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可塑  韩冬 《风景名胜》2021,(2):0261-0264
文章主要采用 SBE 美景度评价分析法,对侗族传统聚落程阳八寨的乡土景观场景类型及其景观要素的喜欢程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受测者们普遍对三生空间场景(自然、人文与生产性景观类型)喜欢程度较高,说明景观要素较丰富的三生空间场景具有较高的美景度,其次美景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人文与生产景观所构成的场景类型、自然与人文景观所构成的场景类型和自然与生产景观所构成的场景类型。纯人文景观场景美景度为负值,受欢迎程度较差。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主客观评价法相结合,对北京市紫竹院公园视觉景观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课题组实地评价并拍摄照片,室内请评判者给照片打分评出美景度分值,请专家对主观性因子评价,与实地评价结果做一致性检验;对两种方式获取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并建立线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主观性因子的实地评价和室内问卷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专业背景不同不影响评判者对景观美景度的评判结果;美景度与区内因子呈正相关,与区外因子呈负相关;区内的3个因子更能影响对景观的评判,其中,自然景观所占比例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主客观评价法相结合,对北京市紫竹院公园视觉景观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课题组实地评价并拍摄照片,室内请评判者给照片打分评出美景度分值,请专家对主观性因子评价,与实地评价结果做一致性检验;对两种方式获取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并建立线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主观性因子的实地评价和室内问卷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专业背景不同不影响评判者对景观美景度的评判结果;美景度与区内因子呈正相关,与区外因子呈负相关;区内的3个因子更能影响对景观的评判,其中,自然景观所占比例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王志娟 《风景名胜》2021,(2):0063-0063
植物作为风景园林中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唯一的有生命、有变化的要素,在整个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植物景观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满足于千篇一律的植物景观,如何营造出不同特色的植物景观成为当今讨论的热点。植物对于园林景观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从利用植物自身的特性出发,参考植物景观设计的优秀案例,对风景园林中植物的景观设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城市公园游憩者满意度研究——以广州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肖星  杜坤 《人文地理》2011,26(1):129-133
以广州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城市公园满意度评价因子与整体满意度、重游意愿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因子分析法,萃取出游憩者6个城市公园满意度评价因子-景观质量、基础设施、游憩环境、游憩项目、服务质量、便利程度。分析显示除性别、受教育程度外,在年龄、客源地、职业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下,城市公园游憩者满意度评价存在显著性差异;多元回归分析验证了6个因子与整体满意度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除服务质量外的5个因子与重游意愿之间也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黄鹏 《风景名胜》2021,(5):0118-0118
本文为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艺术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公园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文章以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方法为切入点,以植物造景所占据公园景观效果的比重为研究对象,根据城市公园各个功能分区,从主次入口、活动场地、道路几方面的植物配置分别展开具体讨论,论证合理植物配置与形成优质景观效果的潜在关系。  相似文献   

7.
风景道起源于美国,作为具有景观、交通、游憩等多种功能价值的复合体,在旅游、交通等行业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风景道相关理论,对雅西高速公路风景道构建极其辐射带旅游开发进行构建,对后续研究提供建议。风景道(ScenicByway)这种特殊景观道路源于规划设计者为处理交通(一种重要的公共空间)、景观、遗产保护和游憩  相似文献   

8.
朱胜利  景涛  程娟 《旅游纵览》2013,(8):161-162
目的:营造城市主中心区的居住、休闲、游憩区,生态保育区和城市主中心区开敞空间的绿屏。方法:利用景观结构分析方法,采用"斑—廊—网—基"模式,以构筑现代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交融的现代山水环境城市空间为理念,对延河南岸景观现状进行分析,为南岸景观规划提供依据。结果:构建适宜延安延河南岸,且与未来延安主中心区景观整体协调的景观结构  相似文献   

9.
基于SD法的公园景观综合感知研究——以福州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福州市主要的几个城市公园为研究样本,运用SD法,将声、味环境因素纳入公园景观的感知研究中,就声、味环境因素对评价者公园景观视觉感知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揭示影响规律;并结合因子分析法,进行主要影响因子提取,为人性化的公园景观研究与设计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声、味环境对评价者公园景观的视觉感知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且负面因素产生的影响比正面因素更为显著;声、味环境因素对于不同的公园景观视觉效果评价要素和因子的影响有所不同,心理要素和整体要素受影响程度最为显著,其次为环境要素;声、味环境因素影响下的公园景观视觉效果由形式因子、协调因子、空间因子、生态因子、污染因子、特色因子、认同因子和安全因子等8个评价轴构成。  相似文献   

10.
传统村落风貌研究历来是建筑学、景观学和规划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地理学视角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本文试图以中国传统村落上甘棠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等方法,借助景观基因理论对村落进行风貌景观基因识别和提取,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传统村落风貌景观基因信息链,并对其四要素(景观信息元、景观信息点、景观信息廊道和景观信息网络)的风貌特征进行了解析,结果显示:①上甘棠村整体风貌景观基因保存度较好,具有巨大历史文化研究价值;②上甘棠村的内在文化基因,即风貌景观基因信息元内涵丰富,但未得到有效传承;风貌特征保存度较差;③上甘棠村风貌景观基因信息点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多样,整体上人文风貌景观基因信息点的保存度要好于自然风貌景观基因信息点;④作为联接通道的风貌景观基因廊道保存相对完整,但存在局部松动、断裂等现象;⑤风貌景观基因信息网络整体保存度一般,局部装饰受损度非常严重,需要尽快修补。未来应加强传统村落风貌特征的数字化研究,可为传统村落保护提供精准化的修复方案。  相似文献   

