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扬州大学图书馆藏有稿本多种,其中张燮恩《斯斋诗话稿》、颜僩《病维摩室诗集》、张家保《定盦偶草》、汪鋆《栖云山馆倡和诗词》四种稿本均为清末民初扬州人所著,且未曾刊刻传播,甚为稀见珍贵。其对研究扬州清末、近代历史及地方文化,具有重要的文献资料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大钊史学理论著述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钊是近代中国历史理论的奠基者之一,其所撰述《唯物史观》、《史学思想史》、《史学要论》等著作,对中国近代史学界影响甚大。本文对李大钊之历史理论著述的稿本作了新的考证、复原,对其历史理论的内在逻辑和中国语境作了新的诠释。发现现刊的各种李大钊文集、全集均遗漏了《马克思的经济历史观》一文;《史学思想史》因按单篇收入亦显零乱,不便于对李大钊历史理论著述的完整理解。李大钊对历史理论的探研与梁启超的历史研究法和胡适的治学方法明显不同,属于史学理论研究中当时较为薄弱的历史理论的层次。  相似文献   

3.
张西平 《文献》2003,16(3):17-30
罗马梵蒂冈图书馆是世界上稿本最多的图书馆,也是藏明清间天主教文献最多的图书馆之一,近百年来已有不少前辈和同代学者到此探宝并对这批文献做了一些研究.①  相似文献   

4.
近代科技传播与中西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8月15日至20日,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中心主办的“近代科技传播与中西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来自中国内地和台湾以及美国、意大利、瑞典等国家的代表4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围绕近代科技传播的方式与特点、科技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及思想文化的影响、近代教会大学与科技传播和传教士与近代科技传播等问题展开了讨论。一、近代中国科技传播的方式与特点对于近代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一般认为主要是通过翻译介绍和派遣留学生等方式进行的。这次学术研讨会,一方面从实证的角度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5.
志锐初论     
志锐(1853—1912年),清末最后一任伊犁将军,是中国近代史上有一定影响的人物。新疆科学分院图书馆和新疆大学图书馆相继发现关于志锐的《清故伊犁将军文贞公行状》稿本。两篇行状的稿本虽略有不同,但均可与清代有关史籍相互补充。志锐部分诗词也被披露介绍。这些都为我们研究志锐和清末历史,提供了极有参考价值的史料。笔者遂据此草成此论,倘有不当,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6.
周玉洁 《黑龙江史志》2013,(13):156-157
近代中国教会女学建立之初虽是传教士为了传播基督教,但却客观上为近代中国女子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从近代教会女学兴起的背景及其发展历史,可以看出近代教会女学开创了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的先河,加速了中国女性解放的步伐,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同是中国人的千年梦想,中国近代全球多元的历史背景、政治局势和文化语境使大同又一次成为热门话题。说到近代的大同思想,人们往往想到康有为及其《大同书》。其实,谭嗣同不仅心系大同社会,而且借助大同思想表达对宇宙本相、人类历史、文化演进、世界格局的全新思考和规划设计。谭嗣同的大同思想集历史演变与世界主义于一身,既带有中国近代特有的时代烙印,又个性鲜明,成为近代大同形态的独特样本。  相似文献   

8.
宗法社会的讨论是中国近代社会史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晚清学人研究这个问题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及政治语境;因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所驱使,近代学术与政治密不可分。康、梁的政教论既借鉴严复等介绍西方政治制度方面的学理,也糅合国学传统中的公羊三世说。就晚清参与讨论者而言,诸如梁启超、夏曾佑、严复等,大多兼有政治家、学者双重身份,他们议学兼论政,探讨西方社会的历史或中国古代历史等以探究学理,其话语中趣旨往往指向现实政治。  相似文献   

9.
王云  崔建利 《民国档案》2007,(4):132-136
沈云龙是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在近代史研究方面成就卓著。由他主持编纂的《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续编和三编系以汇集民国史料文献为主的大型丛书,呈现出极高的文献学价值,在中国丛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为民国文献的保存和传播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中国近代思想史文献的基本特点进行了初步探索,认为近代思想史文献不同于古典文献,是一种"新文本",其基本特点是"四性"(国际性、翻译性、混杂性、过渡性)、"四跨"(跨文化、跨语际、跨语境、跨时代)。研究近代思想史"新文本",必须在继承中国传统学术研究优良学风的同时,努力探索采用新的研究方法,方能更加深入地认识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11.
晚清重臣翁同的《翁文恭公日记》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日记之一。该日记于1 92 5年影印出版后,便受到史学界的高度重视;到2 0世纪70年代,又出现了根据影印本标点整理的排印本。在近代史研究中,翁氏日记始终被认为是重要的文献史料。然而,现在看到的影印本《翁文恭公日记》并非日记稿本的原貌,因为当年影印日记时主持者曾对稿本做过遮盖,通过这种处理方式删节了一些内容。也就是说,稿本中一些重要的内容和细节在现行刊本(包括影印本和以影印本为底本的各种标点排印本)中均无法看到。《翁文恭公日记》稿本由其五世孙、现居美国的翁万戈先…  相似文献   

