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4 毫秒
1.
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举世瞩目.探究其原因,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热门课题.特别是概观经济飞速发展的日本与香港、台湾、南朝鲜、新加坡“四小龙”新兴工业发展地区,认为儒家思想成为它们经济高速发展极为重要的原因.更有甚者,有人称其谓“儒家资本主义模式”.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主要理由是日本现代化的实现,是在它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发挥了根植于日本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所凝聚而成的民族素质,本文试图在概述日本现代化进程及其成功奥秘的基础上,评估儒家思想对日本现代化的作用;分析中国文化传统的特质,阐明中国文化传统对日本现代化所发生的影响;最后,提出文化传统与现代化关系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于受到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影响,日本从高速经济增长时期进入到安定经济增长时期,经济管理体制从传统中央集权模式向地方分权模式转变,经济发展进入到了“地域经济时代”。与此相对应,日本中小企业也由高速增长时期,进入到了安定发展时期,中小企业的创业与经营也由如何为大企业进行配套到如何开发与挖掘地域经济形态上来。我国是人口众多、国土面积庞大的国家,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日本国有企业民营化动因及其途径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官永久日本的国有企业大致分为国有国营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和特殊法人企业三个类型。多数为从事政策性和公益性事业的部门。它们在日本经济的各个发展时期,尤其是在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和高速增长时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农业化学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农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所谓农业化学化的基本含意是指各种化学产品在农业上的应用。苏联农业化学化涉及范围很广,主要包括使用化肥、农药、饲料漆加剂、土壤改良剂、农用塑料等。现代农业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的迅迷提高,主要是靠科学技术。而在各项农业技术中,农业化学的应用是一个重要方面。据报道,在工业发达国家里,二十世纪初至四十年代初,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靠实现机械化,四十年代以后至七十  相似文献   

5.
战后日本经济在严重的战争破坏的基础上,实现了高速增长,成为“经济大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技术发展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实事求是地研究战后日本的技术战略,从借鉴的角度探讨其经济教训,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无疑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在赴日进行“日本经济现代化与教育”问题的考察中,我们作为日本国立冈山大学客座研究员,访问了国立津山工业高等专门学校。那是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校长角南正志先生、教务主事小桥义郎先生、事务部长立花卓先生和曾在东北师大留日学生预备学校任教的杉山巍教授热情亲切地接待了我们,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日本教育体制中的高等专门学校(简称“高专”)这一类型的高等教育体制,使我们感到,在日本,高等专门学校在高等教育体制中,确有其特点和优点,它在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和培养专门技术人材方面,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日本女性与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经济在战后取得了惊人的高速增长,引起世人瞩目。世界各国研究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专著和论文不断问世。尤其处在经济发展中的国家,都将目光凝集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秘密”上,我国的经济界和学术界亦是如此。然而关于日本女性在经济高速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一直鲜为人知。虽偶有论文付梓,但只注意了妇女的就业情况  相似文献   

8.
南北战争后至本世纪初是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关键时期,是美国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科学技术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向前发展的时期,是它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世界上头号工业强国和最大的农产品输出国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世界近代史上后进赶先进、后进超先进最成功最突出的  相似文献   

9.
第二轮志书的记述时限大多为20世纪70年代末至21世纪初。这段时间恰好是中国工业经济突飞猛进,并实现从农业经济大国转变为工业经济大国的时期。工业门类增多,工业规模扩大,工业体制、企业所有制发生深刻变革,是这段时期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第二轮志书工业编在充分反映这些特点的同时,在编目设置和内容记述上也出现了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如果从80年代初乡村推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算起,中国乡村的现代化进程已经走过十几个春秋。十几年来,我国乡村社会发展迈出了可喜的步伐。然而,认真地审视当前乡村社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宗教信仰过热、道德衰败、犯罪增生、巫术风行等,诸多流弊阻碍着乡村现代化的实现。因为乡村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实现绝非单纯的经济增长,而应是经济增长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协调运行。宪其乡村社会重重问题的原因,有如农民素质偏低、农业基础薄弱、市场发育不良、社会调适不当等。但通过对部分乡村所做的调查分析,笔者以为,这些都是外在的即非主…  相似文献   

11.
日本经济面临新的转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刘庆芳日本的经济发展在世纪之交又面临着重大的转折关头。这是自明治维新、战后的高速发展以来的第三次转折。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学习西洋、赶超西洋的目标下实现了西方式的现代化,明治天皇富国强兵的路线至今仍为...  相似文献   

