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月热播的电视剧《玉碎》,让王刚再次成焦点:他将一个商人的矛盾压抑、宽容圆滑演得丝丝入扣。20世纪80年代初,很多人在广播剧《夜幕下的哈尔滨》中迷上了声音富有磁性的王刚;20世纪80年代末,更多的人在《综艺大观》中认识了能言善辩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观众最多的导演是谁?是谢晋。他执导的影片从50年代的《女篮5号》,到60年代的《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到80年代的《天云山传奇》、《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鸦片战争》……哪一部不是家喻户晓?他的影片充满着激情与反思忧愤,正是那种对真实人性与美好心灵的不断探索,使他拍摄的影片震撼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作为一个有着  相似文献   

3.
节目效果     
去现场看张绍刚主持的最后一期职场招聘节目《非你莫属》录制。我猜想这会是依依惜别的一期。也确实如此。张绍刚主持3年里来过这个节目的老板、求职者被请来许多,坐在十字型舞台周围,为他送别。  相似文献   

4.
共同的心声     
《旅游纵览》2008,(8):4-5
<正>王刚是最早以自身文化素养为功底,让广播小说《夜幕下的哈尔滨》扎根亿万听众记忆的人。因此,早在1991年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就授予他"听众喜爱的优秀演播艺术家"称号。  相似文献   

5.
<正>三是冰雪影视。首先是影视剧。哈尔滨的冰天雪地为某些影视剧的拍摄提供了理想的舞台,最早的冰雪影视剧当数20世纪50年代末反映哈尔滨冰上运动的电影《冰上姐妹》。1964年有了第一部《冰灯》黑白新闻纪录片。1980年拍摄了反映哈尔滨冰灯的彩色新闻纪录片《北国风光》和第一部电视风光片《冰灯》。80年代中后期拍摄的全部取材于哈尔滨冰雪活动的影视剧有《冰美神在融化》、《冰的故事》、《冰魂曲》、《刘姥姥逛冰城》(原名《冰球世家》)、《冰上小虎队》等;全部取材于哈尔滨冰雪活动并有冰城人参演的影视剧,有《冰上姐妹》、《雪乡之虹》等。  相似文献   

6.
黄健 《文史春秋》2008,(1):18-21
认识叶永烈,是20世纪60年代在小学时代读《十万个为什么》时记住了这个名字,在充满科学幻想的少年时代,这部书给我日后的成长和思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事隔30年后的20世纪90年代,我在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主持编辑《新编十万个为什么》,邀请了原主编王国忠先生主持编写工作,他再次提到了叶永烈先生当年为《十万个为什么》撰稿的情形,幼时读书的情景又浮现眼前,  相似文献   

7.
晚清重臣李鸿章,“一生功过在和戎。”他以1871年签订平等互惠的中日《修好条规》,在外交舞台上崭露头角,受重视于国际;又以1895年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负重谤于国内。李鸿章殚精竭虑主持的中日外交,在19世纪后期之所以出现大滑坡,与当时中日两国近代化的成效不同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史研究被认为是新时期史学研究发展的突破口。甘泉同志的研究重点转到这一领域,他和方行、宁可先生共同主持"中国经济史断代研究",成果即后来的多卷本《中国古代经济通史》。我从20世纪80年代调到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以后长期在《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工作。我和甘泉同  相似文献   

9.
武侠影片不仅是国内影坛的一大亮点.也是当今世界影坛上最富中国特色的电影种类。关于它的历史渊源.多有以上世纪80年代初《神秘的大佛》为开端,经《神鞭》《武当》至《少林寺》形成高潮。殊不知早在此前的20年代末,上海明星影片公司经理张石川主持摄制的《火烧红莲寺》,就点燃了武侠电影这把火,且成燎原之势。  相似文献   

10.
因主持《天天饮食》,刘仪伟为大众熟知,其实早在80年代他就曾与电影结缘,相比之下,做主持人反倒是机缘巧合。刘仪伟自认为是个散淡的人,不会勉强自己,信奉水到渠成。这一点正是他一路走来的经历写照。学的是古文专业,爱好电影和文学,又是侦探小说迷,在他看来能讲好一个故事是一件特别过瘾的事儿,于是开始写剧本,后来又客串电影角色,  相似文献   

11.
书与人     
王蒙是位文学大家, 1950年代有《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80年代有《蝴蝶》、《春之声》、《青春万岁》,本世纪初有《我的人生哲学》、《尬尴风流》,他的创作贯穿中国当代文学史。王蒙当过高官,曾任文化部部长。毛泽东曾说:王蒙是有才华的。他  相似文献   