12.
乡土志探源     
本文从乡土志源于中国近代初等教育历史、地理、格致科教科书的编写,欧洲近代初等教育历史、地理、自然科乡土教学的形成与传播,日本初等教育中的乡土教学及对中国的影响,从3个方面回溯乡土志源流,论述乡土志是近代初等小学教科书.  相似文献   

13.
吴翌凤(1742-1819)是清朝苏州的著名藏书家,以抄校古书名于时。吴氏抄藏校勘过的古书,内容可信度高,且书法秀逸极具观赏价值。因此在当时即成藏书家争相购藏的"善本",亦为现今各大图书馆珍藏的宝物,上海图书馆馆藏尤富。笔者研究吴氏有年,有幸在各处亲睹其抄校、题跋本及其稿本,并有新的发现。本文据此并征诸多种目录文献,考证细察,搜罗汇集吴氏抄校、题跋过的书目及其稿本,辑为一目,以为同道搜寻鉴别吴氏版本提供一条线索、一个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三姓山川纪》,一卷,清祁俊藻撰,稿本.现藏北京图书馆为海内孤本.一九八五年,李兴盛、张杰标点北京图书馆所藏稿本,附于《黑龙江述略》后,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使这一珍贵的东北史地文献得以与广大研究者见面.本文拟对《三姓山川纪》的著者、内容及史料价值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5.
吴翌凤(1742-1819)是清朝苏州的著名藏书家,以抄校古书名于时.吴氏抄藏校勘过的古书,内容可信度高,且书法秀逸极具观赏价值.因此在当时即成藏书家争相购藏的“善本”,亦为现今各大图书馆珍藏的宝物,上海图书馆馆藏尤富.笔者研究吴氏有年,有幸在各处亲睹其抄校、题跋本及其稿本,并有新的发现.本文据此并征诸多种目录文献,考证细察,搜罗汇集吴氏抄校、题跋过的书目及其稿本,辑为一目,以为同道搜寻鉴别吴氏版本提供一条线索、一个依据.  相似文献   

16.
徐玲 《东南文化》2016,(1):15-19
近年学术界有关近代中国文物观念变迁史研究的成果,主要有近代中国文物观念变革研究、近代文物价值认知变化研究和近代"文物"概念异同比较研究等。只是这类研究多限定于单一学科,多停留在对概念本身含义的阐释上,未能关注近代中国文物观念变迁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因此,应以近代中国文物观念变迁史为整体考察对象,重新研究近代中国文物观念变迁史,重点关注中国"文物"概念的学术考证、欧美近代古物观念的形成及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近代中国文物观念变迁的时代语境研究、近代中国典型文物观念的比较研究等方面,重新呈现文物作为物质的文物和作为文化符号的文物在观念上的多重面相,以使近代中国文物变迁史的研究更加丰满。  相似文献   

17.
以"自强"、求富"为中心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自我实现近代化的开端.正确理解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近代的具体历史环境来认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历史影响,比较深入地理解洋务运动的合理内核及其基本特点。洋务运动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体制下迈向近代化道路最切实可行的选择,其在近代化中国道路上的一些有益探索,在某种程度上叩开了中国革新传统体制的大门。  相似文献   

18.
王敌非 《北方文物》2017,(4):101-104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图书馆和俄罗斯国家公共图书馆藏有部分满文珍稀文献,它们多属子部的释家类、基督教类和医家类。俄藏满文珍稀文献中孤本较少,未藏于中国而藏于其他国家的稀缺版本和因文种不同而产生的其他版本较多。  相似文献   

19.
《文献》2016,(6)
浙江图书馆藏朱祖谋选《宋词三百首》为初编稿本。稿本选录词人86家,词作312首。该书圈点、删改之处甚多,从中可窥探其成书过程。稿本墨批共有27条,为朱祖谋所作,交代所选词作的版本依据,从中可知,朱氏在编选词集时旁摭众家,择善而从;另有况周颐所作朱批20条,可以作为其词学批评文献的辑补。批注亦可探究朱况二人的选词观念与词学宗旨。  相似文献   

20.
正传播是指传受信息的行为或过程,文献是可持续存在并能重复利用的信息单元,文献传播就是人类以文献为媒介的信息传播,广义的文献传播包括文献的生产、流通、服务和消费、接受等环节,狭义的文献传播仅指文献的流通与服务。文献传播的实质是文献信息在时空中的传递、交换和共享的过程,也就是文献载体和文献信息在时空中迁移和扩散的过程。历史研究离不开文献,文献既可以是历史研究的对象,也可以是历史研究的工具。但是,文献产生以后,就存在着传播现象,此即谓文献传播。那么,文献传播与历史研究有哪些关系呢?文献传播对历史研究又有哪些影响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