11.
张卉  张捷  仇梦嫄  李莉 《人文地理》2020,35(3):58-64
本研究以典型特殊地方“音乐之岛”鼓浪屿上的音乐景观这类非单一知觉类型的特殊文化景观为研究对象,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探讨音乐景观意象的知觉形成过程及其对地方依恋和满意度的作用,并运用耦合度模型进行音乐景观意象内部要素关系的探索。结果显示:①音乐文化景观意象存在“审美意义理解”、“功能涉入体验”、“音律情感评价”三个重要维度,并且已经到达比较高的耦合阶段;②三个维度间相互影响,共同协调提升,显著影响游客地方依恋,并提升游客满意度;③地方依恋在音乐文化景观意象的三个维度和满意度之间起到了显著的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美国乡土景观研究理论与实践——《发现乡土景观》导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义勇  俞孔坚 《人文地理》2013,28(1):155-160
《发现乡土景观》①一书是美国"乡土景观之父"杰克逊关于文化景观研究的力作。杰克逊建立了美国乡土景观研究的理论框架:两种理想景观--政治景观和栖居景观,以及三种景观原型--景观一、景观二、景观三。在此框架下,探讨当代美国乡土景观的典型要素:平面空间、乡村小镇、乡土建筑、可移动房屋、石材与木材、科技风格、新型公园、新田园。该书提出的乡土景观研究方法论、乡土景观内涵的理解等,对当代中国景观研究和景观设计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郑辽吉  刘惠清 《人文地理》2010,25(5):154-159
水体游憩环境是一种服务于人们游憩活动,融环境、经济、社会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体验景观网络。以辽宁丹东的青山沟镇、大梨树村、大孤山镇(大鹿岛)及长甸镇(河口岛)等四个村镇为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验证了水体生态体验景观网络中活动、背景、体验及利益等行动体属性之间的结构关系,为水体游憩环境规划管理模式的构建奠定理论基础。在模型验证过程中,运用SPSS11.0及AMOS6.0软件测试水体景观网络行动体的结构关系模型及相互作用路径系数;拟合度检验表明,该结构方程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景观生态系统及其要素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景观生态学是个新兴且发展迅速的学科领域。对其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的研究探索与规范是目前该学科的重要方向。本文即是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并结合论文作者的理解,比较系统地讨论了景观生态系统及其要素、要素结构等问题。以期对正在形成的学科"范式"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聂淼 《旅游纵览》2013,(3):89-91,121
城市发展使得城市公园逐渐孤立化、破碎化。研究依据层次分析法,制定了连接城市公园的游憩型绿道的评价指标因子和准则作为选线的依据,以北京三环内区域为研究范围,利用河流、交通线路等线性空间连接孤立的城市公园,构建了公园-绿干道-绿支道三个层次的绿道网络。研究同时发现,城市公园的面积越大,公共交通便捷度越高,对居民游憩活动的吸引力越大;河道沿岸绿化相对于水质对滨河游憩活动开展的影响更大;道路绿化覆盖率、与社区的连接度和道路等级对游憩活动开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游憩舒适性对国家公园游憩文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实现和游憩体验质量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和网络文本分析方法探索游憩舒适性的定义、结构维度及其生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国家公园游憩舒适性定义为国家公园游憩舒适物与游憩体验共同作用下通过游憩者主观感受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的非物质性惠益,并对游憩文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做出质量反馈,包含4个核心范畴、12个主范畴和38个附属范畴;(2)游憩舒适物由自然舒适物、人文舒适物、服务舒适物和氛围舒适物4个要素构成,是国家公园游憩舒适性生成的客观驱动因素;(3)基于生理-心理-精神-社会动态模型,构建了国家公园游憩舒适性生成的内在作用机理模型,并强调了身体主体性、沉浸体验性、意义体验性和社会适应性4个主观驱动因素。文章有助于丰富和发展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理论,为国家公园游憩空间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7.
以重庆都市区城市游憩空间系统为例,将凯文·林奇的5类城市意象要素进行细分,并转换为地点场所-具体的游憩空间,以访谈与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运用统计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SPSS软件,从印象程度、品质较好和品质较差这三个方面对游憩空间进行定量评价研究,制成城市游憩空间评价指数的象限分布图,以了解游憩者印象与游憩空间品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重庆城市游憩空间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秦瑞英 《人文地理》2008,23(1):88-91
国外对旅游景观及其评价的研究已由客观到主观,由宏观到微观,由对景观特征研究延伸到对其内涵的研究,由景观形态到对其功能的研究。在城市旅游区,不同旅游者和城市居民通过"理解"所经历过的空间对其自身生活或旅游的"意义",产生对不同旅游景观区的认知,从而形成旅游认知景观结构。本文以我国城市旅游区(西安)为例对区域旅游景观结构进行探讨,并对景观(要素)空间配置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运用旅游语言景观相关理论,将研究目光集中于景点解说板,对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区多个景点展开实地调查,同时基于研究样本和网络数据,探讨景点解说板的完整度、信息功能、象征功能和其语码的选取。研究发现西湖景区解说板景观建设,翻译、载体及用语方面较为规范,但仍存在一些信息传达和管理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西湖景区景点解说板的建设工作,以促进西湖景区景点文化的弘扬与传播。  相似文献   

20.
景观(Iandscape),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一个美丽而难以说清的概念。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是一种类型单位的统称,如城市景观、森林景观等;艺术家把景观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等同于风景;建筑师则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