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增泰 《收藏家》2000,(10):61-62
收藏书画图籍,多用收藏印。收藏印历史悠久,兴于宋,盛于唐。唐太宗李世民自书“贞观”二字,作连珠印,为其滥觞。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字连珠印继之。其后南唐后主李煜有“建业文房”印,宋太祖赵匡胤有“秘阁图书”印,徽宗赵佶有宣和诸印,金章宗完颜有明昌七印,这些都是御藏书画用印。文人收藏印流行后,名目更多,有收藏类的、鉴赏类的、校订类的,还有用  相似文献   

2.
秦郝氏印箴言款考释──《易·损》“■忿窒欲”新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珍秦斋古印展》著录萧春源先生珍秦斋收藏的一方秦半通姓氏私印(见附图)①,印面为“郝(郝》氏”二字②。此印四侧面又有错银箴言款字6个,原释文作“忿团(深)冥,欲毋思”。马国权先生在《珍秦斋古印展》序言中介绍此印说:“有郝氏一印。四侧桥刊‘忿’、‘采(深)冥’、‘欲’、‘毋思’等错银字句,殆男女相怨之语,郝氏其作印者钦?抑作印者怨郝氏钦?今不可知。印之附有边跋者,其为权舆乎?”附图(此为印面正视展开田,印面文字为反文.原印政字应当自左向前,然后自右向后顺时外读。此田恰相反。)我认为此印款当读作“毋…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从江县斗里乡白里村第十三村民组瑶族村民盘春文家,收藏着一枚古老的盘王印。印为木质,侧切面。印章正面为正方形,边长13厘米,厚2厘米。章的背面削有凸起1公分的柄,作为盖印时手捏处。从侧面看,形状象“凸”字形,从背面看,象个大团鱼一样,据主人介绍,盘王印的刻制时间,大概在12世纪期间,距今约有600至700年。盘王印的正面外围,刻着一条4毫米宽的方框。中下方有一个“n”形框,里面竖式刻着“盘王开天勒令”六个繁体汉字。上方左边刻有“月”字,右边刻着“日”字,中央上方刻着“金”字篆文。两侧刻有“田”字篆文,其余…  相似文献   

4.
宝丰县文化馆最近在商酒务公社收集到一方金代铜质印。这方铜印出土于1969年冬,是社员李洼斗在关帝庙村西地挖渠时发现并交给了公社党委。最近,由公社党委付书记王在囿同志转交给县文化馆收藏。这方铜印为正方形,每边长6.5厘米、通高5.4厘米,边厚1.5厘米,重675克,印背有长方形印钮,钮上部有“上”字标记。印文为阳刻九叠篆书“都统盈字之印”,印背左侧镌刻楷书“林州行部造”,右侧有“兴定二年七月”等字,印边前部镌刻有印文楷书  相似文献   

5.
在河南省博物馆收藏的印鉴中,有金代官印十余方,现简介如下:一、“都统所听字印”该印是1965年南阳市郊出土,正方形,印面边长7.1、通纽高4.7、厚1.5厘米。印文为阳刻“九叠篆”书“都统所听字印”六字(图—1)。印背面  相似文献   

6.
我们把用玺印盖压在陶器上所形成的印样,称之为“印陶”。这与印章加盖在泥土上形成的印样被称为“封泥”一样,均是古代用印的一种方法。郑州商城遗址东北隅附近发现大量的印陶,这对于探索夏文化及研究郑州商城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这批印陶,绝大多数是“毫”字单字印陶,也有极少量的“毫丘”双字印陶,“毫”字单字印陶当是“毫丘”双字印陶的省简。在地名中省却第二个字而留最重要的第一个字,在战国印陶中是不乏其例的。把郑州所出的“毫”字印陶,定为地  相似文献   

7.
一九七○年,阿城县旧物市场的同志在回收废铜中捡出一方铜印,交县文物管理所收藏。该印为正方形,边长6.4、厚1.3厘米,长方钮,钮顶平面长3.4、宽0.9厘米,印通高3.7厘米,重1市斤。印面为汉字阳文篆书,其文为“天字号行军万户所印”九字(见印模)。印背无年款,左侧镌楷体“万户印”三字;印钮有一“上”字,以示印的倒正。原来这是方百年前已发现的古印。据《宾县县志》记载:“(宾县)城南八十五里松峰山,清光绪初年道人赵玉德掘得古铜印一方,方形,铜把,酷似今县政府印状。其印文近中国篆书,细辨中末两行确为‘军民万户印’五字,馀不可识。背上刻中文‘万户印’三字,人莫知何代也。惟道人珍藏,其秘虽故相识不与出示,谨印具模型附后”。又云:“考《金  相似文献   

