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地震预警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钢 《炎黄春秋》2008,(11):39-45
汶川8级地震,震动世界。这场在无预警状况下发生的浩劫,引起公众质疑:汶川地震为什么未能预报?汶川地震为什么没有预防?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汶川地震作用下以浮放为主的可移动文物的震害及防震措施,通过震后勘查,讨论了汶川地震造成的可移动文物的典型震害症状。从博物馆、陈列台、文物本身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可移动文物的主要震害原因和传统的防震措施的不足之处,对国内外可移动文物的先进防震技术进行了探讨,研究了其防震机理。基于国内外可移动文物防震经验,对我国可移动文物提出了防震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汶川地震造成可移动文物震害除了地震本身因素外,文物防震措施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为保证可移动文物的防震性能,首先应规范博物馆建筑抗震设计,其次考虑陈列台隔震技术应用,最后再考虑可移动文物与陈列台之间的可靠连接;采取先进的隔震技术对可移动文物的防震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简称《四川抗震救灾志》),是按照国务院编纂《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简称《抗震救灾志》)的部署和四川省政府指示精神以省政府名义就汶川特大地震这一特定事件组织编修的志书.为四川历史上首例。《四川抗震救灾志》具有专志、事件志的特征。因此。在编纂过程中找准记述要素和时空点,把握好特点.做好点面结合,处理好交叉重复、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记好人物,发挥图表功能等,是编好该志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孙学民 《黑龙江史志》2011,(24):5-10,14
<正>全省社会各界,大力开展"爱心"捐赠和支援活动,无私奉献,突显龙江大爱黑龙江省在援助四川省汶川特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中,全省上下和社会各界联动,通过"爱心"捐赠、就业援助和行业对口援建等各种方式和活动,无私奉献,突显龙江大爱。全省社会各界"爱心"捐赠和支援活动。地震灾  相似文献   

5.
为保护壁画文物,以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大雄宝殿为例,对汶川地震作用下殿内壁画的震害进行了研究.根据震后勘查结果,讨论了大雄宝殿壁画的典型震害症状,分析了古建筑侧脚构造对壁画抗震的有利影响.根据大雄宝殿壁画加固工艺作法及古建筑榫卯连接特点,建立了大雄宗殿的震前有限元模型.为研究汶川地震作用下壁画的震害特征,首先对其进行了模态分析,然后将模拟汶川地震波进行调幅,然后作用于大雄宝殿进行地震反应分析.通过采用时程分析法,获得了地震作用下不同时刻壁画整体的内力与变形响应峰值,并获得了典型节点的地震响应曲线.结果表明:大雄宝殿壁画开裂与空鼓的主要原因是面层与墙体粘结不牢导致的受拉破坏;地震作用下壁画保持稳定的振动状态;为提高壁画的抗震性能,壁画木框与外墙板间应加强连接,并在空隙处填塞隔震材料,同时应加强壁画本身保养工作.  相似文献   

6.
地震回顾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北川,发生8级大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据中国民政部报告,截至2008年月24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确认69197人遇难,374176人受伤,失踪18209人。抢险救灾人员已累计解救和转移1485697人。此外据统计四川汶川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8451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7.
《人民日报》汶川大地震报道框架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慕清 《神州》2012,(14):226-229
《人民日报》关于汶川地震的报道是一次成功的灾难报道。本文试从框架理论的角度,以《人民日报》关于汶川地震的报道为例,探讨媒体对灾难报道的重大突破。本文运用框架理论,详尽而具体地分析《人民日报》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一个月内的所有报道,试从研究中发现《人民日报》是如何在报道中再现"汶川大地震"这次突发性公共事件,以及《人民日报》是如何设置这次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报道框架,以为今后媒体在面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时公如何树立正确的新闻框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竹制抗震房     
一种即牢固又便于装配的竹制抗震安置房已经运往四川广元,以帮助在汶川地震中丧失家园的灾民。  相似文献   

9.
6月初在四川成都开会,得到了一部《5·12特大地震德阳抗震救灾图志》(以下简称“德阳图志”)。翻阅“德阳图志”,脑海里不由翻腾起去年那场汶川特大地震.以及紧接而来的抗震救灾斗争情景。  相似文献   

