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又一副“戒鸦片”长联林海屏读今年《文史春秋》(第一期)上黄德先生介绍的一副"戒鸦片"长联,使我想起另一副"戒鸦片"长联。这副楹联也是仿昆明大观楼长联的,写得庄谐结合,嘲喻相间!怜恨交织,发人深省,故也抄录于后,与楹联好者共飨,亦盼瘾君子读而悟之勒马。...  相似文献   

2.
一、弛鸦片之禁及其危害鸦片象一个恶魔缠扰中国社会一百多年,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从19世纪30年代起,鸦片之害已成为中国严重的社会问题,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由于英国侵略者发动鸦片战争而失败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的鸦片禁令虽然没有宣告取消,但实际上已是名存实亡。英国鸦片以走私的形式源源而来,数年之后,其输入量已超过了鸦片战争之前。然而英国政府并不以此为满足,它把要求清政府放弃禁烟政策,实行鸦片自由贸易,作为其对华贸易的基本政策之一。1857年,英国外交大臣克勒拉得恩指示英使额尔金同中国钦差大臣商讨  相似文献   

3.
禁烟 鸦片为害中国,百余年来,殆已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用不着我们再来多说。不过吸食鸦片究竟只是一种嗜好罢了,与布帛菽粟之为人生所必需者,不可同日语。那么纵容这种嗜好,使其成为个人之痼疾、国家民族之大患,其事未免离奇,使人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4.
鸦片吸食方式的转变,使鸦片逐渐由药品变为毒品性的奢侈品,鸦片吸食者越来越多,鸦片烟毒泛滥越来越广,最终成为中国严重的社会问题。为遏制鸦片走私,消除毒品危害,鸦片战争前清政府颁布了诸多禁烟法令。禁烟法令经历了从疏漏到严密的转变,特别是嘉庆、道光时期,立法之严密,达到了前所为所的程度。但禁烟法令的成效却不是很明显,鸦片烟毒依然在中国猖獗泛滥。  相似文献   

5.
马光 《史学月刊》2024,(2):48-64
近代广东既是外国鸦片进口的最前沿地带,又是川滇黔土产鸦片消费的远距离市场,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下,土洋鸦片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赖,盘根错节,形成了错综复杂的联系。以往学者认为,近代广东鸦片进口替代率较低,从而以寥寥数笔将之带过。事实上,约自1880年代开始,土产鸦片凭借低廉的价格和不断提高的品质,成为外国鸦片的有力竞争对手,逐渐赢得了广东的消费市场。面对残缺数据,通过采用新的推算方式可知,高峰时期,广东每年消费的土产鸦片可达2万多担,而非只有数百担,进口替代率可能高达66.61%,远非以往学者所认为的并“不显著”。通过对广东这一特殊区域鸦片进口替代问题的研究,可一窥近代鸦片中“国货”与“洋货”互相竞争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6.
长歌 《中华遗产》2014,(7):118-133
无良政府对鸦片财政的依赖,不亚于瘾君子对鸦片的依赖。但是瘾君子仅害其自身,而无良政府的鸦片财政之害呢?  相似文献   

7.
一、“鸦片烟”考辨 鸦片对中国社会造成巨大危害,始于烟草与鸦片拌合吸食方法的传入。这个问题以往虽曾引起史家注意,但未深究,直到今天还有一些误解。例如,鸦片战争史专家姚薇元先生认为雍正时期的“鸦片烟”与鸦片是同一物。他说:“雍正七年(1729年)定私开烟馆引诱良家子弟,依邪教惑众律治罪。但对于鸦片之输入,仍照药材纳税,并无禁止明令。盖当时尤误以药用的‘鸦片’与吸食之‘鸦片  相似文献   

8.
日本帝国主义对华鸦片侵略内幕文/韩文宁图/周黎明对于1840年英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刻骨铭心,永世不忘。以赔款割地、丧权辱国而告结束的那场战争之源,来之罪恶的毒品──鸦片O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步英国后尘.也积极推行鸦片侵华政策,...  相似文献   

9.
天津沦陷期间日本侵略者有计划地推行鸦片毒化活动,通过操纵伪天津禁烟分局、土药业分会等机构,颁布一系列禁毒法规,统制鸦片的生产、贩售、吸食各环节,放纵对毒品的走私制贩,结果使天津地区烟毒愈加泛滥,成为远东闻名的"海洛因制造中心地"。该时期天津烟毒问题颇具代表性,由此尽可呈现日本毒化罪行与中国受害之惨烈情形,深刻揭示日本侵华战争之罪责。  相似文献   

