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古老的东方文化中,竹子历来是被人们垂青的。人们种竹,用竹,咏竹,画竹,刻竹,爱竹,赏竹。用竹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始于春秋;刻竹作为装饰,始于唐;咏竹、画竹的圣手不可胜数。东坡居士的名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说尽了竹子的风流高雅;板桥老人的竹画、竹论  相似文献   

2.
竹与诗、画     
竹子是人们喜爱的植物,它不但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人们爱竹、咏竹、写竹蔚然成风。王之猷说“:何可一日无此君!”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文人喜竹、爱竹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文人爱竹、咏竹、写竹是有其深刻的心理渊源和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竹自古就受到中国人的偏爱,被奉为"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是气节的代表。苏东坡曾言道:"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又说"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从郑板桥画中的劲竹,到《红楼梦》潇湘馆窗前的柔竹,同样的超凡脱俗。  相似文献   

4.
徐白两门各领风骚江南人种竹、用竹、咏竹、画竹、刻竹、赏竹、爱竹。以竹简传递信息始于唐;宋代又有长足的发展。历代咏竹、画竹的圣手不可胜数。东坡居士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说尽了竹的风雅。到了明清,竹雕竹刻发展到一个高峰,朱松邻、封锡  相似文献   

5.
许多文人都有一些特殊的癖好。苏东坡酷爱竹,他有一句话让如今卖竹地板的都为之兴奋不已——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宋代大书画家米芾则爱石,出门见到奇峰异石必要顶礼膜拜,口呼“石兄”。  相似文献   

6.
正"民艺"——一种如野花草根一样生长的民间艺术。沙上的"民艺"因环境所处,加之这里的人手巧,能因地取材,从艺人员不择地而出,民艺之花遍开原野,虽为草根技艺却自成特色。竹编手艺沙上人居家格局是前河后园。家家屋后园子长满青青竹子,远看碧波翠涛,翻出龙吟潇潇,凤尾森森。沙上竹子多,催生竹子的实用,几乎各类用品均可取材利用竹子,这就炼出竹匠精湛竹艺。竹子在啪啪声中破开后,竹子很快开成竹条,在竹匠灵巧的双手中,看  相似文献   

7.
修竹图花钱     
竹是上苍赏赐人间吐故纳新滋润生灵的绿肺,竹,内中空有节,外形坚韧、正直、挺拔,常被人们视之为傲而不屈,不卑不亢的"志节"象征。文人爱竹,时常舞文弄墨将其作书画对象描绘,宋代大文豪苏轼言:"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对竹更是推崇备至,其以清逸大手笔充分展现竹的生命律动,昭示竹的雅洁之美。竹在古代艺术品上,  相似文献   

8.
竹,袅娜多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有"梅松竹"岁寒三友之美称。我国古今语文人墨客,嗜竹咏竹者众多。据传,大画家郑板桥无竹不居,大诗人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除观赏外,还是优良的建筑材料,竹笋是美食,可制成笋干或罐头等。  相似文献   

9.
宝庆竹簧     
聂菲 《收藏家》2012,(12):77-82
中国是世界上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竹的坚韧、青翠、顽强,千百年来为无数文人墨客所歌咏。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历史和人文积淀,著名西方学者李约瑟称中国为"竹子文明的国度"。而地处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南的湖湘大地,气候温和湿润,自古以来盛产各种竹材,是中国竹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其中尤以明末清初至民国时期的宝庆竹簧雕刻最为有名。宝庆,即今湖南邵阳。  相似文献   

10.
<正>竹原产中国,类型众多,适应性强,分布极广。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四川、湖南等地,有"熊猫之家"和"竹林深处"的典故。竹子挺拔刚正,绿叶婆娑、蓬勃洒脱、高雅清幽、冬不凋落。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水秀。人们爱竹的"依依君子德,无处不相宜"。竹是美的,长在哪里,便给哪里带来超凡的风韵,脱俗的情趣。置身于竹的世界,它会使你心旷神怡,忘记一切烦恼。  相似文献   

11.
<正>竹原产中国,类型众多,适应性强,分布极广。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四川、湖南等地,有"熊猫之家"和"竹林深处"的典故。竹子挺拔刚正,绿叶婆娑、蓬勃洒脱、高雅清幽、冬不凋落。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水秀。人们爱竹的"依依君子德,无处不相宜"。竹是美的,长在哪里,便给哪里带来超凡的风韵,脱俗的情趣。置身于竹的世界,它会使你心旷神怡,忘记一切烦恼。  相似文献   

