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在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遗址和墓葬里发现多处和祭祀有关的遗迹和遗物,如红山文化遗址发现的大型石砌祭坛和“女神庙”;良渚文化墓葬中出土的玉制琮、璧以及上海福泉山遗址的“红烧土”和祭祀坑遗迹等。这些祭祀遗迹与我国后世的祭天活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我国出土了新石器时代的许多玉制的戚、斧、刀、锛等武器和工具。从它们的刃部磨耗情况来看,这些器物的绝大多数已脱离实用价值.只是作为一种标志或象征,用于一些仪仗、礼仪等场合,一般多出于级别较高的墓葬中。玉制的钺是由石斧演变而来的,新石器时代的玉铖出土相当普遍。其中太湖流域崧泽化时期即已出现,良渚化时期发现较多.主要出于男姓墓中,一墓出一至二件不等,多扁平穿孔,梯形弧刃,碾制精细,非实用器。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3500~3000年是崧泽文化向良渚文化的过渡阶段,也是太湖流域礼制发展演变的转型时期。转型时期出现的礼制遗迹有祭祀性质的土台,礼制遗物出现陶、玉并重的礼器组合现象,鼎、豆、壶成为陶礼器的固定组合,小玉璧、小玉镯可能为良渚文化玉璧、玉琮的雏形。崧泽—良渚转型期不仅孕育了良渚文化的礼仪制度,并且对良渚文化礼仪制度发展的趋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关于良渚遗址群衰落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文杰 《文物世界》2009,(1):10-12,22
良渚文化是中国长江下游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支考古学文化。良渚遗址群则是良渚文化最为辉煌的遗址。自良渚文化发现以来,考古工作者对良渚遗址群进行了多年的调查和科学发掘,陆续发现了良渚文化的村落、墓葬、土筑高台大墓葬群、祭坛和大墓复合遗迹及遗址分布情况。积累了丰富的考古材料,也获得了相当的研究成果,近来的研究也逐渐趋向从遗址的整体宏观人手。近年来随着良渚遗址群众多考古资料的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5.
秋阳 《贵阳文史》2015,(2):81-82
玉璧,始于新石器时代,最早见于太湖地区良渚文化墓葬出土的文物中,其所显示的乃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一般光素无纹。待到商周,以苍壁礼天,并在璧面上琢以纹饰,这时的玉壁也就转化为祭祀的礼器。历史上遂有"玉不琢不成器"之说。作为历史文物,大多藏于博物馆,在古玩市场,偶尔也可以看到。不过,近日所得的一面玉璧,并非历史文物,而是当代玉制艺术品,而且出自西亚的阿富汗,岂不是新的丝路花雨,来惠我梦醒了的东方大国。近年来,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国中新的玉矿层见迭出。诸如内蒙赤峰的巴林石,后来居上,抢上制高点,而成为印石新宠;云南的黄  相似文献   

6.
袁伟 《收藏家》2008,(5):31-36
中国雕琢和使用玉器的历史可以追溯至距今8000年左右的西辽河流域内蒙古兴隆洼遗址。据考古发掘资料显示,我国最早的环形玉器出现在内蒙古兴隆洼遗址,同时也正是以环形玉器的制作,揭开了我国各地区玉器制作和使用的序幕。以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玉器的发现为代表,西辽河流域和长江下游地区环太湖流域成为新石器时代两大雕琢和使用玉器的中心。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7.
对崧泽、良渚文化陶缸的出土情境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陶缸的功能和作用。研究发现,陶缸的礼仪功能占居主导,它往往作为礼仪祭器参与重要的丧葬仪式和宗教活动;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可能还兼具实用功能,初步推断是食物加工的器具。除此之外,对陶缸与墓葬等级关联性的讨论也有助于全面认识陶缸的功能性质。  相似文献   

8.
《文博》2014,(5)
近年来关于秦始皇陵出土铜车马的属性问题有多文予以讨论。本文从葬字的本义、丧葬中的祭祀行为、祭器与明器的区别、秦陵丧葬的礼仪等方面入手,认为有学者将陪葬品与祭祀品的区别定位为"是否出现在祭祀仪程"是不正确的。秦二世时期形成的铜车马载体——竖穴椁匣式遗迹的存在,不过是一种孝道的礼仪体现,本意仍是遵循春秋以来从"生死有别"转变为"事死如生"的丧葬活动原则。  相似文献   

9.
伴随历年的考古发掘在上山遗址开展了系统的浮选工作,先后采集到浮选样品459份,其中有42份样品出土了可鉴定的炭化植物遗存。浮选出土炭化植物种子包括有水稻、粟和疑似红小豆三种农作物品种,其他有稗草、莹蔺、飘拂草和马唐等杂草种子,以及柿科和葡萄科的植物种子。属于上山文化时期的炭化稻米是目前通过系统的浮选法在层位清晰的考古遗址中所发现的最早的稻米遗存。属于晚期新石器时代的炭化粟粒填补了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粟遗存的空白,并将中国北方旱地作物粟传播到长江以南地区的时间向前推到了距今6500年前后。  相似文献   

