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历史上,自称“乱世能臣”的陈公博是一个多变的人物,他1890年出生于广州(祖籍福建上杭)一个官宦家庭。自少年时代起,他就随父参加秘密会党的反清活动,其幼年的诗作“拔剑批龙鳞,弯弓叩虎齿。年少从军行,单骑渡韶水。”  相似文献   

2.
李友德 《神州》2012,(13):237-237
天文学家卡尔说过:“每个孩子在他们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好奇和敬畏。”其实,孩子们天生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只要引导得法,我们会发现科学无处不在,许多科学发现就是源于生活的。  相似文献   

3.
朱家溍 《纵横》2000,(5):58-61
北京的中心地带,东安门大街的东口,自清朝末年在这里由空地上摆摊,逐渐形成一座市场,这就是原来的“东安市场”。在老北京的口语中没有“东安”二字,只说“市场”就是指东安市场而言。如西安门外还有一座“西安市场”,但这个西安市场从来没有简称。 我幼年时住在王府井的西堂子胡同,到东安市场很近,我母亲带我去,坐家里的马车,大概几分钟就可以到市场的西门。当时市场的西门是正门,另有北门和  相似文献   

4.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因“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愤然辞去彭泽县令的职务,隐居山林,开始了独善其身的隐士生涯。在后人的心目中,隐居后的陶渊明是一直过着“悠然见南山”般的快乐生活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联系他的身世再品味一下他的诗作,我们会发现答案是否定的。考察一下幼年的陶渊明,再看一下他那些并不是很出名的诗,我们就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陶渊明。  相似文献   

5.
古巴新貌     
项奇 《华夏地理》2013,(3):16-16
熟悉又陌生的新古巴作为一个“80后”。我对于30年前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记忆,就像雨天从窗子向外看。一片朦胧。我们在懵懂中经历了那个飞速变幻的大时代:市场里高声叫卖“出口转内销”产品。白大褂经营着国营小饭铺,冬天大杂院里大白菜堆成个小山,天安门前自行车大军熙熙攘攘……仔细想来,这些多少带点程式化色彩的印象。基本是幼年的模糊记忆和诸多影视作品叠加而成的。  相似文献   

6.
笔者故乡,在桂西北汉壮杂居区。幼年时大人们就经常告诫我们,说人壮族人家不可食东西,于壮乡路上见异物或草结之类不可手触、跨过,须以某术禳之,否则即会“中蛊”。据长辈说,壮族妇女中有不少人会“放蛊”,此种“蛊”是培养而成的,如何培养则不知。该“蛊”总要以血食为生.故养蛊者须放出害人.设若久未放出,则会在其自家作怪.云云。问中蛊者症状若何,  相似文献   

7.
我幼年随父亲在黄陂读书的时候,就认识了蔡济民。记得我的父亲和蔡的父亲唱和的两句诗:“伤心怕看澎湖月,妙手难回旅大春”(甲午后割澎湖、旅大),曾使我们两人深受感动,同时又看到当时的一些进步书报,就起了革命的念头。1908年(戊申),父亲叫我到省考学校谋出路,我却响应了“要革命到营里去”的号召,于是年下季,毅然投入第三十一标第一营前队当兵。蔡济民则在我之先投入第二十九标,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前后的政治舞台上有一个重要的幕后人物赵凤昌,在近年出版的有关辛亥革命的著作中已很少提及。赵凤昌是江苏常州人,系我外祖父赵映沅(1851—1934年)的族弟,故与我外祖父家几代人有来往。我幼年就听母亲赵奂辰叫他“四叔叔”,有一年族人间有人忽然惊慌地告诉我母亲:“‘洋行’里的  相似文献   

9.
宋霭龄在美国度过了6年的留学生涯,1910年初回到上海。她参加了同盟会,担任父亲查理──同盟会司库的秘书,协助父亲同海外的孙中山联系。在她幼年的时候,孙中山就是她家的常客、经过这两年的工作,她对孙中山的主义和为人已经有了更深刻的了解。1911年12月25日,沪军都督陈其美为迎接孙中山由海外归来作了精心安排,他专派了一艘“建威”号军舰到吴淞口迎接,宋霭龄和父亲查理一早就来到码头,翘首以待。当孙中山一眼瞧见留一溜黑密胡子的查理时,他早已忘记了要保持领袖风度的劝告,呼叫了一声“查理”就奔过去,两人热烈地拥抱到了一…  相似文献   

10.
幼年时听母辈讲孟姜女的故事,都说秦始皇筑长城死了很多人。1951年,在初中一年级的历史课堂上知道了秦长城“起临洮至辽东”,全长万余里。在历史课本的脚注里,分明写着“临洮即今甘肃岷县”。作为岷县人,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为家乡的历史地位而感自豪!至于这条...  相似文献   

