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查海遗址出土一件带有动物纹饰的陶罐,一面为蟾蜍纹,一面为蛇衔蟾蜍纹,这是在目前已知出土文物中出现动物纹饰时间最早的,不仅如此,从发现这种纹饰开始,它一直延用至今,并被不同时代的人们所喜爱。结合已经发表的有关蟾蜍纹饰的发掘报告及相关资料,对我国蟾蜍纹的寓意流传进行梳理探究。  相似文献   

2.
四川三台县出土一件东汉佛像摇钱树,保存完好,其上铸佛像、方士、朱雀、蟾蜍、龙和璧等图像,其中一树枝中有延年二字,是迄今发现的摇钱树上罕见的铭文,对研究摇钱树的内涵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物》2015,(2)
<正>1996年,成都市青白江区跃进村汉墓M5出土了两件形制比较特殊的陶器座[1],均为泥质灰陶,模制组合而成。其中,虎熊龙凤座塑于一长方形陶板上,中央站立一虎,虎背上蹲坐一熊,熊头上立有一鸟,作展翅欲飞状;两侧各塑一条龙,作立身上爬状,通高56.5厘米(图一、二)。另一件龟蛙斗拱座,底层为一龟,龟背上立一蟾蜍,蟾蜍背上塑一斗拱,斗拱中  相似文献   

4.
错金银抱鱼带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5年,河北省化局物工作队(现河北省物研究所)在满城县北庄清理了一座东汉墓,墓内出土了一件精美的错金银抱鱼带钩,与此带钩同出的还有“长宜子孙”八鸟镜、铜龟蛇形砚滴、五铢钱和楼、灶等陶器。现将带钩介绍如下:带钩长16.2厘米,整体呈曲棒形。钩首为一鸟首,颦眉上卷,怒目而视,两侧有后卷  相似文献   

5.
水注亦叫砚滴,是作为盛水以备磨墨写字用的一种文房用具,是在水盂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发展而成的。宋张帮基《墨庄漫录》卷二曰:“禹余粮石,形势多怪,磈磊百出,或整类虾蟆……可贮水作砚滴。” 扬州出土的水注造型有圆形、椭圆形、动物形,以动物形为多,1984年,笔者曾在《考古》上撰《扬州出土的唐代水盂和水注》一文介绍辟邪水注和龙纹水注等文物。今有幸见到扬州文物收藏者李亚丁先生  相似文献   

6.
刘国强 《文博》2014,(4):26-30
这是一处似较罕见的窖藏。出土物丰富,包含有铜象棋子、铜印章、铜货币、骨骰子及影青摩羯砚滴等。出土物中货币种类最多,尤以北宋末年及金朝初年的为最多。为研究该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均提供了较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7.
查海遗址考古发掘出土有写实动物浮雕纹饰的陶罐,器身一侧为蟾蜍,另一侧为蛇衔蟾蜍纹饰,这是我国目前考古出土动物纹饰中最早的蟾蜍图案。这种蟾蜍纹饰图案从查海文化开始,就被以后不同时代的人们所崇拜,并一直影响至今。综合我国有关蟾蜍纹饰的研究和相关文献资料,对蟾蜍纹饰历史的演变和寓意流传进行研究,可知查海遗址在辽河文明起源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是我国渊源流长的蟾蜍和蛇(龙)崇拜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8.
1986年8月20日,陕西旬阳县烂滩沟发现一处宋代窖藏。窖藏器物原盛于一黄釉罐内,罐因残破过甚,器形不明。从残片可知,罐口径11.5、圈足径7.6厘米。罐内共藏各种铜器169件,其中铜象棋子一付32枚,铜货币13种,21式,114枚;打马格钱2种,2枚、厌胜钱4种、4枚;铜印章1枚,各种铜佛教遗物16件。同时出土的有骨骰子2枚,琉璃珠35枚,瓷砚滴1种,玉兔1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武汉江夏龙泉发掘的三座南朝墓,皆为"凸"字形,是长江中游比较流行的南朝墓葬形制。出土了成组的青瓷日用器,其中青瓷蟾蜍供台是一件比较有特色的器物,为长江中游地区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0.
试析汉画中的蟾蜍李真玉在目前已出土的许多汉代画像中,蟾蜍的出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为女蜗手捧月亮的象征;有的在天文画像中以同阳乌相对应的动物出现;有的则单独处一画面;有的是和西王母、玉兔、桂树等传说中的仙界灵物同一画面等。对于蟾蜍在汉画中以不同的形象和...  相似文献   

11.
叶文宪 《南方文物》2004,(3):61-64,32
在台湾的故宫博物院里藏有一件文物匣多宝格,题名《吉范流辉》,内藏10件铜器,其中有一件题款为“唐龟砚滴”(图1),“《西清续鉴甲编》卷18页20著录及宋代《宣和博古图》卷27页30著录均为龟形砚滴,唯年代定为汉代,而本器定为唐代。本器器长13厘米、高5.8厘米、重250.1克。器呈龟形,背为圆空可以纳水,其上有穿,受水上盖,吸管有孔,以手指捺吸管头上之孔,依虹  相似文献   

