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华遗产》2005,(1):143-143
10月17日.世界文化遗产山西平遥古城南城墙突然坍塌.倒塌宽度达到17米.倒塌部分附近墙面亦出现较大裂缝。18日.有关部门对古城墙进行抢修。据山西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倒塌原因主要有两个该段墙根是低洼地.极易积水.墙体侵蚀严重.倒塌部分附近仍有积水:清末时曾对该段墙体进行过修缮.从倒塌现场看.墙体中的土并没有进行夯实处理.土质疏松,并且与老城墙的衔接处不牢固,  相似文献   

3.
4.
蒙古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她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早已为世人瞩目。关于蒙古民族的历史文明,古今中外有许多传说和著述。然而,要了解自今向前推溯七十年的蒙古民族状况,《蒙古风俗鉴》一书所包含的丰富内容,诚可令人珍视和研读。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蒙古族服饰的特色及历代服饰的变化 ,透视其历史文化、社会风俗和审美心理 ,反映了蒙古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博采众长 ,推陈出新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6.
韩连赟 《丝绸之路》2009,(17):45-48
新疆草原上的蒙古族婚礼隆重、热烈而传统。婚前要请喇嘛,还要合婚、测定吉日。男女要举办搭新毡房仪式,女方亲属要为出嫁新娘举办饯行宴。  相似文献   

7.
“亦集乃路河渠司”文书和元代蒙古族的阶级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十九世纪下半期起,不少帝国主义分子纷纷来到我国西北地区作所谓探险旅行。他们的主要目的是盗窃我国的政治、经济情报,与此同时,也对我国的历史文物大肆劫掠。这些罪恶的活动,使我国的古代文化遗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无数珍贵的文物流落国外。对于他们所犯下的严重罪行,我们一定要加以彻底清算。  相似文献   

8.
《文史月刊》2011,(11):F0002-F0002
马头琴是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典型代表,无论是它的造型、制作材料,还是它的音质音色、音乐表现风格和演奏方法,  相似文献   

9.
一年前,巴义尔的父母和亲戚带着礼物来到了萨日娜家的蒙古包提亲,请求萨日娜做他们的儿媳.其实,两位年轻人从小就在一块草原上长大,巴义尔一直把萨日娜当成自己的妹妹一样照顾.家乡的开都河九曲十八弯,萨日娜也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巴义尔的父母看在眼里,喜在心上,特意找到当地寺庙的喇嘛,算出他们属相相和,长相般配,于是有了顺利的提亲结果.  相似文献   

10.
《山茶》2010,(6):36-36
蒙古族安代舞起源于内蒙古通辽市的库伦旗.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库伦旗地处通辽市西南端.被燕山余脉与科尔沁沙地环抱.大漠绵延.沟壑纵横,素有“九千九百九十九条沟”之称。  相似文献   

11.
蒙古族服饰作为文化的一种特殊载体,在保留本民族固有特性、习俗的同时,也受生产和生活方式变化的影响,并不断吸纳其他民族服饰的长处,逐步发展成熟。元代是蒙古族服饰文化的发展期。本文对元代蒙古族的服饰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2.
蒙古民族被誉为“马背上的民族”。马,对该民族而言,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它既是生活资料,也是生产资料。长期的生产和生活经验及实践造就了蒙古人尊马、崇马的思想观念。这一思想观念必然要反映到社会意识范畴,深嵌在社会文化领域,从而形成了丰富的马文化。马崇拜是蒙古族马文化的重要特征与体现。在祭祀、通过礼仪和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蒙古人都展示了他们对马的崇拜。  相似文献   

13.
马忠 《中国土族》2002,(4):63-65
大通县清平乡阿家村和朔北藏族乡阿家堡村的阿姓村民,于1985年经县政府调查认定,根据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公安、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发出的(81)民政字第601号文件《关于恢复或更改民族成份的处理原则的通知》精神,同意对上述两个行政村填写汉族成份的阿姓村民更改为蒙古族成份。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手工汇总数据,大通共有3586名蒙古族,基本都属于阿姓蒙古族。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蒙古民族在历史上的作用及其教育制度的演变,得出了"民族发展是民族教育的根本条件,民族教育反过来促进民族的发展,发展民族教育必须依靠民族本身的努力和正确的教育政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蒙古族饮茶在饮食文化中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与蒙古人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事畜牧业生产的牧民吃肉食比较多,吃蔬菜比较少。饮茶不仅可以助消化,还能补充少吃蔬菜所缺乏的营养。蒙古牧区主要饮奶茶,并具有浓厚的民族特征。除奶茶之外,还饮红茶、花茶、地方茶等。本文就蒙古人饮茶的历史及其发展的茶文化进行探讨。 蒙古族饮茶的起源。蒙古饮食文化中饮茶比较突出,在日常生活中饮茶占着重要的地位,特别喜欢喝奶茶。人们把奶茶称之为“蒙古茶”。蒙古人饮茶的历史从13世纪开始,比较确切的应该说起源于成吉思汗时代。元太祖十六年(1221年),南宋赵珙出使蒙古,辞别之日,木华黎说:“凡好城子多住几日,有好酒与吃,好茶饭与吃。”虽然出于礼貌,是客气的挽留,这里就提到了以茶款待。长春真人《西游记》载:“车驾北回,在路屡赐葡萄酒、瓜、茶食。”耶律楚材随成吉思汗西征,在《赠蒲察元帅七首》的诗中有“一碗清茶点玉香”之句,说明蒙古军营中也饮茶。成吉思汗的《神茶罐的故事》等都反映蒙古人在成吉思汗时期开始饮茶。宋朝用茶换取北方游牧民族的家畜和畜产品,在边关实行茶马互市,使蒙古人通过互市获得茶叶,与蒙古人开始饮茶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努尔哈赤(1559—1626)以一个女真部落酋长和明朝的地方官员,在短短四十年左右时间,统一了东北地区,为满洲贵族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成为清政权的开创者和奠基人,这与他执行了一系列颇有成效的对内、外蒙古的政策,是有重要关系的。 努尔哈赤提出和推行了一系列对内、外蒙古的具体政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蒙古族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家教的内容也非常丰富,形式多样。  相似文献   

18.
刘彩 《丝绸之路》2013,(8):82-83
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极具特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相互交融,共同造就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以蒙古族为代表的草原民族,具有天人合一、崇尚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草原文化由于以游牧文明为基础,几乎把"天人合一"的理念变为行动的准则,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发挥到极致。如今,在草原荒漠化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下,草原文化这种固有的先进生态理念更彰显出新的价值和生命力,也为草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注入了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19.
我国清代蒙古族方志学者中,松筠堪称佼佼者。松筠(1754~1835),蒙古正蓝旗人,玛拉特氏,字湘。曾以翻译生员升内阁学士,历任驻藏大臣、陕甘总督、伊犁将军。松筠不仅是位名臣,还是一位著名学者。他任职期间,每于政事之余,热心编纂边疆地方史志,计有《西藏巡边记》、《绥服记略》、《藏宁路程》、《两招记行》、《西招审隘篇》、《西招秋阁记》、《秋阁吟》、《新疆识略》、《藩国览要》、《新疆疆域总叙》、《西陲总统事略》等,对边疆地方志修纂颇有贡献。  相似文献   

20.
蒙古族老英雄登巴图如今已70多岁。1947年,他17岁,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抗美援朝等大大小小几十次战斗,荣立了大功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