10.
崔云 《收藏家》2014,(11):43-49
玉壁是中国古代玉器中最为核心的礼器,在辉煌的玉文化发展史中独具魅力。玉璧有着极其广泛的使用范围,或祭祀、或佩带,或陈设。都有严格的规定,它既是贵族权力等级的标志,同时又是社会交往中的信物和馈赠品。玉璧的形状为扁平状,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圆环形器物。考古发现,距今约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不同形制的玉璧出土,一直延绵到清代,它出现的时间之早、且使用时间之长、不同历史时期纹饰特征之变化丰富,在玉璧的鉴定断代上以及演变史上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玉器纹饰看良渚文化宗教信仰中的两类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渚文化的玉器纹饰可分为两类因素和三个主题。两类因素,即以鸟纹为代表的自然崇拜因素和以神人兽面纹为代表的祖先崇拜因素,体现出两种主次不同的崇拜形式,在纹饰上它们表现为两种基本主题,同时它们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更高层次的完整的崇拜主题形式。两类因素各自有着不同的源流。鸟祖崇拜在华东地区的新石器文化中具有悠久的传统,尤其在大汶口文化中得到充分发展,在良渚文化中仍有一定的表现。而以直系祖先崇拜为主要内涵的神权宗教,通过对氏族宗教的融合,在良渚文化中发展到极致,其以兽面纹为代表的宗教内涵和艺术传统对商周青铜文化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图像玉璧是良渚文化玉器的一种特例 ,对于图像玉璧的探讨亦已有许多大家发表了他们的力作。但是就目前所见 ,人们更多地将视点聚于图像上 ,少了对图像玉璧总体的把握 ,因此很难对这类玉璧的性质等问题形成明确的认识。本文拟对此作一些探讨 ,以求教于方家。一、良渚文化玉璧之功用玉璧是良渚文化的玉质重器之一 ,在良渚文化的大中型墓中可出几件至几十件不等 ,如反山M 2 0出土 39件、M 2 3出土 54件、寺墩M3出土 2 4件、福泉山T4M 6出土 4件。近年来 ,玉璧的功用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热点之一 ,这个问题一旦解决 ,无疑有助于对良渚文化时…  相似文献   

13.
史前太湖流域,礼器出现在社会初步分化的崧泽文化时期;良渚文化时期已经是一个分层的复杂社会,社会成员分化成为不同的等级、阶层,与此相适应,太湖流域史前社会出现了陶质、石质和玉质三种不同质地的礼器,并有着比较严格的使用制度,太湖流域史前社会的礼仪制度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4.
The discovery in Yangshao, Mianchi, Henan in 1921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modern Chinese archaeology. Nowadays, Chinese archaeology has gone through a full 100 years. Through the hard work of generations of archaeologists, Chinese archaeology has achieved sustained growth and development. Chinese archaeology has been advancing for a century and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Archaeology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contemporary times. Archaeological exploration is not limited to discovering the past, but also lies in the thoughts of gazing at history in the current context. Chinese archaeology in the new era is committed to integrating the spirit of this discipline into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life, so as to learn the new by reviewing the past. After more than 80 years of archaeological exploration, many large tombs of the Liangzhu culture were discovered one after another, mainly including burial of jade, from the 1970s to the end of the 1980s. The ritual jade artifacts such as cong (a long hollow piece of jade with rectangular sides) and bi (jade disk), as well a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s of tombs, all reflect the high development of Liangzhu society. The ancient city of Liangzhu was discovered in 2007, and the water conservancy system was confirmed in 2015, pushing the Liangzhu culture to the height of national civilization. In 2019, the Archaeological Ruins of Liangzhu City was listed as a World Heritage site.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中国古物大量流散欧美,价格高、易携带的古玉尤为大宗。笔者于1979年-1980年曾旅行探访20余所博物馆,在各馆库房仔细研究玉器。到1990年代,再多次前往重要的馆藏从事专题研究。"良渚玉器上的刻画符号"就是当时我密切关注的专题之一。在本篇中,笔者除回顾百余年流散欧美的良渚古玉收藏及出版情况,介绍四件圆周有刻符的良渚玉璧外,也略论约16至20世纪仿赝良渚古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崔云 《收藏家》2008,(12):41-48
十二生肖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事象,有着渊源的历史。关于它的起源,历代学者众说纷纭。《辞海》中十二生肖的解释是这样论述的:“古时的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赵翼《陔馀丛考》谓十二生肖之说起于东汉,汉以前没有言者,到了东汉,  相似文献   

17.
谷建祥 《东南文化》2000,(2):102-103
The unity of man, bird and beast is a piece of jade in the early period of Liangzhu culture, the craftsmanship of which is fairly perfect. The shape has profound eannntations, that is, the unity of man, bird and beast stands for the jinn worship of heaven, earth and ancestors. Its appearance marks the end nf the preliminary religion and the coming of the systematic human religion.  相似文献   

18.
良渚文化玉琮及相关纹饰的文化隐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峰 《考古》2012,(2):84-94
良渚文化中一种典型、奇特,且颇具神秘色彩的器物——玉琮,长久以来一直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迄今为止,关于它的研究文章,数量已经相当之多。有关玉琮的研究,一般集中于其形制、纹饰、源流、年代、功能、工艺等方面,观点多样,迄无定论。笔者近来对玉琮也略有思考,发现玉琮的形制、神人  相似文献   

19.
一、性别考古学概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考古学进展中,一项新兴的探索领域是性别考古学(genderarchaeology )。其要旨是从性别研究来进行社会考古学的研究,并对考古学中主要侧重男性的作用和忽视女性的倾向进行纠偏。这项研究并非限于  相似文献   

20.
周玮 《东南文化》2003,(3):19-24
从玉琮的器形和纹样两个方面着手,对良渚文化玉琮进行分型、分式,并尝试着为玉琮分期,归纳出各期各段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