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陈春声、唐立宗、胡希张等学者的研究,明清之际的粤东北山区发生了显著的社会变迁,由动乱频繁的“盗窟”发展成为社会稳定的“邹鲁乡”。作为整体性的社会巨变,由于研究材料的缺乏,还有许多具体细节以及变迁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本文根据实地调查所收集的民间文献和口述资料,结合官方文献和个人文集,具体探讨大埔白堠村的民间信仰在明清之际地方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在地方士绅的倡导和支配下,以儒家伦理为指导,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迁过程,从而形成后来被认为既具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又符合国家礼仪制度和儒家伦理的客家民间信仰。  相似文献   

2.
《档案文献光盘库》是由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和北京超星公司合作编制,将公开出版过的重要档案文献按内容分类汇编成的一个大容量的系列档案文献光盘库。本《光盘库》选编自明清以来反映中国历史的重要档案文献,分为《中国明清史档案文献光盘库》、《中华民国史档案文献光盘库》、《中国革命史档  相似文献   

3.
《档案文献光盘库》是由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和北京超星公司合作编制,将公开出版过的重要档案文献按内容分类汇编成的一个大容量的系列档案文献光盘库。本《光盘库》选编自明清以来反映中国历史的重要档案文献,分为《中国明清史档案文献光盘库》、《中华民国史档案文献光盘库》、《中国革命史档  相似文献   

4.
《档案文献光盘库》是由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和北京超星公司合作编制,将公开出版过的重要档案文献按内容分类汇编成的一个大容量的系列档案文献光盘库。本《光盘库》选编自明清以来反映中国历史的重要档案文献,分为《中国明清史档案文献光盘库》、《中华民国史档案文献光盘库》、《中国革命史档案文献光盘库》三个分库,文献主要源自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  相似文献   

5.
郑杰文 《民俗研究》2008,(1):122-128
一、南部县衙档案概说 目前,我国现存明清各种档案约2000万件,包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保存的1000多万件清王朝各部院衙门档案,和全国各地方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所保存的1000多万件明清地方档案。明清地方档案主要有孔府档案、四川清代档案、河南省档案馆存“河南巡抚”和“河南布政使司”档案、辽宁省档案馆和辽宁省图书馆存明人辽东残档和清初档案等。  相似文献   

6.
郭若愚 《收藏家》2005,(2):89-90
上海博物馆藏有紫砂“竹节壶”一把,《紫砂赏玩》转录。《紫砂赏玩》著者良治,称此书为“文物欣赏珍藏宝典”,是“根据古玩权威人士的考证造编”的。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1997年6月初版,印数5000册。“竹节壶”彩色精印,附说明文字称此壶是出土的曼生壶。兹录其文字一段:壶胎质细腻,色泽紫红。造型取材于竹,竹腹二节粗壮扁矮,稳重而挺拔并贴塑竹配饰。圆平盖面与壶口取平,吻合紧密,面上刻饰竹叶,旁五竹钮自然盘曲。壶  相似文献   

7.
张浦生 《收藏家》2005,(11):11-12
茶,号称“国饮”,是中华民族动静相宜的一种生活艺术,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传说远在上古神农氏嗜百草时代即发现了茶的妙用,商周时演变为饮料加以推广,历经唐宋的盛行及明清二代的改革迄今,茶饮风习经久不衰,已成为国民生活中一日不可缺少的部分。“水为茶之母,壶为茶之父”。茗壶是茶道的范畴之一,它涵盖了文化、实用与艺术欣赏等三方面的价值。随着不同时代、不同饮茶习俗和方式方法的变化,茗壶的型制亦在不断变化。明清时期吃茶采用“泡茶法”,所以壶身变矮变小,壶小可以使茶保持“香不涣散,味不耽搁”。明代中期,江苏宜兴创制出一…  相似文献   

8.
黑水城文献是20世纪继甲骨文、汉晋简牍、敦煌文书、明清大库档案之后又一次重大文献考古发现。由于公布较晚,黑水城文献一直被蒙上神秘的面纱。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俄藏、英藏以及国内藏黑水城文献的陆续公布,黑水城文献研究迅速成为学术界竞相开采的“学术富矿”。“黑城学  相似文献   

9.
“谕”在春秋时期就被用作传达天子命令的下行文书之一,此后各朝都有使用,明清两朝是谕文的兴盛时期,并一直被沿用到民国时期。其功用主要为传达上级对下级的通知、命令、训诫和指示等。但谕的功用和体式在不同朝代而有所差异,因此本文结合汉至清留存的谕文实物,对各朝谕文的功用、体式等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和研究,以期清楚地总结其功用和体式,探寻其演变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0.
杜文 《收藏家》2005,(11):40-44
倒装壶又称内管壶,第一次看到的人会惊诧怎么还有这种壶底开孔的奇怪造型,其实该类壶应用了“连通容器液面等高”的物理原理,在壶内设置暗管与壶底相通,酒液并不会自底孔漏洒。倒装壶结构巧妙,与公道杯、转心瓶等属于古瓷中造型最奇特的品种,但在年代上,倒装壶的创烧年代应该是最早的。本文通过对五代至清代倒装壶资料的整理,就其造型起源与演变试加探讨。一、耀州窑青瓷倒装壶面世提到倒装壶,人们最耳熟能详的名品应属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五代至北宋初耀州窑青釉剔刻花狮流倒装壶(图1、2)。该壶高18.3、腹径14.3、底径7.5厘米。通体施青绿…  相似文献   

