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满怀希望和憧憬,迎来了新世纪。新世纪的中国将更加开放,更进一步汇入世界历史的潮流,中国人会更加关注“外面的世界”,世界史的“知音”会越来越多。这会对世界史研究提出更高的要求,提供更有利的条件,推动世界史研究向新的高度攀登。在新的世纪里,应该大力加强对20世纪世界史的研究。20世纪是世界的“昨天”,它现在才真正成了“历史”,现在我们才可以站在世纪的高度对这一段历史进行回顾和总结。这是人类历史真正成为世界史的一个世纪。在这个世纪中,现代化进程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社会的生产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十余年来,我国的世界史学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是毋庸置疑和有目共睹的事实。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情况,诸如世界史专业招生难、分配难;世界史著作出版难、专业书刊发行量萎缩;许多毕业生改行等等问题,使许多世界史工作者感到困惑与担心。因此,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世界史学科如何适应新情况与新形势,如何进一步发展?出路何在?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世界史工作者面前应当思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刊在创刊100期之际,特辟专栏,开展“在新形势下如何推动世界史学科发展”的笔谈,以期引起对这一问题的重视,我们竭诚欢迎广大读者与作者涌跃参与这一讨论,以便拓宽思路、提供对策,促进我国世界史学科的繁荣。  相似文献   

3.
这一期本刊特邀一些世界史工作者笔谈建国三十五年来我国世界史研究的发展和成就。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发表的文章仅仅是世界史学科部分领域的简单情况,远非反映这一学科的全貌;但从这些侧面,读者也可以看到三十五年来我国世界史研究从小到大,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过程,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取得的长足进步。 我国的世界史研究尽管起步晚,但是成绩显著。随着我国四化建设的发展,与世界各国交往的增多,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史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了,我国的世界史工作者任重道远、前途无量。我们热烈期望我国世界史研究群芳吐艳,万紫千红。  相似文献   

4.
世界史研究如何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并为现实服务?这是我国广大世界史工作者多年来一直在摸索、争论而至今仍未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上海社科院历史所世界史室的几位中青年史学工作者,抱着在科学道路上勇于探讨和攀登的精神,根据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约请有关同志一起编写了一本具有较大现实意义的世界史著作《重要国际问题探源》,这是值得赞许的。  相似文献   

5.
世界史研究的规范化问题——兼谈论著中注释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承认中国的世界史研究相对落后这一事实,并不等于我们永远甘于落后。对外开放为世界史研究提供了新的环境和条件,世界史研究早日与国际学术界接轨已成为中国世界史研究的愿望。学术水平是通过研究成果来体现的,规范化可谓与国际学术界接轨的关键点之一。在世界史研究的规范化问题上,我想谈一点自己的想法,以就教于史学界前辈。  相似文献   

6.
向荣 《世界历史》2003,(3):107-108
由于历史的原因 ,中国的世界史研究同国际先进水平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一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学术界同人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 ,要缩小这一差距不能靠学术大跃进 ,而是要尊重学术发展规律 ,从基础抓起。根据中国目前世界史学术队伍青黄不接的状况 ,尤其要从“娃娃”抓起。本着这一思想 ,我们在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主任、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邹恒甫先生的大力支持下 ,以历史系世界史教研室的师资力量为依托 ,于2 0 0 0年 6月开办了世界史试验班。至今已招生 4届 (含 2 0 0 0年 6月从 99级在校生中招收的首届 ) ,每届 1 0至 2 0人左右。试…  相似文献   

7.
谈构建中国世界史学科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在清末民初,西方世界史学科体系就已经不同程度地传入中国。新中国建立以后,苏联模式成为新中国世界史学科体系的主要来源。改革开放以后,西方多种世界史模式传入中国,现代化、全球史、资本主义等体系给中国世界史学科体系的建立带来许多启示。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后,以马克思主义史学观为指导,从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历史背景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史学科体系,这是我们世界史学人的重要使命。正确评估中国世界史学科体系建设的历史与现状、正确地解决中国世界史学科体系的基本问题,在批评中寻求建设,或许有助于我们找到一条构建中国特色世界史学科体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世界史在众多同仁和一些有远见卓识的智者的支持下终于成为了一级学科,开始在中国的学界获得了它迟来的应有的地位,并为中国的世界史研究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原有的种种困难已经解决,只是这一变化给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有利的空间.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对中国世界史研究现状的评估.这是一个基本的问题,也是一个在认识上必须解决的问题.在世界史一级学科未获批准前,有关世界史学科地位的争议就一直没有断过,所掀起的风波很多至今也尚未完全平息.学科地位与两个问题有关,第一是该学科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第二是该学科的学术基础和学术前景.第一个问题在目前的形势下已经不是问题,再有偏见的人也无法否认中国在进一步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世界史的研究必须加强.民间的种种力量,也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往日益密切而渴望得到更多的世界史知识.第二个问题却是依旧存在争议的,不仅圈外人,就是圈内人也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9.
由靳文翰、郭圣铭、孙道天主编的《世界历史词典》(以下简称《词典》)是我国第一部世界史的专业性工具书,给全国广大读者学习和研究世界史提供了许多方便和益处。但是,我们也发现,这  相似文献   

