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末以来在西安市郊出土的秦封泥,大大补充了秦历史文献之不足.在这批秦封泥之中,有部分关于四川、重庆地区的史料文字,包括郡级、县级、苑囿和其它相关内容,具有较高的金石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2.
1995年底,在祝贺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考古专业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首次由文博学院考古专业、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和北京古陶文明博物馆,共同披露了出土于陕西西安未央区“相家巷南地”的、数以千计的秦封泥.这是一次考古学、文物学重大发现,十年转眼过去了,至今已出版围绕封泥的专著、专谱近十种,论文百余篇,更多的研究论著、教材、科普读物引用了秦封泥资料,有力地推动了战国秦汉历史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王伟  童志军 《江汉考古》2019,(4):127-132
本文对秦封泥中新出现的安陵、安陆、濒阳、孱陵、成固、池阳、杜阳、杜南、高陵和郃阳等地名进行考释,补充和订正了《汉书·地理志》等文献记载的错误和疏漏,明确了部分秦县设置的时间,扩充了秦置县的数量,从而丰富了我们对秦置县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在陕西西安市北郊出土的秦封泥,包含了大量有关秦郡县的内容,本文将围绕这些封泥所反映的郡县的空间分布做进一步探讨,以求找出其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
王辉 《文物世界》2002,(2):26-28
古代书囊笥多加绳捆扎,在绳结处以胶泥加封,上盖玺印,谓之封泥。19世纪末,即有大量齐鲁封泥出土于山东。此后,在全国各地又出土了大量汉封泥。秦封泥出土数量极少。前人作如吴式芬、陈介祺《封泥考略》仅怀疑“参(三)川尉印”、“赵郡左田”、  相似文献   

6.
秦封泥再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陕西西安北郊出土大批秦封泥;除了一批论文面世,又有《历代印匋封泥风》(下简称《风》)披露了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所藏大部分秦封泥,可惜未作考释;又有《秦封泥集》(下简称《集》)面世,这是第一部讨论考释秦封泥的编著,可惜并未收全有关资料;  相似文献   

7.
所谓封检制度,就是将简册书写完成后卷束,在外附"检",以特殊材料捆扎,并在检绳上摁压泥团后加盖印章,以开展文书传递工作所形成的规则。虽然此制度没有明确记载,但作者通过对现有出土资料与传世文献的梳理,却能透露出封检的制度成因。  相似文献   

8.
庞任隆 《文博》2014,(4):89-91
博物馆是保存过去,传达历史的机构,如何保护好展示好藏品文物,尤其是泥质陶类文物的保护展示和阐释,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三年多来,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对馆藏秦封泥保护展示的实践与观察,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当代博物馆的陈列管理和学术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庞任隆 《文博》2009,(3):43-52,F0003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西安北郊汉长安城遗址先后发现和出土了大量的秦代封泥,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简称“书博”)收藏了其中的600多枚,谓之“品相好,种类多,反映内容最为完整,最具代表性。”经疏理有100余枚与秦郡县有关,这些封泥来自哪些郡县?对中国历史有何作用?其丸泥是否出自当地?名山封泥的出现与旅游的关系?等等。通过对其文字、质地、颜色等方面详细分析,进一步揭示了这批封泥的历史地理学意义,为深化秦封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10年,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洛阳邙山东汉陵区内征集到一枚封泥,形状为方形,封缄方式为方槽式检,背面有三道绳痕嵌入泥中,正面阳文篆书"原陵监丞"。通过与已发现的其它东汉时期的封泥形制、印文特征的比较,明确了该封泥的时代。"原陵"作为东汉的第一座陵园,目前具体位置并未确定;"监丞"为东汉陵园食官"食监"的副职,主要负责祭祀,因此,"原陵监丞"封泥的发现,对东汉帝陵的方位及陵园职官的研究有积极意义。本文还通过已发现的有关两汉时期的封泥、印章,结合文献记载,对汉代陵园职官的具体构成和分工进行了梳理。西汉时期,陵园周边具体的管理机构有陵庙、寝园、陵园,陵庙、寝园有令、丞、郎;陵园除令、丞、郎外,还有校长;食官有令(长)、丞。东汉时期,陵寝制度进行了一些改革,机构减省,不设陵庙、寝园,陵园兼有原来寝园的职能,陵园职官有令、丞及校长,食官有食监、监丞。  相似文献   

11.
韩国河 《文博》2002,(3):21-26
秦人墓,指的是属于“秦族”或秦国人在关中及其它地区死亡后所埋葬的遗迹。它既存于秦统一以前,也存在于秦统一以后,大约在西汉中晚期秦人文化完全汉化后,秦人的墓基本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2.
怀王之约与汉承秦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史学集刊》2006,(2):17-21
怀王之约是在六国宗室的王位继承权获得普遍承认的背景下,以楚为盟主的反秦军约定的对战后秦国的处置方案。按照怀王之约,率先入关的刘邦本应以秦王的身份统治整个故秦之地,恢复秦统一前七国并立的局面。虽然由于项羽对怀王之约的曲解,刘邦只成为了汉王。但在项羽的分封体系中,汉政权建立的法理依据仍然是怀王之约,它同样是关中秦地政权的延续。所以刘邦在进入汉中后即开始逐步废除楚制, 转而行秦制。  相似文献   

13.
古代的史料和世界古代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我国史学话语中,没有英中的“献史料”(Documentary sources)和“学史料”(Literary sources)的区别。我国现代世界古代史和中国古代史作中常常提到的“献史料”(literature),实为非献史料(Non.documentary sources)和献史料的混称,其中主要是指古代史家的述,如希罗多德的《历史》、李维的《罗马史》、狄奥多洛斯的《历史集成》等。这种模糊的提法使得不少古史工作误以为主要以学史料为内容的各种古代典籍便等同于第一手史料(First hand or primary sources)或原始资料(Original sources),只要自己的论依托于古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前秦苻坚重用前燕降将慕容垂是成功的,慕容垂在前秦的主要功绩是帮助苻坚统一了中国北方。前秦淝水之败,与慕容垂无关。384年其叛秦自立,是由于淝水战败及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民族矛盾使然。苻坚重用慕容暐、慕容评则是错误的,给前秦的用人政策造成很坏的影响,带来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