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南文史》2013,(6):32-32
《水浒传》德文名为《强盗和士兵》,法译名《中国的勇士们》,英译名《在河边发生的故事》。其中译得最好的要数美国版《四海之内皆兄弟》。译者为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女作家赛珍珠。《三国演义》的英译名是《三个王国的浪漫史》。《西游记》英译本为《猴》,还有个别无厘头的译法,如《侠与猪》、《神魔历险记》等。《红楼梦》被英译成《红宅子的梦》,法译本则叫《庄园里的爱情》。  相似文献   

2.
水浒故事在南宋时已经流传,《水浒传》中不少人物和故事大都是以《宣和遗事》为蓝本。《水浒传》成书大约在十四世纪,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金圣叹截取前七十回(金将第一回改为楔子,其实是七十一回)本的《水浒传》,流行最广,至今已三百多年。从水浒话本之勃兴,到水浒戏剧和小说之盛演及流传,已历七个世纪。金圣叹腰斩《水浒》,是《水浒传》出版史上最大的一桩公案,至今有毁有誉。所谓腰斩,是指他伪称得到古本,其实是把百回本中招安以后的二十多回拦腰砍去,又加以修改评点,即贯华堂本《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鲁迅…  相似文献   

3.
正毛泽东一生都喜欢阅读《水浒传》,即使是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也从未间断。他与《水浒传》几乎须臾不离:在江西苏区受到排斥、退隐读书时的书单上有《水浒传》;在长征和转战陕北的多次战略转移中,经过再三精简的行装中仍然保留着一套《水浒传》;在延安整风中,《水浒传》是他圈定的阅读书  相似文献   

4.
王微 《神州》2013,(5):10-10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百年来备受国人喜欢,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没有用文言文写成的小说,梁山好汉的故事也家喻户晓,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于元末明初,每当人们提起这段小说,即为他们的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义举所感动,但是也为他们最终的悲惨结局所叹息,因此,本文对《水浒传》中主要的几个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幸田露伴既是日本近代文坛的巨匠,同时也是一名汉学家。他将《水浒传》进行注释,并翻译成汉文训读体,出版了《国译忠义水浒全书》,对《水浒传》在日本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又撰写了多篇《水浒传》的评论,推动了《水浒传》在日本的受容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幸田露伴既是日本近代文坛的巨匠,同时也是一名汉学家。他将《水浒传》进行注释,并翻译成汉文训读体,出版了《国译忠义水浒全书》,对《水浒传》在日本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又撰写了多篇《水浒传》的评论,推动了《水浒传》在日本的受容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吴建华  阎续瑞 《沧桑》2008,(5):219-220
"义"是兼容古代诸家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也是《水浒传》的灵魂。在《水浒传》中,"义"的内涵可从三个层面去审视:不可逾越的"天意",即天理道义,替天行道;为政者的道德理想,即忠义与仁义;人与人的交往准则,即情义与侠义。认识《水浒传》中"义"之文化蕴涵,批判地继承其精华,构建新型"义"的价值观念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正>《论语》自东汉起跻身儒家经典之列,至南宋时,经理学大师朱熹之手位列"四书",是儒家最重要的文化典籍之一,同时也被公认为认识孔子和了解孔子思想最可信、最直接的原始资料。《论语》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在海外也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它是最早进入欧洲视野的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之一。早在16世纪末,传教士利玛窦已将《论语》翻译为拉丁文。1687年,由耶稣会传教士翻译的《中国哲学家孔子》在巴黎出版,其中包含《论语》的部分章节。《论语》的欧文译本众多,以英译本数量最多、影响最大。不过,在主要欧洲语言译本中,《论语》德语译本影响力不容小觑。如果要推举一部最负盛名的德语译  相似文献   

