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但我却爱看黄埃,因为由此可见这抱着明丽之心的作者,怎样为人和天然的苦斗的古战场所惊,而自己也参加了战斗。” ——鲁迅《看司徒乔君的画》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90年代,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胡允恭和他患难与共几十年的妻子陈恒乔先后辞世。人们只知道他俩早年曾长期为党工作过,然而对这对革命夫妇在地下斗争中的惊险曲折、颇具传奇色彩的革命经历却知之甚少,而且特别鲜为人知的是胡允恭与鲁迅先生在上海的交往……鲁迅曾几次光顾秋  相似文献   

3.
凡读过鲁迅日记与书信的人,大概都知道鲁迅先生三十年代在上海有个年轻友人徐诗荃,即1999年5月在北京逝世的我国著名学者徐梵澄先生。从1928年5月开始,他们的交往就非常密切,此后八年的《鲁迅日记》里,三百多处提到“徐诗荃来”或“得诗荃信”。著名出版家赵家璧曾说:“梵澄是受鲁迅先生宠爱的学生”。而许广平却对“此公”颇为不满,甚至说他“磨  相似文献   

4.
60年前,一代文字家、思想家鲁迅永远合上了那双深邃的双眼。他的学生、战友沉浸在深深的悲哀中,瞻仰先生遗容的人群如潮水涌来……《鲁迅病逝及葬礼纪实》一文,会使你重睹当时情景。  相似文献   

5.
误会80年代中期,中国三S研究会理事、陕西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秘书长安危,在整理埃德加·斯诺的前夫人海伦·福斯特·斯诺保存的资料中,发现了1933年年初,斯诺采访鲁迅的手稿。斯诺问鲁迅:“最好的短篇小说家是谁?”鲁迅答:“茅盾、丁玲、郭沫若、张天翼、沈从文、郁达夫、田军。”丁玲自1927年发表《梦珂》后.到1933年已创作了近30篇短篇小说。鲁迅看过丁玲哪些作品呢?据丁玲自己回忆:“鲁迅先生曾向我要《水》的单行本,不止一本,而是要了十几本。他也送我几本他自己的书。”鲁迅很早就知道“丁玲”这个名字,但…  相似文献   

6.
《纵横》1998,(9)
◆鲁迅与青年木刻工作者一1936 10∞一鲁迅在上海第二届全国木刻展览会上一1g36。10_8】◆鲁迅先生遗容一1g36 10 1g一_佩戴八路军臂章的白求恩大夫f1。∞∞一◆白求恩在唐河一一∞∞∞一●白求恩为八路军伤员做手术f1∞u∞∞一◆白求恩遗容(1∞39 11∞一沙飞摄影作品  相似文献   

7.
杨烨 《江淮文史》2010,(2):106-108
<正>赖少其先生的书画,举世闻名,他早年的版画,曾受到鲁迅先生的关注。鲁迅先生还就版画的发展,与赖少其有过书信往来。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赖少其的书画成就,受到了新安画派的熏陶。他曾对人说过,自己认真学习了明末歙县画家程  相似文献   

8.
我知道方成先生,与许多读者一样,始于欣赏他的漫画。渐渐的,不看署名,也能知道哪些是他的作品,这便是大家风格使然。认识方成先生本人之后,再看他的画,首先想到的倒是他本人幽默的言谈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幽默的生活 第一次见到方成先生,是一个冬日的午后,在张守义先生的工作室。  相似文献   

9.
正在徐悲鸿纪念馆一间复原的徐悲鸿故居画室里,有一张徐悲鸿生前没有画完的油画,画中人物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两位巨人—鲁迅与瞿秋白(图1)。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生前不止一次地讲述过:"《鲁迅与瞿秋白》是悲鸿1950年就开始着手创作的一幅油画,因为十分敬重鲁迅与瞿秋白,所以徐悲鸿非常想画。可是他当时身体一直非常不好,高血压很厉害,让他无法安心作画。他还担任着新中国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的职  相似文献   

10.
吴念鲁 《百年潮》2012,(2):63-69
正父亲吴朗西曾在美术生活画报社做编辑工作,此后创办了漫画生活画报社、文化生活出版社。他自从开始编辑生涯后就结识了鲁迅,并得到鲁迅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从鲁迅日记看,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两年时间里,他是与鲁迅密切接触的年轻人之一,也是鲁迅晚年最信任的出版家。这个时期是鲁迅写作、翻译、编辑画册最旺盛的时期,也是父亲编辑出版事业从初创到成熟的时期。  相似文献   

11.
杨薇 《百年潮》2001,(9):62-63,67
鲁迅从1902年(明治35年)至1909年在日本渡过了八年留学生涯,最初两年在留学生预备教育的弘文学院学习,1904年他到日本东北部——仙台医专学习医学,在这里鲁迅认识了当时担任解剖学的藤野先生。在鲁迅看来,藤野先生身上有一种感动人心的精神力量,而使鲁迅“总还时时记起他”。鲁迅后  相似文献   

