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徐玲 《东南文化》2014,(5):101-109
中国博物馆学学科的发展与中国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烙上了深深的时代印记。20世纪30-40年代,博物馆学研究是以西方博物馆学为摹本,基本上没有超出西方博物馆学的思维模式;50-60年代的照搬苏联模式则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掌控性,在博物馆学构建中表现出很强的政治色彩;80-90年代是中国博物馆学逐渐产生自我研究意识的时段,就一些基本术语、命题等展开了探讨,博物馆学作为学科正式纳入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先后进入博物馆学学术研究队伍,为开创博物馆学研究的新局面准备了最为重要的学术力量。  相似文献   

2.
庾华 《东南文化》2016,(1):105-110
傅振伦先生是20世纪中国著名学者,研究领域涉及博物馆学等诸多学科。他密切关注西方博物馆及博物馆学理论,通过实地参观调研和文献资料,深入了解西方博物馆建设情况,借鉴西方博物馆学理论,并积极参与中国博物馆的实际工作,重视中国博物馆学的理论提升,为建构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和促进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是中国本土博物馆学学者的典型代表。梳理傅振伦的博物馆实践经历,分析其对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的贡献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自80年代初,我国新的博物馆学运动展开以来,中国博物馆学的学科建设是迅速而有成绩的.可以概括为四句话:基础理论的研究,接触到了相当多的深层问题;应用理论的研究,开拓出了相当多的分支领域;博物馆的发展研究,正在探索中国博物馆的道路;中国博物馆史的研究,正在迅速展开.因此句以说中国博物馆学的发展势头和研究的水准,与博物馆发达国家相比并不逊色.一、关于基础理论的研究.东方国家在博物馆理论思维上本来就比西方国家领先和深刻得多.当西方博物馆学尚处于应用博物馆学阶段时,苏联于50年代就出版了《苏联博物馆学基  相似文献   

4.
本文回顾了中国博物馆学建立与发展的历史进程,指出:改革开放后形成的第三次博物馆学本土化高潮,才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学走上良性发展轨道。针对中国博物馆学的现状,文章提出了今后基本建成中国博物馆学学科体系的发展目标和所要做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5.
80年代是我国博物馆学从荒芜走向兴旺发达的年代。1982年3月,中国博物馆学会的成立是80年代博物馆学发展的第一支春歌。它标志着自1935年中国博物馆协会之后,博物馆学研究长期涣散无组织状态从此结束。第一次从组织上形成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旗帜下,把全国的博物馆学研究者集合成一支队伍,协同一致地从事博物馆学理论研究。学会10年来的方向是正确的。还在学会刚刚筹建的时候,就明确了集中精力从事博物馆学研究的目标。1981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成立中国博物馆学会的批示中指出:“名称以‘中国搏物馆学会’较好,更加符合学术团体的性质。”中国博物馆学会作为由许多博物馆学学术权威领导和组成的国家级博物馆学研究的群众性学术团体,从成立伊始,就遵照中央的指示精神,确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任务。学会章程规定:  相似文献   

6.
博物馆学是一个涉及到多个学科门类的综合知识体系。对于这样一门新兴的学科,学界关于它的定位、于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的界定,目前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问题,因而阻滞了博物馆学科的发展。基于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现状,博物馆学的研究重点应该放在博物馆工作与实践上,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完善博物馆学。  相似文献   

7.
南京博物院副院长、中国博物馆学会常务理事宋伯胤同志应我省文物博物馆学会邀请,于一九八二年九月十七日在黑龙江省博物馆就中国博物馆学基础的若干问题作学术报告。参加报告会的有省直文物、考古、博物馆单位的科研和业务人员。宋伯胤副院长分别从博物馆学研究对象与方法、我国博物馆学的历史、博物馆类型、博物馆材料的获得、保管、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等八个方面作了论述。宋副院长说:博物馆学是以博物馆的理论与实践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它是一门新兴学科,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边缘学科。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运用考古学、民族学、文献学、目录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方法进行研究。他分析我国博物馆  相似文献   

