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连续进行两次农地改革,为以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准备了前提条件。一、第一次农地改革的经过和内容停战不久,在美国军事占领下的1945年10月13日,日本币原内阁农林省农政局制定出日本的“第一次农地改革纲要”。1945年11月16日,由当时农林相松村谦三,将该“纲要”提交到日本内阁会议。11月23日内阁会议通过,23日在报纸上发表。接着日本  相似文献   

2.
正读罢《炎黄春秋》2015年第12期何方先生的《我看日本与中日关系》,感慨颇多。我很认同该文对日本对外侵略是"民族犯罪"的观点。众所周知,早在中国明末,日本统治集团就开始向国民灌输"日本国土狭小、资源贫乏、必须开拓生存空间"的观念。至清末甲午战争之际,这种观念已成为日本国民的主流意识。1931年占领我国东三省后,中国国土占领之容易与中国矿产资源掠夺之轻易,使"尽快征服全中国"的理念成了全日本国民的决心,并冠以"大  相似文献   

3.
杨飞 《湖南文史》2013,(5):5-10
1923年9月,日本发生了20世纪世界最大的地震灾害之一——关东大地震,这次里氏7.9级地震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骇人听闻。然而无数的死难并没有激发至善和大爱,而是让日本人深深感受到了国土狭小,资源贫乏,自然灾害频发所带来的生存恐惧。开拓安全的生存空间,日益上升为震后日本的全民意志。大震四年后的1927年,“东方会议”和“田中奏折”相继出台,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大洋彼岸、曾经给予他们无私援助的中国,不断制造事端甚至惨案:1928年5月,“济南惨案”发生,日军大肆屠杀我中国军民和外交人员;1931年9月,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抢占我东北三省;1937年7月,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一头扎进军国主义侵华的不归路。  相似文献   

4.
陈树涵 《史学月刊》2003,(8):122-123
一个民族的生存状况 ,尤其是空间地理条件 ,决定了该民族的生存意识。日本由众多分散的岛屿组成 ,面积为37.7万平方公里 ,多为山地丘陵 ,“国土的 84 %是未开垦的山野” ,“农地不过只占国土面积的 1 6 %”(若泰雄 :《日本的战争责任》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9年版 ,第 3 2 2页 ) 。而日本近代“每年增加人口约一百万左右”(中央档案馆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 ,北京 :中华书局 1988年版 ,第 45 4页 ) ,生活空间狭小。日本的矿产资源极为匮乏 ,发展现代工业不可缺少的八种主要战略资源的自给率都不足 2 0 % ,“不进口…  相似文献   

5.
论新加坡的教育改革高芳英新加坡是个国土狭小、资源贫乏的国家,但现在已跻身于发达国家的行列。探寻其成功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教育改革与不同时期经济建设的重点相配合是重要的因素之一。自二战结束以来,新加坡曾多次进行教育改革。其中影响较大的是以新加坡副总理...  相似文献   

6.
80年代的国际形势可谓紧张动蕩、起伏多变,更加激烈。两个超级大国全球性争夺有增无已,军备竞赛不断升级并向宇宙空间发展。在这样一种国际环境里,靠美国核伞保护,以对外贸易起家的资源贫乏的“经济大国”日本的国內形势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国力的增强日本的垄断资产阶级和国內一部分势力要求在国际上有更大发言权,民  相似文献   

7.
张伟 《文史月刊》2005,(4):43-45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字后,台湾和澎湖列岛被割让于日本。在日本占据台湾的50年间,除了在军事上对台湾人进行血腥镇压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对台湾人民进行奴役和迫害。由于日本本土国地狭小,资源贫乏,再加上明治维新后日本工商业的畸形发展,使得日本殖民者对台湾岛上丰富的资源进行大肆掠夺。  相似文献   

8.
战后农地改革是战后日本政治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性步骤。在占领军总司令部的指导下,战后农地改革被强制向创设自耕农、保护租佃权的方向转变。以寄生地主制为特征的土地制度冈之解体,战后日本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度。与二战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的土地改革相比,战后日本的农地改革显然非常成功。  相似文献   

9.
战后农地改革是战后日本政治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性步骤.在占领军总司令部的指导下,战后农地改革被强制向创设自耕农、保护租佃权的方向转变.以寄生地主制为特征的土地制度因之解体,战后日本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度.与二战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的土地改革相比,战后日本的农地改革显然非常成功.……  相似文献   

10.
教育实践价值观是动态观。日本的教育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经历过许多改革,其中,大的改革有三次。第一次教育改革是17世纪的江户幕府时代,日本教育尚未形成近代学校的体制,那时只有被称为“藩校”、“乡校”、“私塾”的教育组织。明治政府为了赶超西方列强,举起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旗帜,倡导“破旧有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教育是强国之本”的思想。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于1872年颁布了《学制》,揭开了第一次教育改革的序幕。第二次教育改革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教育改革。在战后,美国占领军当局为了清除日本…  相似文献   

