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我国使用金银货币历史悠久。到了晚清,白银铸币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但是,清代,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各省自行设局。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100多年内,西藏、新疆、山东、贵州、福建、台湾等省均用手工打制或用半机械压制银元流通于市。后来上海、广东、吉林、湖北、北洋、南京、浙江、湖南、安徽、奉天、四川等省先后采用机器铸造银元,推动了我国货币的发展,促进了市场经济的繁荣,也抵制了外国银元对我国的经济掠夺。  相似文献   

2.
1889年(光绪十五年),自两广总督张之洞在粤省造币厂首创自铸银元后,其他各省亦纷纷设厂仿造。由于各地所铸银元均标有本省省名,而且重量、成色不一,人们使用颇感不便。 1909年(宣统元年),度支部尚书载泽向朝廷请旨,奏称币制改革重要,提议取消各省地区性货币,划一币制单位。同年正月十四日议准由度支部设立币制调查局。次年四月二十六日颁布《币制则例》,规定以“元”为单位,定银元为国币,废除银两制度,停止各省自  相似文献   

3.
光绪十五年(1889年),东南各省已相继铸造、行使仿造西式银元的龙洋,新疆也就在各地先后开始试铸现代银元了。但新疆的银元仍带有天罡色彩——采用当地民间习用的两、钱、分制。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始终和内地各省采用的元、角、分制的大洋银元不能一致起来。  相似文献   

4.
孙浩 《安徽钱币》2002,(2):20-21
在钱币学的研究上。历史献资料缺乏是最困扰的问题之一。贵刊1997年第1期登载《晚清安徽铸造银元的三件档案》一,作提供了对安徽银元开始铸兴停铸时间,以及其他相关情况的一手资料,使过去部分有争议或模糊之说法,有具体的澄清作用。惟末结论中有“光绪二十五年四月间遵旨停铸银元,铸造机器候旨调京局”乙节,易令人误认为皖局造币机器随后拆运京局;但实际上“候旨调京局”的确切结果究竟是如何呢?在一般论述中.多数似未见说明.  相似文献   

5.
戴建兵 《中国钱币》2006,9(1):15-19
流通数量反映了银元在流通领域中的地位,但由于当时统计资料的分散,更由于地方造币厂为地方利益而滥铸、盗铸及浮报、伪造统计报表,准确详实的铸币数量极难获得,仅能依据现有资料做出一般性的大趋势估计。彭信威先生认为:清末货币总量(包括中外银元、银锭、银角、铜币、纸币等)为20·97亿银元,“全国人口若以四亿计,每人约占五元二角四分”,如果以其中30%的货币在上海流通,则上海流通货币量有6亿元。①《银行周报》认为:自光绪十五年张之洞在广东开铸银元,到1913年底时,全国共铸银元约2·2亿元,小洋约铸2·3亿元。1913年至1916年,银元共铸1…  相似文献   

6.
新疆近代官铸银元始自光绪十五年(1889年),一直到新疆解放为止。除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铸造的壹圆银元外,其余各种银元都属于天罡银元,它采用以两、钱、分作面额,称量单位采用湘平而不用库平。新疆铸造银元的地点主要有迪化(今乌鲁木齐)、喀什噶尔(今喀什)、阿克苏三处。  相似文献   

7.
提起湖北的银元票,一般都知道湖北银元局于光绪二十五年发行的一大元银元票和光绪三十年湖北官钱局所发的一大元银元票,它们都以"元"作为计值单位,但很少有人知道湖北官钱局曾拟发面额为一两和十两的银币票。这种以"两"为计值单位的银币票,其实与湖北新铸的库平重一两银元有关。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代机制银币的大家庭中,有一种面值极为独特的银币,那就是清末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开铸于新疆迪化水磨沟机器局附设银元局造的饷银四钱银币,这在全国其他各省是绝无仅有的。这种币由于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国外进口设备所造,故而不但面值独特,且极为精致美观可爱。时至今日仍为广大钱币爱好者追求不已,由于这类饷银四钱在当时铸额有限,故留存至今者,非常稀见.  相似文献   

9.
张培林 《中国钱币》2000,(2):64-68,55
第三节 中国铜元经历的阶段 中国铜元自光绪初年酝酿铸造,在短短的半个世纪中走过了一段坎坷曲折的道路,大体上可分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机铸当十方孔钱时期:时当光绪十五年( 188 9)至光绪二十八年(190)。主要有广东光绪重宝当十制钱(上期图2-19)、江南试造当十制钱(图2-20)、安徽方孔光绪元宝当十铜元及奉天机器局造当十纪重方孔铜钱(图2-21)等,它既带有现代币的特点,但还带有中国封建传统制钱的痕迹,是传统制钱向现代铜元过渡时期的产物。 第二阶段是光绪元宝时期:时当光绪二十六年(1900)至光…  相似文献   

