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扬州大明寺是唐代高僧鉴真住持过的名寺,也是他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的出发地。唐天宝元年(七四二),鉴真接受日本朝廷选派的留学僧荣睿、普照的邀请,发愿东渡,弘扬佛法,历时十载,六次东渡,五次失败,饱受风涛之险,牢狱之灾,终致双目失明,也没有动摇东渡的决心。这位年愈花甲、双目失明的高  相似文献   

2.
高伟 《中国文化遗产》2013,(1):70-81,7,9
唐天宝十二年(753年),大唐高僧鉴真一行悄悄乘船至黄泗浦,并秘密转搭遣唐使大船东渡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佛教、医术、书法、建筑、雕塑、美术等方面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200余年后的2008年,黄泗浦港口遗址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发现.随后进行的三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发现了南朝时期的水井和道路、唐代古河道、唐宋时期的房址、仓廒、灶坑、水井、道路、遗址内出土了大量日常生活用具.尤其是来自全国多个窑口的瓷器.真实再现了唐宋时期黄泗浦港口的社会盛况.这些发掘结果显示.黄泗浦遗址是唐宋时期长江入海口南岸一座规模较大的集镇.并基本揭开了遗址与鉴真第六次东渡的疑团.  相似文献   

3.
张云峰 《黑龙江史志》2013,(23):149-150
鉴真是唐朝著名的佛教高僧和思想家,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可视为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史上"西行东渐"的双璧。鉴真游学、东渡于盛唐武则天至唐玄宗期间,其时亦属儒佛道三教文化的长足发展期。在武则天崇佛抑道轻儒时期,鉴真在扬州出家;重佛轻道的中宗和崇道兼佛的睿宗时期,鉴真游学两京;玄宗崇道抑佛升儒时期,鉴真六次东渡。盛唐时期儒佛道三教冲突与融合实为鉴真东渡的思想因缘之一。  相似文献   

4.
日本唐招提寺是在鉴真亲自設計領导下,同日本匠师一起創建的。在佛教方面,它是日本最初的律宗戒院。現在寺内的金堂、讲堂等建筑以及各堂内的造像,集中了我国盛唐时期建筑、造像的精华,也是日本奈良时代(710—784)天平文化期(729—784)建筑、遺像艺术的明珠,留存至今,日本人民視为国宝。在日本美术史上,具有极其光辉燦烂的一頁。  相似文献   

5.
<正>樱花烂漫的时节,我站在黄泗浦鉴真大师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的启航地。黄泗浦遗址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杨舍镇庆安村与塘桥镇滩里村交界处,古时为一个长江入海口。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童明康说:"黄泗浦遗址是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地位不容置疑,黄泗浦遗址不仅是张家港、苏州、江苏的,更是全国的、世界的。"春风中,迈步在以鉴真第六次东渡启航地而命名的"东渡苑"鹅卵石铺陈的曲  相似文献   

6.
鉴真的坐象,不久即将回国“探亲”,这将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史上的一件盛事。 中日两国的友好往来,远在上古时代就开始了;就以中国史籍中有正式文字记载的而论,也远在二千年以前。这两千多年来,中国文化哺育着日本,日本文化又反过来帮助了中国;其间有不少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唐代的鉴真和尚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位,他以耄龄应邀,历尽艰辛,甚至在双目失明以后,还不变其素衷,先后经十二年之久,终于达到其目的。鉴真一行对日本文化所作的贡献,所起的作用是至深且钜的;而且其范围绝不局限于佛  相似文献   

7.
正唐天宝七年(748),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日本遭遇台风,漂流至振州宁远河口(今三亚市崖州区水南村),振州别驾冯崇债派人接送,并亲自到城门口迎接。鉴真一行在振州休整一年后,自振州启程回扬州。途径万安州时,州大首领冯若芳请鉴真大和尚住其家,供养三日。日本真人元开所著的《唐大和上东征传》[1]中描述若芳家富有,生活奢侈,挥霍无度,是典型的土豪。但"自古以来,有关海南岛的史志资料,对这一重大的人文史实,却阙而不录,这不能不令人有沧海遗珠之憾。"[2]只  相似文献   

8.
陈荣坤  陈立  杨志军 《百年潮》2008,(10):76-79
唐代高僧鉴真6次东渡日本,是中日友好交往的历史丰碑。2008年5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访问日本的“暖春之旅”中,曾专程到奈良唐招提寺参观,拜谒了鉴真大师像,还向该寺赠送由扬州漆器厂制作的鉴真东渡船模型“友谊之舟”。作为鉴真大师故里的扬州人,我们不由得想起28年前的一段往事。当时,经中日两国共同努力,在小平同志的亲切关怀下,鉴真大师像千年后第一次回国“探亲”,在扬州和北京两地巡展,轰动一时,造就了中日友好交往的又一段历史佳话。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专门为此题写纪念碑文“遗像千年归故里,友情万代发新花”。  相似文献   

9.
王勇 《文献》2007,(1):173-180
真人元开(Omino Mihune)撰于779年的鉴真传记<唐大和上东征传>,有多种写本、刊本传世.1762年以后的刊本,流传颇广,其对文本的字词误读甚至影响到今天.本稿依据现存日本的古写本及多种刊本,对鉴真第二次东渡携带品的误读进行辨析、纠谬,指出在研究域外汉籍中写本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鉴真东渡是中日交流史上的重要话题,为日本佛教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把"鉴真东渡"放置到中日文化观照的视域中会更加多角度深层次地了解鉴真的生平行迹、日本政府的客观需要以及由此带来的多维度中日间文化影响及意义。  相似文献   