9.
张骋 《黑龙江史志》2013,(17):160-161
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对世界各国的哲学、宗教、文化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6世纪末被来华传教士翻译介绍到西方,如今已成为除《圣经》之外译本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种典籍。但是这些译者在向西方介绍中国经典时传递了一些错误的信息,因而造成对《道德经》的误解,进而使西方对中国文化本身也产生了许多误解。本文以《道德经》的核心概念"道"的涵义为分析切入点,选取韦力和安乐哲的译本进行分析,并与《道德经》"道"的本身涵义相对照,发现由于早期译者自身并没有认识到中西思想文化结构中存在的本质差异,单纯片面的用西方的思维方式来解释中国经典著作,这是造成经典误读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张亚敏 《神州》2014,(17):30-30
在众多的《水浒传》续书中,《后水浒传》这部续书可以说是最符合原著《水浒传》的反抗精神的。作者借水浒之名实写杨幺起义,用转世托生的情节设计把历史上两次著名的农民起义联系起来,给人以启示:只要封建制度不除,人民的反抗不止。把《水浒传》“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思想上升到“反贪官也反皇帝”的境界,具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西行求法高僧游记中,法显《佛国记》是最早受到欧洲学术界关注的一部书。旅法德国汉学家克拉普洛特于1816年开始法译《佛国记》,法国汉学家雷慕沙于1830年开始法译《佛国记》,但他们生前都未能完成翻译工作。法国汉学家兰德瑞瑟于1835年接手克拉普洛特和雷慕沙的未竟译稿,在此基础上继续翻译,并在法国印度学家布尔诺夫的协助下,最终完成了《佛国记》法译本,于1836年在巴黎出版。今年是欧洲学者开始翻译中国古代西行求法高僧游记的200周年纪念,也是《佛国记》第一个西译本问世180周年纪念,本文简述《佛国记》法译本的翻译背景及过程,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12.
<正>《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古代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是“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的地域地理、历史事件、人物诸方面,在里下河地区都可找到原型。一、《水浒传》历史原型:明写宋江起义,暗写张士诚起义史料记载,发生在北宋末年的真实的宋江起义横跨三年,实际只一年多时间。但是《水浒传》宋江聚义被拉长成14年,其实是作者施耐庵有意呼应了元朝末年的张士诚自起义至失败,前后历时14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施宁 《神州》2013,(5):9-9
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和《三国演义》,对于中国人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而且是源远流长的。不仅仅是过去和现在,还有未来。它不但具有重要的艺术成就,还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四大名著里,《水浒传》是最世俗化的,与普通读者、观众的距离也最为接近。新版《水浒传》的再造,在技术上难度最小,要让观众接受,却最为不易。  相似文献   

15.
杨睿 《中华遗产》2020,(4):32-43
小时候看《水浒传》和《封神演义》,各有一种期待。看《水浒传》,就盼着看新登场好汉的绰号,一句“江湖人称某某某”,虽然战力可能不到五,但绰号一定猛如虎,能让我遐想、兴奋半天。如果将看书比作阅兵,《水浒传》是士兵方阵,《封神演义》就是威武雄壮的装备方阵。  相似文献   

16.
《三国志》在韩国化史上有广泛的影响,推出新的《三国志》韩译本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目前的《三国志》韩译工作必须在已有的韩译本和中今译本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利用最近十多年来的学术成果,对以往的译本做一番研究,汲取有益的经验,进一步解决其中遗留下来的种种问题,是今天从事《三国志》韩译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7.
《福建史志》2013,(1):47-47
古典名著《水浒传》是在建阳书坊刻印出版的。有的读者或许要问,《水浒传》为何会在建阳问世呢?其中是有段掌故的。《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出生于江苏。元至顺二年(1131年)中进士,不愿做官,便弃官回苏州城东南的施家桥开馆授徒。  相似文献   

18.
《周易研究》1991年第3期刊登中国留法学生王东亮的文章,介绍易学在法国的传播和研究现状》 1968年,法国发表了贝洛夫人的《黄皮书》,这实际是从威廉的德译本转译的易经法译本。 八十年代中叶,法国成立了周易研究中心。这个中心共拥有注册会员80多人,非注册会员200多人,主席夏汉生。开始,该中心不定期地举办专题讲座和讨会论,仅限巴黎市,现已在法国许多省份有了分支机构,并已与瑞士、美国、台湾及中国的易经研究机构保持经常性的学术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9.
金圣叹在《水浒传》的评点中,自己充当“金针度人”的导师,把读者定位为“锦绣心肠”的才士,而《水浒传》则是文人必读的“才子书”。  相似文献   

20.
《维摩诘经》属于印度早期大乘佛教主要经典之一。关于维摩诘信仰在中国的普及是以此经的翻译流布为前提的,它的翻译情况现存三种译本,其中罗什译本《维摩诘所说经》^[1],最为精义流畅,颇为盛行,云冈雕刻中的维摩诘经变,就是依据此译本雕刻的,据目前统计大约有30余幅^[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