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张之洞是近代值得注意的军事思想家。他所主张的“中体西用”不仅是颇有影响的政治纲领,同时也是清末军事变革的一项基本原则。全面地分析和把握张之洞的军事思想,是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方面,史学界虽已做出过有益的尝试,但仍有不少问题值得探讨。本文试图就张之洞军事思想  相似文献   

2.
史学界一直认为,圣库制度是太平天国实行的生活必需品分配供给制度,也有学者认为它是一种军事共产主义供给制,或称战时共产制度。但近年欧阳跃峰先生则提出,过去史学界关于圣库制度的一些说法,与历史事实大相径庭,太平天国的生活必需品分配办法不应该被称作  相似文献   

3.
论国民党军在山东敌后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国民党军在山东敌后战场的地位和作用张业赏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敌后战场主要由共产党军队担负,但也有一些国民党军队在敌后战场作战。如何评价国民党军敌后战场作战,史学界认识尚不一致。本文拟就国民党军在山东敌后战场的概况作些探讨,以期引起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卫所制度是有明一代重要的军政制度。明代全国普设卫所,卫所作为明帝国基本的军事单位,管辖一定数量的军户,承担军役。然而,卫所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军事性质的地理单位,涉及到明帝国的版图、管理体制、土地、户籍制度、人口迁移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宋代陕西路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宋代陕西路经济程民生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到宋代,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其中突出的有两点:一是经济大发展,二是外患很频繁.二者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一新动向,在陕西地区(即永兴军路和秦凤路)有著典型表现。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纠正过去史学界的一些偏见,而...  相似文献   

6.
我国君主专制的早期形式——王权渊源于部落联盟的军事首长与家长制父权的结合,通过史学界的深入讨论已成为定论;可是,关于促进王权产生的扈从制度,这还是一个有待于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于对这一问题作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国抗日战争国际地位研究的现状与问题陈德鹏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建国初,史学界在世界史方面基本照搬苏联的体系,中国抗战也就从属于苏联卫国战争了。1956年底至1957年初,为摆脱这种状况,史学界进...  相似文献   

8.
李碧瑶 《北方文物》2018,(3):100-105
前贤在论及辽代军事监察制度时,依据的史料多是《续通典》卷33《职官十一》,由于其史源为《辽史·百官志》,又《百官志》的记载存在各种问题,从而误导了对辽代军事监察制度的认识。辽朝建立了一套完整周密的军事监察制度,至少有行军监军、招讨司监军、驻军中的监军三种类型。监军的职责主要为监督地方官、管理驻军,有时亦亲自带兵执行作战任务。辽代方面性军事机构,如统军司、招讨司等,因带有军管性质,故其监军有时亦负责民政事务;根据辽代凡有军队之处,无论是行军还是驻军,皆设有监军这一特点,对《辽史·百官志》中关于"监军"、"都监"的记载重新进行审视。  相似文献   

9.
孙吴军镇都督论略张鹤泉孙吴统治时期,在国家军队中比较普遍地实行了都督统帅军队的制度。孙吴政权设置都督种类很多,有统管全国军队的都督中外诸军事,掌管征伐的征讨都督以及负责军镇防务的军镇都督。其中军镇都督与孙吴国家安定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当时的军事体制中...  相似文献   

10.
拜占廷军区制和农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拜占廷军区制和农兵陈志强拜占廷军区制又称塞姆制,是公元7—12世纪在拜占廷帝国境内推行的军事和行政制度,即按军区、师、团、营等军事序列管理帝国各级行政区域。这种军政兼容、兵农合一的制度促使拜占廷农兵阶层的形成和发展,对加强拜占廷国防力量,稳定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1.
清雍正初年卫所制度的大变革罗远道明代的卫所在多数情况下是一种军事性质的地理单位,而不仅是一种单纯的军事组织。因为大部分卫所管辖一块地盘,他们对辖区内军、旗、舍、余征收的子粒同行政系统的州县征收的赋税在数量上和方法上相距甚远①,力役制度也有很大差别。清...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台湾史学界流行把1944年10月19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将美国驻华军事代表、中国战区参谋长约瑟夫·华伦·史迪威从中国召回一事,称作“史迪威事件”。为论述方便起见,本文一开始就借用了这一专用名词,但在“史迪威事件”的分析与评价问题上,笔者并不敢苟同在台湾史学界以及国外史学界所流行的观点,即将“史迪威事件”发生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于史迪威个人。  相似文献   

