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3 毫秒
1.
德吉 《中国西藏》2000,(1):12-14
西藏民主改革已经40年了,40年前的西藏农奴制是什么样的,它真如达赖喇嘛所说“是一种以佛教为基础、具有高尚和利他之心的制度”吗?最近,笔者重新披阅本世纪早期的几位西方旅行家、藏学家甚至英国侵略者的闻见录,感到触目惊心。我想,从他们的书中摘引出一些段落...  相似文献   

2.
蟋蟀,在北方叫蛐蛐,雅些的说法还有王孙,唐诗有“年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的诗句,大概是因为它呜叫在秋天,可以提醒农妇冬天快到,应该织布了,所以又名促织,民间有“促织呜,懒妇惊”之谚。每当夏去秋来,黄叶随秋风飘落,蟋蟀们时断时续略带颤音的呜声,总是令人顿生韶华不再的迟暮之感,是无数人骚客吟咏秋思的寄情之物。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从事民国史研究和教学的人增多了。有关民国史的著作,销行很快,大有供不应求之势。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这是因为自“四人帮”倒台以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安定团结的局面日益巩固和发展;随着经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和提高,因而对历史的兴趣大为增加了。由于中华民国离我们最近,而它又和新中国迥然不同,它的历史是属于剥削制度社会的历史,是旧中国最后一部历史,人要想了解旧中国,旧社会,首先就必须了解民国史。我想人们这么热切地欢迎民国史读物,并不是因为民国史读物写得格外好,而是因为广大群众有这种需要。  相似文献   

4.
“我常常在想我为什么拍电影?当然是因为生活的需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平时生活中需要却没有的东西,在电影里能够找到。狄仁杰不仅有智慧,而且很逍遥,拿得起放得下,我想让人感受那种自由乐观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钱锺书印象     
1985年9月我去北京,在钱锺书先生位于南沙沟的寓所中拜访他。这次拜访可以说是假公济私。名义上是因为制定上海文化发展战略去听取意见。实则是因为我对钱先生仰慕已久,很想亲聆这位大师的教诲。  相似文献   

6.
丰驰 《文物世界》2008,(2):59-61
自从明代王越写了一首“雁门关外野人家”的诗,山西大同在人们心目中便成了一个荒凉贫瘠的可怕之地,只要闭目一想“六月雨过山头雪,狂风遍地起黄沙”,一幅飞沙走石,苍苍茫茫的景象便会立刻从脑际掠过,想象丰富的人甚至会想见,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是满面尘灰,外地人谈到这个地区,颇有谈虎色变之慨。  相似文献   

7.
春秋时期的“诅”及其社会影响晁福林在我国上古时代社会史的研究中,"诅"是很引人注目的一项。这是因为它与人们的社会信仰与鬼神观念很有关系,并且对于某些社会历史事件也有一定的影响。不揣浅陋,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以求专家指教。祷告于神灵,要某人...  相似文献   

8.
哀公问政在国外周游了十四年之后,孔子六十八岁时终于回到自己的故土──鲁国。一天,鲁哀公接见他,对他说:“先生,我很高兴你回到鲁国。”孔子回答说:“落叶归根嘛!”“请先生给我谈谈治国之道吧。”“首先是选人任官。”孔子道:“不要选用强人,因为他们惯于骄傲;不要选用佞人,因为他们惯于奉承;不要选用贪人,因为他们惯于夸张。如果你想有匹好战马,首先要驯服它,然后才要求它优良。所以,如果你想把国家治理好,首先应该选用有德之士为官。”“好官应具备哪些德呢?”“首先,他要生性忠厚,然后要求他有丰富的知识。如果只…  相似文献   

9.
《沧桑》1994,(3)
第二章 红旗漫卷吕梁山 一、中阳关上村:“满天飞”的坟墓 在晋绥军中,有一支号称“满天飞”的军队,即周原健的独二旅。这是一支战斗力很强的军队,哪里危急阎锡山就把它调到那里,哪里就化险为夷。因为它总是被调来调去,于是便被人们称作“满天飞”。 阎锡山对周原健是很赏识的。红军渡河后,阎锡山曾对周原健及其指挥的独二旅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10.
淮河文化的成因与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很古很古的时候,中国从西向东有三条江河。北方的一条水是黄色的,炎黄二帝又出生在那里,人们就称它为黄河;南方的一条,水系很长很长,而且水流的很快,人们就叫它为长江;中间的一条按照方位人们叫它中河,由于这条河,富饶秀美、气候宜人,“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引得古人类纷纷来此集居;随着时光的推移,人们开始觉得中河名只能反映它的位置,而不能反映它的自然形态美,于是黄帝的史官仓颉就依据古淮河比长江、黄河都短,而且淮水美如“鸟之短尾”的意境,用象形字“水”与“隹”(zhuī,短尾鸟名)合并,创造了“淮”字,并将中河之名改为淮河。  相似文献   

