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北京人”,又称“北京猿人”、“北京原人”、“北京直立人”、“北京中国人”、“中国猿人”等,是20世纪20年代前后,在北京近郊周口店考古发现的“北京人”骨骼化石的学名。经过十几年(1927—1929年、1934—1937年、1949—1959年)发掘的发现,骨骼化石大约包括40多个个体,男女老幼均有。  相似文献   

2.
王文元 《丝绸之路》2010,(17):30-33
安特生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在中国北方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古活动,揭开了中国近代考古的序幕。中国史前考古学以及近代田野考古学是从他开始的。  相似文献   

3.
张恨水(1895-1967),民国时期的著名作家。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他的许多作品都陆续搬上影视舞台,如((金粉世家》。他也是一位极具正义感的知识分子,更是一位爱国文豪。张恨水把东北抗日义勇军的英勇斗争事迹写进(《啼笑因缘》续集以后,更为人们所敬重。  相似文献   

4.
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马叙伦和陈叔通早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就与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缔结了较深的友谊。陈叔老结识程砚秋较早,是经喜剧欣赏家罗瘿公介绍而相识的。到了三十年代前期,经陈叔老介绍,马叙老与程砚秋也结成了朋友,且马叙老是最早给予程砚秋以最中肯评价的人。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概况中国博物馆数字化的开始是以20世纪80年代中国国家文物局在上海召开的博物馆信息化会议为标志的。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初期,西藏,作为一种特殊地理和文化的存在,开始成为内地知识分子的一种情结。当时四十岁出头的余友心,相比之下在这个群落中算长辈。与西方思潮的追随者相比,他和一帮年轻人的奋斗目标却逆向而行。不管西方艺术界在干什么,他们选择去了解藏民族在干什么,藏族民间艺术在干什么,宗教艺术在干什么。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宋代方志研究大体可分为清代、民国、20世纪80年代后三个阶段,清代与民国时期的研究成果虽然少,但保持了较高的水准,为以后宋代方志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宋代方志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崔若男 《民俗研究》2020,(1):99-108,158
以"互译性"的视角来看,在近代的歌谣学学术史研究中,还有许多术语都值得重新梳理,ballad就是其中之一。它是较早被来华西方人引入中国的术语,也引起了中国知识分子相当多的讨论。从来华西方人的引介来看,ballad在中译的过程中,虽然也存在内涵不明确等问题,但其基本指向还是与欧洲语境中所指的"叙事的短歌"一致。中国知识分子在引介ballad时,则出现了术语混乱的现象。而基于歌谣运动中对音乐性的忽视、对抒情性的青睐及对民众基础的追求等特点,folksong得以最终取代ballad,成为"歌谣"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9.
黄源(1906-2003),浙江海盐人,鲁迅先生晚年的学生和战友,20世纪20年代后期投身于中国新文化运动,1933年开始在茅盾先生领导下编辑全国影响最大的文学刊物——《文学》,1934年下半年起又在鲁迅直接领导下编辑《译文》月刊,而誉满文坛。1937年,日军进攻上海,1938年黄源毅然投笔从戎,到皖南参加新四军,与朱镜我、李一氓、彭康等同志一起从事新四军文化工作,任军部文委委员,《抗敌》杂志编委,《新四军一日》主编。1941年初在“皖南事变”中却突然失踪。  相似文献   

10.
红军歌谣     
一九三五年五月初,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楚雄州禄劝、武定、元谋县,从皎车渡巧渡金沙江时留下不少革命歌谣。随之,当地各族人民中也产生了许多想念红军的歌谣。现将下列几首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none 《Northern history》2013,50(1):237-239
  相似文献   

12.
13.
Oral traditions resort to formulas not only for memorability, but also to transmit meaning of socio-historical import. In the case of Child ballads, ‘she kilted her kirtle’ and ‘she took her mantle her about’ serve to construct an image of powerful women. Thus, at least in some ballads in English, the stereotype of passive women breaks down.  相似文献   

14.
15.
吴地山歌又称吴歌,其产生发展源远流长,流传区域早已不限于吴语地区。明代中晚期,是吴歌发展的极盛时期,冯梦龙就是这个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他以大量的精力从事吴歌俗曲的采集、整理、编辑、评点,刊印了《挂枝儿》《山歌》两本民歌专集,对我国的民间文学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作为冯梦龙家乡和吴歌传唱中心的苏州,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吴歌的挖掘、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06年,吴歌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几年来,随着冯梦龙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吴歌的保护与传承、创新与发展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果,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繁荣新时代文化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David Atkinson 《Folklore》2013,124(3):253-273
Foundation myths by definition are politically focused tales, describing the origin of nations, states, ruling dynasties, clans, and other consanguineal groups. The myths of Tan’gun and Chumong are the oldest extant foundation myths of Korea, but only the Myth of Tan’gun has had a continuous influence on the affirmation of Korean polities and nationalism for over a thousand years. This article explores why that has been the case.  相似文献   

17.
马新 《民俗研究》2001,(1):88-96
在中国古代社会,弥漫着浓重的人文气氛。重人生,重人际,重伦理,可以说是一大特色。在这一点上,民间与官方几乎是一致的,从做人修养到处世哲学以及人际关系的把握,可以说都遵循着同样的原则。这样,民间谣谚与正统意识密切地交织在了一起。一方面,民歌民谣所反映的人文精神不断地被当时的思想家、政治家所吸收,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论"夷"和"东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栾丰实 《中原文物》2002,2(1):16-20
“东夷”本是传世和出土文献对古史上某一时期东方居民的称谓。近年来,随着考古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把黄淮下游海岱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的族属称为东夷。本文旨在根据传世和出土文献的相关记载,廓清“夷”和“东夷” 的产生、发展、流变和消失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