10.
戊申吉字一两银币,正面中央铸阳文“吉”字,外环铸“大清银币”及珠圈,上缘铸满文“光绪年造”,下缘铸“库平一两”,左右两侧铸干支纪年“戊申”;背面中间为龙图,俗称“坐龙”,上缘铸英文纪年“光绪”,下缘铸英文纪值“库平一两”,左右两侧各铸一花星,俗称“六瓣星”(见插一)。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我国货币史上出现了一场关于银元单位问题的争论,一派以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为首,主张以库平一两为银元单位;另一派以度支部尚书载泽和邮传部右侍郎盛宣怀为代表,主张以元(即库平七钱二分)为银元单位。结果,主张以两为银元单位者暂居上风。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制定了“银币分量成色章程”,以库平一两为法定的银元单位。章程颁布后,天津、湖北、广东、吉林等省造币厂先后开铸一两重银元。由于一两重的银元不符合民间的习惯,故在发行后不久,就在市面上遭到抵制。因此,一些造币厂不得不将已经铸发的一两币逐渐回收熔毁。戊申吉字一两银币,系吉林造币厂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铸造,当时,正值以两为银元单位的币制受到人们强烈反对而即将崩溃,因而,此币仅铸出少量试样。其中,能免于熔毁而幸存于世者,据所发现的实物而言,仅有一枚。数十年来,它一直享有“孤品”的称誉,被钱币收藏家视作无价之宝。  相似文献   

11.
吴悦 《中国钱币》2018,(2):37-42
光绪二十三年(1897)二月,安徽巡抚邓华熙为了解决钱荒问题,向朝廷奏请购机建厂,铸造银元,并得到清廷批准。同年三月,邓华熙“借拨藩库银一万两,支应、牙厘两局各银五千两,息借商款银六万五干两”,在安庆东门火药库正式创设安徽银元局,并任命候补道潘汝杰为安徽银元局总办,赴上海向德商采购铸银元机器。  相似文献   

12.
光绪三十年(1904),黑龙江实行放荒开垦后,尤其是中东铁路全线竣工通车,促进了黑龙江经济发展。在全国“废科举、兴学堂”的形势影响下,黑龙江开始兴办近代教育。是年二月,程德全奉旨抵黑龙江任副都统,他在整顿诸端事物中优先办教育。光绪三十一年(1905)二月,他上奏慈禧太后设学务处,筹办学堂。同年十二月,奏请从奉天、江苏、安徽、湖北、广西等地及清廷内阁中的现  相似文献   

13.
安徽光绪元宝二十文铜元笔者1990年6月在安徽青阳县得一枚安徽光绪元宝二十文铜元。铜元径3.3、厚0.2厘米,重15克,面珠圈、“光绪元宝”、中心满文“宝安”,左右各有一颗六点有星边花,上“安徽省造”、下“每元当制钱二十文;背珠圈坐龙,左右各三颗六点有星边花,短距,上英文“安徽”、下英文“二十文”。币面漫漶。光绪二十八年(1902)五月初十,在原省银元局基址上成立安徽铜元局,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五年间共铸6种光绪元宝铜元。据光绪三十三年冯煦《皖政辑要·度支科·币制中·铜市》,安徽二十文仅铸四万四千八百零六枚,除去皖造大清铜币二十文,安徽光绪元宝二十文币当十分稀少了。(《皖东金融与钱币》1992.2王律友)安徽光绪元宝二十文铜元@王律友  相似文献   

14.
户县戚家堡窖藏铜元刘景团1988年,陕西户县五竹乡戚家堡一村民挖出一瓷罐,内装各种铜元1300多枚,重13.1公斤。经对品相清晰的1260枚铜元分类,版别多达82种。最早为光绪二十七年,最晚的为民国十三年,包括十三个省、地区,分光绪元宝、大清铜币、民国铜币三种,币值有20文、10文两种。光绪元宝有:户部光绪二十九年20文、浙江光绪二十七年10文、江南癸卯、甲辰、乙巳10文、安徽光绪二十八年10文、广东光绪三十年10文、湖南光绪三十年当十、10文、湖北光绪二十八年当十、10文、福建官局造光绪年10文、四川省造光绪二十九年当十、20文、江西光绪二十七年10文;大清洞币有:户部丙午10文、丁未10文,20文、己酉10文、20文、江苏光绪三十二年阴文苏10文、安徽小皖丙午10文、奉天丁未10文、清江光绪三十二年小淮10文、江西丙午赣10文、江南光绪三十二年阳宁10文、丁未宁10文、戊申宁10文、广东丙午粤10文、丁未粤10文、湖南丙午湘10文、河南丙午汴10文、辛亥汴10文、四川丙午川10文、度支部己酉川10文、户部己酉川10文、户部丙午川20文;中华民国铜币有:中华铜币民国八年20文、民国十年20文、民国十三年双  相似文献   

