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知文明     
《大众考古》2024,(1):90-91
<正>湖南桂阳千家坪遗址出土礼器图像造型规律及信仰意义2011、2012年千家坪遗址两次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年代不晚于距今7000年的带有精美刻纹、戳印纹图案的白陶、白衣陶、红陶等器物,其造型和纹饰,与高庙文化有极大的相似性。但千家坪人与高庙人属于精神文化相近的两种不同的族群,后者可能蕴含了一些前者的后裔。高庙文化实际上只是对千家坪人所创造的图案加以传衍和些微改造。千家坪大部分礼器用白膏泥制造,礼器图像有严谨的规律,很多构图在不同的礼器上重复,构图之间的互映关系明显。  相似文献   

2.
青海民和喇家遗址考古发掘资料整理中,新发现了少量白陶残片,研究者十分重视,经科技检测分析确认为高岭土材料,考古学分析确认是马家窑白陶。笔者查阅检索了相关资料,并未获得关于甘青地区有发现史前白陶的信息,于是提出甘青地区新发现白陶,马家窑文化白陶已进入青藏高原。报道发表后,考古界同行有人冷言,认为半山马厂就有白陶。笔者对曾有见白陶却不予重视、不做报道的考古学家表示了回应,认为不该因甘青地区发现的白陶少而小看了白陶的研究价值。马家窑文化白陶同样具有并不亚于马家窑彩陶的特殊意义,以高岭土为原料的白陶,到高岭土的原始瓷及辉煌的瓷器帝国,古代高岭土陶瓷业,创造出的中国瓷器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丝绸之路同时也是陶瓷之路。白陶有与彩陶同样久远的历史,甚至有更长久的历史。已知甘青地区高岭土的白陶资料,目前仍然以马家窑白陶为最早,对马家窑白陶的认识有必要继续深入,对于白陶蕴含的文化联系、观念意识、工艺技术、历史背景等,还需要科技专家和考古学家进行新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鹰猎文化属于极具特色的民俗,历史上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食物来源,也是可供娱乐的活动。然而,鹰猎文化在历史上的地位也随着时代的不同逐渐变化,这一点在史书记载中可见一斑。特别是辽代之后,随着少数民族政权逐渐入主中原,鹰猎甚至有了一定的政治色彩。在如今的吉林省仍有满族鹰猎文化的完整保留地。本文意在通过对古文献中提及鹰猎的记载,对鹰猎文化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期,并归纳整理出鹰猎文化特别是传承至今鹰猎文化的嬗变。  相似文献   

4.
吴海红 《东南文化》2013,(1):97-100
嘉兴博物馆馆藏两件崧泽文化晚期刻纹陶器的考古学文化属性明确,刻纹不仅丰富了这一阶段的图像资料,而且为良渚文化玉器的龙首纹和神人兽面像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启示,是十分重要的图像资料标本。  相似文献   