12.
大璞不斫的明清金陵竹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啸 《收藏家》2006,(6):61-66
(一)竹子结实竿挺,虚中洁外,筠色润贞,皮坚质密,是竹雕艺人操刀的理想材料。竹刻也称竹雕,顾名思义,就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竹刻多使用竹茎与竹根施雕,用于雕刻的竹材应选择生长了3-4年的竹子,不宜太老或太嫩。太老出筋了,质糙不细腻,难以雕琢;太嫩则不经削剔,亦显现不出竹的细密纹理,失去竹刻的个性。竹茎圆而中空,适宜制作笔筒、臂搁、香筒等器物,技法多为阴刻、浮雕、皮雕与透雕。竹根节密内厚,纹理纠结,凹凸不平,巧妙利用其天然的形态、纹理、疤节甚至瑕疵,在造型上因质顺形,类物刻象,…  相似文献   

13.
文摘精华     
文人爱竹趣谈李盛仙 竹之可爱, 世人共识。古往 今来,不少文人 与竹结下了不解 之缘。 晋代大书法 家王羲之的儿子 王敬之爱竹成 癖,他每到一个 地方居住,都要 叫人在宅旁种 竹。有人问他: “暂住何须尔?” 他指着竹子答 道:“何可一日无 此君?”后因称竹为“此君”。 唐代萧悦是著名的画竹大师。白居易对他极为推崇,曾作《画竹歌》诗评画:“万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萧郎笔下独逼真,丹青以来惟一人。”足见他对萧悦画竹评价之高。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写过许多咏竹的诗句。如在《客堂》一诗中写道:“平生憩息地,必种数竿…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对竹子的利用已有悠久的历史,浙江省吴兴县钱山漾等地古代文化遗址曾发掘出了大量的竹林和竹器,其中有建房用的竹桩,有竹片编成的竹壁,还有竹绳、竹筐之类,表明在新石器晚期,先民们已经大量利用竹子。商、周以后  相似文献   

15.
<正> 定州文庙崇圣祠前有一明代长方形石刻,长1.46米,宽0.4米。上铭五言绝句四首,分别为风竹、云竹、雨竹、露竹,且附有竹诗绘刻,当地人们俗称为风雨竹石碑。由于年代久远、风化严重,诗句部分字迹模糊,竹子画面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风竹诗曰:牖下夜吟时,微薰动弥猗。才成将贤颂,应有凤鸣岐。 云竹诗曰:碧叶涌晴光,晓色何苍苍。苞蔡翩迁处,丹山起翠凰。 雨竹诗曰:谁能醉此君,细雨化龙纹,偃卧江山暮,孤厄惟帝闻。  相似文献   

16.
花朝节我们国家是一个爱花的国度,我国人民一直把花视为良朋益友。古人以为: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逸,莲令人淡,海棠令人艳,牡丹令人豪,竹令人韵。因此,陶渊明爱菊,林和靖爱梅,周敦颐爱莲,苏东坡爱海棠,郑板桥爱竹,朱德爱兰历来被人视为佳话。人们把花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人品评花木,极其重视象征意义。列入“四君子”之竹,因其枝干挺拨,节段分明,孤傲而又虚心,岁寒不雕,四季常绿,被赋予多重意蕴,骚人墨客题吟不绝,连苏东坡也唱然长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至于以写竹、画竹名家者更不可胜数。清代贵州画家之中,孙竹雅(1819-1884)堪称画竹高手。他虽然出生云南呈贡,但很早就作为幕僚来到贵州,先后在兴义、郎岱、都匀、安顺等地任过知县和知府,大半生在贵州度过,死后葬在贵州,其子孙亦定居贵州,因而说他是贵州画家,当无“生拉”之嫌。孙竹雅名清彦,字士美,竹雅只是他众多…  相似文献   

18.
民艺镜头     
《中华遗产》2013,(10):144-147
抚州地处赣东,拥有连树洞里都能长出竹子的竹乡。竹为良才,易取可塑。因此在抚州城外文昌桥下,就诞生了一条闻名遐迩的“竹椅街”,终日散发着竹的清香。有人认为制作竹椅是家常活计,没什么技术含量。  相似文献   

19.
1、糖粥藕南京人叫粥为"竹"。糖粥藕是南京人喜爱的一道"金陵美食"。南京人对饮食要求与上海人一样极注重"看相"。熬粥的锅是赫红的紫铜皮敲制的,粥藕拌以红糖熬出,满满一锅,又是令人大动食欲的"冻红"。你买上一碗,摊主把整段的藕从锅里捞出,放在盘子上,切下几块来。那勺、盘、刀皆是紫铜的,伴着红红的炉火,锅里锅外一色红,让人看得入眼,看得舒心。只看上一眼,心就热乎起来。  相似文献   

20.
空竹,以竹木为材料制成,中空,因而得名,是一种民间传统玩具,南京人又习惯称之为"嗡",把玩时称"抖嗡"。空竹为手工车木做成,从锯竹子、劈竹子、砍竹子,再到刻竹子、车料子、砂板子等,前后要经过78道工序,一年才能做出1000只嗡。南京是抖空竹技艺发展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清代中叶以后,南京夫子庙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