11.
蒋作宾,1884年生于湖北应城西十岭,1931年至1935年任驻日公使。蒋作宾在出使日本期间,每天写日记。在日记中,他详细地记录了“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及调处经过,揭露了日本军阀恣意侵华的罪行;表述了他忧虑、愤富的心情。现摘录其‘仇·一八”事变前后部分日记公诸于世。(一)1931年4月,蒋作宾奉召由驻德、奥公使任内回国,途经东北三省,沿途所见所闻,洞悉日人谋我之急,其军人行动更日益肆无忌惮。至南京乃向当局力言,对日本可漠视。(一九三一年)五月六日……午后往谒王部长(外交部长王正廷),报告一切,并告以东北三省事急…  相似文献   

12.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鉴真和尚像,将于今年四月在我国北京和扬州两地展出。鉴真(688—763年)是我国唐代的律学高僧,晚岁献身中日文化交流事业,穿越风涛,东渡弘法,目盲不移,终遂夙愿。他的史诗般的经历,辉映两邦。鉴真的干漆夹紵像,是日本珍贵的"国宝",相当于我国由国家保护和管理的一级文物,向为世人赞赏。此次飞越沧海,前来"探亲",为我们两国友好往来的史册增添了动人的新页。  相似文献   

13.
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从1993年起每3年进行一次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优秀成果评奖,至2008年已先后进行了六次评奖。这六次评奖,是对广西编纂地方志成果质量的检阅。广西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启动编纂第一轮地方志,2000年启动编纂第二轮地方志,至2008年底已编纂出版的第一、二轮广西通志、市志、县(市、城区)志三级地方志书183部,其中第一轮志书176部,第二轮7部;  相似文献   

14.
论鉴真东渡后唐代佛教对日本佛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高僧鉴真是中日佛教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之一,他历尽艰辛,东渡弘法,使日本的佛教发生了新的变化,被称之为日本新佛教。本所论述的即是鉴真东渡后唐代佛教对日本佛教的影响,从中亦可看出七、八世纪时中日化交流的盛况。  相似文献   

15.
王新宇 《收藏家》2010,(10):39-44
今年是我国新文化运动早期活动家、律宗大师弘一(李叔同)诞辰130周年。其前半生以李叔同名号而盛誉于艺术教育界,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介绍音乐和话剧及西洋绘画的先行者。后半生潜研佛学,编著佛学典籍,人称"律宗大师"。  相似文献   

16.
李叔同(1880—1942年),中国近代颇具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中国近代音乐、话剧、艺术教育的先驱,杰出诗人、音乐家、教育家、画家、书法家("中国近代十大杰出书法家"之一)。39岁以法名演音、号弘一皈依佛门,成为中国近代文化艺术史上三大谜案之一,至今广为人们猜议。其苦行持戒,精研南山律学,因重兴湮没八百年之南山律宗,被尊奉为南山律宗第十一世祖和民国四大高僧之一。《为唐企林作山水》(图1)是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期间所作的一幅国画山水。轴,纸本,日本原装裱,尺幅  相似文献   

17.
扬州三叠     
<正>鉴真的眼泪日本天平宝字七年(763),春。唐招提寺里的樱花如期绚烂开放,随即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缤纷凋零。鉴真大和尚走过樱花树下,轻轻地踩在洁白的花瓣上,像是从辽远纯洁的世界里走出来的一名孩童——浑厚自在,恬静澹然。而此时,扬州的琼花也开始静悄悄  相似文献   

18.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输送武器和兵员,在我辽东强修安(东)沈(阳)铁路,强号鸭浑两江沿岸木植。我通(化)、临(江)、桓(仁)、宽(甸)、辑(安)各地木把自发组织起来进行武装反抗。日军以此为借口,胁迫清地方政府进行镇压,终以廉价强购40万连木植作罢。此为日本对我国木植的第一次掠夺。此后不久,日又逼使清廷与之合办鸭绿江采木公司,攫取了鸭绿江右岸自帽儿山至二十四道沟距江面干流60华里界内森林25年的采伐权。通过直接采伐以及其他如贷款、漂木整理、设置料栈、买回买收等间接手段,将该地带森林几乎砍伐一空,此为日本对我国木植的第二次掠夺。与第一次掠夺相比较,第二次掠夺的特点是范围空前广泛,刮取更贪婪,时间持续长久(直至伪满洲国后期),且具有明显的欺骗性。日本掠夺我国木植,是承袭并发展了沙俄侵略衣钵对我国进行先期武装占领的一次预演,它向世人显露出日本侵略者的狰狞面目  相似文献   

19.
隐元隆琦是继鉴真和尚之后,到日本传播佛法的又一个著名高僧。他不仅在佛教界,而且在其它领域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他是中日古代文化交流的伟大使者和先驱者之一。一隐元俗姓林,名隆琦,1592年(明万历二十年)生于福建省福清县。六岁时其父去浙江谋生失去音信,依靠母亲一人劳动维持全家生活。清贫和困苦养成他坚韧不拨的意  相似文献   

20.
1980年的烟花三月,古城扬州发生了一件引起中日两国高层关注的盛事——唐代高僧鉴真像回故乡“探亲”。一 早在唐圣武天皇天平五年(公元733年),日本僧人普照、荣睿乘第九次遣唐船来中国留学。临行前,知大政官事舍人亲王和佛教首领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