5.
河南登封南洼遗址2004年春试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4年3月至6月,郑州大学考古系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登封南洼遗址进行了调查、勘探与试掘,发现了一处二里头文化聚落。该聚落发现有灰沟、水井、灰坑和墓地等,出土了较为丰富的白陶遗存。其中,网坠形白陶器为首次发现,另有白陶鬹、爵、觚等。这些为深入探讨二里头文化聚落形态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6.
青铜礼器是商周时期身份与权利的象征,代表着当时先进的生产技术,反映出当时上层社会的精神崇拜。青铜礼器形制的演变,不仅是生产工艺的变化,一定程度上还受精神文化的影响。本文从商周青铜器的形制变化角度入手,结合商周对"巫"与"神"的不同理解观念,试析巫史文化对青铜礼器形制演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秦青铜礼器是秦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作为秦文化的重要物质遗存,它具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的宝贵价值.秦青铜器铭文作为秦文学之萌芽,其内蕴丰富,文笔凝练,韵语优美,颇具西周青铜礼器铭文的叙事风格与艺术特色,说明它与西周礼乐文化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8.
《东周时期岭南地区青铜礼器的价值和意义》一文考证论述了出土于两广地区(广西、广东)青铜时代晚期大型墓葬的器皿、甬钟等青铜礼器。这些器物,绘出了各种青铜工艺制作的绚丽彩图,它们包括:1.黄河流域周代列国与长江流域尤其是楚国的青铜器物;2.与周室有联系的颇具地方青铜文化特征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诸国的青铜器物;3.东南亚地区青铜时代的器物;4.岭南当地青铜铸造作坊的器物。对出土于广西恭城秧家,广东肇庆松山大墓的一些青铜器物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查阅核对了它们的器物图录,揭示了当地青铜文化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概貌。值得一提的是,在引入的器物与当地铸造的青铜器皿中,挑选了一些与当地陶器在功能意义上相仿,并折射了周代礼仪制度的礼器组合的青铜器物来加以论述。青铜器物和陶器制品的使用惯例与礼仪庆典颇有关联。在文化移入、融合、发展的历史记载中,从周朝皇室中心区输入的青铜礼器,对岭南地区文化的发展,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其中一个主要特征是当地富豪贵族把占有使用青铜礼器视为操纵权势和标榜威望的象征,这一主要特征亦被这样一个事实所印证:即当地铸造的青铜甬钟,并非像北方那样用于音乐演奏,而是出于豪门对权势的贪婪,刻意对北方输入器物加以改制,至使其物丧失了原型原貌,曾有专家认为,为了炫耀岭南当地名流富豪的社会地位与权势声望,他们竭力采用与此相应的青铜工艺铸品的改制措施和当地青铜作坊的仿铸技艺。此种探析,窥视了岭南地区在秦汉统一之前的几个世纪中,地方文化历史发展的运行轨迹。  相似文献   

9.
二里头文化陶礼器的造型艺术表现为简洁质朴的艺术风格,这与夏代礼制文化中"尚质"的审美倾向十分吻合。陶礼器的造型艺术由黄金比例、纹饰和仿生三种设计方法以体现陶器造型和装饰的简洁与抽象性,而三至四期动物造型装饰的增多则为商代青铜礼器的艺术形式奠定了基础。酒器和食器的器物造型构成了礼仪中行为与时间的观念,以及动与静的礼仪活动的日常行为规范。而高等级墓葬中的稀有陶器斗笠形器,其造型与古人对天的描述相同,它不仅代表了所葬之人的身份与职能,还是上层社会对天祭祀权力的象征。  相似文献   

10.
自从1987年蓟县张家园青铜礼器墓被发现以来,对于其年代和文化属性的认识一直存在着分歧。分歧的根源在于对以蓟县围坊遗址三期和张家园遗址上层两者之间的关系认识截然不同。本文先从有关遗址的文化层上论述了张家园上层和围坊三期不存在叠压的地层关系;又从文化面貌上探讨了围坊三期和张家园上层的异同,从而为这两种遗存是“年代基本相当,具有文化谱系方面差别的两类遗存”的认识提供了依据。并提出了张家园遗址青铜礼器墓与本遗址张家园上层晚段遗址的关系密切,应属张家园上层的葬俗遗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南阳丰泰墓地的时间跨度由战国晚期至东汉晚期,其文化内涵在器物形态、组合特征、墓葬结构等方面都有独具特色的地方。战国晚期,南阳地区政权更迭频繁,韩、楚、秦的文化势力也因此相继出现,共存发展,至战国末期形成了融三者于一体的新型仿铜陶礼器组合,并在秦汉时期迅速发展,成为主流的文明形态。与此同时,以双耳罐为代表的楚系地方文明不绝如缕,顽强生存。两者共同构成了秦汉文明的基础。这种新型仿铜陶礼器文明自身的发展变化,及其与楚系地方文明之间的互动关系,印证了秦汉中央集权政治统治力的强弱变化,以及秦汉社会盛衰的历程。西汉晚期以后开始流行的模型明器,则昭示着新的丧葬观念、丧葬礼仪的诞生。  相似文献   