8.
魏敏 《东南文化》2012,(2):119-123
观众研究是现代博物馆学的核心内容。西方博物馆学通过对观众行为模式观察研究和数据统计分析,来剖析博物馆观众阅读行为的特点。相关研究成果表明,观众自身的认知体系主导着包括阅读行为在内的博物馆观众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博物馆体验。文字风格和形式设计影响着观众对博物馆展览文字的阅读行为。而针对具体展览的目标观众调查和展览评估应是进行展览策划和文字撰写的前提,是构建"高效"的博物馆展览文字的关键所在,却也是目前中国博物馆展览策划中的重要缺环。  相似文献   

9.
博物馆学是一门研究和指导博物馆事业发展与博物馆实践的学科。博物馆学学科的进步有赖于博物馆实践的发展和博物馆学研究的进步。为了提高我国博物馆学研究的水平和促进我国博物馆学科的进步,我国博物馆学研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对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与博物馆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研究。这不仅是我国博物馆学研究的使命和任务,也是我国博物馆学得以保持生命力以及促进我国博物馆学学科进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博物馆》杂志是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会刊。杂志的定位是:关注理论研究,指导文博工作,推动博物馆建设与发展,联系会员与文博单位,在我国博物馆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背景下,成为中国博物馆行业学术研究、理论探索和协会建设与宣传的前沿阵地。《中国博物馆》杂志以"学术性、前瞻性、开放性"为宗旨,以学术性为立刊之本,努力做到"学术性、思想性、文化性、信息性"的统一,力求展现中国及国际博物馆行业的发展态势和学术成果,适当偏重博物馆学理论、博物馆文  相似文献   

11.
对于从事博物馆业已十载的我来说,确实对博物馆工作有着特殊的感情。通过接触大量的古代文物,倍感做好博物馆工作的重要性。我一直关心着祖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和前景问题,故对博物馆的现状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在此小文仅谈三点意见,盼同仁多加指正。首先,关于博物馆学研究问题。我国博物馆学理论研究自80年代以来取得了许多开拓性的成果,尤其是在中国博物馆学会问世后,各省、市、自治区皆纷纷成立分会或研究会,并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博物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博物馆》杂志是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会刊。杂志的定位是:关注理论研究,指导文博工作,推动博物馆建设与发展,联系会员与文博单位,在我国博物馆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背景下,成为中国博物馆行业学术研究、理论探索和协会建设与宣传的前沿阵地。《中国博物馆》杂志以"学术性、前瞻性、开放性"为宗旨,以学术性为立刊之本,努力做到"学术性、思想性、文化性、信息性"的统一,力求展现中国及国际博物馆行业的发展态势和学术成果,适当偏重博物馆学理论、博物馆文  相似文献   

13.
张謇是中国博物馆事业的提倡者和首创者。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博物馆,进行了最早的博物馆学研究,正确提出了博物馆的职能和作用,对博物馆的征集、保管、陈列、安全工作和场地选择、人事配备等作了全面的论述。今天,我们要总结张謇倡办博物馆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学习张謇的创业精神,造就一大批有理想、肯实干的博物馆事业家;要端正对博物馆的职能和作用的认识,要加强博物馆学研究,去迎接中国博物馆事业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14.
《中国博物馆》杂志是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会刊。杂志的定位是:关注理论研究,指导文博工作,推动博物馆建设与发展,联系会员与文博单位,在我国博物馆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背景下,成为中国博物馆行业学术研究、理论探索和协会建设与宣传的前沿阵地。《中国博物馆》杂志以"学术性、前瞻性、开放性"为宗旨,以学术性为立刊之本,努力做到"学术性、思想性、文化性、信息性"的统一,力求展现中国及国际博物馆行业的发展态势和学术成果,适当偏重博物馆学理论、博物馆文  相似文献   