12.
砚滴是一种文房用具,又称水滴、书滴,贮存砚水供磨墨之用。早期多为铜质,后来始有瓷质。砚滴一般用模具制作,合拼而成。其形制多样,在汉代以来多为兽形,两晋时烧制的有兽形、蛙形、龟形等动物形砚滴,舟形砚滴为龙泉窑首创。  相似文献   

13.
汉墓出土蟾蜍灯具寓意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祥瑞符号,包括蟾蜍与兔子结合构成月亮意象,或单独蟾蜍构成"万岁蟾蜍"祥瑞动物形象;一类为寓意登仙和长生不死,由蟾蜍与乌龟结合构成西王母神话的一部分。蟾蜍频繁出现于灯具之上,体现了汉代"德化瑞应"思想和神仙信仰的普及。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潜山县文物管理所收购到一件唐代铜镜。据了解,此镜是在距县城北1.5公里的彰法山出土的。此镜为八出菱花镜,直径14.8、厚0.7厘米。镜面凹进约1厘米,呈圆月状。背缘有八朵流云。月轮中是一株高大的桂树,枝叶茂盛。树干中部微微隆起,横穿一孔为镜纽。桂树两侧分别刻嫦娥振袖起舞、玉兔捣药和蟾蜍跳跃(见图)。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慈溪县文管会1983年12月在彭东乡征集到一件荷叶托盘三足蟾蜍形瓷水盂(图版捌∶3)。此器为农民挖泥沙时,于一古窑址堆积旁发现,出土时四周还有很多匣钵之类遗物。当地群众反映,此窑址曾发现宋"端拱二年"(989年)铭文瓷片一例。又按荷叶托盘的器形大体与上林湖竹园山窑址出土的"太平戊寅"(978年)款卧足盘相似。估计此器制作年代约当宋初。水盂工艺精湛,釉色青莹。蟾蜍昂首微张口,双目圆瞪,后背微隆,体形丰满。两眼至颈饰桃叶形纹饰一对。背上布满乳丁,间饰卷带纹,中心有一注水圆孔。腹光素。两前足自然支撑,趾间有蹼,后独足曲蹲作欲跃之势。托盘薄胎,卧足。盘体浅坦,取荷叶  相似文献   

16.
国宝档案     
《文史月刊》2012,(4):F0003-F0003
唐代鹅型金砚滴,造型为S型,长6厘米,高约3厘米。 砚滴又称水滴,顾名思义,是一种专供研墨用的滴水器皿,是历代文人墨客案头不可缺少的文房用具。  相似文献   

17.
广西出土古代铜镜选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铜镜作为日常生活用品之一,在广西汉墓中出土的数量较多。50年代中期贵县发掘的一批汉墓,出土铜镜就达220多件。其中仅1954年贵县火车站发掘的98座汉墓,就出土了63件铜镜。在这批汉墓中,一般身分的墓主人大多随葬有1件铜镜,少数身分高贵的随葬2件。由此可见,汉代铜镜已是普通的随葬品之一。现从广西出土铜镜中选择部分精品,按类型及时代先后介绍如下。间隔式蟠螭纹镜 1956年12月贵县粮仓15号西汉墓出土。  相似文献   

18.
淳化县文化馆收藏的汉代瓦当,数以百计,种类繁多,大都制作精细。其中“蟾蜍玉兔”和“龟蛇雁”两件瓦当,是其代表之物,堪称珍品。兹举有代表性的11件介绍如下: 1、蟾蜍玉兔瓦当瓦当直径18、边轮高0.5厘米,边轮为齿轮状。当面图案上为一只腾空奔跑的兔子,兔子嘴半张,眼睛圆睁,两只长耳朵后拖,短尾上翅,脊背上饰四道长翼纹。下雕一只蟾蜍,蟾蜍仰卧,四肢蠕动,大肚圆鼓,圆目凸起。玉兔和蟾蜍周围衬饰以蔓草花纹(图一)。 2、龟蛇雁瓦当  相似文献   

19.
《收藏家》2016,(5)
正在已发掘的西汉长沙王室墓中,曹墓是出土玉器相对较多的一座。曹墓早年被盗,但考古发掘仍出土了三百多件文物。其所出玉器共46件,包括玉印3件、单面透雕龙马玉珩2件、鸡心玉佩2件、玉环2件、玉瑗1件、玉璧12件、玉璜6件、玉贝12件以及其它玉器6件。这座墓发掘于1974年12月至1975年1月长沙市咸嘉湖陡壁山,位于长沙王陵区内,墓中出土了"曹"玛瑙印两方,"妾"玛瑙印一方,故被命名为"曹"墓。根据墓中出土器物的形制大小及规格,整理者推断,  相似文献   

20.
承弓器,过去在洛阳金村古墓中曾有发现,继而在中州路战国车马坑又出土二件,满城汉墓出土十二件。可喜的是,近年于秦陵铜车马和秦兵马俑一号坑中又各出土二件。秦代承弓器的发现,填补了从战国到汉之间的空白,为研究承弓器的发展和用法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