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53年至1957年,我在河南大学度过了四年学习生活,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还常常想起那时的情景。现根据亲身经历,并参照当时的日记和保存的其他资料,写下这篇文字。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年河南大学师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单纯朴素的思想情感以及真诚和谐的人际关系,也能从一个侧面了解到解放初期我国高等学校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日记现状 根据现有资料,蒋介石的日记约始于1915年,时28岁,止于1972年8月,时85岁,距离去世只有3年.这一年,蒋介石手肌萎缩,不能执笔,因此停止了长达57年的日记.蒋的这57年日记,遗失4年.其中1915、1916、1917三年,遗失于1918年底的福建永泰战役.当时,蒋介石遭北军袭击,孤身逃出,日记、书籍大部分失落.现在能见到的1915年日记仅存13天,为蒋当年在山东任讨袁军参谋长时所记.胡佛研究院对外所称1917年日记实际是蒋自撰的回忆,题为《中华民国六年前事略》,回忆1917年以前的个人历史,并非日记.  相似文献   

3.
60年前,作为饱受摧残、历经战乱的幸存之一的我和千千万万受难同胞一样,经历了数年悲惨流离的生活。我曾被当作日军试验品受到疯狂迫害,后侥幸逃脱魔爪,1947年入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学习后从事声乐教研工作。下面是我回忆日军攻陷武汉后的亲身遭遇及耳闻目睹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李锐 《炎黄春秋》2007,(9):25-27
在1995年1月《同舟共进》上,曾看到朱正的《一次没有实行的改革》文,他就唐纵日记中的材料,介绍了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内部围绕政治改革问题的一些谈论,很引起我不少回忆。当时就着手写一篇谈唐纵日记的文章,拟了一个草稿,但一直没有最后定稿,压了十多年,清理杂件中找出,现在整理出来。  相似文献   

5.
曾参加侵华战争的原日本兵泽昌利根据自己的日记、笔记撰写了《留给子孙们》的长篇回忆录,由鞠佟生、田酉如以《一个侵华日军的日记和回忆》为名译成中文,《山西文史资料》第119辑发表了其中的“前言”、“中国战场的回忆”、“到华北战场去”、“太行山的战斗”、“难熬的战地生活”、“亟盼回国”、“附记:同《魔鬼的饱餐》有关的事”、“后记”等章节,记述了八路军与日军在太行山作战的一些具体情况和日军罪行,也反映了作者对战争侵略性质的批判认识。《山西文史资料》发表《一个侵华日军的日记和回忆》节译  相似文献   

6.
《百年潮》2021,(4)
正笔者是当年参加解放军成都入城仪式老兵的后代,近年走访了全国多地父亲的战友。采访了当年参加成都入城仪式的老兵,并把收集的老兵口述资料、回忆文章和日记中弥足珍贵的"历史碎片"进行了整理,再与史料结合,试图拼接出解放军成都入城仪式的原貌,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关于一九一九年南北和议一事,距今已四十余载,更以年老健忘,回溯旧影,十不及一,寒舍所幸存之残档,亦属零篇断简,不能首尾衔接。今承遐翁以超然之态度,本传信之方针,记述成篇,以供史学家之参考,并承志稽质证,仅就我所能回忆,说明于后(偏重在吴鼎昌庚电一事),聊作补充,容或尚有出入之处,尚希有关方面谅恕为幸。  相似文献   

8.
景玉川 《炎黄春秋》2012,(11):40-43
"高、饶事件"过去已半个多世纪,随着一些档案资料的披露与当年知情者的回忆文章面世,人们逐渐对这件曾震动党内外的大案有了更清晰、具体的了解。高岗1954年8月自杀身亡,饶漱石则因涉及"反革命集团"案被捕入狱,1975年春死于狱中。本文根据有关资料谈饶漱石与"饶、潘、扬"案的几点情况。一、杨尚昆的记述与《毛选》有关注释《杨尚昆日记》和杨的《回忆高饶事件》(原载  相似文献   

9.
60年前,日寇在新洲区内三个地方对无辜百姓进行过三次集体大屠杀,这三个地方就是潘塘街的王家寨、仓埠街的林家大湾和邾城街的罗家大树。笔根据当时幸存的描述资料和实地考察情况,将当年日本侵略军在新洲的三次大屠杀记录下来,以昭示后人。  相似文献   

10.
《近代史研究》2005,(6):273-273
本书主要探讨清华政治学系的早期历史,从具体的学术史事件中揭示中国现代政治学展开过程的渊源脉络。本书以档案献与报刊、时代论、日记、当事人回忆等等资料排比参正,不以外在概念和后来成见取舍材料,条理史实,务求究明事物本原,在学界普遍追慕与接轨西方政治学最新理念的同时,为回顾本土学术经历、理解今人观念和行为中的历史沉积提供了具体详实的凭借。  相似文献   