12.
二战后,日本以令世人惊诧的发展速度,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60年代末,跨入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之列。由于日本政府过于重视工业开发,而忽略了环境质量,致使公害 肆虐。自60年代中期始,公害问题急剧恶化,日本成为著名的公害大国。 日本工业布局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工厂、企业大都建于沿海地带,这是适合日本自 然地理条件和交通状况的。以濑户内海地区①为例,这里集中了为数众多的化学、造纸、 纤维、造船、汽车、钢铁、石油化学等多种门类的工厂。1970年,濑户内海沿岸的钢铁产量为7000万吨,石油的加工能力为日产160万桶…  相似文献   

13.
论文对学界关于日本华侨社会形成时期的既有观点进行梳理,结合社会学和华侨史的研究成果,明晰华侨社会的构成要素,并以此为指标,考辨学界关注的日本华侨社会各个时期。研究认为,日本华侨社会的生成和发展具有断续和更新的特点,其萌芽于两宋时期,形成于日本江户初期,焕新于日本幕末开国时期。江户初期作为日本华侨社会的形成期,在日本华侨史中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正是历史上各个阶段赴日移民的陆续侨居,为江户时代华侨在长崎汇集埋下了暗线,并最终形成了具有人脉网络、精神寄托、经济活动和政治管理的华侨社会结构,而这样的华侨社会不断更新再造,在日本开国时期迎来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多地少,耕地面积少、土壤贫瘠,是二战前日本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障碍。通过二战后的起步探索、发展实现、不断完善三个阶段,日本迅速实现农业现代化,成为世界农业高度现代化的国家之一。文章分析日本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政策,得出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具有积极意义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提高农产品质量 ,增加农产品供给 ,促进农业持续快速发展并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选择。目前 ,在经济体制、农业科研经费投入以及土地、水资源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已成为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因此 ,实现转变应从体制改革、科技进步、增加投入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鲁临琴 《攀登》2000,19(9):48-51
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业持续快速发展并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选择。目前,在经济体制、农业科研经费投入以及土地、水资源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已成为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因此.实现转变应从体制改革、科技进步、增加投入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英国农业革命与家庭农场的崛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英国农业革命研究的焦点 世界发达国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向人们提供一条重要的经验:由于农业在前工业社会具有经济主导性,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就不可避免要从农业变革入手,必须有“农业的先期或至少伴随的发展”。①英国的现代化模式正是一个例证。农业革命率先开始,通过对土地关系、生产组织和耕作技术的改造,大幅度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保证了英国现代化的全方位展开。  相似文献   

18.
发达国家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增长与工业结构变化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几个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和按收入水平分组的截面分析表明,工业化中期阶段具有增长加速、技术进步加速和重化工化使各发达国工业结构相似系数提高的特征。工业化中期经济增长的加速动力主要来自于积累的迅速提高和结构的快速转变两个方面。技术进步加速则表现为经济增长方式由外延粗放型向集约效益型的转变。和工业化初期的加速一样,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增长加速也是主要依赖于制造业的高速增长。但与之不同的是,工业化中期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重化工业增长的带动,而不是轻工业的带动。此阶段还是工业内部结构变化剧烈的时期。  相似文献   

19.
从1978年到2013年,我国经济走过了不平凡的35年。35年,按照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平均预期寿命算,相当于一个人半生的时间。在这期间,我国实现了年均9.8%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人均GDP实际增长17倍多,超过历史上任何国家增长最快时期一代人经历过的生活水平改善幅度。例如,发达国家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平均来说,一个人终其一生实现的生活水平改善程度,英国只有56%,美国大约为1倍,日本也仅为10倍。难怪美国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20.
八十年代开始,日本经济的发展采取“技术立国”的新战略。这是由当前日本政治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国际地位决定的。日本战后几十年来,大量引进了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加以改良和提高,并应用于发展新产品,使许多部门的出口产品在数量上居世界第一位,质量上也居世界第一流,促进了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并在国际上成为“经济大国”。但从1973年石油冲击以后,能源成本不断提高,使过去支持日本经济迅速增长的化学、纤维、钢铁、造船、炼铝等工业走下坡路,其产品逐渐失去了竞争能力,占世界市场50%的汽车工业前景也并不乐观。只有电子、电脑、咨询、机器人等工业继续增长。近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