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日军从军作家中,有一位名气很大的“专业作家”——石川达三,他与火野苇平一样,都是日本文学“芥川奖”得主(早在1935年,他就以中篇小说《苍氓》获得了首届“芥川奖”),但是他的“战争文学”创作却一度被“打入冷宫”,迥异于火野苇平作品所受到的待遇。  相似文献   

2.
芥川奖述微     
1935年10月28日,永载日本文坛史,是日新进作家石川达三以小说《苍氓》登上龙门,首摘日本文学大奖——芥川奖。  相似文献   

3.
芥川龙之介一生共创作了148个短篇作品,涉猎女性形象的作品共76篇,其中女性形象色彩浓重38篇,涵盖知识女性、劳动女性、农妇甚至妓女等多个层面。这些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不仅如实地反映了作者的审美指向及其女性观,也浓缩了当时女性所处的社会地位和境遇。本文将其女性形象分为古典、现代与中国题材三大类,在分析芥川对女性所持态度的同时,考察作为大正时期知识分子的精英,其笔下诸多女性形象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据2007年3月的《文艺春秋》披露,第136届芥川奖的获奖作品为青山七惠的《一个人的晴天》。该作品细腻地描写了一个初入社会的少女的内心世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近几年获奖的畅销小说,不仅描写女性的居多,年轻的女作者也涌现了不少。迄今,芥川奖已经走过了71个春秋,一直被视为日本文学奖的“龙门”,激励了众多的文坛新秀。  相似文献   

5.
《中国游记》与芥川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芥川龙之介的《中国游记》被介绍到中国为时已久。随着时代的变迁,对这部作品的阅读理解有了变化,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本文主要针对这些倾向,基于重视同时代语境和批评的观点,通过夏丐尊、鲁迅对这部作品的“接受”及对作品文本细部的比较分析来解读作品,力求排除阅读上的误区,还芥川与《中国游记》本来的面目。  相似文献   

6.
在芥川龙之介1921年旅行中国期间所拍摄的影集中,有两枚摄于西湖楼外楼菜馆的珍贵照片。现今这两张照片作为楼外楼最早的历史旧影被迎回拍摄原地,日本作家与西湖百年名号的“再发现”,为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增添了一段佳话。本文将对两枚照片的史料价值进行考证,并结合芥川龙之介的《中国游记》,从一个侧面再现作家当年的西湖之行,同时也对消隐在这段历史背后的人与事进行钩沉。  相似文献   

7.
杜文倩 《民俗研究》2013,(3):144-149
民间童话桃太郎在日本家喻户晓,为日本文学提供了一套经典的、稳定的叙事话语和价值体系。1924年,作家芥川龙之介借用这一题材创作了小说《桃太郎》,对主人公桃太郎的人物性格、行为动机以及整个童话的结局都作了颠覆性改编。在这一过程中,作家文学与民间童话都得到极大提升和延伸,共同构建起一个更加多元的体系。  相似文献   

8.
芥川龙之介与《聊斋志异》——关于《落头之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落头之谈》是芥川龙之介从中国古典小说《聊斋志异》中的《诸城某甲》中取材而创作的短篇小说。芥川龙之介是一位“没有谈话的题材就不写作”的作家,而且他认为“重要的不是发现题材而是找出题材的意义”。因此,本文通过两篇作品的比较研究,阐述芥川龙之介的创作手法和创作技巧,分析他借用题材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相似文献   

9.
芥川龙之介于大正5年6月在第四次《新思潮》第一年第四号上发表的小说《酒虫》,取材于中国清代初期怪异小说《聊斋志异》的同名作品。  相似文献   

10.
被压抑的灵魂的诉说——试析芥川龙之介的《戏作三昧》韩小龙《戏说三昧》或许难称芥川龙之介的重要作品,但至少也是他的非常值得关注的作品之一。同时,《戏作三昧》又是芥川一系列报刊连载小说的第一部,在芥川文学中的位置自不待言。读解这部作品,可以透视出芥川龙之...  相似文献   

11.
在伟大的“五四”运动影响下,以鲁迅为代表的一大批爱国志士,为拯救中华,振兴国势,借助名家芥川龙之介的笔端,在日本文学翻译阵地上,发出了反抗者的呼声。改革开放后,芥川作品以其精湛的艺术特色又深得国人之心。纵观芥川在华的八十年,其两次被认同的高峰恰值中国历史与文化之转变时刻,前者激同胞猛醒,后者堪可提高国人的审美层次。  相似文献   