12.
1945年夏天,著名画家司徒乔在重庆为淞沪抗战中牺牲的吴孝宾“英气所动”,抱着因病衰弱的身体下笔为烈士画了遗像,在烈士遗像下端所写的题记中,得知其在重庆曾画有《国殇图》一幅。中国美术家协会1979年举办的《司徒乔遗作展览》在目录所列的美术活动年表中,记载有“一九四二年,返回重庆。绘《尚未瞑目》(即国殇图)”。这幅图的内容是什么?现存于何处?1985年夏,在北京征集抗战文物,承蒙老舍先生的女儿舒济的帮助,我们找到了司徒乔的二女儿司徒双(北京外语学院法语系教师),问及《国殇图》一事,她和小妹司徒羽(广州音乐学院钢琴教师)都  相似文献   

13.
正鲁迅是将人性看得透彻,揭得透底的。不过看人看到骨子里的鲁迅却仍会上当。1934年5月15日,鲁迅收到史济行从宁波发来的信,先说曾与柔石、殷夫等人拜访过先生;再说"鉴于国内文坛之消沉",正筹编一本《新文学》月刊,并列出一大串已在文坛崭露头角的青年作家;最后是请鲁迅"惠赐大作"。鲁迅编辑《语丝》时,史济  相似文献   

14.
<正>一近年写黄宾虹先生的文章,常出现意思相同、但版本不一的说法:据说黄宾虹先生曾说自己的画要在他死后50年人们才看得懂。于是有文章演绎,2000年后(还有的精确到2005年),黄宾虹的画开始大涨,从他逝世时算起,正好50年左右。关于黄宾虹先生在什么场合说、对谁说过此话,许多文章都是语焉不详。对此,我是一直持怀疑态度的。即使黄宾虹先生真说过这种话,我觉得也丝毫不会因此而抬高黄宾虹先生的艺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的名作《纪念刘和珍君》,使一代又一代青年知道了“为中国而死”的刘和珍。1926年3月18日,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刘和珍——一个年仅22岁,手无寸铁的女大学生,惨死在段祺瑞政府的枪弹之下。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有名的散文《藤野先生》.文中着重回忆了他在日本学医的一段生活经历。作者以凝重的笔触记述了自己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时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歌颂了藤野先生伟大的人格、感人的师德,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字里行间饱含着他对这位日本老师的崇敬、感激与深沉的怀念。该文发表在1926年12月10日出版的《莽原》半月刊第23期上。  相似文献   

17.
《百年潮》1999,(12)
兰德的伊罗生传记最早知道美国记者伊罗生的名字,是因为他和鲁迅的关系。从《鲁迅全集》中知道,当年他曾在鲁迅指导下编选、翻译过一本中国现代小说集《草鞋脚》。后来在撰写刘尊棋的传记时,我才第一次较为清楚地了解到伊罗生在中国的大致活动情况,了解到他曾在上海创办了一本英文刊物《中国论坛》,专门发表左翼作家的作品和中共地下党提供的文章。当时在北平被捕入狱的薄一波、刘澜涛、刘尊棋等人,便是从《中国论坛》上得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的消息的。狱中支部  相似文献   

18.
本书由日本中国友好协会全国本部编辑,正文前刊载了毛主席一九六一年十月亲笔书赠日本访华朋友们的鲁迅先生的诗(“万家墨面没蒿莱”),还刊有郭沫若同志书写的一九七二年祝中日恢复邦交的词《西江月》,廖承志同志为纪念日中友好运动二十五周  相似文献   

19.
1951年,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出国之前,曾在天津审查演出节目。廖承志同志把已经排在前面高元钧的山东快书,改放在后面当压轴节目,并且问我,你知道高元钧吗?我说:不了解,从节目单上看,就他一个人表演,连伴奏都没有。因此,就把他的节目放在前面了。廖承志同志说,你错了,高元钧一个人表演,可以抵得上一台戏,他像个“千面人”,一个人在台上用不着化妆,也不需要布景,同时表演几个人,个个都性格鲜明,演龙是龙,演虎是虎。高元钧和侯宝林说相声一样,把山东快书这种当年在山东赶庙会的民间曲艺,带入城市演出,去掉其中糟粕,又从南京夫子庙的地摊上演到了大城市的剧场,深受人们欢迎。  相似文献   

20.
转眼就要到母校山西大学的百年诞辰了,不知纪念筹划可已就绪?却说母校的若干名师,解放初有江绍原先生,他是英文系的教授和系主任,当然,那个时候还没我。知道江先生是长大后学习鲁迅著作之后的事了。江先生曾与鲁迅是熟交,两人有许多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自然就交往频繁,这可以查看《鲁迅书信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