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敦煌壁画与《西游记》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壁画与《西游记》创作谢生保一、佛教和民间无名氏画家是《西游记》人物形象的创作者《西游记》是明代产生的四大奇书之一,是我国最伟大的一部神话长篇小说。同时它也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中,经历时间最长、参加创作人数最多的一部。从唐僧取经的历史故事产生,到《西...  相似文献   

2.
繁峙三圣寺现存清代“观音救难”壁画,按照《法华经·普门品》偈颂部分绘制,共12个场景,内容为“观音救难”系列故事,部分壁画榜题漫漶不清,根据情节可以辨识。地藏殿保存《西游记》中的人物塑像,形象表现了观音菩萨在唐僧取经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壁画以青绿设色,人物造型符合清代审美,观音救难场景的生动形象,反映了当地民众质朴的观音信仰。  相似文献   

3.
明代小说家吴承恩,这位淮安才子创作的《西游记》小说,主要讲述大唐僧人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游记》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从而形成了经久不衰的《西游记》文化热。也引起国内外学者对《西游记》“雏形”的探求和解读。  相似文献   

4.
《西游记》与花果山云台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是一部古典神魔小说,但对其环境背景却是说得相当明确:“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日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真个好山!(见《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花果山上  相似文献   

5.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被拍成电视连续剧之后 ,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轰动。尤其是后 2 0集《西游记》的播出 ,让人们在大饱眼福之余 ,更对镜头中的奇山秀水赞叹不已 ,多方打听才知《西游记》的拍摄地就在河南省驻马店市的岈山。岈山何以被选为《西游记》的外景地呢 ?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岈山与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先生有着独特的历史渊源。淮安才子吴承恩何以与岈山结下不解之缘呢 ?最近 ,笔者在江苏省淮安市的吴承恩故居多方采访 ,查阅大量典籍 ,确认 :吴承恩创作《西游记》故事的源泉就在岈山 ,石猴就是孙悟空的化身 ,岈山就是…  相似文献   

6.
胡杨 《丝绸之路》2008,(2):66-66
唐僧取经是家喻户晓的故事,随着四大名著《西游记》的普及,知道这个故事的人越来越多。但历史上的唐僧,也就是玄奘去佛教的发祥地印度等地学习、交流、讲经,到底是怎样的情景,史书上只有片言只语,不足为窥全貌。而珍藏于河西走廊瓜州县境内的榆林石窟和东千佛洞却形象地记录了这一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7.
《西游记》祖本问题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通行的吴承恩百回本小说《西游圮》(简称吴本),非文人独创,而是在西游故事及其有关作品长期流传基础上,由作家加工创作而成,这已为学术界所公认和历史事实所证明。因此,吴承恩加工创作《西游记》必然会有一个祖本;即使是加工创作过程中同时还参考过别的本子,也应该说他总是以某个《西游记》古本为主来进行再创造的。这个祖本是什么呢?学术界探讨了半个多世纪,迄无定论。至目前止,就已发现的材料来说,可供分析的不外乎三种本子:一、《永乐大典》本《西游记》(简称永乐本)·由《永乐大典》第一万三千一百三十九卷“送”字韵“梦”字条《梦斩泾河龙》一文前标有“西游记”三字,证明明初或元时就有一本《西游记平话》存在。同时,在朝鲜古代汉语教科书《朴通事谚解》中有去买《西游记平话》之语,并简叙了车迟国斗圣的故事,文中还有八条注解,谈到唐僧取  相似文献   

8.
崔小敬  梅新林 《文献》2003,(3):245-254
作为一部敷演玄奘取经这一宗教史奇迹的小说,《西游记》数百年来吸引了上自淹通文士下至黄口小儿的广泛读者群,随着《西游记》的广泛传播与接受,其评介与研究也渐成风气,但在有明及清一代,对《西游记》的研究如同对其他古典小说的研究一样,都是以传统的序跋、评点方式进行的,个别论述虽不乏真知灼见,但却缺乏坚实的文献学基础与理论深度.  相似文献   

9.
高考作文训练,不妨练一练故事新编。根据有三: 一、专家考评,故事新编体现素质。从高考作文谈素质,这是今年的新话题。江苏省语文阅卷组长何永康教授说:“《赤兔之死》、《刘备访友》、《新西游记》诸篇,皆以极大的机智、全新的视角、挥洒自如的笔墨,把名著的‘峰峦’打碎了‘重组’,再塑出一座天然浑成、气象全新的‘山岳’……你一经细读,便油油然生出赞美之情。”(《阅卷随想》,见《金陵晚报》2001年7月24日)紧接着,《人民日报》发表了乔聿的文章,认定《赤兔之死》“是一则以三国故事为基础的故事新编”,展示了“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在今年高考,进而在素质教育中的分量”。故  相似文献   

10.
甘州古城素有“半城芦苇半城塔”的说法,此话虽夸张,但张掖塔多,确是事实。据《甘州府志》载:“一城山光,半城塔影,连片苇溪,遍地古刹。”这是张掖的特有风貌。那一座座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塔,千姿百态,煞是壮观。 张掖比较有名的是金塔、土塔、木塔、水塔、火塔。关于土塔,还有一段美妙的传说呢! 早先,张掖只有金塔、木塔、水塔、火塔四座宝塔。张掖城里有个很有威望的姓王的土木工匠,他根据金、木、水、火、土阴阳“五行”之说,想在这个美丽的塔城中再增添几分姿色,于是就动员甘州百姓说:“要想天下太平,五谷丰登,就要…  相似文献   