12.
近代日本文学家的"东方学"--以芥川龙之介为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爱德华·W·萨义德在<东方学>一书中提出了在西方实际上一直存在着与"先进的西方"相对的"落后的东方",也就是所谓的"东方学"式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它在西方国家以东方国家为对象大力推进殖民政策的过程中,已成为一种霸权话语.日本是一个东方国家,但是它在比西方国家落后几十年的状态下学习西方,并发展到以中国大陆为主要对象推进殖民政策.从日本近代文学家当时关于中国的言论当中也可以看出有类似于萨义德提出的"东方学"的思维方式.因篇幅的关系,本文试图通过借鉴萨义德在<东方学>里所提出的观点,重点围绕芥川龙之介这位作家,深入探讨他对中国的一些言论.  相似文献   

13.
90年前的那个春天,年轻的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来中国旅行,足迹遍及上海、杭州、苏州、南京、扬州、长沙、洛阳、汉口、九江、北京等地。一路走来,他不仅观光游玩,而且拜访各类名人,从前清遗老郑孝胥、文化怪人辜鸿铭、国学大师章太炎到倡导白话文的胡适、主张“青年中国”的李汉俊等人,  相似文献   

14.
妻子对丈夫不忠,并要求奸夫杀死亲夫,奸夫激于义愤,却将情妇杀死,此类故事自唐中期产生以后,即成为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母题。到了明代,又异变为奸夫看见亲夫疼爱妻子,即因痛恨情妇背叛亲夫而将其杀死。日本小说家芥川龙之介的著名小说《竹林中》更描写了强奸者因为看到被强奸者对丈夫不忠,而要将其杀死的情节。如果说前者作品中的奸夫形象尚有正义一面的话,后两者则纯属邪恶。此类作品的产生和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红颜祸水的思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他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理念,创作上以热烈的笔调肯定和赞扬了“湘西”世界的生命活力和激情,揭示了原始状态下的人性内涵,有其独特的艺术个性,一些后来的作家深受他创作风格的影响。在沈从文作品中,美好的人性或人性美不仅具有独特的内涵,而且广泛在性爱与人性、道德与人性、社会与人性等多重层面上得到展开,具有多方面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地狱图》是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作品取材于日本古代故事集《宇治拾遗物语》、《古今著闻集》中的一些故事。但是,原故事在小说中占的比重是微弱的,这篇小说主要是作者的重新创作。在这篇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主人公良秀的塑造,表现了作者以艺术反抗现实的斗争精神,同时也更充分地体现了作者在美学上的一种探索——在“罪与丑”中提炼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17.
有这样一种说法:疯子和天才之间只有一张纸那样的差距。本文从芥川龙之介的出生,遗传因素,文学成就等方面说明了他为什么被称之为"鬼才"。因调查了发表《》时的时代背景、文学倾向以及芥川个人当时的情况深刻理解芥川的历史小说。同时也陈述了《》是历史小说的原因。通过龙之介对小说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的细腻表现,描写了对待善与恶不坚定的人类姿态,暴露了为了自己的生,每个人都具有的"利己主义"。把握龙之介的作品,从他的作品中了解他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8.
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爱德华·W·萨义德在《东方学》一书中提出了在西方实际上一直存在着与“先进的西方”相对的“落后的东方”,也就是所谓的“东方学”式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它在西方国家以东方国家为对象大力推进殖民政策的过程中,已成为一种霸权话语。日本是一个东方国家,但是它在比西方国家落后几十年的状态下学习西方,并发展到以中国大陆为主要对象推进殖民政策。从日本近代文学家当时关于中国的言论当中也可以看出有类似于萨义德提出的“东方学”的思维方式。因篇幅的关系,本文试图通过借鉴萨义德在《东方学》里所提出的观点,重点围绕芥川龙之介这位作家,深入探讨他对中国的一些言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夏目漱石、森鸥外和芥川龙之介三位日本明治末年和大正年间的著名作家与汉文学的渊源的叙述和分析,试图说明尽管明治时期以后欧风美雨差不多席卷了整个日本,日本的文人、即便以近代文学先进著称的这些作家,其在思想意识的深处依然积淀着非常深厚的中国文化或汉文化的底蕴。这种底蕴将会影响他们的整个世界观和人生情趣。由此可以透视出中国文化在日本的积淀之深。  相似文献   

20.
蒙古马精神是内蒙古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草原民族精神的表现形式之一。蒙古马精神以其独特的物性、人性与神性,具有了诸多方面的文化内涵。随着文学生态与时代的转变,蒙古马精神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且在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散发出新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