8.
1984年9月,简阳县轻机厂扩建厂房挖地基时,发现一件宋代的“邛州印牌”。现由简阳县文化馆收藏。 铜质印牌呈青绿色,牌面微凸,重800克,长23.5、宽6、厚0.6厘米。牌的上端有丙肩,丙肩之间有一圆穿,似作系绳之用。下为锐角,素面。牌上面正中竖写“邛州印牌”四字稍大, 右下边竖与“至道元年”,左下边坚写“十二月铸”八字稍小。背面中部横写“印牌”、“入入”、“牌×”“出出”四排七字。  相似文献   

9.
1987年,涿鹿县保岱乡窑子头村村民在整地时发现金代官印一方,后交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收藏。该印保存完好,字迹清晰。铜质方形,橛钮。边长9.3、厚1.2、通高5.3厘米。印背一侧刻一“上”字,无年款。重950克。印面阳文,篆书“四太子府行元帅之印”9字,...  相似文献   

10.
我曾收集到一张仅见的“中华民国中央银行钞票”,此票长15.8厘米,宽9.2厘米,四周有简单的花纹框,框内上端横书“中华民国中央银行钞票”,左旁印(1)07116编号,右旁印197116编号,中间花纹内直印“五圆”两字,下面中间印“中央银行发行”字样,四角印币值“五”和“5”字,背面都印花纹,中间圆形框内直印“五圆”币值,两旁印两个“5”字。从此票的编号来看,是试印中的呈阅样票(插四)。而此票印刷的时间,似乎同我捐赠给中国银行董事会的“中华民国度支部兑换券”同样,是民初的文物。我曾以未能找到“中华民国中央银行钞票”的历史资料为憾。  相似文献   

11.
2006年秋,广西桂林附近的临桂县五通镇(原义宁县县城)惊现出几张不见经传的奇特纸币———义宁县地方金库券。此金库券见有壹佰元和伍佰元两种面额,现将它们分别介绍如下。(一)壹佰元券。该券长148、宽75mm。券正面为青蓝色,四周有边框,四角有“壹百”字样。券上端横书“义宁县地方金库券”八个楷字,券右边印券额“壹百圆”,左边印园林图。“壹百圆”下方盖有两个红色方印,印文分别为“会长之印”和“副会长印”。园林图下端印有“凭票即付国币壹百圆正”字样。券面的右侧预印“字第号”,此张券上加盖有“义”和“001035”流水号。券面的左…  相似文献   

12.
我集钞多年,深觉清代纸币不仅数量较多,而且内容丰富,近来在整理藏品时,感到清末载沣像大清银行兑换券的历史内容丰实,此票不仅有人像,而已很美观,颇有研究价值,故作此文,以供参考和研究。 一、载沣像纸币实物由来 四十年代,钞商刘行方得到一张载沣像的大清银行十元兑换券(图一、图二),此票的正面四周边框有简单图案,上端横书“大清银行兑换券”,其两旁有两个“10”字,下边横书“凭券即付银币拾圆全国通用”,其两旁也是两个“10”字,在左右两边都印号码,上面两角印两个“拾”字,下边两角印两个“10”字,票的左面…  相似文献   

13.
任海燕 《文物春秋》2006,(4):75-75,78
黄骅市博物馆收藏有一张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是1952年毛泽东主席签署,颁发给革命烈士赵博生同志家属的。 证书为纸质,因日久已发黄,长29.3厘米,宽22.9厘米,中间折印处上方有裂纹。证书四周为金色边框,边框上方正中印有国徽、国旗,两边为华表。框内从右至左有“永垂不朽”四个金色大字,正文叠印其上,为黑色竖写楷书,内容为:“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河北字第零七六四二号。查黄骅县慈庄赵博生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其家属当受社会上之尊崇。除依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人牺牲病故褒恤暂行条例》发给恤金外,并发给此证以资纪念。主席毛泽东。一九五二年五月十九日。”日期上盖有红色“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相似文献   

