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吴文强 《收藏家》2016,(4):59-63
克拉克(Kraak)是17世纪初,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海上捕获的一艘葡萄牙商船的名字。船上装有大量的青花瓷器,因不明瓷器在中国的产地,欧洲人便把这种瓷器命名为“克拉克瓷”。  相似文献   

2.
陈立立  杨福来 《南方文物》2000,(4):47-48,53
克拉克瓷是自十六世纪始葡萄牙人从中国贩到欧洲去的绘有欧洲风格画的瓷器。当时欧洲人不会生产瓷器,对克拉克瓷特别喜爱,因此需求量很大,从而形成了一定历史时期一定风格的瓷器,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克拉克瓷的美术风格及特点论述的不少,本文试就克拉克的粗糙以及形成的原因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明代青花瓷在整个青花瓷的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明代青花瓷的发展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即永乐、宣德时期;成化、弘治正德时期;嘉靖、隆庆、万历时期。在不同的时期,无论从胎釉、造型风格,还是从绘画、青花用料、呈色等方面都显示了各自不同的时代风貌和特征。现介绍辽宁省文物总店收藏的三件青花瓷器,分别为明代青花瓷早、中、晚三个不同时期的作品。 (一)明宣德青花云龙纹天球瓶 高43,口径9,底径17厘米。颈短,腹硕大浑圆,平底微泛火石红。口沿下绘卷草纹边饰一周,在边饰下写有“大明宣德年制”楷书  相似文献   

4.
朱亦梅 《丝绸之路》2009,(18):18-20
在陶瓷装饰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没有哪一种装饰类型能有青花瓷那样巨大的影响。从商代的原始瓷算起,一直是以铁为呈色剂的青瓷为主。尽管从唐代开始盛行白瓷和彩绘瓷,又经过两宋瓷器生产的百花争艳,青瓷始终保持着统治地位。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的生产,特别是明代永宣以后.青瓷在瓷器生产中的盟主地位为景德镇青花瓷所替代,从而进入青花瓷的全盛时期。  相似文献   

5.
青花瓷器源于唐,发展于元,而成熟于明清,并成为瓷器生产的主流。藏于贵州省博物馆的“万历丁亥年造,黔府应用”款青花盖罐,是一件明代景德镇烧制器形大气,有绝对年款的瓷器。  相似文献   

6.
明代宪宗,即成化(1465一1487)年,在位共23年。明朝朱元璋建立大明政权并称帝的时间是公元1368年,距成化近100年了,国家政治社会稳定,经济基础较好。作为瓷器工业:一是国内需求大;二是对外大量出口;三是成化皇帝本人特别喜爱陶瓷艺术。于是上行下效,宫廷不惜血本烧制出著名的斗彩鸡缸杯、斗彩高足杯、斗彩小碗;超薄胎瓷器,如一指杯。仿宋代“官窑”瓷、“哥瓷”及青花瓷等艺术珍品。由于此时的瓷器无论从胎、釉、造型、绘画艺术等都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成就,被历代称为“成窑”瓷。其价甚高,如:早在万历《神宗实录》中就有记载:“神宗时尚食,御…  相似文献   

7.
明代洪武时期处于元代和明代之间的过渡时期,它既继承了元代的制瓷工艺,又对之后永乐时期的瓷器风格产生影响,具有明显的过渡特征。本文拟从器形、胎釉、青料三个方面的特征入手,详细分析洪武官窑青花瓷器对元青花瓷器风格的继承与发展,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洪武官窑青花瓷器,为洪武瓷器的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早在宋代,安溪就已开始生产青瓷、青白瓷。明清时期安溪制瓷手工业得到快速发展,窑址数量众多。自明代中期开始,安溪就有窑场模仿景德镇窑生产青花瓷,是福建最早生产青花瓷的窑场之一。明代晚期至清代,安溪制瓷业生产达到鼎盛,与德化窑、东溪窑成为我国明清时期外销青花瓷的重要产地。为全面梳理安溪窑业技术发展脉络及内涵,2019年9月至12月,福建博物院联合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安溪县博物馆对安溪县龙涓乡庄灶村下尾林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窑炉遗迹4座,出土了一批瓷器及窑具标本,为研究明清时期闽南窑业技术发展演变以及外销青花瓷器产地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材料。  相似文献   

9.
葛建军 《收藏家》2010,(2):43-46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就以“瓷国”享誉世界,著名的“丝绸之路”沟通、促进了中外文化间的交流,瓷器作为中国的象征早在唐代即沿陆路和海路传播到世界许多国家。到了宋代海运发达,中国瓷器更是畅销世界各国,据宋人赵汝适《诸蕃志》记载,有近20个国家与中国交易瓷器。就欧洲而言,先是阿拉伯商人,后来是葡萄牙、荷兰商人来中国贩运瓷器。  相似文献   

10.
克拉克瓷产生于16世纪下半叶.它是中国首次出口到欧洲的一种新型瓷器。在东南亚的航线开辟后,中国的平底帆船、葡萄牙的克拉克船以及荷兰和西班牙的大帆船,都曾装运过这种独特的器皿。其中有些船穿越印度洋抵达波斯,而有些船则穿越大西洋和太平洋到达巴西、墨西哥和欧洲(见附图)。  相似文献   