13.
十年来太平天国史若干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檀江林 《史学月刊》2001,(5):133-138
经历20世纪80年代的研究热潮以后,史学界对太平天国的研究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期。据不完全统计,自1991—2000年的十年间,国内出版的以太平天国为主题的学术专20余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化、宗教、对外关系等领域,学术论有400篇以上。笔以学术论为主,参照部分作,对十年来史学界对太平天国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1896年5月,沙俄政府诱迫中国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同盟条约》,紧接着又签署了《东省铁路合同》,从而实现了它蓄谋已久的愿望,就是在中国东北修筑铁路,进而吞并这一地区,并把它做为瓜分中国,争夺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基地。但是,表面上沙俄政府不得不表示尊重中国主权,通过中东铁路的修建、经营,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全面侵略。因此,从中俄密约的签订到沙俄政府及其残余分子在中东铁路统治垮台,围绕中东铁路的路权问题,展开子长期、错综复杂的交涉。交涉的核心就是尊重还是侵犯中国主权问题。本文就是对1896年到1924年9月中东铁路路权交涉,作以简要,概括地叙述。  相似文献   

15.
侯颖 《丝绸之路》2013,(18):29-31
明代陕西"三边总制"制度是在延绥、宁夏、甘肃三镇(即"西三边")分设文武重臣,各自承担辖区御边任务,并暴露出若干弊端的情况下,为适应御边需要而逐渐创立的一种武臣统兵、文臣总理、太监监军且兼有一定民政职能的三镇统一御边制度。这一制度创立后,在明代西北边疆行使军事与民政职能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对"三边总制"创设的原因,史学界尚无专门的研究,本文就此问题作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6.
刘凤云 《清史研究》2014,(2):142-144
<正>王思治(1929—2012)是清史学界享有盛誉的学者,他以有生之年对清前期一些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人物,以及相关制度的系列研究,为中国的清史研究奠定了基础。从借鉴前辈治学经验的角度看,不啻是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早在20世纪50—60年代,还是青年学生的王思治便参与了中国史学界有关"五朵金花"的理论大讨论。期间他撰写了多篇相关的研究论文,特别是关于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王思治从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历史上,军屯是一种通过军事编制把劳动力与土地相配置从而进行生产的组织形式。历来的研究者大多从明初军制、卫所与军屯、军户制三方面来立论下笔。本文以明代贵州地方军屯问题为视角,主要从明代贵州卫所旗军数、明代贵州军屯生产两大方面来探讨明代贵州军屯的历史状况,通过对明代贵州军屯研究一丁点肤浅的探析,以期对明代贵州教军屯能有个一般性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军屯处所,是指屯田军余居住单元。明史学界相关研究专文似未见到。明代屯军起初虽按卫所总小旗编伍成军,特别强调以百户所为屯所,或若干百户所为一屯。但是在很多地方,屯军居住单元的规模小于百户所,形成若干军屯处所。从目前所经见的资料看,明代管屯百户等下屯常年督耕和定期赴屯所征收籽粒两种情况,在部分地区分别存在。已发现的卫所管屯公署即屯署的零星资料,虽难以展现明清卫所屯署的方方面面,但却凸显了明清卫所并入州县、屯所融入里甲村社、卫所军事职能渐归明省镇营兵乃至清绿营兵的趋势。从种地纳粮角度看,卫所屯军与百姓类似,加之其他因素,也就决定了卫所归并州县是大势使然。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副研究馆员戚厚杰等编著的《民国革命军沿革实录》即将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按照民国时期军队发展的规律 ,以时间为经 ,以战争为基点 ,以当时的政治、经济的大环境为背景 ,将军事机构、军事院校和军 (军、整编师 )以上每一支军队的沿革加以梳理清楚。该书的出版不仅对研究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军事 ,而且对研究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等都有裨益。作者在撰写本书时对史料尽力搜集 ,参考了大量的档案文献、文史资料及其它历史资料。该书不仅详细地记述了国民革命军的沿革 ,而且为了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 ,还附有汪伪、伪满军…  相似文献   

20.
隋朝大业十二年。隋炀帝为什么坚持要远离统治中心洛阳。第三次南下扬州呢?这个问题,史学界众说纷纭,举例如下: 一、隋炀帝看到河北、山东一带的农民起义军已陆续转移到江、淮之间,他到扬州是率禁军去镇压南方的农民起义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