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物》2016,(10)
正古城金墓(编号M1)位于山西省阳泉市平坦垴村古城遗址南部(图一),地理坐标为北纬37°52′32.1″,东经113°33′58.3″,海拔730米。2012年8月,为配合基本建设,阳泉市文物管理处对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葬发现时顶部已遭破坏,墓室内有一层厚约0.4米的淤泥。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2.
《文物》2021,(3):39-57
<正>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位于吉林省安图县二道白河镇西北4公里处的丘陵南坡上,南距长白山天池约49公里(图一)。相传唐代一将军在此地得宝马,故而得名"宝马城",亦称"报马城"。1929年修订的《安图县志》中已著录该遗址。20世纪80年代,调查者曾根据踏查时发现的部分指压纹瓦片和兽面纹瓦当,判定该遗址为唐代渤海国时期始建,辽金时期沿用。以往学术界普遍认为宝马城为渤海朝贡道上的重要驿站,也有学者将其比定为当时中京显德府下辖的兴州。  相似文献   

3.
一九七八年十月间,在整修七三年于市郊老万庄发现的金代壁画墓门工程中,又在该墓的东西两侧发现两座墓葬。现将发掘清理情况简报于后。为了叙述方便,将原发掘之墓编为一号墓(已发表),西侧的编为二号墓,东侧的为三号墓。  相似文献   

4.
2010年4月,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太原不锈钢产业园区阳兴大道施工区域发掘六座金代墓葬,出土了包括壁画、瓷器、铁器、铜币在内的珍贵文物。该墓群的发掘,为研究太原市的地下埋藏、历史、文化、葬俗以及尖草坪地区不同时期的考古学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5.
1988年12月,煤碳部义马矿务局机修厂在新厂扩建时,发现了一批古墓葬,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与义马市文管会联合对其进行了发掘,现将其中的金代砖雕纪年墓发掘情况简报于下。一、地理位置与墓葬形制该墓位于义马新市区南郊,距市区一公里,北邻310国道,南距陇海铁路约三百米,在一片小土岗的中部,为一座小砖券砌的仿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通县金代墓葬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5年8月,北京市通县城关公社砖厂,因推土取料,发现石椁墓两座(编为一号、二号墓)。北京市文物管理处会同通县有关部门对两墓进行了发掘清理。在清理过程中还利用出土文物在现场举办了小型展览,宣传党的文物政策法令和这些出土文物的历  相似文献   

7.
《文物》2016,(9)
城四家子城址位于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德顺蒙古族自治乡古城村北部。2013~2014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城址内一处高于地表的建筑台基进行了主动性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板瓦、筒瓦、瓦当等建筑构件。该建筑台基为夯土结构,具有坚实的地下基础和台明,沿用时间较长,台基之上和周边建有不同功能的建筑和相关设施,且营建时间有早有晚。这些建筑曾有过多次局部改建、损毁,并在遭废弃一段时间后于原址之上进行重建的经历。从建筑基址结构及出土器物来看,该城址应为辽代长春州、金代新泰州。  相似文献   

8.
金花池遗址为良渚古城遗址的郊区聚落之一.2009年考古队抢救性清理了2座良渚文化贵族墓葬,其中M1出土玉琮、玉钺、三叉形器和冠状器等高等级玉器,是良渚文化早期阶段良渚遗址群乃至整个良渚文化分布区内少见的高等级贵族墓葬.大遮山南麓分布着多个聚落组,呈现出以一处较大的台墩形遗址为中心,由六七处台墩组成的态势.百亩山南坡较密集地分布着金花池、百亩山、梅家里、梅园里等遗址,构成聚落组,金花池可能为该聚落组的中心.  相似文献   