11.
《档案文献光盘库》是由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和北京超星公司合作编制,将公开出版过的重要档案文献按内容分类汇编成的一个大容量的系列档案文献光盘库。本《光盘库》选编自明清以来反映中国历史的重要档案文献,分为《中国明清史档案文献光盘库》、《中华民国史档案文献光盘库》、《中国革命史档案文献光盘库》三个分库,文献主要源自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馆藏,每片光盘存有约1万余页文献,可方便检索和打印复制,为档案的保存和利用提供了极大方便;第一期共计有120张光盘,存有150余万页重要的档案文献。全套售价36000元,每盘售价300元,主要内容有:  相似文献   

12.
宣柳 《江汉考古》2022,(1):113-115
湖北京山苏家垄曾国墓地新出曾伯壶铭文所见“壶章”一词,主要涵义是指壶铭所彰显的作器者功绩(包括政治功绩与自身德行)。结合彝铭与传世文献可知,东周时期青铜器“自我铭功”的功能逐渐凸显。另外,五年琱生簋和琱生尊铭文中的“章”也应表抽象含义,指“君氏”之德行。  相似文献   

13.
壶,陶瓷容器,古亦称“康瓠”。《诗·七月》:“八月断壶”。毛传:“壶,瓠也”。《说文·壶部》:“壶,昆吾圜器也,象形。从大,象其盖也”。《说文·缶部》:“古者昆吾作陶”。壶本陶质,以器形似瓠(葫芦)而得名。《周礼·掌客》郑注:“壶,酒器也”,它多用以盛酒,也可以用于盛其他食物。陶壶的基本造型为小口直颈,球形或扁圆腹,平底或圈足或三足。  相似文献   

14.
清代典制文献中对于服饰颜色的使用有详细规定,“明黄色”是等级最高的一种。本文在对故宫博物院藏纺织品整理与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清代同种颜色名称的纺织品普遍存在色差。作者通过对档案记录为“明黄色”的实物进行科学检测,给出其色度值,讨论其色度范围,同时结合清代服饰图样及根据内务府档案中的染料配方进行复染试验,分析了“明黄色”色彩存在差异的原因。此项研究对于客观认识清代纺织品色彩分类有积极意义,也为探讨清代冠服制度等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清宫档案与殷墟甲骨、西北简牍、敦煌经卷并称为本世纪中国古史研究资料的四大发现。清宫档案对于明清史研究者,尤其是清史研究者来说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不可食兮不可衣、连城价讵无穷奇。”这是乾隆帝对玉的赞誉,明清档案之珍贵又远甚于此。面对浩瀚、瑰奇的档案,如何认识、管理、利用,秦国经同志的近著《中华明清珍档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无疑为此架起了一道津梁,成为打开档案──这一“石室金匾”的一把钥匙。纵观此书,深感这是一部嘉惠学林的著述。一、包罗鸿富、取精用宏。现存明清档案有两干多万件,可谓煌煌巨数,其…  相似文献   

16.
<正>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双联玉管,外观精美,质地精良,其功用众说纷纭,主要有“笔套”说和“勺子柄饰”说。根据不同时期墓葬出土锥形器、管形器的实例,结合文献里有关笄、簪的记载,我们认为双联玉管作为西汉楚王的生活用玉,应是放置笄、簪的容器——簪管。  相似文献   

17.
玉璧是我国古代诸多玉器类别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新石器时代出现以来,便贯穿于我国整个历史时期。汉代是我国玉器发展的高峰时期,玉璧在其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的制作在承袭先秦之风的同时,造型、纹饰更为多样,功用也发生了变化。此外,由于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及受汉代谶纬神秘学说、道家神仙方术思想的影响,玉璧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文章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及文献实物资料,就汉代玉璧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封申 《收藏家》2010,(4):90-92
推荐词:深圳紫砂壶收藏家。其于历代名家制壶均有涉猎,还将一件杨彭年壶捐给了故宫。宜兴紫砂陶艺术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工艺,起源于宋代,历经明清两代的成熟,发展到今天在壶的造型艺术上日臻完美、丰富,在世界陶瓷门类中独树一帜。砂壶之美可归纳为:造型美、材质美、实用美、工艺美、品位美,集诗词、书法、绘画、印章、陶刻、浮雕于一身。它既是日常用品,也是博古架上的珍稀摆设,颇受古今鉴赏藏家珍视。2006年3月,"紫  相似文献   

19.
薛柏成 《史学集刊》2012,(2):60-65,88
叶赫那拉氏家族史料散见于明清官方文献、一些私人著述及谱牒文献、国外文献之中,尤以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清档案最为权威。研究叶赫那拉氏家族的史料,不仅有助于揭示清前史的历史真相,探索清朝勃兴的秘密,而且对清史与满族史的研究也应有所较大的拓展。  相似文献   

20.
石宪  左鹏 《东方收藏》2020,(3):51-52
执壶,亦称“注壶”“注子”,是盛水装酒及各种液体的日用器皿。基本造型是敞口、溜肩、鼓腹、执柄、管状流。最初的造型是由青铜器而来。早期执壶的造型简单,一般没有明显的嘴、把和盖,看起来更像瓶或缸。在南北朝早期的青瓷当中,已经有了这种执壶的造型。其后在唐宋两代是金银器中的一种酒具,这从唐宋绘画上是很容易看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