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5年,为配合瀑布沟水电站建设而进行的石棉永和墓地发掘中,共发现和清理了14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出土各类随葬器物270余件,包括铜器、陶器、铁器、银器以及玉、石、骨器等,初步推断墓地年代为战国中晚期。此墓地材料对于研究大渡河、安宁河及金沙江流域与古代巴蜀文化和滇文化、夜郎文化之间的交流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乌拉溪乡石棺葬墓地时代自战国至西汉时期。墓室结构独特,陶器、铜器的出土丰富石棺葬文化内容,海贝的出现则反映了当时文化交流和交通状况。  相似文献   

3.
本次在西虎山窑场共清理3座西汉石棺墓,出土各类器物61件,以陶器为主,部分有彩绘,在M3中还发现了汉画像石,这在皖北地区属首次发现。这次发掘揭示了淮北地区汉代石棺墓的面貌,对研究该地区的文化、经济及丧葬习俗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4.
魏明江 《考古》2016,(4):45-62,2
2004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吉林大学考古学系等联合对五常市香水河墓地进行发掘。清理墓葬48座、灰坑5个,出土陶器、铁器、铜器、银器、石器等遗物200余件。该墓地位于松花江-拉林河流域,属渤海国疆域的西界,根据墓葬形制、出土遗物及丧葬习俗等推断,墓葬的主体年代为渤海中期。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昭通市水富县张滩土坑墓地试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昭通地区文物管理所与水富县文化馆联合对张滩土坑墓地进行试掘。试掘土坑墓六座,墓葬内的随葬品显示出浓厚的巴文化因素,这一墓地的发现,为研究巴人南迁提供了重要的考古材料。  相似文献   

6.
1995年,上(虞)三(门)高速公路上虞段考古队在曹娥街道董村牛山东南坡抢救性发掘一座战国中晚期的竖穴土坑墓,出土原始瓷和印纹硬陶等器28件,为进一步研究越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7.
梁王城遗址位于江苏省邳州市戴庄镇李圩村西,位于京杭大运河东岸,北邻山东省,共计发现西周墓葬71座,兽坑12座,其中马坑10个,牛坑、狗坑各1个。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墓向以东西向为主,有的可能有葬具,有一定数量的腰坑;有21座墓葬出土了典型陶器,随葬品的组合以单鬲或鬲、簋、豆、罐(罍)的组合为主,不见鬲、罐组合或单罐组合,还出土有典型的周式鬲。墓葬的形制与随葬品特征揭示,这批西周墓葬应该是殷遗民墓葬,直接来源为殷墟文化。  相似文献   

8.
2008年发掘凉城县蛮汗山南麓的水泉墓地,共清理战国中晚期墓葬27座。墓为土坑竖穴,墓向分东西向和南北向两种,少数有木质葬具,存在殉牲现象。随葬品有陶罐、短剑、鹤嘴斧、带钩、牌饰、扣饰、骨弓弭、各类珠饰等,其中有相当数量的铁制品。据随葬品和殉牲等葬俗分析,东西向和南北向两类墓葬存在明显差异,此现象与以往发掘的毛庆沟和饮牛沟墓地有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颜劲松 《四川文物》2005,(1):15-20,33
郫县两处基建工地发掘、清理了27座战国至西汉时期的土坑墓。这批墓葬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从战国晚期一直延续到了西汉中期,可分为战国晚期、秦代、西汉早期和西汉中期四个时期,反映了秦汉文化对巴蜀文化的逐步吞侵。  相似文献   

10.
2009年,3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和会理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对会理城河下游开展了一次以石棺葬文化为线索的考古调查.在调查中发现遗址3处、石棺墓地3处,土坑墓群1处,石器采集点2处,陶器采集点1处.并清理了石棺墓1座、土坑墓2座,同时采集了大量的石器、陶器,增进了对这一地区先秦时代遗迹分布和面貌的了解.综合以往对这一地区发掘和调查的材料,并比较周边地区相关遗存.以期为这一地区考古学、民族学研究提供更多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1.
2008年2月,在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下,红河州文物管理所、泸西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对泸西县大逸圃秦汉基地进行了抢按陛发掘。墓地的年代自战国末至西汉晚期,共发掘墓葬190座,出土随葬器物300余件。材质可分为铜器、铜铁合制器、铁器、玉石器、骨器、陶器七大类,其中铜器最有特色。该墓地出土器物虽然同滇文化相似,但在组合上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2006年,稻城县巨龙乡瓦龙村修建公路时发现大量石棺葬。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三家单位联合对崩沙公、康衣丁两处墓地进行了试掘。发掘过程中,清理了四种不同墓葬形制的石棺葬,大部份墓葬无随葬品,仅出土铜矛形器、铜泡等器物。另外,联合调查队还在瓦龙村附近发现古代栈道、官寨、房屋建筑等遗迹。  相似文献   

13.
自贡市沿滩区2007年发现一处崖墓群,考古工作者进行了清理发掘工作,出土的器物有陶俑、陶器、五铢、货泉等,属于东汉至南朝时期的墓葬,具有较为重要的资料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配合乌彭电站工程淹没区酉一彭段的抢救性发掘工作中,发现了三种东汉时期的墓葬。随葬器物有陶器、铁器、石器和五铢钱等。各处墓葬早期均遭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15.
云南威信县石室墓的发掘在滇东北地区尚属首次,测定数据显示的年代为明代晚期至清代初期。墓内多出陶罐、陶瓦等器物,与之相对应的是威信地区汉族村民葬俗中现仍有用双罐装五谷、用瓦作枕,由此可见这种葬俗从明清以来就存在于此了。  相似文献   

16.
考古工作者对什邡磨盘山汉墓进行了清理,出土的随葬器物有陶器、陶俑、铜器等,为研究东汉晚期墓葬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7.
大花石遗址位于云南保山市龙陵县怒江畔,出土有打制石斧、石锛、石刀等石器,出土陶片有红、褐、黑三种色素,纹饰比较丰富,器形有罐、钵、纺轮、豆四类。该遗址反映了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滇西南地区的文化面貌,揭示了与西北、岷江上游同类遗址存在着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临沧市的那蚌遗址,位于澜沧江的一级台地上,分布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石器与陶片。石器有打制的石斧、刮削器、石锛、石凿、石刀、石铲和石锤等。陶器纹饰以细绳纹、粗绳纹、刻划纹和戳印纹为主。那蚌遗址的发掘,对了解澜沧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湖北郧县观沟口墓地发现明代墓葬7座,清代墓葬1座,除了一座明墓被盗外,其余保存完好。出土了较为丰富的文化遗物,对研究郧西县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