9.
正一概况山下村位于临城县城东南4公里处。该遗址位于山下村东南、南水北调渠线内。东距苗大公路200米,南距薛家庄村200米,西距山下村400米,北距山下东窑址150米,地理坐标为北纬37°23′49″,东经114°30′55″,海拔85米(图一)。2013年5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过山下东窑址的南部,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瓷片。河北邢窑博物馆及时赶往现场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0.
大同金代阎德源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阎德源墓位于大同城西约一公里(图一)。1973年10月,我馆配合基本建设工程进行了发掘。这是我市已发现的金代墓中出土器物比较丰富的一座,为我们研究金代经济及文化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1.
2008年8月~11月,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扶余西车家店金代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现房址3处,灰坑11个.出土了陶器、瓷器、铁器、铜器、骨器、石器等遗物.该遗址为金代中晚期一处居住址.  相似文献   

12.
2009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抢救发掘了孙长青遗址,获得了一批较为丰富的遗迹遗物资料,其中有灰坑、灰沟等遗迹现象,出土了陶器、瓷器、铁镞、铜钱及动植物遗存等。该遗址是白城市洮北区一处较为重要的金代聚落址。  相似文献   

13.
神女路墓地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巫峡镇高塘村,现为巫山县新城区,西北部为大巴山脉,东南面距长江1.5公里,是一处时代为秦、两汉时期的中小型墓地。为配合三峡工程和迁建的巫山新城区建设,2000年9月,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巫山县文物管理所,在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发掘墓葬15座,主要为竖穴土坑墓,竖穴砖室墓和土洞砖室墓三种形制。根据墓葬形制及随葬器物组合,这批墓葬可分为三期六段,是研究峡江地区秦、两汉时期丧葬制度及习俗等重要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14.
桥陵是唐睿宗李旦的陵园,通过对陵园遗址开展考古勘探,了解了陵园下宫遗址的总体布局和陪葬墓的数量、分布及墓园形制。在对陵园南门门址、南门西侧门阙、西侧番酋殿遗址进行发掘后,对唐代帝陵陵园建筑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2009年6~9月,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乌兰吐北岗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新石器时代房址7处,辽金时期灰沟1条,出土了陶器、骨器及石器等遗物。经比对,乌兰吐北岗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的下限年代与昂昂溪文化年代相当,上限年代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下嘎遗址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们市红光乡下嘎村,地处图们江两条支流嘎呀河、布尔哈通河交汇地带。1997年8~9月,考古工作者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表明,下嘎遗址是一处单一文化内涵的古代聚落遗址。本次发掘虽未清理出房址,但出土遗物较为丰富。出土的陶质瓮、罐、盆、甑、豆、器盖等器物具有鲜明的团结文化特征。因此,可以将下嘎遗址认定为团结文化遗存,年代当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1世纪。  相似文献   

17.
老道洞遗址位于吉林省白山市河口乡南郊的山腰上.2003年7月末,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会同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白山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和试掘.出土了大量的文化遗物,包括有石器(磨盘、石斧、亚腰形石锄、砍砸器、刮削器、石镞、网坠)、陶器、骨器和大量的动物遗存.其年代最早可至新旧石器时代交替之际,最晚为新石器时代.为探讨浑江流域史前文化的面貌与邻近地区的文化交流等诸多相关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18.
叶赫影视城青铜时代晚期遗址位于吉林省梨树县叶赫镇转山湖水库东北一座平顶山上.1995年梨树县文物管理所有关人员对其进行了抢救性的清理,发现一批重要的文物,有鬲、豆、罐、杯等,其文化特征与西团山文化相似,年代约在春秋战国,下限可能已进入汉代.  相似文献   

19.
2009年5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为配合西安南郊曲江观山悦住宅小区工程建设,在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夏殿村西发掘了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金代墓葬,编号为2009XBM30,GPS测值为N34°10'31.9",E108°57'42.3",海拔490米(图一).由于墓葬上部土层已被机械破坏,发掘工作是在下挖2米的工地基槽内进行.  相似文献   

20.
2005年8月至11月,为配合华能铜川电厂的基建工程,我们在距铜川新区约10公里的坡头镇冯兰村发掘清理了一批古墓葬,唐代窦及墓即是其中的一座,发掘编号为HTDM14(简称M14),现将该墓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