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克拉克(Kraak)是荷兰人对当时葡萄牙的货船的称呼,至于从Kraak上缴获的瓷器,荷兰人称为Kraak瓷器”①。因为这些葡萄牙商船所运载的瓷器是中国明代万历时期生产的青花瓷,所以“克拉克瓷从广义解释是泛指明代万历时期的青花出口瓷器”②。今天的克拉克瓷,一般特指明代万历时期生产的一种中心饰花卉、禽鸟及动物等主题纹饰,四周饰一般为8个或6个扇形开光,开光内绘杂宝等图案的青花瓷(见图)。日本学者则把这种装饰的青花瓷定名为“芙蓉手”,以其形似一朵盛开的芙蓉花而得名。目前一般认为克拉克瓷是应欧洲一些国家的需要,明代万历…  相似文献   

2.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瓷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制瓷工艺达到了历史最高峰。这时期的瓷器,胎质细腻,釉面润泽,品种丰富,特别是乾隆朝的仿古瓷质礼器其烧造数量、质量、种类都创历史纪录。  相似文献   

3.
2002年西安城内西大街拓宽改造过程中,出土了一耀州窑童子蹴鞠纹青瓷标本,这件标本为一盘或碗的青瓷残片,由于口及器壁残缺,虽底部完好,仍无法断定器形。但纹样题材新颖,前所未见。  相似文献   

4.
瓷器贸易的曙光——白瓷与青白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瓷器贸易的历程始于对获取仅在其他地区生产的物品的欲望,穿过群山,跨越大海,都是为了外来的神奇珍宝。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创造了骆队与沙漠,航船与风浪之间斗争的传奇故事。中国的丝绸是最早被追求的物品,从公元前2世纪的后半叶起,这种物品就连结了世界上三个伟大的文明区域,东方的中国,中部的波斯伊朗和地中海的意大利,跨越的距离长达7000多公里。  相似文献   

5.
王卫东 《江汉考古》2001,(3):95-95,85
贵刊1997年第4期所刊《黄陵庙名称的由来》一文考证了黄陵庙名称的由来,认为“明代中后期是黄陵庙的始称”。作者列举了宜昌县文史资料第1辑《宜昌县名胜黄陵庙》和《中国名胜词典》中黄牛庙改名黄陵庙是在唐大中九年(公元855年)以及《三峡颂》和《宜昌·夷陵·欧阳修》等文献中所载宋代欧阳修改黄牛庙为黄陵庙的说法,然后作者引用《宜昌县志初稿》和《游黄陵庙记》进行批驳。作者的批驳不可谓不力,然而其结论却不能令人信服。其实《游黄陵庙记》的作者并未对黄陵庙的得名进行考证,可能是依据当时的传闻而加之以自己的想象进行推断,“考诸古…  相似文献   

6.
刘伟 《收藏家》2006,(5):21-28
在英语中“中国”与“瓷器”同为一词,china一词开头字母大写意为中国,小写则意为瓷器,这一点早已为世人所熟知。但是在阿拉伯语里“瓷器”—词发音为“悉尼”,也与中国一词同意,土耳其语称中国为“秦”,称瓷器也用这个词,恐怕就鲜为人知了。一、外销瓷的行销路线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我国陶瓷大规模对外输出是在唐代,它主要沿着“陶瓷之路”,源源不断地被运到欧洲、美洲以及中东、西亚、中非、东南亚一带。陶瓷之路所谓“陶瓷之路”,是指水陆与陆路两条陶瓷的外销路线,陆上通路是指古老的“丝绸之路”;水上之路包括两条:一条是中日航线,经明…  相似文献   

7.
黑釉瓷的佼佼者——曜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远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原始黑瓷。东汉时不少窑口能烧制黑瓷。晋至唐黑釉瓷已较成熟。到了宋代,黑釉瓷已相当普及,名窑名瓷相继问世。福建的建窑烧制出了光彩夺目的黑釉盏。其它一些地区,如内蒙、宁夏、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江西、浙江、广西、广东、江苏、四川等地也烧制出许多不俗的黑釉瓷。其后,虽然各朝各代都有烧制,但其数量、质量已明显下降,并逐渐被彩瓷所代替。  相似文献   

8.
本对出土于加拿大路易斯堡遗址的中国瓷器中的完整器进行介绍,并就其年代、生产窑口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简要分析了明清之际中国出口瓷器中的所谓“克拉克瓷器”的性质、装饰风格的根源、流行年代、生产窑口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孙浩 《中国钱币》2011,(4):64-65
本刊2008年第4期登出陈达农先生大作《张叔驯先生集钱生平》,文中两度提到张氏藏泉流落美国不知所踪、至今尚未知下落。在追求历史的传承上,“与古人对话,与文物同行”本就是重要的一环;加上当前假币的泛滥成灾,名家藏品的流向众所瞩目,“古钱大王”的旧藏自是倍受关注。笔者的兴趣是以近代机制币为主,对古钱方面并不熟悉,惟平日较注重资讯的搜集,适在2006年由张叔驯哲嗣张南琛先生及宋路霞女士著作之《张静江张石铭家族》内,找到一段对张氏泉藏动向的记述,现将之摘录整理及补充后提出,供泉界先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陶瓷的对外输出,始于唐代后半期,至宋、元畴期达到最兴盛阶段。本文以南宋、元两代为中心,考察中国海外贸易陶瓷器生产地及海外贸易运输线路的变迁。南宋、元代的中国陶瓷输出,根据外销地点的不同,主要的贸易港口及外销陶瓷器的品类组成也有差异。通常而言,南宋、元外销东南亚与西亚的线路是以泉州为出发点,而销往日本的则是以福州与宁波为出发地。  相似文献   

11.
金银平脱器,是我国古代一种将髹漆与金属镶嵌相结合的高级工艺品。所谓“平脱”,是将金属薄片刻成空花纹样(有如剪纸),粘贴或钉在漆胎上,再于其上髹漆数重,经反复细致研磨,直待金银片纹饰脱露于器物表面。平脱金银片一般都镌刻有精细的“毛雕”,即细部纹饰。  相似文献   

12.
陈浩 《钱币博览》2000,(1):9-13
南宋时具有货币性质的黄金除牌、铤这两种形式外,文献中还提到马蹄金、沙金、橄榄金、瓜子金、麦子金、胯子金、叶子金等。此外,金钱也曾有出土。然而,这一时期黄金的货币化究竟到达了什么程度,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以日本学者加藤繁为代表,他在《唐宋时代金银之研究》一书中确认了黄金的货币地位;另一是以彭信威先生为代表,他在《中国货币史》中则明确指出“黄会在宋代不能算是真正的货币”。  相似文献   

13.
12卷本的《中国民间收藏陶瓷大系》(以下简称《大系》)有别于迄今为止出版的陶瓷资料集,它主要展示民间藏家的藏品——如总序中所述"以全国范围民间收藏的中国古代陶瓷为主体,以地域组合为基本框架,兼顾资料性和鉴赏性"。作为一个陶瓷贸易史研究者,笔者很惊喜地看到《大系》中收录的外销瓷资料之丰富,让我们看到了构筑明清外销瓷研究基础体系的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