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聂芳  李琼 《旅游纵览》2022,(6):178-180
随着工业遗产自身价值受重视、中国旅游业的深入发展,工矿旅游作为新的专题旅游形式逐渐发展起来.本文以"世界锑都"锡矿山为研究对象,从区域特色角度出发并结合旅游产品开发的相关理论,分析当前锡矿山旅游发展现状,发现锡矿山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特色资源未充分整合、市场开发深度不够、产品开发缺乏体验性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整合当地特...  相似文献   

2.
杭州市旅游资源空间分析及其整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旅游资源是旅游区域空间竞争的基础,其空间分布及结构影响旅游区域的空间竞争。本文具箩分析了杭州市旅游资源的类型特征、等级特征和空间分布,用最邻近指数R对其分布形态进行了定量分析,并运用图论学中的有关拓扑指数对其空间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针对目前杭州市旅游资源整体空间分专窖散,旅游交通网络回路指数低等问题,从3个方面提出了空间整合的方案:(1)从内容上整合;(2)从生态关系上整合;(3)从旅游交通线路上整合。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当前辽宁省发展冰雪旅游项目上的优势及其发展现状。冰雪旅游属于生态旅游的范畴,这一个旅游项目是利用冰雪季节旅游的资源来吸引游客的一个旅游项目,同时也是体育冰雪文化内涵全部旅游项目形式的总称,是一种具有参与性、体验性和刺激性的旅游项目。辽宁省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在入冬以后温度非常低,并且持续的时间非常长,十分适合开展冰雪旅游。  相似文献   

4.
贾若词 《旅游纵览》2022,(14):154-156
数字经济以其独特的统计优势和个性化的服务体验为各个领域提供平台与机遇,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在旅游领域,数字经济驱动旅游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本文以开封市为例,研究历史文化名城体验式旅游深度开发的问题。研究表明:开封体验式旅游开发应遵循特色性、多元性、参与性与体验性原则;目前发展过程中存在产品缺乏体验性、服务与设施管理落后、营销缺乏数字化系统设计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依托数据资源创新体验式旅游产品、加强体验式旅游数字化管理、建立体验式旅游数字营销系统的路径,以期对我国其他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基于全产业链的常熟休闲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思洁  胡孝平 《旅游纵览》2014,(11):227-228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旅游市场将面临巨大发展机遇。全产业链作为一种新型的资源整合产业协调的发展新模式,对于提升休闲旅游产业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常熟市休闲旅游发展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良好的经济基础以及完备的资源与设施要素,为休闲旅游的全产业链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常熟休闲旅游应通过提升产业链内部要素、横向打通产业链和纵向延伸产业链的方式加快推进全产业链发展,并通过产品整合、营销整合与基础设施整合以更好满足休闲旅游者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6.
侯兵  黄震方  范楚晗 《人文地理》2013,28(5):94-100
一体化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融合的必然趋势,一体化具有多种空间结构形式,对区域内城市间旅游经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都市圈是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有效载体,文章以南京都市圈为例,对都市圈城市旅游规模体系进行了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揭示城市旅游经济格局的总体特征。从交通通达性指数和旅游者结构的角度对传统引力模型进行修正,测度2006-2010年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度的演变情况,呈现出旅游经济联系量的区域差异明显、交通的作用逐渐增强、"沿线"式距离衰减规律以及区域旅游协作方式相对固化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密切都市圈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对策思考,为推进都市圈旅游一体化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刘克梁 《旅游纵览》2013,(8):287-288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宜昌文化和旅游业资源丰富,但文化与旅游融合不够,必须通过培育文化旅游新品牌、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在体制和机制上进行深度融合,使之成为宜昌支柱性产业。文化与旅游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既有助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为此,笔者对宜昌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进行  相似文献   

8.
吴佳琳 《旅游纵览》2011,(3):131-131
<正>旅游企业集聚生态系统既具有宏观结构、中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也具有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可以说,企业集聚生态系统结构是"一个宏观中观微观相渗透、纵向横向相交错、动态静态相结合的网状结构"。在企业集聚生态系统结构的各个层面,始终存在着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之间的交换互转,即为系统生态演替提供充足的物质能量的过程,体现出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9.
丁雨莲  赵媛 《人文地理》2013,28(4):126-131
产业融合是世界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全球产业融合的背景下,旅游业也呈现出强劲的融合发展态势。以深圳华强集团融合发展旅游主题公园为例,探讨旅游产业融合机理。在"技术、市场、企业、政府"等合力的"助推一牵引"互动中,旅游产业融合发生与发展。纵向渗透融合与横向重组融合是旅游产业融合主要演进方式,技术与资源是演进中的主要融合路径。旅游企业在主观上追求范围经济和持久竞争力,客观上完成融合,成为旅游产业融合的主体。  相似文献   