10.
省政府决定组织编纂《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并成立《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会领导此项工作。遵照省政府安排.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负责日常工作,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这里,我受《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会的委托,就《〈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编纂工作方案》作几点说明。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会的通知》的有关精神。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组织编纂《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2009年4月16日,省人民政府以川府办发电【2009】44号下发关于组织编纂《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的通知,成立《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会,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编纂工作,研究解决编纂和出版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木构古建筑地震破坏状态评估的准确性,应用概率的方法,以结构损伤指数、最大层间位移角作为评价因子,建立了地震破坏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基于概率法的木构古建筑地震破坏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在综合现状分析与实验数据,在一定烈度下计算各种破坏状态等级中每一种破坏状态出现的概率,古建筑地震破坏状态应为概率最大的地震破坏状态,从而比较准确地判别木构古建筑地震破坏程度。并对经受过汶川地震的两种结构形式的古建筑进行了验证,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这一方法将提高木构古建筑震害预测的准确性,为古建筑抗震加固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世界遗产的形成与发展规律,提出了"未来遗产说"。长江三峡工程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工程,具有成为"未来遗产"的潜质。当前,三峡工程旅游发展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世界遗产委员会所确立的世界文化遗产评价标准,对具有时代特征的工程建设遗迹和代表性工程文化符号进行"遗产化"保护和开发,开发体验旅游产品,强化遗产教育功能,使之成为当代人留给后代人的"未来遗产"。  相似文献   

14.
稻子 《风景名胜》2008,(7):15-15
事件都江堰在汶川地震中的损失,很难用某一个标准概括。就伤亡人员而言,它显然要低于汶川、北川、青川等重灾区;就经济层面而言,它为地震付出的代价无疑更大——根据官方公布数字,县级市都江堰市去年的GDP达到100个亿。这个数字几乎可以抵得上整个阿坝州和十个北川县。如今,对于都江堰,灾后重建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房屋按揭贷款中的法律关系,明确了地震毁损房屋的按揭贷款的法律责任应由受灾人承担。但现实中受灾人不具有承担能力,执行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发生冲突,汶川地震后我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解决措施不具有可重复使用性。有必要通过完善配套保险法律制度、建立国家巨灾风险专项基金、建立灾难法律援助制度、引进个人破产制度等来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6.
慎智 《巴蜀史志》2009,(4):27-27
2009年6月17—18日,《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志编委会”)在成都举办《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编纂培训班。  相似文献   

17.
<正>地震一直威胁着我们的文化遗产。与洪水、暴雨、火灾等自然灾害不同,地震的来袭毫无征兆,并会引发连带灾害。1995年神户大地震后的火灾烧毁了历史街区,2008年汶川大地震造成的滑坡严重破坏了都江堰二王庙。如果在地图上将世界遗产地与地震活跃地带重叠起来,就会发现有大量遗产岌岌可危。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地震风险。文化遗产会受到地震的破坏有诸多原因。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维护不当。俗话说,"人不会死在地震里,而是房  相似文献   

18.
正4月30日,来自北京及全国的600余位"同心·共铸中国心"医务志愿者和社会爱心人士汇聚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开展为期5天的以"纪念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为主题的大型医疗公益活动。十年前的那场灾难,牵动了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心。首都医疗专家和共铸中国心志愿者,第一时间深入灾区一线,并在地震的废墟上孕育了"同心·共铸中国心"大型公益项目。  相似文献   

19.
震惊世界的汶川特大地震震害再次告诉我们建设防灾减灾的建筑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地震震害的资料出发,阐述了应用防灾减灾技术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分别从耐震技术、制震技术、免震技术三个方法讲述了防灾减灾技术的原理。希望建筑者参考本文建设具有防灾减灾功能的建筑,从而减小地震震害。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文博单位所藏大量可移动文物在5.12汶川地震中遭受不同程度损毁,其受损原因极具研究价值。采用文物受损信息调查表、实地调查与再核实、数据统计与分析等方法,针对受损可移动文物所处大环境、小环境及其存放或展示方式,结合每件可移动文物的受损状态进行统计研究。基本探明汶川地震中文博单位建筑和可移动文物受损原因和类型,为提升文博工作者的文物防震保护意识和开展文物防震保护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