10.
一、世界历史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什么是世界历史?历来编著世界史的学者的共识是:世界历史就是各国历史的总和。我国编写的各种世界史教材(包括通史和各种断代史)的体系都是按社会发展形态进行历史分期,逐一叙述各地区、各国和各民族的历史。这实际上是一种分阶段的各国历史汇编。这种体系未能综览世界全局,不能从全局考察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按照这种体系写出的世界史只能是各地区各国各民族历史的汇编,它不可能成为反映客观历史过程的科学著作。因此,改变世界史学科中的旧体系,将分阶段的各国历史汇编改变为综览世界全局、从全局考察世界历史的演变过程,就成为世界史学科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的世界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纪,21世纪的中国正以崭新的巨人姿态融入国际社会。这迫切需要加强我国高校世界史教学,培养一批既具有世界眼光又能掌握扎实的专业历史知识的优秀人才。对从事高校世界史教学的执教者来说,笔者以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正确理解学习世界史的重要意义;正确把握世界现代史教学中的意识形态问题;合理运用世界史中的"了解之同情"原则以及较好地使用英语推进世界史教学。  相似文献   

12.
于沛 《史学集刊》2006,(4):110-117
中国世界史研究的“译介时期”,是中国世界史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这一译介时期,就没有中国世界史学科后来的迅速发展。以译介时期的俄苏史为例,可以充分展示中国世界史研究始终如一的特点和优点,那就是关注现实,积极投身于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努力做到历史感和现实感的完美结合,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这是中国传统史学经世致用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体现。明确这一点,对当代中国历史科学理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篮”。在1989年新春到来之际,《世界历史》和《世界史研究动态》恰逢创办10周年。这10年来,世界史学科的巨大变化和初步繁荣,有目共睹、令人鼓舞。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在广大作者、读者的关心和支持下,两刊在10年中为出人才、出成果,推动世界史学科发展,尽了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4.
日籍华裔学者谢世辉教授的专著《世界历史的变革》,已由蒋立峰译成中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专著主要论述了当代国内外世界史研究者关注的欧洲中心史观问题。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欧美占据世界中心地位的时间至多不过200余年,但近现代的世界史著作大多以欧洲中心史观为指导来编写。作者认为,这是现在的世界史研究落后于时代的致命缺陷之一,是在“歪曲世界史”。“向欧洲中心论挑战”是《世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11月21—2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什么是世界史:跨越国界的思考"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十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五十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世界史研究各个领域的老中青三代学人围绕着"什么是世界史"和"怎样研究世界史"展开讨论。关于什么是世界史,中国人民大学唐纳德·沃斯特教授指出,要想写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必须要拆除三座"壁垒":"民族国家中心主义"、"地区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他认为,"世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史学科中,当代世界史是一门最年轻的、正在建立和发展的新学科。它是同当今世界现实生活关系最密切、联系最直接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学科。当代世界史作为一门新的专门学科,有它独立的、特殊的学科体系。要建立这个体系,涉及一系列研究课题;不对一些重大课题进行较深入的探讨,就不可能触及这门学科的特点和自身运动的规律。《当代世界史讲座》开宗明义,拟就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11月21~2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什么是世界史:跨越国界的思考"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十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五十几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心议题是探讨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学者们的发言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谈"世界史"的研究对象、内容、范围、要素、尺度等"本体论"的问题,也就是对"什么是世界史"做出直接的回答;另一类是探讨如何研究"世界史",涉及研究基础、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以及"世界史"编纂等问题,可以看作"世界史"  相似文献   

18.
纵览百年风云昭示人类使命──《世界史·现代史编》述评王方宪高等教育出版社在1995年出版了《世界史·现代史编》(上下卷),这是六卷本《世界史》(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最后两卷,由齐世荣、彭树智分任上、下卷主编。该书前言说世界现代史大体相当于20世纪史...  相似文献   

19.
困境与反思:“欧洲中心论”的破除与世界史的创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二战后出现了众多的世界史编撰体系。由于对世界历史的较成熟的认知体系还未产生,这些世界史著述在开创之初都面临如何克服欧洲中心论的问题。许多学者批评欧洲中心论,致力于建立新的世界史,可是仍未获得显著成绩。因为我们的世界史体系是由西方学者建立的,是根据欧洲经验得出的,其中有客观的一面,也有欧洲中心论的一面。非西方国家和地区的史学,是学习西方史学后建立的,缺乏从自己的历史出发建立的理论。现在的世界史只是一种准世界史。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下半叶,西方学者对全球史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有一批这方面的大部头著作问世.在我国,打倒"四人帮"后,随着著名学者吴于廑先生关于世界史是"由分散到整体"的历史的界定出台,这方面的研究也渐成潮流.我个人甚至认为,如果仅仅从横向发展去理解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的概念,西方的这类新全球史堪称目前最好的世界史.但能不能像西方全球史论者所主张的那样,把"全球史"提升为一个与"世界史"并列的学科,进而完全用"全球史"取代传统意义上的"世界史"呢?这就成了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