15.
大连发现广东光绪元宝七分二厘铜样币曹积效1987年寿,笔者在大连西岗旧物市场购得一枚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分二厘龙洋黄铜币。该币直径1.85,厚0.11厘米,重2.16克。此币轮廓清晰,铸造精美。光绪十三年(1887年)粤督洋务派张之洞为解决中国币制危机,从国外购进铸币机,拟从广东试铸库平七钱三分系列银元,未获清廷允准。光绪十五年《1889年》张之洞将七钱三分系列银元改版为七钱二分系列银元(依次为三钱六分、一钱四分四厘、七分二厘、三分六厘),并经清廷饬令将原七钱三分版正面珠圈外洋文改在背面蟠龙四周,银元铸地名称、重量改在正面上下珠圈之外,并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四月初二日开机试制。广东省造光绪元宝龙洋系列,本应为银质,这枚铜质七分二厘光绪龙洋似应是此时试制的样币。大连发现广东光绪元宝七分二厘铜样币@曹积效  相似文献   

16.
<正>许世英(1873-1964年),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原字俊人,后改字静仁,晚年自号双溪老人,安徽至德县(今东至县)人,光绪丁酉年(1897年)拔贡。他历经晚清、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三个时期,宦海沉浮六十余年。晚清时代,他历任刑部浙江司副主稿、奉天高等审判厅厅长、山西布政使等职;北洋军阀时代,曾任大理院长、司法总长、奉天民政长、福建巡按使、内务总长、交通总长、安徽省长、内阁总理等;国民政府时期,历任全国财政委员会主席、驻日大使、全国赈灾委员会委员长、蒙藏事务委员会委员长等。1950年,在香港被蒋介石挟持至台  相似文献   

17.
韩真 《福建史志》2012,(4):52-55
一、东瀛成名 黄丙丁,福建晋江人.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八月七日出生。早年就读于厦门旭瀛书院.民国14年(1925年)毕业于日本人创办的奉天南满医学堂(现中国医科大学的前身),学业优秀.毕业后在该学堂附属医院皮肤科任助手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8.
杨展 《安徽钱币》2006,(2):10-10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南洋大臣刘坤一经呈请获准,建成江南铸造银元制钱局;三十年(1904年)改称江南户部造币分厂;三十二年(1906年)又改为江宁户部造币分厂(时江南省管辖范围为今江苏全省和安徽南部地区)。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开始铸造“江南省造库平七钱二分光绪元宝”银元。到三十一年(1905年)止,前后铸有1套无纪年(俗称老江南)和8套以干支为纪年的“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及“乙已”光绪元宝银元。  相似文献   

19.
“奉天一两”银币散叙尚正谈到中国银币的珍品,人们很容易罗列出一系列久享盛名的大珍品,诸如广东七二反版、福建官局一元、广东寿字一两及陕西光绪银币等等大名誉品。然而,有一枚荣登珍品榜首的中国银币,却不常被人道起,不为人们熟知,它便是创造中国银币最高拍卖价的“奉天一两”银币(插一)。“奉天一两”银币,是中国近代货币史上著名的“两元之争”期间的产物。清光绪年间,清王朝中央及地方的封建保守势力和维新变法势力在银元单位问题上展开了一次较量。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为首的保守派,以慈禧太后的后党为后台,竭力主张恢复旧式银两制度,以库平一两为银元单位。而以度支部尚书载泽和邮传部右侍郎盛宣怀为核心的帝党派,则以拥护光绪帝变法维新思想为支撑,坚持推行新兴的以元(即库平七钱二分)为银元单位的主张,两派争斗,旷日持久,其间,主张以“两”为银元单位的保守势力曾一度暂居上风。光绪二十九年(1903),天津户部造币总厂率先铸造以库平一两为单位的银币。继之,奉天省(即今辽宁省)也于同年开铸重库平一两银币。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颁定“银币分量成色章程”,以库平一两为法定的银元单位。之后,湖北、广东、北洋、吉林等省也先后铸造一  相似文献   

20.
宣统元宝为首铸的正式新疆铜元,面镌“新疆通用,当红钱十”,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二月在省城迪化水磨沟银元局开铸,迄于宣统三年。其特点是:(1)当时内地各省铜元均已改名为大清铜币,独有新疆名为宣统元宝;(2)新疆铜元标明当红钱十,与红钱制度挂钩,只限在新疆流通。它是新疆红钱制度的继续,属于红钱体系。在市场上与红钱共同行使,但较红钱铸工精致,面额大,在与红钱混合使用时换算方便,很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