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飞 《四川文物》2007,(4):78-86
2006年8月在贵阳召开的"第三届西部考古协作会"就西部地区考古新成果和区域性合作等专题开展了讨论。西南地区代表对四川安宁河流域、大渡河流域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进行了初步总结;公布了云南贝丘遗址和汉墓的发掘情况;介绍了贵州北盘江流域、广西右江流域、贵州乌江流域、重庆渝东南地区、湖南沅水中上游地区及湘西地区的考古新发现。西北地区代表通报了"秦文化"课题的进展情况及甘肃近年的考古新发现。与会代表还就大石墓、彩陶的扩散、道教考古等专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2002年10月29日上午,由四川省物局、成都市化局、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四川省历史学会共同主办的“永陵考古发现六十年纪念大会”在成都隆重举行。物出版社再版的《王建墓发掘报告》、天地出版社出版的《走近永陵》一书发行仪式亦同时举行。省政协老领导章玉均、省物局书记王琼、省社科联副主席何其知、市化局局长严晓琴及市建委主任刘玉成等领导出席纪念大会并讲话。省历史学会会长李绍明、常务副会长谭继和等百余位在蓉史学界、物考古界、音乐界专家学及博单位、大专学校、社科研究机构的负责人、省市新闻媒体的记参加了纪念大会;永陵考古发掘主持人冯汉骥先生的亲属冯士美先生及发掘参加刘复章老人亦参加了纪念大会。  相似文献   

3.
马明志 《文博》2009,(5):16-24
河套地区以朱开沟遗址一至四段墓葬及白敖包墓地等为代表的遗存,其主体内涵表现在大量的偏洞室墓、带有壁龛的竖穴土坑墓、流行以家畜下颌骨随葬,以及最为常见的双耳罐、单耳罐、三耳罐、高领罐等典型器类,年代相当于龙山时代末期至夏纪年阶段。此类遗存曾被学界先后归入客省庄文化和朱开沟文化。本文从其多层面的文化内涵分析入手,将其文化性质界定为齐家文化晚期遗存,并认为它与客省庄文化、大口文化和朱开沟文化分属于不同的文化谱系。齐家文化进驻河套,占据了大口文化河套西北部,打破了原有的文化格局。齐家文化在河套地区的突现是仰韶晚期以来甘、青、宁地区文化多次向北方地区东进浪潮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东进浪潮源源不断地为北方多种文化的形成带去新的因素,丰富了北方文化传播带的内涵,促进了西部文化与北方土著文化以及东部诸文化的交融和人群聚合。这是齐家文化东进河套地区的宏观背景,也是理解这一区域仰韶晚期之后许多突变式文化现象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天水地区正式考古发现的齐家文化遗存资料为基础,结合周边地区同期考古成果,揭示天水地区齐家文化时期的农业生产、陶器制作、建筑技术、玉器加工、纺织技术、养殖、狩猎等生产状况,从而探讨其经济形态。  相似文献   

5.
一.安徽省2006年,安徽省的考古工作依然是围绕重点建设工程进行的。配合交通、能源、水利、工业园区、城市和新农村建设等工程,开展了一系列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此外,还进行了巢湖流域先秦遗址专题调查。全年累计新发现文物点百余处,  相似文献   

6.
近百年来的中国西部探险史,是我国边疆史地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20世纪史诗中引人注目的篇章。  相似文献   

7.
2011年10月27日,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召开纪念《江汉考古》创刊三十周年座谈会。座谈会邀请到《文物》杂志社、科学出版社、《考古》、《故宫博物院院刊》、《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考古与文物》、《华夏考古》、《中原文物》、《东南文化》、《文物保护与科学考古》、《上海文博》、《江汉论坛》等全国十余家文博考古期刊编辑部代表。  相似文献   