11.
罗宇 《南方文物》2024,(1):159-168
“草生人”,指人从草中诞生,这是日本《古事记》《日本书纪》中独特的人类起源神话。最初的人类、诸神、国土都“由草而生”,这是日本原始神话;在神的意志下“二次诞生”的新人类成为了日本国民,为天照大御神统治苇原中国、天皇统治日本建构了合理性,这是“原始神话变异体”。中国典籍中的“苍生”进入日本官方史书,意味着中国文化在日本最初的国家意识形态建构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日本国家建立的初期,通过“记纪神话”统一国家思想,与建立律令制国家的努力同等重要,而奈良朝廷为了建立独立国家所全面效法的正是中国。  相似文献   

12.
干靓  凌云 《人文地理》2023,(3):92-99
在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新时期,提升韧性成为空间治理的重要价值取向。本文对30个重要城市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文本进行分析,从应用层次、应用导向和应用维度三个方面揭示“韧性”理念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现状。结果表明,“韧性”理念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已有所拓展,但仍存在不足。基于国土空间治理要求,从应对多风险全周期治理特征的韧性思维全过程融入、响应复杂治理任务的韧性要素多系统融入、迈向协同治理体系转变的韧性主体多模式融入三个方面对“韧性”理念融入国土空间规划的路径进行探讨,为国土空间治理背景下韧性规划的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江南盛行的永佃制与该地区普遍的过密型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永佃制提供了过密型生产的必要条件(劳动力存量固定化)及充分条件(农地狭小),财产继承权将过剩的人口拴牢在狭小的农场上。  相似文献   

14.
战后日本五十年农政变迁与展望张季风战后50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国土狭小的日本从战争废墟上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巨人,不失为人间奇迹。战后日本农业的发展,虽然逊色于其它产业,但也令人刮目。据联合国一粮农组织统计:到80年代未,日本的农业增长速度、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15.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者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自此“开始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阶段。”东北三省的大片国土和三千万同胞,在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和“绝对不抵抗”的反动方针之下,三个月之内被日本帝国主义全部侵占.反对日寇武装侵略,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普遍要求和最紧迫的任务。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于是年9月20日发表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宣言,22日又专门作出了《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提出“发动群众斗争”,“组织东北游击战争直接给日本以打击”的口号.在中国  相似文献   

16.
赵俊峰  王海波  陈金俊 《神州》2013,(20):285-285
近十年来,在世界新军事变革进程中,日本航空自卫队将多年的“专守防卫”战略转变为“积极防御”战略,加快了航空武器装备更新步伐,对我国的军事威胁日益加大。目前,日本已经基本建立“洋上防空”体制,将国土防空、远洋防空、陆地防空、海上防空和导弹防御融为一体,形成了以日本列岛为中心,在其周边广大海域,进行旨在保卫本土及1000海里内海上交通线安全的防空作战体制。  相似文献   

17.
日本国土结构演化及其方向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平 《人文地理》2001,16(5):66-71
日本国土经历了从东、西日本相抗衡的两极结构发展成为目前以东京大都市圈为中心、以太平洋沿岸为主轴的结构。日本国土结构演化是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技术变化的一种结果,其中产业结构、要素与市场、以及国土政策是这种演化的最直接原因。目前日本已步入经济大国行列,国土开发的主题也由"经济"移向"生活",日本新一轮国土规划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于国土的新的期待,21世纪的日本国土结构将会是一种具有强烈地域性的多轴型国土结构。  相似文献   

18.
仙盐地区指的是日本东北地方的仙台市和盐釜市。这—地区是根据日本“国土综合开发法”指定的重点开发地区。研究仙盐地区的开发和发展,对于了解日本和借鉴日本将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1987年山西省博物馆为了促进和日本埼玉县及中日两国之间的友谊和文化交流,遴选了一批馆藏文物七十余件(组)赴日本举办了一次“山西文物展览”,展出的文物有陶瓷、青铜器、雕塑和书画四部分。在青铜器部分中有汉代的“方格规矩镜”(笔者按:应为“博局纹镜”)和“龙虎文镜”二  相似文献   

20.
掠夺中国华北的财富,特别是掠夺直接关系战争实力的重要国防和军事工业资源,是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向外侵略扩张的着眼点和基本战略设想,是其称霸亚洲的重要手段。抗日战争爆发前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外侵略,但苦于本国资源贫乏,只能依靠掠夺他国资源充实增强其国力军力,以支持不断进行的侵略战争。占有攫取中国特别是东北、华北储量丰富的煤、铁、盐等资源,是日本独占远东,称霸亚洲,实现其“八弘一宇”总战略的基础,也是其自“明治维新”后军部与历届政府奉行不变的既定国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