12.
程弓 《黑龙江史志》2012,(14):40-42
<正>鹰猎文化简述。在松花江、黑龙江流域,一般意义的鹰猎指的是利用海东青捕猎。海东青文化起源于唐代甚至更早。《本草纲目》中记载:"雕出辽东,最俊者谓之海东青。"唐以后,海东青成为黑龙江地区满族先民向中原王朝进贡的主要品种之一。《契  相似文献   

13.
史前太湖流域,礼器出现在社会初步分化的崧泽文化时期;良渚文化时期已经是一个分层的复杂社会,社会成员分化成为不同的等级、阶层,与此相适应,太湖流域史前社会出现了陶质、石质和玉质三种不同质地的礼器,并有着比较严格的使用制度,太湖流域史前社会的礼仪制度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4.
梅山文化是中国古老的巫术文化与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相碰撞而产生的山地文化,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湖南洞口瑶区人们的猎、渔活动中表现为敬梅山、神灵等各种习俗。这些习俗主要是:(一)占卜习俗。打猎前一天,猎人要敬各路梅山和师父,要在梅山和师父面前占卜。占卜时用竹  相似文献   

15.
在近年来的考古发掘和调查中,山西南部的浊漳河流域发现和出土了一批史前白陶。该地区的史前白陶存续时间较短,形态功能上与华南和海岱地区白陶差别明显,属于独立的小区域系统。  相似文献   

16.
瓦店遗址是中原地区一处级别较高的龙山文化遗址,考古研究表明该遗址对于深入探索早期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EDXRF、XRD、EPMA、Raman光谱等手段,对瓦店遗址出土的白陶样品的组成结构开展了深入研究,探讨了瓦店遗址白陶的原料类型,结果表明瓦店遗址出土白陶可以分高铝型、高硅型以及高钙型三类。部分高铝型白陶中直观检测出了高岭石晶相,推测其原料与高岭土相关;高钙型样品原料组成主要是文石型碳酸钙,这也是在古代遗存中首次发现以文石为主要原料的白色器物残片,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白陶器物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皇朝礼器图式》为清代乾隆朝敕撰的重要礼制文献,对清代的礼器制度进行了全面总结,是了解清代礼制文化的重要参考文献。内阁大库档案被视作近代古文献四大发现之一,兹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代相关档案与《清实录》等文献资料相结合,对《皇朝礼器图式》成书过程中的编撰背景与编撰时间作了创新性阐释,并首次梳理出了该书校补工作中的三个不同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关于《皇朝礼器图式》成书和校补的研究不足。  相似文献   

18.
徐基 《中原文物》2007,(5):42-46
海岱地区岳石文化出土的种类繁多的铜质小工具,尤其是合范冶铸的青铜镞和新出现的一些东夷式青铜礼器如鼎、鬲、甗、戈等,不仅体现了岳石文化较高的青铜冶铸水平,也反映了夏、商、夷三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相似文献   

19.
一、罗家角出土的白陶问题在探讨由陶到瓷的嬗变时,人们一向重视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的白陶.早在60年代初,有些学者就明确指出了北方白陶与瓷器起源的直接关系.到了70年代后期,有人  相似文献   

20.
《江汉考古》2021,(2):89-100
丹江库区汉墓随葬陶器可分为七期。西汉早期,秦、楚、巴蜀文化因素占有一定比例,并延续到西汉中期。继秦文化以后,来自关中地区的汉文化因素保留至东汉初年。西汉晚期模型明器大量涌现,汉文化陶礼器延续到东汉早期,体现本地传统的双耳罐贯穿始终。该地汉墓文化面貌整体上与南阳盆地属于同一文化区,同时又呈现出地域性、多样性、滞后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