10.
结合19世纪末华侨因为参与鸦片税收承包与鸦片走私成为社会舆论批驳焦点的史实,阐述和分析了爪哇鸦片的输入与鸦片包税制的确立、爪哇鸦片走私的兴起以及华侨鸦片包税商在走私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原因。认为华侨并不是爪哇鸦片走私的唯一参与者,欧洲人、欧亚混血儿及爪哇本土人常常是他们的合作伙伴;无论鸦片税收承包还是鸦片走私,最终的受益者都是荷兰殖民统治者;华侨包税商在荷属印尼历史上所扮演的任何角色都是由荷兰殖民统治的利益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中华国民拒毒会1924年秋在上海成立,王景岐、黄嘉惠是该会中的骨干。其宗旨是“宣传、教育、调查及督促政府实施戒烟法律”,“共谋肃清国内鸦片之种植及制止国外鸦片一切复制品之输入”。其30年代抵制政府鸦片专卖的活动曾轰动一时。本组史料所反映的即是这一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2.
侵华日军对南京的鸦片毒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鸦片侵略是日本对华侵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在比较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后南京鸦片状况的同时,就鸦片流入南京的主要途径、尤其是鸦片等毒品泛滥的实态进行了考察,指出正是日军对贩毒销毒的积极参与和纵容,使南京由全国模范禁烟城市迅速沦为一个毒流泛滥的毒品之都。而日军鸦片统制的目的则在于:解决南京伪政府的财政问题,削弱南京人民的抗战能力。  相似文献   

13.
鸦片问题是晚清王朝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清朝从雍正皇帝开始正式下令禁烟,然而到道光朝的一百年间,鸦片问题屡禁不止,甚至越治越乱。道光皇帝即位后,鸦片问题不再只是一个社会问题,随着鸦片危害的扩大,鸦片问题已经政治化。如何处置泛滥成灾的鸦片问题成为中央决策机构面临的一大难题。由于军机大臣和皇帝对鸦片问题认识不足,处理措施失效,不得不改弦更张。于是禁烟问题的讨论不再局限于紫禁城,不再局限于决策核心,于1838年在广泛范围内展开禁烟问题大讨论。  相似文献   

14.
1910年,江苏、浙江和广东省的牌照捐有的刚刚实施,有的甚至还在制订过程中便成为英国鸦片商和外交官干涉中国禁烟运动的口实。在鸦片商的极力怂恿下,英国外交官不顾人间道义,向中国政府发出一次次抗议。在抗议无效的情况下,他们借中英两国代表谈判禁烟之机,试图阻挠中国的禁烟运动,设法延长在华鸦片贸易时间。在各种社会力量的制约下,英国政府虽然没有根本改变其强行向中国输入鸦片的立场和政策,但在谈判桌上却不得不做出某些让步。  相似文献   

15.
《湖南文史》2010,(1):36-36
“血气方刚”是个常用成语,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其实,对于“方”的解释,是一个沿用了多年的错误。 “血气方刚”出自《论语·季氏》,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相似文献   

16.
鸦片作为一种药材,在清代以前已有进口,康熙年间,曾将鸦片列入药材项内允许纳税输入。后来开始吸食鸦片,并逐渐盛行起来,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虽然雍正、嘉庆、道光年间都曾下过禁止吸食和贩运鸦片的禁令,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向外掠夺,占领殖民地市场,加之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经过了两次鸦片战争以后,鸦片不但未能禁止,反而出现了  相似文献   

17.
洋行之王:怡和洋行 1827年,一个叫威廉·渣甸的英籍随船医生被他的雇主英国东印度公司解雇了。公司给了他两箱鸦片作为补偿金。长期随船走水的威廉·渣甸深知鸦片在中国的市场,于是他带着两箱鸦片到了广州。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下半叶的九龙中国海关及其有关交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长期是对华走私中心,尤以鸦片为最。1858年以来,鸦片进口“合法”化,鸦片税及其它商品的进口税成为清政府及地方当局收入的重要来源。与此同时,港英当局无视条约义务和国际道义,继续纵容港商走私,从中大肆渔利,使中国财政遭受重大损失。这就迫使清政府在香港附近设立税关,对鸦片等物征收进  相似文献   

19.
鸦片是英国用以打开中国大门的利器,平衡早期英中贸易的砝码。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继续扩大鸦片贸易,将香港变成输华鸦片的转运中心和走私基地,同时,为增加岁入,特许香港政府实行鸦片专卖、自由吸食的政策,致使烟毒泛滥,成为香港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均知中英两次鸦片战争,殊不知,在英国从中国的殖民舞台上退出之后,日本接替其成为对华鸦片输入的最大东家。日本最高决策层有组织实施“鸦片战略”是日本学术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在华强制种植并专卖鸦片行为的总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