11.
明代宣德时期国力强盛,御窑瓷器的烧造亦进入黄金期。在现存宣德御窑瓷器中,有一类书“宣德年制”款的青花兽面云龙纹器,器身所饰龙纹及兽面纹十分独特,不见于同时期其他瓷器。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指出,该类器应是宣德皇帝在重要宴仪中御用并赏赐藩属国国王使用的酒器,其纹饰展现了明朝国威。同时,该类器物也为探索明代永乐、宣德时期对外赏赐用瓷情况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2.
瓷器自古以来是中国享有盛名的产品之一,在我国古代对外贸易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到了明代初期,瓷器输出的数字已经有了更加详细的记载,说明这一时期制瓷工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以前能够肯定确系洪武时期的瓷器不多;一些明代初年墓葬中出土的瓷器,特别是青花瓷,又被有些研究者纳入元代瓷器之内,以致在近代论述明代瓷器的发展和外销时,多半自永乐开始,无形中否定了洪武时期烧制瓷器的可能,否定  相似文献   

13.
彭明瀚 《南方文物》2013,(1):103-113,200,202
明清时期,随着珠山御器厂的设立,全国各地制瓷高手流向景德镇,景德镇周围的民窑也向市区集中,出现“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的盛况,景德镇瓷器几乎独占全国市场,中国瓷业生产也由宋代的“百花争艳”演变成景德镇“一枝独秀”的局面。明代瓷器生产以青花为主,同时还创新了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及红釉、兰釉、金釉、黄釉等各种颜色釉瓷。景德镇清代瓷业生产无论在造型、胎骨、釉色,还是纹样装饰上都得到了全面发展,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臻于极盛,发展成为“二十里长街半窑户”的制瓷中心。清代瓷器除青翠明快的青花瓷、  相似文献   

14.
万明 《郑和研究》2007,(4):43-46
众所周知,郑和下西洋在中国航海史乃至世界航海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典雅古朴的青花瓷,在中国陶瓷史乃至世界陶瓷史上,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中国,从唐代就产生了青花瓷,但是到明代青花瓷才脱颖而出,黄金时代在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进一步探讨,从海外遗存、景德镇明代御窑厂遗址、北京出土景德镇瓷器;方面的历史见证,证明了以下西洋为分界,作为大航海时代中外文明交融结晶的青仡瓷,在明代崛起并形成中国陶瓷主流的历史轨迹。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郑和远航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唐代那样昙花一现,或者如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形成中国瓷器的主流,进而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相似文献   

15.
黄岩博物馆收藏的黄岩境内征集的出土明代瓷器有40件,以龙泉窑系青瓷器为主,其次是青花瓷器。其中,有10件来自嘉靖、隆庆和万历年间的4座纪年墓。  相似文献   

16.
《文物》2016,(8)
正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现藏800余件陶瓷器[1]。其中,明清瓷器约占一半,包括青花瓷器(含个别青花釉里红、青花矾红彩瓷器)近80件,且不乏宣德把莲纹大盘、宣德缠枝莲花纹盘、万历莲瓣形盘、康熙"中和堂"款碗等珍品。部分瓷器属于民窑佳作,更多的为景德镇明清官窑出品,是研究明清时期陶瓷手工业发展的重要资料。现择其中较为重要的15件加以介绍。一明代青花瓷器  相似文献   

17.
《收藏家》2021,(4)
正三、乾隆朝御窑瓷器的主要品种1.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瓷器乾隆朝御窑青花瓷器系大宗产品,不但产量大,而且式样多。其最大特点就是生产逐渐程式化,而且费尽心机去体现当时高超的制瓷技艺。其中既有承袭雍正朝御窑青花瓷器遗风的仿明代青花瓷器之作,也有独具本朝特点的创新之作。雍正朝盛行的仿明代永乐、宣德、成化朝等青花瓷器,影响了乾隆朝很长一段时间,不署款识的作品很难区分哪是雍正朝,哪是乾隆朝。乾隆朝仿明代永乐、宣德朝青花瓷器造型见有无挡尊、梅瓶、玉壶春瓶、玉壶春式执壶、锦纹壮罐、折沿盆(图21、图22)、撇口碗、松竹梅纹盘、把莲盘等。这些仿品在青花色泽方面,  相似文献   

18.
陈明良 《收藏家》2011,(7):18-22
过渡期青花,一般是对明末清初这段历史时期瓷器艺术风格的一种定位,它的时间跨度从明末万历后期一直延续到清初康熙早期,国外将这些明末清初的瓷器统称为transitional。在这动荡的年代,中国青花瓷却登上了一个巨大的高峰,不能说是异数,却也颇为难得。  相似文献   

19.
我国釉下繪的青花瓷器萌芽于宋代,成熟于元代,极盛于明代。明代在傳統的基础上,造瓷技术有很大的提高并有不少新的发明創造。永乐、宣德、成化时期的造瓷技术,可以說是工則良巧、色则美备,器則精全了,如永乐时創制的白釉脫胎瓷器与宝石紅釉;宣德时大量燒制的青花瓷器;成化时燒制的多色彩瓷都超越前代,故有"官汝之次称宜成,历代愈降制愈精"的評語。(清高宗御制詩四集壬辰卷之一) 从各种文献記载上看,永宣时期的釉下繪青花原料是由东南亚输入的苏泥勃青(一作苏麻离青又  相似文献   

20.
2012~2013年,景德镇落马桥窑址发掘清理出丰富的明代早期遗存,尤其是出土了大量所谓“空白期”的遗物。建立在具有明确叠压打破关系的地层及遗迹单位基础上,可以将明代早期遗存以正统为界分为前后两段。通过对不同阶段器物的种类进行统计分析与对比研究,表明在景德镇的生产中心区域,洪武至宣德时期主要以生产白釉瓷器为主;正统至天顺时期,青花瓷器开始在民窑场中较大规模的生产,并占据主导地位,标志着青花瓷器生产走向普及和成熟。这种变化在海内外遗址、墓葬等出土瓷器中也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