11.
张掖,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张掖,也是蹲踞在河西走廊蜂腰上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张掖,更是盛产祁连美玉的大本营。就是这一个个非凡大气的文化元素,扮靓了张掖的“金”字招牌。玉石,吸天地之精华,纳山海之灵气,可以说是在各种天然因素、自然条件巧夺天工般的演化下日渐形成的。《说文解字》云:“玉,石之美者也。”相传,大凡凤凰栖息过的地方,都有美玉存在,足见其神奇、珍贵。据专家鉴定,玉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硒、锌、镍、钴、锰、  相似文献   

12.
以前对玄奘大师。或者说对唐僧其人其事的了解,只来源于古典名著《西游记》,还有民间口传心授的关于“唐僧取经”的故事,更直接的是后来的电视连续剧。对大师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急于想走进他、了解他的渴望,还应归功于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主讲了《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相似文献   

13.
群妖谱     
《中华遗产》2023,(6):8-13
作为中国古代神魔小说开山之作,明代百回本《西游记》为唐僧师徒取经之路上遭遇的一众妖邪,赋予了浓墨重彩。降妖伏魔是修行,百鬼众魅皆历练。光怪陆离的群妖背后,是贯穿全书的“修心”主题。  相似文献   

14.
乐云 《湖南文史》2010,(11):60-61
《西游记》依托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就是后来人们广为传颂的唐僧取经的经历。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年间(公元627年至649年),僧人玄奘为了弄清佛经教义,决心到天竺(印度)取经。他经历了千辛万苦,前后花了十七年时间(小说中说的是十四年),来往几万里路,终于到达印度,  相似文献   

15.
目前看来,西游学界主要从中原文化中探寻《西游记》故事的演变过程,少有学者从民族的视角去审视藏文化与《西游记》的关系。殊不知,西游学界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在《西游记》故事获得重大发展的元代及明代前中期,正是藏文化,特别是藏传佛教大量传入中原时期。从《西游记》《金瓶梅》等明代小说中出现的藏传佛教元素,足可证明,西藏文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元明时期内地的文学创作。近年来,随着西游学研究视野的拓宽,以及大量藏学文献的汉译,为深入研究西藏文化与《西游记》关系,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正>《西游记》依托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就是后来人们广为传颂的唐僧取经的经历。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年间(公元627年至649年),僧人玄奘为了弄清佛经教义,决心到天竺(印度)取经。他经历了千辛万苦,前后花了十七年时间(小说中说的是十四年),来往几万里路,终于到达印度,取得了  相似文献   

17.
招贤山诗话     
增城市的招贤山,位于今荔城镇外17公里,主峰海拔78米,周围有五座120米-180米的山为主山的屏幛,形成若干个山洞,名叫招贤山洞。招贤山的前身叫石子窿,是一座从平坦的土地上隆起的石头山。据清代《增城县志》卷二“山篇”云:“招贤山,邑治北四十里,在崇贤都上多块石,昔日有贤人隐此,或云:即孙蒉、王佐,与邑人张度元季时遁迹处,故山与都,皆以贤名。邑人张渐逵著《招贤山》诗云:  相似文献   

18.
吴承恩在河南新野做过知县──兼述《西游记》与新野习俗方言张成立《西游记》的故事雏型,虽然在吴承思所处时代之前,民间口传及坊间说部中已有所见,但大都是东鳞西爪,粗糙零碎,到吴承恩匠心独运,集其大成,刈除枝蔓,巧为剪裁,使之成为人们今天所看到的《西游记》...  相似文献   

19.
“张掖有个木塔寺,离天还有七八尺。”这句流传在河西走廊的民谣,虽极具夸张,民间百姓却觉得十分贴切,把木塔的高耸和雄奇之势形象地再现出来了。就是在楼房林立的今天,这座木塔依然是张掖城中最高的目标。登上木塔之顶,放目四望,整个张掖城尽收眼底,顿有高入云端之感。“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天中。”前人的诗句真把登临木塔的感觉写绝了!至于木塔的来历,《重修万寿寺碑记》记曰:“释迦涅?时,火化三昧,得舍利子八千四百粒。阿育王造塔置瓶,每粒各建一塔,甘州木塔其一也。”据《甘州府志》载,张掖木塔建于隋开皇二年(582),唐贞观十三年(639),尉迟敬德又奉敕监修。据说木塔初时有15层,塔下有一地窨,中心直立一根铁柱,下接底座,上承塔顶,用力转动铁柱时,整座塔可随之旋转。这种说法未免过于神奇,但由此亦可想象出古代工匠的非凡智慧和高超技艺。有一段民间传说,还把木塔的建造和鲁班连在了一起。传说鲁班是敦煌人,常到甘州、凉州一带做木工。那年建造木塔时,因为塔身很高,拉力极大,用一般的套铆方法难以完成,负责造塔的掌墨师屠龙遇到难题,工程一时无法进展。一天,有个陌生的年轻人来到工地上转了一圈,看到屠龙师傅一个人在喝闷酒,桌上却无下酒菜,...  相似文献   

20.
古典名著《西游记》中提到的花果山下,有一座“烟霞散彩,日月耀光的海港山城”——这就是如今闻名遐迩的神奇浪漫之都连云港。连云港,这座美丽的城市得名于面向连岛、背倚云台(云台山),这里连天连云,高山接瀚海。海风轻轻拂过,带来一丝海洋的咸味;山风微微吹过,又带来一缕山野的清香。兼具海的博大和山的俊美,这就是连云港的城市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