8.
向家坝水电站是国家重点项目之一。为配合向家坝水电站建设,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自1991年以来,先后多次对四川境内的淹没区进行调查、勘探、保护及测绘。自2009年6月至今,已完成6处新石器至明清时期遗址、墓地的发掘工作,出土大量器物,填补了四川境内金沙江下游地区考古空白。2011年12月17~18日,由四川省文物管理局、宜宾市文广局主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宜宾市博物院承办的"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四川)考古成果专家座谈会"在宜宾举行,与会专家在冒雨跋涉视察了屏山县沙坝墓地、斑竹林遗址工地之后,随即召开了座谈会(封三)。兹将专家发言摘录于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委员会举办,广东美术馆承办的全国第八届考古与物保护化学学术会议,于2004年11月16—19日在广州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包括香港、澳门的近百名物保护修复专家、科技考古专家、考古学家和研究生等参加了会议。会议开幕式上,中国化学会考古与物保护学科组副主任,浙江省博物馆卢衡研究员致开幕词、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先生致欢迎词,对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10.
考古     
《东南文化》2002,(12):94-95
  相似文献   

11.
孙周勇 《文博》2002,(6):53-61
“河套”一词,最早见于《明史》(卷四十二志第十八):“北有大河,自宁县卫东北流经此地,西经旧丰洲西折而东经三受降城南,折而南……大河三面环之,所谓河套也。”近现代所称的河套,大致地域包括了今天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黄河两岸平原。按照现今通行的地理区域概念,  相似文献   

12.
民族文化与西部地区小康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毅 《攀登》2004,23(5):63-68
发展民族化是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在民族化建设上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要充分认识民族化建设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民族化优势.切实加强民族地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科技事业、化事业、教育事业,加大民族化资源开发,促进西部民族地区尽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3.
老秦 《丝绸之路》2000,(2):40-43
秦始皇陵园的考古工作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已出土公布了大量重要文物及遗址。最近,考古工作者又先后发掘出土了几座陪葬坑及石质甲胄、青铜鼎、彩绘俑等珍贵文物。这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对丰富秦陵内涵和研究中国古代陵墓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89年和1990年,考古工作者对位于秘鲁库斯科河谷的瓦利帝国省府比奇拉科塔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这是对现存第二大瓦利文化古建筑群遗址的首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公元600年至900年间,比奇拉科塔遗址进行了三次扩建,但最终在最后一次扩建未完成前被废弃。在遗址中心部分揭露了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在古建  相似文献   

15.
谢华  黄强 《巴蜀史志》2002,(4):37-39
在二十一世纪的曙光已经照耀整个地球的时候,汹涌澎湃的化、思想的全球化浪潮铺天盖地而来,我们如何立足于中华民族的优秀化传统,扎根于深厚的中华化土壤,继承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的心理习惯,大力弘扬华民族的化,使中华民族的化在世界化思想的大潮中发扬光大,让中华民  相似文献   

16.
甘青地区是我国最早开展田野考古工作的地区之一,在中国考古学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地位。20世纪40年代,裴文中远赴甘青地区开展田野考古调查与研究,这一承上启下的工作在中国史前考古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束家平  薛炳宏  秦宗林 《东南文化》2014,(1):122-126,68
正2013年4月中旬,在扬州曹庄隋唐墓葬发掘过程中,出土了一方"隋故炀帝墓志",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关注。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南京博物院、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苏州市考古研究所组成"扬州曹庄隋唐墓葬联合考古队",对曹庄隋唐墓葬进行了为时九个月的科学考古发掘,出土了铜器、玉器、瓷器、陶器、漆器、琉璃器等一批精美文物,其中蹀躞金玉带、鎏金铜铺首、  相似文献   

18.
大约从公元前10,000年开始至公元1521年西班牙殖民占领为止,瓦哈卡地区的人类历史分别经历了石器时代、村落时代、城镇时代(又称为城址时代)和城邦时代,这四个时代又被统称为“前西班牙时期”,是瓦哈卡的土著居民的发展史,也是中美洲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9.
2005年度康巴地区考古调查简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故宫博物院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2005年康巴地区考古调查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发现和调查古代石棺葬墓地6处,遗址1处。本次调查发现了两种分属不同经济类型文化的石棺葬,并对其出土的陶器、铜器、玉器、石器进行了资料收集。另在德格县莱格村发现一处隋唐时期汉式建筑群遗址,出土陶佛像、瓦当等物。此次调查对树立康巴地区考古序列和研究汉藏佛教艺术交流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20.
安阳殷墟的考古工作迄今已78年了。在我国古代文化遗址中,它是发掘时间最长,发掘次数最多,发现的遗迹、遗物最丰富,参加考古发掘的人员最广的一个。78年来,殷墟考古的历程,反映了我国考古学从初创到发展到繁荣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