的新战略,即利用中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同中国作战。国民党政府也对原有的经济体制作出相应调整,实行对敌全面经济封锁。粮食是保证战时军需民食的最基本品。旧中国虽是农业大国,但农业技术十分薄弱,粮食尚不能完全自给,平均每年输入洋米1500余万担、小麦900余万担。抗战爆发不久,华北、华东和华中的产粮地区大都沦陷,全国军粮民食之供给,只能依赖后方各省,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7.
正抗战时期的安徽沦陷区一直为史学界研究的薄弱环节。因原始材料不易查找,现存有关此段历史的著述颇多失误。本文拟就若干社会组织的成立时间问题,略作申述,以窥一斑。1、大民会蚌埠联合支部何时成立对于这个问题,《铁蹄魔影录》一书提到,1938年10月10日,倪道烺于伪省会蚌埠举行伪省长就职典礼,参加典礼者包括大民会蚌埠联合支部代表。~((1))换言之,这一组织在1938年10月10日前就已存在了。这一说法是否符合史实呢?查1940年4月  相似文献   

18.
19.
京口古驿     
<正>中国是世界上出现驿站最早的国家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的西周时期。那时的驿站还不叫站或驿,仅称作"传"。"传"的最初雏形为"马传",即为马帮子赶马人提供休息的场所。随之出现"兵传",主要用于屯兵、屯粮、屯草、御敌、防守。大约在周代出现了官邮",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颁布了《秦邮法》,修筑邮道。汉代易名为"驿"。之后的千年岁月里,驿站得到了不断发展,明、清时最为兴盛,驿站几乎遍及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20.
驿旅临风     
郭建设  鄢钢 《旅游》2002,(1):22-23
~~驿旅临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