11.
冯海玲 《神州》2012,(2):39-39
英语教学中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犹如大厦之砖瓦,铺路之基石。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所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词汇障碍,没有一定的词汇作基础,要想获得很强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很困难的。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经说过:“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事物;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由此可见,没有词汇,任何形式的交流都无从谈起,因此,如何高质量地完成词汇教学目标是每位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城市建设中的文物建筑保护是建国以来一直讨论的话题,重提这个话题,是因为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遇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大规模的城市现代化建设把现代建筑与文物建筑的矛盾与冲突推到了极致,在大规模的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应保护好祖先留下来的文物建筑,在“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文物建筑的前提下,推进我们的城市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竹化石     
《邵氏闻见后录》卷第四记延安发现竹化石:章子厚在丞相府,顾坐客曰:“延安帅章质夫,因板筑发地,得大竹根,半巳变石.西边自昔无竹,亦一异也.”客皆无语,先人(按指《闻见后录》作者邵博父邵伯温)独曰:“天地回南作北有几矣,公以今日之延安,为自天地以来西边乎?”子厚太息曰:“先生观物(按邵伯温有《皇极经世·观物外篇》)之学也.”盖子厚早出康节(按指邵温的谥号)门下云.  相似文献   

14.
沈黎明 《文史春秋》2009,(12):48-50
“鸿门宴”是千百年来人们谈到楚汉之争时,最为津津乐道的一个历史事件。每当谈到这段往事时,项伯总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说他“奸”者有之,说他“忠”者也不乏其人。  相似文献   

15.
机遇     
常听到有人说:“哎,我这个人,就是机遇不好,不然……”说真的,我觉得这话很可笑。因为在我看来,机遇是不能坐等的。其实,命运对每个人都很公平。它总是将机遇放在每人的面前。只是,它总是开玩笑般地将机遇藏在细小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机遇才行。像“万有引力”的发现者牛顿,如果当苹果落在他头上的时候,他只是像别人一样想着“真倒霉,怎么会遇上这种事”,而不是去思考“苹果为什么会落下来”的话,“万有引力”会出现吗?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它总是会出现的,只是换了一个发现者而已可以说,牛顿是因为他的细心而把握住了机遇,从而有了辉煌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风吹额济纳     
额济纳的意思,有人说是“无人居住之地”,而旅游资料中说是“家主之地”,还有人说是“母亲之地”。无论哪一种解释,都在诉说这个地方曾有的美丽,这里也因为其绿洲的魅力而留住了土尔扈特部征程万里的脚步。今天她以胡杨的神奇而美名远扬,也因严峻的生态危机而吸引八方来宾。  相似文献   

17.
过去评论《儒林外史》,或说是“儒林百且图”,或说是知识分子的痛史。笔者认为:作者旨在通过对现实弊端的揭示表达对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殷殷呼唤,在骂世的形式中寄寓了醒世的思想意象。这正是作者对民族文化所作深刻历史审视的结果。 一、明清科举制度的发展及其走入歧途 科举之取代荐举,九品中正制在制度史上是一个明显的进步,但在不同时期不同王朝,是推行效果却大不一样。当其初创,唐太宗就喜言“天下英才倶入吾彀中矣”。到邝玄宗时,姚崇,宋璟成了开元盛世的股肱之才。到宋科举渐趋完善,故而阿阿太了个大批新进之士,对于改善政治,安定社会都曾起着有益的作用,但它发展到了极致,便又导致了“冗官”之弊。  相似文献   

18.
性,电影,真实 “听着,你会很成功,会很有钱。”“但是,你这辈子都以为女孩们不喜欢你,是因为你是个技术怪胎、我想让你知道,这不是真的——原因是你是一个混账!”  相似文献   

19.
张佳 《文史月刊》2009,(11):53-53
“家”是我们都很熟悉的一个美好字眼,它总是带给我们亲情和温暖。而“家”这个字的结构却是耐人寻味的:“宀”下一“豕”,“宀”代表屋子,“豕”代表猪,这是现在人们对这个字的通常解释。然而古人为什么要用这种奇怪的表达方式来表示家呢?既然“家”是人住的地方,为什么不用“屋内有人”来表示,却偏偏用“屋内有猪”呢?  相似文献   

20.
古蜀三王考     
在公元前316年以前,汉代蜀郡、广汉郡直到犍为郡这块地方,被中原人称为蜀国。“蜀”的得名,《说》说是“葵中蚕也”。这种虫子其实并不是蚕,应写作“蝎”,是一种天蛾科的昆虫。由于它一旦受到攻击,便会蜷曲起来,露出身上特殊的斑纹,很像一对毒蛇的眼睛,使各种动物望而却步。它外形似蚕,却又令人生畏,所以常被哲学家用来说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