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培养史学史研究生的几点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这次来北京参加史学史学术座谈会的唯一目的,本是向到会的专家先生们学习。但承白寿彝先生之嘱,要我做个中国史学史研究和培养史学史研究生问题的发言,又不便有所推辞,也就只有把这两个问题合成一起作个简单的汇报,借以求得各位先生的指教。  相似文献   

2.
1985年3月2日至5日,北京和各地的史学史专业工作者举行了史学史座谈会,交流了工作情况,提出了对史学史的看法和工作上的问题。有关于中国史学史的内容和西方史学史的内容,还有关于日本史学史的内容。现将同志们在会上的发言根据录音或原稿整理出来,出版这一专辑,供广大读者作为进一步研究史学史的参考。因篇幅所限,对有的发言进行了一些删节,有的只好放在以后发表。本辑所收各篇,没有来得及一一请原发言人校正,如有错误,尚请指正。  相似文献   

3.
今天参加这个会,听到诸位对于四十年来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成就的综述和分析,很受鼓舞,很受启发。我想说的关于过去成就方面的内容,超不出诸位发言之外,这里不再重复。现在谈谈个人对于中国史学史的重要性的认识,以及个人对中国史学史研究的两点希望。史学史往往不太受到人们的重视,甚至在一些大学的历史系里也是如此。为什么?简单地说,因为人们觉得它远。相对于现实来说,历史和反映历史的史学已经远了一层;史学史作为史学发展过程的反映,是史之史,当然也就更远一层。在历史与现实之间,人们更重现实。这无疑有其合理性。如果不是为了现实,作为历史之反映的史学的存在价值都将成为问  相似文献   

4.
我跟大家一样,非常高兴地参加这次座谈会,特别感谢白先生把我们编写西方史学史的六个人找来了,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在这里开碰头会,商量我们的编写工作。我们搞西方史学史的人今天到这里来同大家会聚,我看是有点“缘分”的。就我个人来讲,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毕业论文写的是中国古代的史学,从上古一直写到司马迁为止。论文是用英文写的,因为我读的是英国文学系,英文是我的主修,历史是我的副修,这就是一种缘分了。今天参加这个会,回想起几位大学里的老师,他们对我的教育很大:一位是吕思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日本史学史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解放前仅有一两篇论述个别史书的文章①。解放后翻译出版了日本的历史学研究会和日本史研究会编的《日本历史讲座》第八卷史学史卷②,但是我们还没有自己的研究成果。粉碎四人帮以后,北大的几位同志由于教学和研究的需要,在这方面做了一些补缺的工作,主要是介绍了日本近现代和当代的史学流派及其史  相似文献   

6.
由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和温州大学 (筹 )合办的史学遗产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4年 1 0月 2 8日至 3 0日在浙江温州大学举行。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有 55人 ,提交论文 45篇。这次会议人数并不算多 ,但与会者来自全国各地 ,有一定代表性。会议期间 ,代表们围绕大会主题 ,发言踊跃 ,讨论热烈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史学遗产和民族精神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现就会议论文的主要内容 ,分史学理论、史学典籍及评论、民族精神等方面作一综述。一、史学理论蒋大椿在大会发言中回顾了史学发展的整个历程 ,认为中国古代史…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12月7—8日,由复旦大学历史系主办的"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西方史学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来自全国二十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六十多名学者与会。在首先进行的圆桌会议上,学者们以"西方史学史研究的中国视野"为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复旦大学历史系张广智教授和北京大学历史系李剑鸣教授分别作了主题发言。张广智从西方史学史之史的角度,对近百年来中国的  相似文献   

8.
为庆祝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回顾以往成绩,推进今后历史科学工作,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于10月4日召开了题为“史学史研究史四十年”的座谈会。北京部分史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者应邀出席,龚书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所长)、施丁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史学史研究室主任)共同主持会议。与会同志怀着对我国历史科学事业的豪情,以科学的态度,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史学史研究所走过的历程、取得的丰硕成果,讨论当前的任务和今后努力的目标,决心以更大的成绩迎接国庆50周年和21世纪的到来。白寿彝先生在座谈会上的讲话,已刊于本期卷首。这里发表的是一部分与会同志的发言。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的《台湾学者中国史研究论丛》,为50年来台湾学者在中国史研究领域的代表性著述的汇编。它基本代表了我国台湾地区这一时期的史学成就,同时也反映了当前台湾史学发展的方向。为此,我们约请了几位学者,对其总体情况及几个颇具特色的专题作一扼要评介,以期引起大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座谈中国史学史之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4年12月17日,本刊编辑部的同志,就中国史学史之史的研究问题,进行学术座谈。现在把参加学术座谈的同志的发言,按三个方面的问题整理、发表。  相似文献   