12.
桑颖新 《收藏家》2010,(7):49-50
按美术史家们的划分,黄胄一生大致经历了两个创作高峰:前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前期。黄胄以写实主义画风崛起于画坛,成就他名声作品的如《苹果花开的时候》、《打马球》、《洪荒风雪》、《赶集》、《庆丰收》、《金色的道路》、《新生》等都产生于这个阶段;另一个高峰期是在文革结束后的80年代,黄胄被压抑了许久的创作激情终于等到了时候,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的《参考消息》曾报道蒋纬国在台北出版了他的身世自述《蒋纬国报到》,蒋纬国在文中承认他是曾任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的戴传贤(季陶)的儿子,蒋介石不过是他的寄父,戴安国才是他的亲手足。蒋纬国的说法使我记起了1943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辰纪念那天戴传贤和蒋介石两人的一段话来,这段话也牵涉到蒋纬国的出生,因此我认为这倒也有些参考价值。现在我特把它写出来作为一点史料的佐证。那天中央政校在重庆小温泉举行纪念会,根据学校校委会的排定,由戴传贤来主持并向全校师生做报告。会前新闻系主任马星野通知我在中山堂讲台西…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第3期《炎黄春秋》刊有《"异化"问题的讲座和周扬的遭遇》一文,追叙了周扬同志晚年的一些遭遇,读了令人感慨万千。文中插了一张照片,文字说明是"1983年4月8日周扬与人民日报同志交谈"。我初看时有点诧异。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我在报社文艺部工作,除十年动乱时期外,同周扬同志常有接触。多次听到他在大会小会上的报告和讲话,报纸文艺宣传计划和重要的文艺评论请他审阅,在他晚年也有不少  相似文献   

15.
怀念曹思源     
雅号,业绩的记录簿"曹破产"这个名字,对于经历过或了解过中国经济改革的人们来说,并不陌生。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人的观念里,"破产"还是十足的贬义词。正是当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就读的曹思源,1980年首先倡导了破产淘汰理论。尔后他在1985年出任国务院破产法起草工作小组组长,主持起草《企业破产法》和失业救济法规,并通过院外活动推进这项立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藏》2009,(1):88-88
旺秀才丹在《中国藏学》2008年第四期上发表文章认为,藏族音乐艺术,是以藏民族为主体的音乐艺术人,创作和演唱以藏族音乐艺术元素为主,反应藏族精神生活风貌的音乐作品。其在全国流行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以才旦卓玛为代表的一批藏族音乐家登上了中国音乐舞台,这个时期是中国大众打破文化和地域上的隔阂,通过音乐第一次接触了解到了藏民族;20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一个金秋季节,笔到上海电影总公司拜访了“上影”名导演赵焕章。这位吃山东小米和利津高粱窝窝头长大的山东利津老乡,热心于摄制带有“泥土气”的农村影片,1980年到1985年的6年间,凯歌高奏,硕果累累。他导演的《喜盈门》、《咱们的牛百岁》和《咱们的退伍兵》3部影片,不仅为农民喜欢,在城市,在部队,也是一片赞扬声,被誉为“农村影片三部曲”。从而使他声名远播、享誉影坛,这是他电影艺术生涯的辉煌时期。  相似文献   

18.
姚金祥 《黑龙江史志》2011,(18):3+5-3,5
<正>邵长兴先生,1928年生。他于20世纪80年代初参加首轮新方志的编纂,任《鞍山市志》副主编,1988年于辽宁省鞍山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离休,2010年为82周岁。笔者第一次与邵先生相识,是1991年11月在江苏省徐州市召开的志坛诸老学术思想研讨会上,  相似文献   

19.
人生谁都有憾事,有的是为自己惋惜,有的是为他人惋惜。不言而喻,在北京人艺的历史上有许多令人遗憾的事。我在这篇短文中要说的是今年已80高寿的童超老师,老同志们都尊称他为老超。老超在学生时代(19岁)开始演戏,21岁大学毕业后(1947年)加入了由中共地下党领导的“祖国剧团”,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时期,他在近50年的演艺生涯中曾参加过50余部戏的演出,先后塑造了《名优之死》中的刘振声、《茶馆》中的庞太监《、骆驼祥子》中的二强子《、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日出》中的王福生《、蔡文姬》中的左贤王、《胆剑篇》中的吴王夫差《…  相似文献   

20.
正傅雷先生是一代翻译巨匠,他留学于法国的巴黎大学,1931年回国后即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译作丰富,行文流畅,文笔传神,翻译态度严谨。他翻译巴尔扎克作品多达15部,是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的外籍会员;他译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作为音乐鉴赏家,他写下了不少对贝多芬、莫扎特和肖邦作品的赏析文章;作为父亲,他写给儿子的《傅雷家书》自20世纪80年代出版至今,已经震撼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