14.
杨春晓 《收藏家》2020,(2):95-104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茂林远岫图》(图1)是从宋代流传下来的一幅山水长卷,从上面的印章和题跋也大致可以看出这幅画的流传过程,可辨识的印章有南宋理宗时期丞相贾似道的“秋壑珍赏”和“封”字印、元代鲜于枢的“困学斋”印以及明代项元汴、清代梁清标和清代宫廷的收藏印。  相似文献   

15.
李兰昌 《文博》2000,(4):31-32
不久前山东省枣庄市博物馆收藏了一方铜质古玺(见图),坛形鼻钮,素面,体形扁薄,长、宽各2.8、边厚0.4、通高1.5厘米。印面铸文曰:“下匡取水”,4字极其完整。 “下匡取水”,玺原来也曾有发现,见于著录的有:①罗福颐《古玺编》(4061号)隶作“下水取”,“”字未释。②徐文镜《古籀编》,隶为“下水匡字未释。此处,石志廉《战国七玺考》(见《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79年1期)一文中,还提及上海博物馆藏有一方,然未作考证。罗福颐认为‘下水”二字为复姓,作人名用印。我认为玺文第二字“”应释作“匡”,…  相似文献   

16.
《文物》于1998年第8期发表的《徐州师子山西汉楚王陵发掘简报》及王恺先生“印章”文,释文有多处误释。第45页图版第15印应释“朐之右尉”,误释为“昭之右尉”。因此字误释,该文误以为西汉楚国有昭县(第47页右第1行)。此字形体,可参考罗福颐《汉印文字征》(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卷四第14页“朐”字,又可见罗福颐主编《秦汉南北朝官印征存》(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第302号“朐长之印”。王先生此文亦提到该楚王陵另有“朐之左尉”印(第47页左倒9行),亦可对照。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阜新市文化局文物组收藏一方金代天赐年款的乣军铜印,现介绍于下,并略为考释,以求指正。该印于1972年在阜新县七家子乡出土。印呈方形,边长5.1、厚1.1厘米。长方梯形钮高2.1厘米。钮顶上阴刻一“上”字。重400克。印面阳文汉字九叠篆字“蒲杨县尉之印”六字。印背阴刻两行錾字,左为:“蒲阳县尉令”,右为“天赐二年六月”(见拓片)。  相似文献   

18.
“大明通行宝钞”是明朝发行的纸钞。现在常见的“大明通行宝钞”,多是户部印造的“一贯”大钞,几百文小钞不多见,中书省印造的宝钞尤为罕见。山西省博物馆收藏有户部印造的一百文和三百文小钞各一张,一贯大钞多张,而该馆收藏的中书省印造的二百文小钞两张、三百文小钞一张则更为珍贵。(见图版叁,1和2)上述宝钞均用桑皮纤维做钞料,刻板墨  相似文献   

19.
一、秦官印的格式和读法 秦官印一般都有边栏和界格,中间有纵横两道界格的称四字格,有一道界格的称日字格(这里包括有界格没有边栏的情况)。田字格印都为方形(大致意义上的方形),日字格印多为长方形,也有少数为方形。因此日字格印并不完全等同于半通印。 日字格的读法比较简单,印文一般由二字组成,竖式从上至下读,如“邦侯”(《十钟山房印举》)、“泰行”(古陶文明博物馆藏封泥)、“上寝”、“尚浴”(同上);横式从右至左读,如“少内”(《周叔韬捐献古玺印选》)、“宗正”(古陶文明博物馆藏封泥)、“少府”(同上)。…  相似文献   

20.
1992年7月,绥滨县绥东镇绥安村村民姜庆峡建房时,于距地表1米处发现一方铜印,现由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 印为铜质,印面呈正方形,边长6.2厘米,边厚2.7厘米。板状钮,高3厘米。印文为汉书九叠篆:“勾当公事天字号之印”,3行9字。印侧、背均磨损,已无法确定铸印机构及年代。印钮顶端的平面上浅刻一“丄”符号,可能为以示倒正的“上”字。此印铸造工艺较粗糙,印面变形,篆文呆板、拙劣,线条纤细,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