11.
约翰·布朗     
约翰·布朗(John Brown 1800—1859),十九世纪美国反对黑人奴隶制的杰出人物,著名的彻底废奴主义者。他主张用暴力解决美国的黑人奴隶制问题,领导了著名的哈普斯渡口的起义。 约翰·布朗于1800年5月9日出生在美国康涅狄格州托林顿镇一个白人农民家庭。他的祖父参加过独立战争,为美国的独立而献身。父亲欧文·布朗是一个积极的废奴主义者,早在约翰·布朗幼年时,欧文就在俄亥俄州组织“地下铁道”活动,  相似文献   

12.
喜彩莲(1916-1997),原名张素云,出生于辽宁省安东县(今丹东市)。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评剧“喜派”创始人,早期评剧“四大名旦”之一。她幼年学莲花落,工旦,后跟吴寿朋学戏于“复盛剧社”。少年时拜李金顺为师,在“元顺戏社”任主演。  相似文献   

13.
宋玉芬(1915——1967),山西北路梆子表演艺术家,专攻须生,艺名“三女红”.宋玉芬原籍是山西浑源人,后移居内蒙古定居于呼和浩特.幼年因家贫,11岁即与其姐“二女”(宋翠芬)投师“老鼠旦”(名不  相似文献   

14.
罗烨 《收藏家》2006,(4):71-71
从艺术史的角度看,深刻反映社会历史重大题材又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总会受到历史的垂青,成为人类社会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重新崛起、整个中国社会迅速迈向现代化的今天,则更是如此,呼唤崇高、呼唤阳刚大气的英雄精神正是时代的需求。陈可之具有这种表现社会历史的情结。这位据说六岁就能画巨幅领袖画像的画家,可算是从幼年起就以社会性题材踏进画坛。1978年陈可之进入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他仍然沿袭幼年时专注于历史情结的兴趣,可以说,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相交融的思想轨迹延续至今。从对文革的“伤痕”反思,到对革命历史的…  相似文献   

15.
郑律成同志离开我们二十多年了。正当打倒“四人帮”之际,我们祖国刚刚开始复苏之时,1976年12月7日,郑律成不幸英年早逝,时年58岁。他虽然离去了,但留下那些昂扬动听的、永远不朽的歌声,时时激起人们感情的波澜,引起对他深深的怀念之情。郑律成,1918年8月13日出生在朝鲜南罗道光州杨林町一个贫苦的家庭。幼年即目睹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和压迫,民族仇恨象烈火燃烧着他那幼小的心灵。父亲郑海业,是个极富爱国思想的贫农。他的大哥郑孝龙和二哥郑仁济,早年投身朝鲜独立革命运动。郑律成幼年就受到父兄的影响,革命的志向时刻激励着他。…  相似文献   

16.
回忆跑片     
幼年时最难忘的是看电影,有些精彩的情节、精彩的角色要伴随人生的一辈子。同样忘不掉的是“跑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个特定年代特定的放映方式。  相似文献   

17.
杜月笙,上海浦东高桥人,1888年出生。出身贫民家庭,幼年父母双亡,由外婆养大。他原名月生,发家后请国学大师章太炎改名杜镛,意即“非平庸之辈”,并编造自家历史,说祖上是最有成就的一名乡间穷秀才,章太炎为他杜撰了“系西晋将领兼学者杜预的后裔”,并为杜家祠堂题匾额“武库世家”四字榜书。  相似文献   

18.
吴江费孝通,三国时代蜀国忠臣费袜之后。江夏费稀被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称为“贞良死节之臣”.费孝通幼年时,常见到家中的灯笼上写有“江夏费”,这三个字,将悠久的历史打通,成为费孝通童年的文化记忆。  相似文献   

19.
1882年,14岁的司徒美堂怀揣着53个大洋到美国闯天下,26岁出任华侨组织“安良堂”总理,成了美洲华侨社会众所周知的“传奇人物”司徒美堂原名羡意,字基赞。1868年出生于广东开平县一个破产的农民家庭。在他幼年时,就失去了父亲,生活极为拮据。尽管如此,在他10岁那年,善良的母亲还是把他送进了私塾。贫穷的生活只维持了司徒美老四年学费,14岁的他就不得不过早地为家中生计而谋划,他进了新会县城一家小作坊当学徒。一个穷家的孩子在作坊中所遭受的磨难是可想而知的,为了免受别人的欺负,司徒美老从师学武。满身的武艺,使他既学会了…  相似文献   

20.
袁柳絮先生 ,192 8年出生于北京。祖父为民国初期国会议员。他幼年家道中落 ,随母亲往依外公。外公高鸿善曾是清朝光绪皇帝的书法教师 ,家学渊源 ,他在这样家庭中成长 ,除在学校受教育之余 ,常从外公学习文史、诗词、书画篆刻 ,在万卷藏书中耽习古文字学 ,遍览甲骨、钟鼎、篆 ,临摹书写 ,在指点下逐渐进步。在他十几岁时 ,就可以书写小篇幅的书法作品了。柳絮回忆这段经历 ,感慨地说 :“若我不养于外公家 ,此生或与书画无缘。”他学书法 ,一开始就从高难度的篆隶入手。为了弄清一些“不常用字”的来源出处 ,对古体、异体字的写法、读音、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