11.
我是1947年秋天由故乡古浪“盲流”到兰州的。在此后约两年的时间中,我所经历的苦斗生活,曲折地反映了那一时代西北边城的社会面貌。现在,就以我当年出走第一天的旅途日记,作为这篇回忆文章的楔子———10月27日深秋时节,早晨满地白霜。天色阴沉,凉风嗖嗖地...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当新春的钟声越来越临近的时候,我们却将目光投向了过去,扑朔迷离的真相犹如冰山一角,在历史的长河中若隐若现,而探寻历史的真实便成了我们孜孜以求的使命。在回忆录、年谱、传记、日记、札记等历史资料的众多形式中,口述史料以其鲜活的第一手资料独树一帜,赢得普遍欢迎。本刊特稿《我与蒋经国在苏联的一段往事》即为和蒋经国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班同学,后为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徐君虎先生的口述回忆录,经过细心翔实的整理、佐证,历经数载,终以成篇。徐虎君先生早年与蒋经国过从甚密,情意弥笃。文中鲜明的人物性格、生动的场景…  相似文献   

13.
清抄本《新疆垦荒奏稿》同1984年问世的林则徐《乙巳日记》对照,在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上完全吻合,证实了这个抄本的真实性。根据《乙巳日记》和其他资料提供的线索发现,《新疆垦荒奏稿》收进林则徐佚著达5篇之多。林则徐佚著及其奏稿对研究林则徐和新疆近代史,都具有颇为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4.
Two Years In Guerrillas Relief(暂定译名《与八路军同行》)一书,是美国传教士霍华德·索伦伯格牧师1938年至1940年的日记、记录、信件及回忆,主要内容是索伦伯格与贵格派教友王普琳、路易斯一道以救助难民的方式在晋东南投入抗日的经历。三个传教士已经去世多年,作品尚未出版,资料由索伦伯格和王普琳的后代打印成册,并插入大量当时的照片,十分珍贵。  相似文献   

15.
冠、威义和拳举事口号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威义和拳举事口号因无原始中文记载 ,其说纷纭 ,迄无定论。“扶清灭洋”与“顺清灭洋”系译自伊索勒日记 ,但前者与日记原文文意不符 ,后者在中文记载和口述资料中得不到支持 ;“助清灭洋”出自郭栋臣一人的回忆 ,难于采信 ;且“助清灭洋”与“扶清灭洋”均是后来义和团附会神意的口号。据两件口述材料 ,义和拳旗帜上所书为“兴清灭洋” ,这种说法得到美国传教士记载的印证 ,也符合该口号多年流行的轨迹  相似文献   

16.
书讯     
<正>伯希和西域探险日记(1906-1908)(法)伯希和著,耿异译,中国藏学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定价:108元。这批日记是伯希和西域考古探险团最重要的文献,系首次公开刊布。伯希和的这部日记并不像普通旅行家、探险家或一般学者所作的那种游记,记述的都是学术上的重要问题,他将田野口碑资料与文献资料相结合,以口碑补史料,以史料证口碑。该日记始于1906年7月15日的撒马尔罕,结束于1908年1o月1日的郑州。书中还附有伯希和于这次探险期间所写的信件,这些信件也都是"学术信札",每一封相当于一篇科考探险日记。这些书信与日记互补互证,角度不同,详略各异,真实反映了当时中国西域的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17.
伊里 《百年潮》2003,(4):58-60
我接触中共第三条秘密战线这个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绝密史实,是从采访杨延修、张平、舒自清、朱祖贤等当年战斗在这条战线里的老同志开始的。因为秘密工作的严格纪律,复杂凶险的白区环境,没有文字资料留传下来。只能依据当事人的回忆、文革时的交待材料、个人档案、信件、日记  相似文献   

18.
正最近,班主任朱老师给我们下达了一道任务——每天写一篇班级日记。此令一出,底下是叫苦声一片——"啊?我们还要写日记?""NO,NO,NO!"……可在老师的威胁下,这些反动派给成功"消灭"了,于是班级日记登场了!第一篇日记是一位女生写的,她不仅写了日记,还给我们的日记本画上了精美的图案,这让同学们渐渐感到有兴趣了。第二篇日记是一位男生写的,他有趣的语言让我们身临其境,当读到第三篇时,同学们便被吸引住了,一个个坐得笔直,眼里放出金光,死死地盯住日记本。  相似文献   

19.
这篇“日记”讲述一名政法委书记兼公安局局长的仕途十年,内中有大量行贿、受贿、玩弄女性情节。从内容和体例来看,这是一篇可以和年初广西烟草局长韩峰媲美的“日记”  相似文献   

20.
中共郑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及省、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的同志,先后约我写回忆文章,尤其是写在郑州市从事统战工作的经历。上述三个单位的同志都提到:您长期在郑州做统战工作.熟悉这个城市数十年来统战工作的情况;这种经历十分难得.希望能写些回忆资料。起初我的信心不足.是同志们的鼓励使我增强了信心。经过长时间的回忆与思考.终于整理出了这个稿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