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55年,文艺界相继批斗“丁玲、陈企霞反党小集团”和“舒群、罗烽、白朗反党集团”。1957年,这两个集团的成员除舒群外,均被打入“丁玲、冯雪峰、陈企霞右派反党集团”,同年还揪出“江丰右派反党集团”。与上述反党集团有关联、被划为右派分子和受到处分的各有60位左右的文艺界人士。但是,斗争远未结束。  相似文献   

2.
史云  李新 《文史月刊》2004,(6):36-44
中国作协党组扩大会议举行16次、历时一个多月,虽然没有把丁、陈与胡风反党集团挂上勾,没有揪出冯雪峰,但总算定了一个“丁玲、陈企霞反党小集团”,逮捕了有“严重的反革命嫌疑”的陈企霞和李又然.还发现“其他犯有相同或类似错误的同志”.并  相似文献   

3.
徐庆全 《炎黄春秋》2009,(9):35-39,10
问题的提出丁玲、陈企霞“反党小集团”冤案,发生在1955年肃反期间。到1956年肃反甄别阶段,由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中宣部肃反“五人小组”组长张际春负责的审查小组,经过查实,认为“反党小集团”的结论不能成立,重新审定,改写结论。1957年反右开始后,改写的结论被废弃,丁玲、陈企霞反而加码成为文艺界知名的大右派。1979年后,这个冤案才彻底平反。从文艺界一些老前辈及当年参与处理此事的当事人的回忆来看,丁玲、陈企霞“反党小集团”的发轫,始于作家康濯的一份对丁玲的揭发材料:  相似文献   

4.
闻章 《文史精华》2009,(2):39-43
河北省文联原主席,《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解放之初,创作出轰动一时的长篇小说《平原烈火》,随后进入丁玲主办的中央文学讲习所深造。在1955年底.徐光耀的老师丁玲、陈企霞被打成“反党小集团”,在陈企霞过不去冬时,徐光耀曾先后两次资助过这位老师共700块钱。1956年底,中国作协党组重新调查丁玲问题.并给徐光耀发来调查信。徐光耀按照党性要求,认真、如实、逐条地回答了作协党组的调查。  相似文献   

5.
黎辛 《纵横》1998,(12)
周扬的发言成了作协反右的信号 中国作家协会重新处理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案件的党组扩大会,从1957年6月6日始,开了3次暂时休会以后,于7月25日突然复会,即召开第4次会议,会场由作协小会议室改到中国文联大礼堂。参加会议的人由四五十人扩大到二百余人。到会的有作协、文联、各协会、文化部、中宣部以及党外著名文艺家。  相似文献   

6.
丁玲、陈企霞“反党小集团”冤案,发生在1955年肃反期间。到1956年肃反甄别阶段,由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中宣部肃反“五人小组”组长张际春负责的审查小组,经过查实,认为“反党小集团”的结论不能成立,重新审定,改写结论。1957年反右开始后,改写的结论被废弃,丁玲、陈企霞反而加码成为文艺界知名的大右派。  相似文献   

7.
黎辛 《纵横》1998,(11)
“舒、罗、白反党性质小集团”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1955年9月30日所作《关于丁玲、陈企霞等进行反党小集团活动及对他们的处理意见的报告》的最后写道:“对其他犯有相同或类似错误的同志,责成他们在适当的党内会议上进行检讨,并根据情况作适当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孟东 《文史精华》2008,(3):44-47
陈企霞是所谓"丁、陈反党小集团"里的主要人物."丁、陈"受批判的直接原因是毛泽东的<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一封信>.该信指斥主编<文艺报>的丁玲、陈企霞拒绝发表李希凡和蓝翎评论<红楼梦>的文章,是"压制新生力量,向资产阶级思想投降".1954年10月18日,中国作协党组召开会议,传达了这封信.……  相似文献   

9.
《百年潮》1998,(2)
从“丁陈反党集团”开始,一顶顶大帽子从天而降简直说不清丁玲、陈企霞怎么就会变成批判对象了。我只记得开始大概由于《文艺报》上登了一篇关于英雄问题的论文,陈企霞的观点与流行观点(实际就是苏联那一套一味歌颂英雄的观点)有分歧,但是这怎么扯得到政治问题上去呢?他有一次在党组会上为  相似文献   

10.
再说一个“不应该发生的故事”———关于“舒群、罗烽、白朗小集团”问题□黎辛拙作《我也说说“不应该发生的故事”》,在《新文学史料》1994年第1期刊登以后,听到当年在中国作家协会工作过的老同志说,1955年批斗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以后,接着就批斗舒...  相似文献   