11.
劳工史是重要的史学分支,但我们过去的研究仅限于国际工人运动史,对劳工史其他内容的关注很不够。在唯物史观指导下,丰富劳工史研究的内容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本刊发表几位学者的笔谈,以期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我向大家汇报一下个人的教学情况,讲三个问题。一、关于教学的指导思想问题我原来是教中国古代史的,不曾系统学过史学史。“文革”以后,自学史学史,两年后居然走上中国史学史的课堂。我深感到史学史课程之重要。它能推动通史教学与研究的深入发展;它是中国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历史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很高兴能参加史学史学术座谈会。因为这与我的工作有密切关系。这样的会在国内还是头一次,到会的同志很多,群贤毕至,少长成集,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我这次来得很匆促,没有时间很好地准备。我想谈谈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国的史学,严格地说应从《春秋》算起,孟子说:“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  相似文献   

14.
问:仓先生,您从事中国史学史研究已经40余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目前国内史学史研究的资深专家,能否谈谈您的治学经历呢?1958年大学毕业后,我一直在杭州大学历史系任教,起初主讲中国古代史与历史文选课程。1961年开始,高教部规定综合性大学历史系必须开设史学史课程,于是系里决定我改教中国史学史,当时我要求到北师大跟随白寿彝先生听课半年,竟未获系里批准,从此下决心要在这个学科做出点成绩。通过研究,我发现方志学与谱牒学是史学发展过程中分出的两个旁支,清代杰出的史学评论家、方志学家章学诚就成为我的研究重点。没想到在1964年的…  相似文献   

15.
2010年5月11日,《史学理论研究》编辑部召集在京的部分编委就杂志的未来发展举行了座谈会,并请他们在各自发言的基础上写成短文,现在发表如下。这些发言一方面充分肯定了杂志创刊二十多年来对于我国史学理论的建设和历史研究实践的推动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对杂志未来的发展提出了长远的设想和具体的建议。其中包括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之下对唯物史观的正本清源和再解读、杂志编辑部应该有目的地制定一些重大理论选题以便引导学界的讨论、杂志应该是重要的信息发布平台,随时对国内外重要的著作和文章予以介绍以及继续保持杂志在介绍和研究国外的史学前沿理论和流派方面的领先地位,等等。作者、编者和读者有着共同的旨趣和追求。我们刊登这几位编委的发言,希望能得到广大同行的回应、支持和监督。让我们来共同建设我国史学理论研究者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建立后,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马克思主义史学史这门学科,经白寿彝、吴泽、尹达、翦伯赞等先生的倡导,由六十年代前期的酝酿,七十年代后期的起步,至现在已经粗具规模。这不仅在全国已经建立起一批史学史研究机构,在一些高等学校开设了史学史课程,并形成了一支史学史研究队伍,而且,近十年来,已经取得了一些很有影响的成果。几部史学史著作的出版,几部史学家传记的完成,以及数百篇史学史论文的发表,使史学史这块园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我认为,虽然我们的成果还不算大,但它确实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拙著《言不亵不笑:近代中国男性世界中的谐谑、情欲与身体》一书于2016年4月在台北联经出版公司出版之后得到不少的回响,该书涉及男性史、情感史、心态史、身体史等史学领域,也与本土心理学之趋向有关。2016年8月上海《东方早报》曾刊出"黄克武谈近代中国的身体观转型"的专访,介绍了近代中国男性气质如何由"文弱书生"转向"健美"。王晴佳!授也关注此书,他是史学史的专家,十分关心历史学研究的新动向,为此特别邀请几位学者谈谈情感史研究的一些问题,希望能推动中国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创建中国史学史学科园地的尹达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增订中国史学史》(商务印书馆,2016年)出版和学科建设座谈会召开,是对尹达先生最有意义的缅怀,也是历史研究所史学史学科建设的汇报和展示。我从参加尹达先生主编《中国史学发展史》撰写,到组织编纂《中国史学史》,再到《增订中国史学史》,整整38年了,一直在思考与史学史学科建设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9.
致读者     
《史学史研究》是白寿彝教授主编的、国内唯一的史学史专业的刊物。经常阅读这本杂志,对于我们继承祖国优秀的史学遗产,对于了解史学史研究的状况和提高史学史教学水平,很有帮助.刊物重视对当代和世界上各国史学的研究,这对电学工作者开拓视野、更新观念发展史学工作也是有益的.同时,从许多文章中,我  相似文献   

20.
史学史研究的今与昔──访杨翼骧先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学史研究的今与昔──访杨翼骧先生宁泊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史学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杨翼骧先生,是当今较早攻习中国史学史的学者之一,现在虽年事已高,但仍在辛勤耕耘,坚持不辍地从事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并指导着多名博士研究生。1994年盛夏,我采访了正忙于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