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爱玲对《红楼梦》及研究的"疯狂",是其学术专论《红楼梦魇》的非学术隐义的表征。她与曹雪芹文人品格的共性,源于他们共同的"末世"之感。张爱玲继承了《红楼梦》对悲剧本原的演绎方式,将评点和考据《红楼梦》作为间接诉情文本,消解其对时代与人性的悲剧感。  相似文献   

2.
在“扬州八怪”诸家中,黄慎以人物画独擅胜场。《扬州八怪现存画目》中收录了黄慎绘画作品7百余件,其中人物画就占了总数的一半。黄慎一生不仅创作了大量的人物画,而且内容题材也十分丰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方面。其一取材于古代文学作品和历史人物故事,基本承袭了传统人物画的题材,大多描绘的是文人高士、侠客名臣的懿行逸事,表现他们的高洁情操与旷达襟怀,显示了黄慎文人兼画家的艺术品位及审美情趣。代表作有《李白举杯邀月图》、《陶令簪菊饮酒图》、《春夜宴桃李园图》、《伯牙弄琴图》、《孟浩然骑驴图》、《苏武牧羊  相似文献   

3.
我们知道,满族在清代中期以前没有在文人笔下产出小说作品,在这个阶段出现的多是一些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满族文人创作小说是清代中期的事情。其中最著名的是乾隆朝成书的《红楼梦》,还有聊斋体文言短篇小说集《夜谭随录》以及道、咸年间成书的《儿女英雄传》。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是宽政六年末(1795年初)传入日本的,而最早的日译诞生在将近100年后的1892年。这一年4月,森槐南在《城南评论》上发表了《红楼梦》第一回楔子部分的译文,题为《红楼梦序词》,署名“槐梦南柯”。这篇译文的产生并非偶然,它是在清朝首届驻日公使馆员们向日本文人学者大力推介《红楼梦》的背景下诞生的,同时也与坪内逍遥否定劝善惩恶的小说写作传统,提倡写实主义的日本近代文坛的变革遥相呼应。本文重点考察这篇译文的翻译背景、徒用底太、翻译风格、翻译目的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苏轼曰:"文以达吾心,画以[1]适吾意。"姜绍书《无声诗史》有云"夫雅、颂为无形之画,丹青为不语之诗。盘礡推敲,同一枢[2]轴"。绘画与诗文相辅相成,成为文人表词达意、抒发胸怀之凭借,足见其在古代文人心目中的地位。而绘画是一门难以掌握的技艺,不认真研习很难起到表词达意、抒发胸怀的作用。为指导绘画,画谱便应运而生。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画谱,如《宣和画谱》《顾氏画谱》《唐诗画谱》《芥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画论代表人物——顾恺之的著名著作《论画》为研究对象,分析顾恺之的著名理论对当时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以及后世绘画理论和审美的影响。顾恺之现存画论著作主要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等,奠定了中国绘画审美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程伟元指画罗汉册程伟元是有关《红楼梦》的一个重要人物。自从文雷同志的《程伟元与<红楼梦>》在《文物》1976年10期发表后,引起了许多《红楼梦》的研究者和爱好者的重视。我们现在可以肯定地说,程伟元不是一个书商,而是一个封建文人。嘉庆初年,他由北京去沈阳,做盛京将军晋昌的幕客,过了一生诗酒生涯,既未做过达官,也未成为富商。他早年的经历和思想,很像高鹗,而其文学艺  相似文献   

8.
稀世国宝王齐翰︽勘书图︾文图/熊承芬王齐翰《勘书图》从全国现存的古代、近现代绘画来看,许多传世之作是经历很多沧桑才保存下来的,这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南唐王齐翰绘制的《勘书图》,成画约一千余年,前后历经十六家之手,为现存古代稀世绘画精品之一。王齐...  相似文献   

9.
万新华 《收藏家》2013,(11):59-61
清初文人画家宋骏业向来不为绘画研究者所重视,只因其曾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奉命而举荐王翚(1632-1717年)主绘《康熙南巡图》、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与孙岳颁(1639-1708年)主编《佩文斋书画谱》、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与王原祁(1642-1915年)先后主持《万寿盛典图》而进入绘画史的视野,故其生平资料现存甚少。《清史稿》将宋骏业小传附于乃父《宋德宜传》之后,曰:子骏业,自副贡授翰林院待诏,直御书处,历兵科给事中。康熙四十一年,  相似文献   

10.
王浩辉 《东南文化》2011,(2):121-123
山水画大家黄公望是元四家之冠,其所作《富春山居图》为元代文人山水画转型期的经典作品,其意境清新简远、平淡天真,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对中国山水绘画艺术的一种创新,它构成了黄公望山水绘画艺术复杂多元的文化内涵。黄公望的绘画理论传世文献《写山水诀》,是对山水绘画技法深入研究的理论结晶。  相似文献   