11.
从丁玲的命运看革命文艺生态中的文化,权力与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华 《炎黄春秋》2008,(4):55-62
2006年春我在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客座,工作之余,都要去“中国研究服务中心”查找资料,恰逢徐庆全也在那儿访问,为他的有关丁玲的新书做资料补充和修改的工作,我们经常在一起谈论丁玲,谈论围绕丁玲的风风雨雨。不久我就读到庆全的书稿《革命吞噬它的儿子——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案纪实》,立时发现这是一本非常有创意,有深度,以新的视角考察“丁陈公案”的学术著作。下半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正式决定出版此书,庆全嘱我为他的新书作序,我虽应之,却也惶然,实在是因为丁玲的人生经历太复杂,围绕丁玲的一切也太复杂,不由得勾起我对自己“认识”丁玲的历史的回顾。  相似文献   

12.
1955年4月发生的震惊中外的"克什米尔公主号"案件,至今已有57年了。50多年来,中外媒体对这一案件不断有所报道,但真假混杂,众说纷纭,讹误颇多。作为参与此案处理的当事者之一,有必要就我所知道的情况作些披露,以澄清事实,说明真相。  相似文献   

13.
陈恭怀 《炎黄春秋》2013,(10):80-82
今年10月20日,是父亲陈企霞百年诞辰纪念日,他离开我们也已经整整25个年头了。25年来,我对他的思念非但没有减弱,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加深。作为儿子,我经常留意报纸杂志上有关他的文字。逐渐逐渐,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几乎所有的官方文字,包括各类中国现当代的文学史、党史、国史,甚至连英国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都把当年轰动整个文艺界的"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案给一笔抹杀得干干净净,不留一丝痕迹了。  相似文献   

14.
周会会 《文史月刊》2008,(12):59-60
有人说:文学、爱情和政治是丁玲一生的三大主题。她的人生,历经磨难,劫后余生。虽然在她一生中三度结婚,但她心中,却始终埋藏着一份崇高的情感。坦率表白:我有了一次伟大的罗曼史1928年初,因为朋友的介绍,冯雪峰开始辅导丁玲学习日语。冯雪峰(1903-1976)是浙江义乌人,原名福春,笔名雪峰、洛扬等。  相似文献   

15.
丁玲的爱     
麦群忠 《文史春秋》2005,(10):51-56
丁玲是继鲁迅之后,和茅盾、巴金、老舍一起在现代学创作上开辟新路的重要女作家。丁玲之所以成为举世瞩目的女作家,除了她的优秀作品,以及为祖国解放而战的奋斗精神和在逆境中仍保持着不忘人民、执着信仰、不懈奋进外,她那敢于冲破传统、敢于爱的罗曼蒂克精神也不同凡响。她与胡也频、与冯雪峰、与陈明迥然不同的爱情,折射出这位杰出女性丰富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6.
曾参加过中央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名学家冯雪峰,浙江义乌人。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初,还不到20岁,就成为坛所瞩目的“湖畔诗人”。  相似文献   

17.
许多人都知道,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鲁迅、茅盾曾致信或致电祝贺,且说“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一语,即出自鲁迅。茅盾的贺信或贺电。但是,贺信抑或贺电,中央档案馆无此原件,鲁迅遗物中亦无底稿。因此,鲁迅、茅盾致红军贺信或贺电,便成了中共党史和鲁迅、茅盾研究界几十年来共同关注的一件大事。冯雪峰、茅盾对《贺信》的回忆冯雪峰和茅盾都谈到鲁迅、茅盾联名给红军发有贺电或贺信。冯雪峰1951年在《党给鲁迅以力量──回忆片断》中说,当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时候,鲁迅和茅盾共同转转折折地送去一个给毛主席和朱总司…  相似文献   

18.
在丁玲艰辛曲折的一生中,宋庆龄曾3次资助她。1936年9月,丁玲在中共的营救下从南京国民党特务魔掌中选出,准备去陕北,当时身无分,处境非常艰难。宋庆龄得悉后,通过冯雪峰送去350块大洋作路费,使丁玲得以顺利到达陕北。后来,丁玲在《魍魉世界——南京囚居回忆》中写道:“面对这350元,我心里感到灼热、温暖,孙夫人赠我的350元,所代表的对我政治上的信任是千万两黄金难买的无价之宝”。  相似文献   

19.
1814年10月,通事李耀(时人多称其为阿耀)被广东南海县逮捕、监禁,广东官府后以"冒滥名器""交结夷人诓编钱财"判其流放伊犁。实际上,此案的发生与第二次英美战争、欧洲国际局势导致在珠江口海域产生的争斗相关,清政府军事、外交力量的衰弱在试图利用此案驱逐英国战船"罢■仁号"的过程中明显表露出来。同时,阿耀案与当时广州口岸中西贸易中的商业权势竞争具有密切关联。在此案发生前后,广东官方致力于夺回英人通过对贸易秩序的干预所获得的商业权力,试图从此案入手解决问题。此外,阿耀案亦成为中英双方解决当年发生的贸易冲突事件之手段。这个案件反映了,早在鸦片战争前数十年,中英之间在各方面的冲突与调适已经展开,双方的互动对此后的历史进程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依据文献,就清末两次查办周冕吞欠公款案的过程,做了梗概的叙述.文中特别揭示出第二次查办案件时所遇到的阻力和矛盾,最终导致力主查办此案的程德全被迫妥协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