15.
苏东海先生生于1927年,江苏徐州人.早年曾就读于北京辅仁大学哲学心理系、北京大学哲学系.自1959年起长期从事革命史研究和博物馆学研究.现为中国革命博物馆研究员、中国现代史学会常务理事.主要论著有《文物综合论》、《博物馆演变史纲》、《国外博物馆史》.我国博物馆学的研究,近年来已取得了诸多成果.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人士的高度重视.但同时,博物馆学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有些问题,诸如博物馆事业与博物馆学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博物馆在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等,也值得博物馆界同仁的认真思考.为此,记者于1989年12月1日就博物馆学和博物馆事业中若干颇有争议的问题,专门拜访了身为中国博物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博物馆》杂志主编的苏东海先生,承蒙苏先生在百忙中予以接待,倾听记者的问题,并作了一些很有启发性的解答.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教育部学科分类体系和国家标准学科分类标准中,文博考古学科类属关系不统一。文物学始终没有获得科学界正式承认,给高校学科建设造成一定影响;考古学新升为一级学科,意味着"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研究生专业名称面临调整,由此将出现"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学"的二级学科;而将本科专业名称"博物馆学"改为"文物与博物馆学",又将使其与"文化遗产"学科分类不相同步。因此,文博考古学科类属关系需要统一,相关的专业名称与学科名称也应该一致。  相似文献   

17.
苏东海  毛颖  龚青 《东南文化》2012,(1):19-26,127,128
21世纪以来,我国的博物馆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高潮,博物馆理论与发展研究面临许多新的重大课题。博物馆学家苏东海先生认为:博物馆理论研究需要从博物馆发展实践着手,博物馆发展研究要重视发展战略和时代主题的研究;生态博物馆作为一种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行动的新思维,呈现出与传统博物馆两极分化、对立统一的关系,其成功应建基于让文化的主人真正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扬体现了当前国际博协的战略思想,是博物馆的时代主题;博物馆应充分认识并强化自身独特的知识、审美和道德特征及其价值,提升专业功能与社会职能,增强文化竞争力;博物馆理论工作者应直面博物馆领域的复杂形势,加强对国内外博物馆以及博物馆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探索适合中国博物馆发展的理论体系和发展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学。  相似文献   

18.
朱芸芸  芦佳洁  姚迪 《文博》2012,(2):57-61
近年来,民办博物馆成为了我国博物馆事业的新生力量,为中国博物馆学发展和中国博物馆机制改革带来了机遇。在民办博物馆事业发展过程中,政府需要理清角色定位,探寻民办博物馆不同的发展模式,制定形式多样、切实有效的帮扶政策。  相似文献   

19.
博物馆发展的市场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博协的定义中,博物馆是“不追求营利”的公益性文化机构。虽然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有了巨大的进步,但现今中外博物馆发展的状况也存在很大差别,如何利用市场化条件下的积极因素发展博物馆事业,是各个博物馆普遍面对的问题。相对于西方较为成熟的市场化运作,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处于初始阶段。因此,我国的博物馆在市场化条件下面临着更大的考验与挑战。从博物馆(学)理论建设而言,研究者们都不约而同地认识到应该从博物馆学宏观理论构建的层面上下放到微观、具体的研究中来。因而近一阶段发表的研究文章大多体现出边缘性、技术性、现实性、跨学科性等多种不同的研究视角,希望在新变革和新形势下,借助观念的更新,为中国博物馆(学)找到一个新的定位,从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尤其是“博物馆从对物的关注到对人的关注”的观念形成,更使博物馆学的学科精神具有了浓厚的人文色彩,博物馆的教育职能也迅速凸现出来,如何强化博物馆的服务理念成为研究者和管理者都关注的课题。服务业在我国属于第三产业,当然,博物馆的性质决定了它本身不是一种产业。前些年,博物馆兴办三产,自主创收的运作方式,现在也几尽退隐。现在说博物馆的服务意识,并不是从商业经营的角度来衡量...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博物馆》杂志是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会刊。杂志的定位是:关注理论研究,指导文博工作,推动博物馆建设与发展,联系会员与文博单位,在我国博物馆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背景下,成为中国博物馆行业学术研究、理论探索和协会建设与宣传的前沿阵地。《中国博物馆》杂志以"学术性、前瞻性、开放性"为宗旨,以学术性为立刊之本,努力做到"学术性、思想性、文化性、信息性"的统一,力求展现中国及国际博物馆行业的发展态势和学术成果,适当偏重博物馆学理论、博物馆文化和博物馆业务经验等方面的内容,成为开展博物馆学术研究的阵地、从事博物馆工作的帮手、学习博物馆理论方法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