11.
"二十四友"作为西晋重要的文人集团,囊括了陆机、潘岳、左思、刘琨等当时的一流文人,但因事权戚贾谧,长期以来颇受冷落。通过综合考察现存资料可以发现,"二十四友"集团的交游方式主要包括三种:以"金谷宴游"为代表的文人集会、日常的赠答唱和以及为贾谧讲解《汉书》和讨论"《晋书》限断",这些交游方式从很多侧面反映了以"二十四友"集团为代表的西晋文人社会活动的整体风貌,具有深刻的文学史和文化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何白云 《东方收藏》2023,(12):22-24
“关山行旅”是中国绘画的传统题材,也是历代画家笔墨经营的重要对象。然朝代不同、社会时势迥异,即便是同样的题材,也会呈现不同的气象。五代乱世,此时文人多隐逸于山林,反映在绘画中就是关仝笔下文人游历的《关山行旅图》。而戴进出身低微,虽努力上进为身后赢得巨大声名,但生平坎坷只得以卖画为生,其《关山行旅图》就是庶民艰辛生活场景与个人愿景的呈现。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研究风波实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4年因两个“小人物”的文章引起了《红楼梦》研究风波,其发展过程及成因后果值得反思:领袖人物介入,行政机关组织,举国文人参战,批评对象更迭,风波所及,彻底改变了争论的性质,演变成为建国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纳入政治轨道的大批判运动,对国家的思想、文化和政治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许多人的命运为之改变。欲知详情,请看,《<红楼梦>研究风波实录》一文。  相似文献   

14.
鲁速 《中华遗产》2005,(6):134-135
曾经有学者说,工字厅就是《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原址,这种说法虽然没有太大根据,但也足以说明这所庭院的盛貌。很多文人学者都在这里留下足迹,许多新文化思想在此酝酿。  相似文献   

15.
从曹雪芹死直到现在,除《红楼梦》以外,我们连他一首完整的诗也没有发现。根据记载及传说,曹雪芹是会有些书画和诗文留传下来的。《红楼梦》的研究者,从书中涉及内容的广泛,如绘画、医学、建筑、烹调、小手工艺等等,也自然要推测作者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除了写小说,他还有其他方面的艺术才能。这次的发现证实了这种设想。这次发现的材料,一部分是曹雪芹的佚著《废艺斋集稿》的大概内容,另一部分包括  相似文献   

16.
元代在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尽管历时仅近百年,但它却在继承唐、五代、两宋绘画艺术的基础上取得了更大的进步。其显著特点就是文人绘画的兴起。元代绘画重笔墨情趣,突出作品的文学性,着重体现诗、书、画的进一步结合,是中国画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以竹石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和大批专擅表现竹石题材的画家的出现,也是元代文人绘画大发展的重要标志和显著特点。 元代画竹名家甚众。近人郑午昌先生在其所著《中国画学全史》一书中记述云:“元代四君子画,尤以墨竹为最盛。能作此类之画家,其泯灭不可考者不可知,以其可  相似文献   

17.
现存于世的,明代桂人著述,数量极为有限。有收藏于广西以外(外省市及境外)各文献收藏机构的稀见本若干,为《广西地方史志文献联合目录》《广西历代文人著述馆藏联合目录》等广西文献目录所未栽。本文叙录介绍之,以便学人、学界研究与利用。  相似文献   

18.
杨光辉 《文献》2005,(4):218-228
萨都刺是诗书画兼长的多面手,尤以诗歌创作为主①,其书法与绘画才能则为诗名所掩.如果说其书法才能尚有记载的话②,其绘画才能则被遗忘已久,不仅其同时代的夏文彦《图绘宝鉴》没有提及,明代朱谋垔的《画史会要》、张丑的《清河画舫录》亦没有一丝关于萨都剌画作的踪迹,今人陈高华《元代画家史料》亦没有收入萨都刺,萨氏几成绘画史上的失踪者.其实,萨都剌作为天才诗人,其所作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中,涉及绘画的题画诗达三十余首,同时作为丹青好手,其画作以山水景物为主,画学宋代著名山水画家郭熙.现存有《严陵钓台图》,已佚的则有《云山图》、《岁寒图》、《萱蝶图》等,所谓的《梅雀图》则系伪作.此外,他还留下重要的题画文--《题董展《三顾茅庐》图》.这些零星的绘画资料,不仅有利于了解其绘画才能以及在绘画史上的地位,而且对于考订萨都剌的生平有较大助益.  相似文献   

19.
明代书画家、收藏家李日华没有象董其昌那样用明晰的语句来概述他对绘画史的整体认识,但从李日华《味水轩日记》、《六研斋笔记》等著作对绘画作品的品鉴中,仍可看到他对绘画史有一个自成体系的把握和理解。本文试图将李日华现存著述、题跋中有关绘画的品鉴和个人认识汇集起来,从而勾勒出李日华的绘画史观念。  相似文献   

20.
雨花石文化与红楼梦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作为我国的经典名著,多年来研究一直盛行不衰。民国时期,鲁迅就曾谈起读《红楼梦》的不同读法;毛泽东主席对《红楼梦》颇为喜爱,多年释读不倦。蔡元培、胡适等人则先后展开对《红楼梦》的研究,影响极大,终于在人文学科领域产生了红学这一专门的学问,终至于红学家辈出,代不乏人。前人从索隐、政治、文学、政治等角度对《红楼梦》作出了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图从雨花石文化与《红楼梦》关系上试作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