10.
《旅游纵览》2015,(12):64-65
<正>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许多地区的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而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使得所有的旅游企业不得不从体验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旅游。在体验经济时代的背景下,旅游消费逐渐呈现出个性需求与情感上升等特点,所以旅游者比以往更加注重旅游的整个过程和各种旅游产品带来的体验。这些新型的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消费者,各旅游企业也应该努力做到突破与创新,对旅游产品进行体验性设计。本文通过对体验经济时代及旅游产品设计的分析,提出旅游产品体验性设计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The research adopts the mobilities approach to examining the everyday experience of tour guides. Scholars tend to highlight guides as service providers and cultural brokers, whose activities and feelings seem to be subordinate to tourism consumption. In contrast, the research moves beyond the context of business and economy and seeks to resituate tour guiding in ordinary life. It draws on the ethnographic fieldwork in Sanya, a coastal city in south China, and adopts the methods of secondary data collection, interviews and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for data generation. Specifically, the research scrutinises how tourism mobilities are embedded into the production of local guides’ daily practices, emotions and feelings. Tour guiding is characterised by movement/stillness, instability and contested meanings. On working days, guides travel with tourists between scenic sites, receiving unstable income. The mobile work greatly shapes their everyday rhythms, social networks, familial lives and identities. On jobless days, guides are likely to confine ordinary practices to residence and suffer from deep anxiety. Immobilities arouse their feelings of inability and worries about the future, thus lowering their expectations of career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The research problematises the idiosyncrasy of tour guiding and underscores its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production of everyday practices and experience, thus giving a wider view on tourism work. In so doing, it also enriche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ity of tourism mobilities and contributes to the debate on the de-differentiation of tourism.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文本分析和问卷调查,以"一卡游河南"为例,分析了大众对推行旅游年票的看法以及推行旅游年票的可行性,并对旅游年票与年票推行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对我国旅游年票的推行起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体验经济时代国内主题公园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惠 《人文地理》2008,23(5):101
体验经济时代已经来临,游客特征呈现出与以前经济时代不同的特点,更加重视游客的参与性,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以使游客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感受。而国内许多主题公园在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方面还存在着一定问题,如没有主题特色、市场定位不准、忽视游客参与、门票经济过重、服务质量低下等。通过比较国内外成功开发的主题公园的开发模式,提出了体验经济时代国内主题公园开发的优化模式,即要注重选址性、体现主题性、加强创新性、强化参与性、重视服务性、提高产业性、注意可持续性等。  相似文献   

14.
导游薪酬构成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导游薪酬制度是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本文以旅行社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专职导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导游薪酬的要素,阐述了导游薪酬改革所依据的基本原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导游薪酬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旅行社发挥对专职导游的激励与约束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体验导向型景区开发模式:一种新的旅游开发思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旅游开发规划思路-体验导向型景区开发模式,从模式提出的背景、依据以及模式的开发思想、目标、前提、原则和步骤等方面,对体验导向型景区开发模式做了初步的系统理论研究,起抛砖引玉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生态旅游中的导游问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肖光明 《旅游科学》2004,18(1):48-51
导游对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负有特殊责任。文章比较了导游在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中的角色差异,对导游在生态旅游中的角色要求、从业素质、培训内容、管理方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在我国逐步实行生态旅游导游资格认证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双休日休闲旅游市场特征及产品开发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赵振斌 《人文地理》1999,14(4):46-49
本文对双休日休闲旅游性质及其市场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一旅游形式在当前我国国内旅游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旅游动机回归自然趋向明显,市场具有范围有限、组织化差、基本消费为主、淡旺季不明显等特征,最后,提出了双休日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导游人员职业道德行为的维度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伍晓奕 《旅游科学》2010,24(6):28-38
导游人员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旅行社的服务质量和旅游目的地形象。本研究通过实证调研,发现:我国导游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是一个多维概念,包括职业形象维护、合理导购、服务质量保障、守法行为等多个组成成分;导游人员感知的组织伦理氛围对四类职业道德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处在高伦理标准的旅行社中,导游人员更可能表现出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行为;组织的员工工作结果控制系统对导游人员的两类职业道德行为"合理导购"和"守法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刘啸 《人文地理》2009,24(5):126
旅游产品的随意涨价,让很多游客感到头痛和不爽,然而业界还在蠢蠢欲动,继续运筹涨价。旅游产品的价格问题实际上关系到一重大的理论问题:由什么来衡量旅游产品价值量。旅游产品在其实现过程中没有物质性的产品传递过程,因此用"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已经明显解释不通了。感受才是决定旅游产品是否有价值的关键因素。旅游过程中旅游者所获得的感受越深,旅游产品的价值越大,因此它遵循刘氏"发汗定律"。也就是感受的程度是决定价格高低的直接因素。但是感受是一种纯粹的主观心理体验,它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的直接反映,也是人类文明的区域再现。  相似文献   

20.
汤治 《旅游科学》2010,24(6):64-71
现今旅游纠纷日益增多,而在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无法可依"的认识误区,以及回避纠纷性质,重结果轻分析的倾向。《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公布的"孟元诉中佳旅行社旅游合同纠纷案"及其判决,虽然并未引起旅游业界、法学界的太多争议,但其在旅游合同性质认定及解除权问题上的认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瑕疵。本文从民法解释的角度重新审视该案,并对该案判决提出较为具体的不同意见,以呼吁业界通过解释现行民事立法,充分发挥其在解决旅游民事纠纷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